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庾凝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9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40—41页,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苹果若干、小苹果图、苹果树、小刺猬运苹果图。
学具准备:每生10根小棒(或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动中思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小刺猬的苹果园大丰收,长满了苹果。小刺猬高兴极了,摘了10个苹果奖赏自己,
1 / 34 它想分两天吃完,有几种分法?小朋友愿不愿帮帮它?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苹果。板书课题《分苹果》。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创设了故事情境,通过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并且让学生从小剌猬的角度去分苹果,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1、分苹果
师(出示实物):请看这10个苹果分两天吃完,可以怎么分?(请一小朋友上来分)
你能把刚才分的过程说出来吗?你能不能再提个数学问题?会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略)
你还能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会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略)
师:真了不起,不仅问题提得好,而且还会解答,老师奖你们一人一颗智慧星。
2、分学具。
师:除了这一种分法,还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请小朋友用学具代表苹果分一分,并提出问题试着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想到什么说什么。比比谁的分法最多?
2 / 34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①9+1=10 ②8+2=10 ③7+3=10 ④6+4=10 ⑤5+5=10
1+9=10 2+8=10 3+7=10 4+6=10 10-5=5
10-1=9 10-2=8 10-3=7 10-4=6
10-9=1 10-8=2 10-7=3 10-6=4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这么多方法。
3、师:看这组算式(第①组)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同样的方法得出(2、8) (3、7) (4、6) (5、5)。
学生完成40页练习:
1
2
3
4
5
9
+ =10
10
3 / 34 10 — =
(评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教学时,教师没有过多生硬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了形式多样如“分苹果”、“分学具”等实践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给足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听一听、填一填等活动,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二、课间游戏,玩中学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想不想学?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9凑1,8凑2,7凑3来6凑4,两5相凑就满10。
(评析: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创造性地编出了游戏儿歌——《凑十歌》。孩子们在民主、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记住了10的分解与组成。)
三、课中游戏,乐中悟
1、分完了果子,老师带你们去果园的智慧宫里走走,看看热闹
4 / 34 不热闹?老师先探探路,看看前面有什么?引出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再往智慧宫里走走,还有什么?原来有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上有一道口算题),长满了苹果,谁答对了,苹果就送给谁。(练一练第2题)
3、智慧宫里真热闹,它的小主人来了,瞧,它准备去干什么呢?(往小兔家送苹果)教育学生:好东西要与好朋友一起来分享。
师:小刺猬正上台阶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师:小刺猬爬上第2、3、4……级呢?
4、小朋友真棒,智慧宫里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进行手指游戏。
师:我出9 。生:我出1。师:9+1=10。生:1+9=10。师:10-9=1。生:10-1=9。(同桌之间练习)
(评析: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时,教师能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不仅实现巩固10的加减法,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摘苹果与小刺猬送苹果的游戏,又一次使全体同学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了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再一次掀起高潮,每个小朋友都想试一试。学生在意扰未尽的情绪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对
5 / 34 下次数学课的期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树自信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棒的小朋友用小手自豪地拍拍自己的胸脯,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出色的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大拇指。
你认为老师表现得怎样?认为老师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请举起你的小手。
(评析: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畅谈收获,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以梳理。同时引导学生“评一评”、“夸一夸”等评价形式,让学生在肯定自我、表扬他人的同时,树立自信,学会鉴赏他人,使其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评: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钻及创造性地重组教材的基础上,执教的“分苹果”具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故事情境……课伊始,趣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分苹果、分学具,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渐浓;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凑十歌、闯智慧宫、找朋友(连线)、摘苹果、小剌猬送
6 / 34 苹果、出数等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下课了,学生还舍不得离去(说:“老师这堂课真好玩!”“老师我还想上这样的课”……),课已尽,趣扰存。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及时评价,亲切自然。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真诚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或认可,或激励,不足之处委婉地指出。如课中我们时时会听到“小手真巧”、“小朋友真能干”、“真棒!”等等这样及时、恰切的评价,这些激励性语言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除了师生间的评价,还有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努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充分发展。
7 / 3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2
(教科书第34页到第35页)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具准备
苹果图片、小棒、挂图、写着题目的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挂图,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想请小动物们吃苹果,(出示苹果图片12个)小朋友们快来帮小熊分苹果吧!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结果。
8 / 34 二、出示小黑板;
1、 如果准备了三个盘子呢?
