就996小谈
这一次因为奶奶生病了,回去10天。回来后,心境有所变化。起码紧绷着的神经得以暂时放松片刻了。也许要时常给自己一段时间放空自己,才能理顺一些事情,才能更全面的考虑一些问题。每天上班日复一日,有时可能会陷入恶性循坏,被工作给奴役了。因搬了办公区,每天上班要比原来早1个小时(六点半起床),每天下班比原来晚1小时(六点半下班),来回路上时间,总之出去工作的时间,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原来还要少了两小时。要是加班九点下班,回到寝室就已经10点多了。这样的日子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也快半年了。精神疲劳,工作压力大(有种工作累是累,但压力不大;有的工作不累,但压力很大,大概是身体劳累和精神劳累的区别吧),真的挺不容易!
最近996工作制话题引发热议。背景:最近,程序员界出了个新闻,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所谓的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互联网各企业的大佬出来发表观点,马云爸爸说:996是福报,正因为有一群996、甚至007的人才有了两弹一星、神五、神六......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对未来有信心,“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雷军则说,作为员工,应该有强大责任心、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强大的梦想和抱负,心甘情愿每天12点下班,不用老板看着。刘强东说,用《地板闹钟的故事》来侧面说明了996,还表示,现在自己的体质仍然可以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8点上班,11点下班,而星期天还要加班8个小时,告诉员工996不算什么,自己要为18万兄弟背后家庭负担,留下1%混日子的人,不是自己的兄弟!
无论是以梦想目标为向导驱使996,还是谈情怀,情感驱使996,我认为企业的角度和劳动者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两种立场之间平衡。
企业经营目的是要盈利,那么就要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加班赶工、快速跟进是常采取的方法。中国现在处于发展中阶段,要想经济快速增大,大量的劳动力、高效的生产力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加班现象已经成为了标配。但这是健康的运作方式吗?显然是存在争议的。企业若想长久发展,人文关怀是少不了的,若是让员工过度劳作,产量非但不会提高,反而这样引起劳动者反抗,工人革命就是因为剥削劳动力而产生集体罢工反抗,所以凡事遵循适度原则,不可过多,也不可太少。正态分布也是有个峰值,过了,就呈下降趋势。每个容器都也有个极限容量,超了就会溢出来。人的身体也一样,他需要养分和休息,才能保持活力。若是过度劳累就会损害身体的机能,也会造成负面情绪。就算是机器,过度使用也会造成性能下降,寿命缩短。
从劳动者的角度,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为了生活。兴趣爱好是工作的源泉和动力,热身投入会给我们带来充实感、满足感。虽然会有困难、强度很大,但是内心会觉得这是值得的,满心欢喜接受挑战,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享受成果带来的喜悦。但一份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我们是工人阶级,我们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来获取生活成本,所以一份工作我们可能更多考虑的重点是付出的劳动和获取报酬的比例关系,若是单纯考虑工作,996我认为只要企业薪酬给的到位不会成问题,但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除了工作,我们还要有时间和精力来维系我们的社会关系,和自己、和群体。显然996对自身健康是不利的、对于家庭感情生活也是不利的、对于社交团体也是不利的。
在企业中工作,每一份工作应该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项目的特点是独特的、暂时的、渐进明细的。既然是暂时的,那么我们分配的项目成员,应该合理其工作,可以适度加班,但是项目阶段结束,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奖励,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以慰藉劳动者。比如说:项目阶段结束收到应有薪酬,并有机会旅行、有假期陪伴家人和社交等的福利。
劳动者在为企业工作的时候,必须尽职尽责,能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活,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努力上进、奋斗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和劳动者应该求同存异、就一定问题达成共识、团结合作,让这个生态圈互利共赢。
就996小谈
这一次因为奶奶生病了,回去10天。回来后,心境有所变化。起码紧绷着的神经得以暂时放松片刻了。也许要时常给自己一段时间放空自己,才能理顺一些事情,才能更全面的考虑一些问题。每天上班日复一日,有时可能会陷入恶性循坏,被工作给奴役了。因搬了办公区,每天上班要比原来早1个小时(六点半起床),每天下班比原来晚1小时(六点半下班),来回路上时间,总之出去工作的时间,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原来还要少了两小时。要是加班九点下班,回到寝室就已经10点多了。这样的日子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也快半年了。精神疲劳,工作压力大(有种工作累是累,但压力不大;有的工作不累,但压力很大,大概是身体劳累和精神劳累的区别吧),真的挺不容易!
最近996工作制话题引发热议。背景:最近,程序员界出了个新闻,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所谓的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互联网各企业的大佬出来发表观点,马云爸爸说:996是福报,正因为有一群996、甚至007的人才有了两弹一星、神五、神六......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对未来有信心,“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雷军则说,作为员工,应该有强大责任心、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强大的梦想和抱负,心甘情愿每天12点下班,不用老板看着。刘强东说,用《地板闹钟的故事》来侧面说明了996,还表示,现在自己的体质仍然可以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8点上班,11点下班,而星期天还要加班8个小时,告诉员工996不算什么,自己要为18万兄弟背后家庭负担,留下1%混日子的人,不是自己的兄弟!
无论是以梦想目标为向导驱使996,还是谈情怀,情感驱使996,我认为企业的角度和劳动者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两种立场之间平衡。
企业经营目的是要盈利,那么就要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加班赶工、快速跟进是常采取的方法。中国现在处于发展中阶段,要想经济快速增大,大量的劳动力、高效的生产力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加班现象已经成为了标配。但这是健康的运作方式吗?显然是存在争议的。企业若想长久发展,人文关怀是少不了的,若是让员工过度劳作,产量非但不会提高,反而这样引起劳动者反抗,工人革命就是因为剥削劳动力而产生集体罢工反抗,所以凡事遵循适度原则,不可过多,也不可太少。正态分布也是有个峰值,过了,就呈下降趋势。每个容器都也有个极限容量,超了就会溢出来。人的身体也一样,他需要养分和休息,才能保持活力。若是过度劳累就会损害身体的机能,也会造成负面情绪。就算是机器,过度使用也会造成性能下降,寿命缩短。
从劳动者的角度,大多数人的工作是为了生活。兴趣爱好是工作的源泉和动力,热身投入会给我们带来充实感、满足感。虽然会有困难、强度很大,但是内心会觉得这是值得的,满心欢喜接受挑战,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享受成果带来的喜悦。但一份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我们是工人阶级,我们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来获取生活成本,所以一份工作我们可能更多考虑的重点是付出的劳动和获取报酬的比例关系,若是单纯考虑工作,996我认为只要企业薪酬给的到位不会成问题,但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除了工作,我们还要有时间和精力来维系我们的社会关系,和自己、和群体。显然996对自身健康是不利的、对于家庭感情生活也是不利的、对于社交团体也是不利的。
在企业中工作,每一份工作应该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项目的特点是独特的、暂时的、渐进明细的。既然是暂时的,那么我们分配的项目成员,应该合理其工作,可以适度加班,但是项目阶段结束,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奖励,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以慰藉劳动者。比如说:项目阶段结束收到应有薪酬,并有机会旅行、有假期陪伴家人和社交等的福利。
劳动者在为企业工作的时候,必须尽职尽责,能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的活,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努力上进、奋斗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和劳动者应该求同存异、就一定问题达成共识、团结合作,让这个生态圈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