2、 如果准备了六个盘子呢?
3、 如果准备了二个盘子呢?
4、 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并进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订正。
三、交流探索
师:从帮小熊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
{对于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的概括,让学生更一目了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更轻松,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 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 学生看题,说题意。
2、 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动手实践。
9 / 34 3、 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 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并请个别学生尝试分析题目。
2、 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 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 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 小组合作:编一题简单的应用题。
3、 小组展示应用题,集体修正,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4、 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列式计算)
2、 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
3、 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
10 / 34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 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3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领会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分东西有不同策略。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分东西的方法的多样性,且有不同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11 / 34 谈话:今天,老师要招待很多来听课的客人,买了很多苹果。
课件显示一袋苹果,让全班学生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12个苹果)
现在要把苹果放在4个盘子上,想一想怎样分才合适?
小组讨论:(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但重点引导讨论平均分。)
板书:“平均”
二、探究活动,感知“平均分”
活动一:按要求“分一分”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老师示范。谁愿意帮老师分一分,并指名分一分,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是怎样分的?
请一两个同学做示范:分一分。
(学生分的时候可以有多种方法)
生1:我每盘分2个,还剩4个
师:那还可以继续分吗?
生1:可以
生2:我每盘分3个,刚好分完
师:为什么刚好分完?
12 / 34 生2:因为三四十二
2、全班活动。全班同学用学具,独立分一分。汇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3、12个苹果,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几盘?请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独立分,展示、汇报分的结果。
生3:12个苹果,每盘2个,可以分6盘.
活动二、自主“分一分”
1、你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几盘呢?小组合作交流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想才能想得完整?
生4:可以分成2盘,每盘6个.也可以分成6盘,每盘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4: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来分的
师:非常好
生5:我觉得可以分成4盘每盘3个,或分3盘每盘4个.
师:你也是想的乘法口诀吗?
生5:是
--------
13 / 34 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通过分一分的具体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分的过程.感受到什么是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这样不仅将乘法口诀与平均分联系起来,帮助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进一步体会到不同除法算式有不同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地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4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领会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分东西有着不同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堂数学课我们帮助了猴宝宝分了桃子,猴宝宝特别高兴,为了表示感谢,特地上果园摘了苹果,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送
14 / 34 来了,你们看(出示苹果),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想把苹果放到盘子里,你想和淘气一块分吗?这节课我们就和淘气共同学习分苹果。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共同和我书空(板书:分苹果)。
二、新授: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前面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苹果?
生:上前面数(共 12 个)。
师:我们在来看一看,淘气带向个盘子?
生: 4 个。
师:淘气在分苹果时遇到一个问题,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
生:平均每个盘晨放几个苹果?
师:平均每个盘里放几个苹果呢?就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注意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分的?
小组动手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生:平均每盘放了 3 个苹果。
师: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
15 / 34 生 1 :我是每盘 3 个,三个三个分的(上前边演示)。
生 2 :我先一个一个分,在二个二个分的。
生 3 每盘一个一个的分。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 ,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帮助淘气,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师:出示每个盘子放 2 个,可以放几盘?
请同学们边说边动手分。
师: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生:分 6 盘。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二个二个分的。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实践二个二个的分就可以放
6 盘。
师:除了每盘放 2 个,可以放 6 盘,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师:请小朋友动嘴说一说,动手摆一摆,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同桌摆,学生汇报。
生 1 :每盘放 6 个,可以放 2 盘。
生 2 :每盘放 4 个,可以放 3 盘。
16 / 34 三、练习: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摆法,你们可真也不起,老师都为你们高兴,同学们都会分了,可我们的好朋友小熊乐乐还不会分,正看着一堆苹果发愁,我们去帮帮它行吗?
生:(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34 页,请同学们看看试一试下面的图,请小朋友数一数,图上有多少苹果?
生: 10 个。
师:我找一个小朋友把题的要求读一读,生读。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师:如果每 3 个装 1 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出示 35 页 2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分一分,帮助小松鼠。
出示 35 页 3 ,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分胡萝卜,用学具动手分一分,需要几只小兔才能运走。
四、总结: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分苹果。
师:今天同学们,热心帮助了淘气,又帮助了这么多的小动物,
17 / 34 你可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我希望同学人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下课后帮助更多的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苹果”的情境及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有两种办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图片、磁力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同学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小猴子,大家都开动了脑筋,而且办法很多,相信同学们今天会有更优秀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探索新知
(一)我想把这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而且要求每个盘子里的苹果一样多,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18 / 34 (1) 学生动手操作
2)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 到教室前的磁力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2、师:如果每盘放两个,可以放几盘呢?
(1)学生动手操作
(2)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到教室前的磁力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3、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小组合作试一试
4、小组汇报
(二)(边说边出示挂图)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小熊到院子里收苹果,可采下苹果才发现不知该怎样拿回家了?每个袋子里只能放两个苹果,小熊需要多少个袋子呢?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找到答案。
(1) 学生动手操作
(2) 指名说答案并演示过程
三、课堂作业设计
今年大丰收,不但小熊来收苹果了,小松鼠和小白兔也来收获自己种的食物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同学们大开书35页。
1、生独立完成2、3小题
19 / 34 2、指名说答案讲理由
四、思维训练
一共有多少人?
1、同学们看看第4题,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谁可以根据你看到的内容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这个班的学生还可以怎样排,而且每排的人数同样多?
(1)小组讨论
(2)汇报结果并到黑板前演示
五、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6
1、 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
20 / 34 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
21 / 34 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在这么大的一间教师里上课有这么多老师听课你一定想说些什么?谁说的好我就把苹果送给谁?
师:选两人 悄悄的把苹果都分给他们。
问:我想请你们猜猜,他们俩各有几个苹果?
22 / 34 引出课题:分苹果
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 .小组合作(卡片苹果)
2.老师提要求
(1)四人一组,同学之间要合作,一个同学负责分,其他同学说怎样分.
(2)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列出算式
3.小组汇报分苹果的情况
4.小组讨论
(1)把10个苹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
9+1=10 1+9=10 10-1=9 10-9=1
(2)把10个苹果分成8和2,你想到什么算式?
……
(3)你们还能想到什么算式?
10-0=10 10+0=10 0+10=10 10-10=0
三、轻松一刻
活动一
拍手歌:如同学们,我问你,1和几组成10?
23 / 34 活动二:拿着樱桃卡片找朋友,樱桃数量凑成10,同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小猫钓鱼)
完成书上的练习,巩固10的减法。
五、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小组比赛;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把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
六、作业 把家长的电话也编成加减法给同学或老师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8
一、教学内容: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认真的参与数学活动。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展示台 每个小组一张
24 / 34 表格 每位同学自备12张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画情境
今天,老师带大家参加嘟嘟熊的生日聚会,大家高兴吗?(高兴)为了招待大家,嘟嘟熊买来了好多种水果,请同学们看一看,算一算,都买了什么?有多少个?
(课件依次出现三把香蕉,七串樱桃)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小动物嘟嘟熊引入,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并通过帮助嘟嘟熊计算各种水果的个数,有效地复习了乘法口诀,为下边的分一分活动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活动一:分苹果
1、嘟嘟熊还买来了苹果,可是,它遇到了一个小难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熊、12个苹果、4个盘子)
猜一猜:嘟嘟熊遇到了什么难题?
(课件出示:平均每盘放( )个。)
谁能读一读嘟嘟熊的问题?
“平均”是什么意思?(每份分得同样多、一样多)
这节课,我们就帮嘟嘟熊分苹果。(出示课题)
25 / 34 (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步展现主题图的内容,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理解图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2、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苹果图片,分一分,摆一摆。
学生活动。
汇报,并找同学们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
(学生汇报时,一定要先展示自己分的过程,再汇报结果)
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
无论哪种分法,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所能达到的知识层面自然也有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不同的分法。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分层次进行汇报,对他们的不同方法老师没有去强行统一。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选择最优化方案。在此环节,老师为了突出最优化方案,对一下给每个盘子分三个<利用乘法口诀>的同学,浓墨重彩地表扬,并让其他同学重复,有意识地进行了强调和引导。在下面的学习中,孩子们都开始使用口诀来解决“分一分”问题。)
3、看到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聪明,机灵的米老鼠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随着悦耳的音乐出现一只机灵的米老鼠。)它还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
26 / 34 (卡通动物米老鼠伴着优美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又一次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件出示:如果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 )盘)
(可以放6盘。)
是不是6盘呢?让我们分一分,验证一下。
(同学们自己进行验证)
学生汇报。
(在此环节,教师设计了“验证”一下的活动,让孩子们从一定程度感受到数学的严谨与准确。)
4、小组活动
(出示表格,教师指着表格进行讲解)
刚才,我们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2个放一盘,可以放6盘。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下面,我们来小组合作。(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自己先想一想,在动手试一试。
(2)小组内交流。
(3)组长作好记录,把不同的分法填入老师发的表格。
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地最好,想出的方法最多!
27 / 34 (组长汇报,强调平均)
(这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让孩子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并通过小组活动这一形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尤其是通过对完成表格的分析,让孩子们对口诀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初步感受一种数学的对称。)
5、看到这些苹果图片,老师也有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2个苹果,如果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
(在老师所提的问题中,渗透有余数除法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平均分时,有时候会有剩余。)
6、小结。
刚才,我们共同分了苹果,知道12个苹果平均分,有时候正好分完,有时候还会有剩余。
(通过多个要求来分12个苹果,使孩子们对“等分”与“包含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尽管老师没有提出这两个名词,但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其具体分法,并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些问题。)
28 / 34 三、活动二
分好了苹果,嘟嘟熊的好朋友小松鼠来了。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松鼠带来的还有数学问题呢!
(课件依次出现2道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做游戏。
嘟嘟熊还邀请的有动物客人,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小兔图片)小白兔不仅来作客,还要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大家想做游戏吗?(想)老师这儿有16根红萝卜,我们玩儿的游戏,名字就叫:小白兔,分萝卜。
(老师根据要求,请同学们来到讲台上,佩带准备好的兔子头饰;并请其他同学当裁判。)
1、16根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根?
(请2只小兔)
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2、16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根?
(再请2只小兔)现在是几只小兔?(4只)
29 / 34 把萝卜平均分给他们,会怎样?
学生活动。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兔子头饰,谁愿意来当这只小兔?(请一个孩子)现在是 几只小兔?(5只)把16根萝卜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几根?
5只小兔商量。
(学生商量之后,取萝卜。)
请一只小兔当代表,告诉大家,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3根)还有一个萝卜,为什么不分了?(不能分,再分,就不平均了。)
那这根萝卜怎么办?
(用刀把它分开,再分给小兔子;把它送给老师……)
(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在玩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在回答“剩下的萝卜怎么办?”时,孩子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把本节课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继续分,已经涉及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也有的孩子想到与人分享,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谢谢你!老师很喜欢吃红萝卜,红萝卜富含维生素,俗称小人参。同学们也要多吃啊!”把自然、生活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课程间的整合。)
五、课堂总结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嘟嘟熊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我们也在分
30 / 34 苹果中又学到了许多有关平均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六、拓展延伸
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同学?(36个)每组6人,我们分了六个小组,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组?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还要还原于生活。学习了“分一分”之后,老师把问题引入到上课的同学身上,让孩子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组?”把本节课推上又一个高潮。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想出的分组方法很多,有几种,如每组2人,分18个组;每组3人,分12个组等,已经超出了孩子们目前的知识基础,但是又似乎在理所当然之中。将近下课,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评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已经成为首要任务。《分苹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显著特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分一分、猜一猜、议一议、玩一玩,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1 / 34 一、数学活动化。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活动就是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教师没有过多进行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整个教学设计,教师在“分一分”这个主要内容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可爱的卡通动物引出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使原本枯燥的除法初步认识,变得富有情趣,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数学生活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该还原与生活。这节课的结束,教师把新授知识引入学生熟悉、亲切得生活情境——教室上课的同学们,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分一分”的实际意义,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远离单调乏味的习题练习,寻觅数学学习的真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9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具准备:
32 / 34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展开教学.
师:秋天到了,笑笑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今天,笑笑提着篮子摘了10个下来,孩子们你们能帮笑笑把苹果分成两堆吗 (出示10个苹果)
2,分苹果.
生1:有两堆苹果,一堆9个,另一堆1个,(板书10 )
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2:一共有多少个
生3:列式为9+1=10.
生4:还可以列式1+9=10.
生5,一共有10苹果,左边有9个苹果,右边有几个苹果
生6:可以列式为10-9=1.
生7:一共有10个苹果,右边有1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
生8:可以列式为10-1=9.
3,小组合作探究,列出算式.
用小棒代替苹果,四人小组合作分苹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分法
33 / 34 多问题提得好.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板书 10
一组孩子提出分成10和0,教师相机作引导,指出,只要能作出合理解释,就是正确的.
二,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出数游戏"评出合作最好的小组.
2,游戏.
3,出示卡片 两个合作,一人遮几个,问另人,我遮住了几个
三,小结.
34 / 34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庾凝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9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40—41页,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苹果若干、小苹果图、苹果树、小刺猬运苹果图。
学具准备:每生10根小棒(或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动中思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小刺猬的苹果园大丰收,长满了苹果。小刺猬高兴极了,摘了10个苹果奖赏自己,
1 / 34 它想分两天吃完,有几种分法?小朋友愿不愿帮帮它?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苹果。板书课题《分苹果》。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创设了故事情境,通过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并且让学生从小剌猬的角度去分苹果,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1、分苹果
师(出示实物):请看这10个苹果分两天吃完,可以怎么分?(请一小朋友上来分)
你能把刚才分的过程说出来吗?你能不能再提个数学问题?会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略)
你还能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会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略)
师:真了不起,不仅问题提得好,而且还会解答,老师奖你们一人一颗智慧星。
2、分学具。
师:除了这一种分法,还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请小朋友用学具代表苹果分一分,并提出问题试着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想到什么说什么。比比谁的分法最多?
2 / 34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①9+1=10 ②8+2=10 ③7+3=10 ④6+4=10 ⑤5+5=10
1+9=10 2+8=10 3+7=10 4+6=10 10-5=5
10-1=9 10-2=8 10-3=7 10-4=6
10-9=1 10-8=2 10-7=3 10-6=4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这么多方法。
3、师:看这组算式(第①组)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同样的方法得出(2、8) (3、7) (4、6) (5、5)。
学生完成40页练习:
1
2
3
4
5
9
+ =10
10
3 / 34 10 — =
(评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教学时,教师没有过多生硬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了形式多样如“分苹果”、“分学具”等实践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给足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听一听、填一填等活动,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二、课间游戏,玩中学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想不想学?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9凑1,8凑2,7凑3来6凑4,两5相凑就满10。
(评析: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创造性地编出了游戏儿歌——《凑十歌》。孩子们在民主、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记住了10的分解与组成。)
三、课中游戏,乐中悟
1、分完了果子,老师带你们去果园的智慧宫里走走,看看热闹
4 / 34 不热闹?老师先探探路,看看前面有什么?引出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再往智慧宫里走走,还有什么?原来有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上有一道口算题),长满了苹果,谁答对了,苹果就送给谁。(练一练第2题)
3、智慧宫里真热闹,它的小主人来了,瞧,它准备去干什么呢?(往小兔家送苹果)教育学生:好东西要与好朋友一起来分享。
师:小刺猬正上台阶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师:小刺猬爬上第2、3、4……级呢?
4、小朋友真棒,智慧宫里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进行手指游戏。
师:我出9 。生:我出1。师:9+1=10。生:1+9=10。师:10-9=1。生:10-1=9。(同桌之间练习)
(评析: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时,教师能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不仅实现巩固10的加减法,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摘苹果与小刺猬送苹果的游戏,又一次使全体同学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了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再一次掀起高潮,每个小朋友都想试一试。学生在意扰未尽的情绪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对
5 / 34 下次数学课的期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兴趣。)
四、总结评价,树自信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棒的小朋友用小手自豪地拍拍自己的胸脯,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出色的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大拇指。
你认为老师表现得怎样?认为老师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请举起你的小手。
(评析: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畅谈收获,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以梳理。同时引导学生“评一评”、“夸一夸”等评价形式,让学生在肯定自我、表扬他人的同时,树立自信,学会鉴赏他人,使其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评: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钻及创造性地重组教材的基础上,执教的“分苹果”具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故事情境……课伊始,趣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分苹果、分学具,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渐浓;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凑十歌、闯智慧宫、找朋友(连线)、摘苹果、小剌猬送
6 / 34 苹果、出数等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下课了,学生还舍不得离去(说:“老师这堂课真好玩!”“老师我还想上这样的课”……),课已尽,趣扰存。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及时评价,亲切自然。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真诚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或认可,或激励,不足之处委婉地指出。如课中我们时时会听到“小手真巧”、“小朋友真能干”、“真棒!”等等这样及时、恰切的评价,这些激励性语言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除了师生间的评价,还有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努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充分发展。
7 / 3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2
(教科书第34页到第35页)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具准备
苹果图片、小棒、挂图、写着题目的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挂图,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想请小动物们吃苹果,(出示苹果图片12个)小朋友们快来帮小熊分苹果吧!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结果。
8 / 34 二、出示小黑板;
1、 如果准备了三个盘子呢?
2、 如果准备了六个盘子呢?
3、 如果准备了二个盘子呢?
4、 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并进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订正。
三、交流探索
师:从帮小熊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
{对于知识可以进行一定的概括,让学生更一目了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更轻松,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 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 学生看题,说题意。
2、 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动手实践。
9 / 34 3、 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 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并请个别学生尝试分析题目。
2、 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 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 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 小组合作:编一题简单的应用题。
3、 小组展示应用题,集体修正,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4、 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列式计算)
2、 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
3、 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
10 / 34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 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3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领会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分东西有不同策略。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分东西的方法的多样性,且有不同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11 / 34 谈话:今天,老师要招待很多来听课的客人,买了很多苹果。
课件显示一袋苹果,让全班学生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12个苹果)
现在要把苹果放在4个盘子上,想一想怎样分才合适?
小组讨论:(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但重点引导讨论平均分。)
板书:“平均”
二、探究活动,感知“平均分”
活动一:按要求“分一分”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老师示范。谁愿意帮老师分一分,并指名分一分,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是怎样分的?
请一两个同学做示范:分一分。
(学生分的时候可以有多种方法)
生1:我每盘分2个,还剩4个
师:那还可以继续分吗?
生1:可以
生2:我每盘分3个,刚好分完
师:为什么刚好分完?
12 / 34 生2:因为三四十二
2、全班活动。全班同学用学具,独立分一分。汇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3、12个苹果,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几盘?请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独立分,展示、汇报分的结果。
生3:12个苹果,每盘2个,可以分6盘.
活动二、自主“分一分”
1、你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几盘呢?小组合作交流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想才能想得完整?
生4:可以分成2盘,每盘6个.也可以分成6盘,每盘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4: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来分的
师:非常好
生5:我觉得可以分成4盘每盘3个,或分3盘每盘4个.
师:你也是想的乘法口诀吗?
生5:是
--------
13 / 34 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通过分一分的具体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分的过程.感受到什么是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这样不仅将乘法口诀与平均分联系起来,帮助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进一步体会到不同除法算式有不同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地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4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领会平均分的意义,体会分东西有着不同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堂数学课我们帮助了猴宝宝分了桃子,猴宝宝特别高兴,为了表示感谢,特地上果园摘了苹果,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送
14 / 34 来了,你们看(出示苹果),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想把苹果放到盘子里,你想和淘气一块分吗?这节课我们就和淘气共同学习分苹果。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共同和我书空(板书:分苹果)。
二、新授: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前面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苹果?
生:上前面数(共 12 个)。
师:我们在来看一看,淘气带向个盘子?
生: 4 个。
师:淘气在分苹果时遇到一个问题,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
生:平均每个盘晨放几个苹果?
师:平均每个盘里放几个苹果呢?就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注意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分的?
小组动手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生:平均每盘放了 3 个苹果。
师: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
15 / 34 生 1 :我是每盘 3 个,三个三个分的(上前边演示)。
生 2 :我先一个一个分,在二个二个分的。
生 3 每盘一个一个的分。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 ,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帮助淘气,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师:出示每个盘子放 2 个,可以放几盘?
请同学们边说边动手分。
师: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分的结果。
生:分 6 盘。
师: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二个二个分的。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实践二个二个的分就可以放
6 盘。
师:除了每盘放 2 个,可以放 6 盘,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师:请小朋友动嘴说一说,动手摆一摆,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同桌摆,学生汇报。
生 1 :每盘放 6 个,可以放 2 盘。
生 2 :每盘放 4 个,可以放 3 盘。
16 / 34 三、练习: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摆法,你们可真也不起,老师都为你们高兴,同学们都会分了,可我们的好朋友小熊乐乐还不会分,正看着一堆苹果发愁,我们去帮帮它行吗?
生:(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34 页,请同学们看看试一试下面的图,请小朋友数一数,图上有多少苹果?
生: 10 个。
师:我找一个小朋友把题的要求读一读,生读。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师:如果每 3 个装 1 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出示 35 页 2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分一分,帮助小松鼠。
出示 35 页 3 ,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分胡萝卜,用学具动手分一分,需要几只小兔才能运走。
四、总结: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分苹果。
师:今天同学们,热心帮助了淘气,又帮助了这么多的小动物,
17 / 34 你可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我希望同学人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下课后帮助更多的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苹果”的情境及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知道“平均分”有两种办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图片、磁力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同学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小猴子,大家都开动了脑筋,而且办法很多,相信同学们今天会有更优秀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探索新知
(一)我想把这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而且要求每个盘子里的苹果一样多,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18 / 34 (1) 学生动手操作
2)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 到教室前的磁力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2、师:如果每盘放两个,可以放几盘呢?
(1)学生动手操作
(2)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到教室前的磁力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3、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小组合作试一试
4、小组汇报
(二)(边说边出示挂图)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小熊到院子里收苹果,可采下苹果才发现不知该怎样拿回家了?每个袋子里只能放两个苹果,小熊需要多少个袋子呢?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找到答案。
(1) 学生动手操作
(2) 指名说答案并演示过程
三、课堂作业设计
今年大丰收,不但小熊来收苹果了,小松鼠和小白兔也来收获自己种的食物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同学们大开书35页。
1、生独立完成2、3小题
19 / 34 2、指名说答案讲理由
四、思维训练
一共有多少人?
1、同学们看看第4题,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谁可以根据你看到的内容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这个班的学生还可以怎样排,而且每排的人数同样多?
(1)小组讨论
(2)汇报结果并到黑板前演示
五、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6
1、 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
20 / 34 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
21 / 34 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在这么大的一间教师里上课有这么多老师听课你一定想说些什么?谁说的好我就把苹果送给谁?
师:选两人 悄悄的把苹果都分给他们。
问:我想请你们猜猜,他们俩各有几个苹果?
22 / 34 引出课题:分苹果
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 .小组合作(卡片苹果)
2.老师提要求
(1)四人一组,同学之间要合作,一个同学负责分,其他同学说怎样分.
(2)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列出算式
3.小组汇报分苹果的情况
4.小组讨论
(1)把10个苹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
9+1=10 1+9=10 10-1=9 10-9=1
(2)把10个苹果分成8和2,你想到什么算式?
……
(3)你们还能想到什么算式?
10-0=10 10+0=10 0+10=10 10-10=0
三、轻松一刻
活动一
拍手歌:如同学们,我问你,1和几组成10?
23 / 34 活动二:拿着樱桃卡片找朋友,樱桃数量凑成10,同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小猫钓鱼)
完成书上的练习,巩固10的减法。
五、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小组比赛;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把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
六、作业 把家长的电话也编成加减法给同学或老师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8
一、教学内容: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认真的参与数学活动。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展示台 每个小组一张
24 / 34 表格 每位同学自备12张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画情境
今天,老师带大家参加嘟嘟熊的生日聚会,大家高兴吗?(高兴)为了招待大家,嘟嘟熊买来了好多种水果,请同学们看一看,算一算,都买了什么?有多少个?
(课件依次出现三把香蕉,七串樱桃)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小动物嘟嘟熊引入,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并通过帮助嘟嘟熊计算各种水果的个数,有效地复习了乘法口诀,为下边的分一分活动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活动一:分苹果
1、嘟嘟熊还买来了苹果,可是,它遇到了一个小难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熊、12个苹果、4个盘子)
猜一猜:嘟嘟熊遇到了什么难题?
(课件出示:平均每盘放( )个。)
谁能读一读嘟嘟熊的问题?
“平均”是什么意思?(每份分得同样多、一样多)
这节课,我们就帮嘟嘟熊分苹果。(出示课题)
25 / 34 (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步展现主题图的内容,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理解图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2、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苹果图片,分一分,摆一摆。
学生活动。
汇报,并找同学们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
(学生汇报时,一定要先展示自己分的过程,再汇报结果)
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
无论哪种分法,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所能达到的知识层面自然也有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不同的分法。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分层次进行汇报,对他们的不同方法老师没有去强行统一。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选择最优化方案。在此环节,老师为了突出最优化方案,对一下给每个盘子分三个<利用乘法口诀>的同学,浓墨重彩地表扬,并让其他同学重复,有意识地进行了强调和引导。在下面的学习中,孩子们都开始使用口诀来解决“分一分”问题。)
3、看到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聪明,机灵的米老鼠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随着悦耳的音乐出现一只机灵的米老鼠。)它还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
26 / 34 (卡通动物米老鼠伴着优美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又一次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件出示:如果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 )盘)
(可以放6盘。)
是不是6盘呢?让我们分一分,验证一下。
(同学们自己进行验证)
学生汇报。
(在此环节,教师设计了“验证”一下的活动,让孩子们从一定程度感受到数学的严谨与准确。)
4、小组活动
(出示表格,教师指着表格进行讲解)
刚才,我们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2个放一盘,可以放6盘。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
下面,我们来小组合作。(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自己先想一想,在动手试一试。
(2)小组内交流。
(3)组长作好记录,把不同的分法填入老师发的表格。
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地最好,想出的方法最多!
27 / 34 (组长汇报,强调平均)
(这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让孩子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并通过小组活动这一形式,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尤其是通过对完成表格的分析,让孩子们对口诀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初步感受一种数学的对称。)
5、看到这些苹果图片,老师也有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2个苹果,如果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
(在老师所提的问题中,渗透有余数除法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平均分时,有时候会有剩余。)
6、小结。
刚才,我们共同分了苹果,知道12个苹果平均分,有时候正好分完,有时候还会有剩余。
(通过多个要求来分12个苹果,使孩子们对“等分”与“包含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尽管老师没有提出这两个名词,但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其具体分法,并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些问题。)
28 / 34 三、活动二
分好了苹果,嘟嘟熊的好朋友小松鼠来了。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松鼠带来的还有数学问题呢!
(课件依次出现2道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做游戏。
嘟嘟熊还邀请的有动物客人,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小兔图片)小白兔不仅来作客,还要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大家想做游戏吗?(想)老师这儿有16根红萝卜,我们玩儿的游戏,名字就叫:小白兔,分萝卜。
(老师根据要求,请同学们来到讲台上,佩带准备好的兔子头饰;并请其他同学当裁判。)
1、16根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根?
(请2只小兔)
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2、16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根?
(再请2只小兔)现在是几只小兔?(4只)
29 / 34 把萝卜平均分给他们,会怎样?
学生活动。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兔子头饰,谁愿意来当这只小兔?(请一个孩子)现在是 几只小兔?(5只)把16根萝卜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几根?
5只小兔商量。
(学生商量之后,取萝卜。)
请一只小兔当代表,告诉大家,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3根)还有一个萝卜,为什么不分了?(不能分,再分,就不平均了。)
那这根萝卜怎么办?
(用刀把它分开,再分给小兔子;把它送给老师……)
(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在玩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在回答“剩下的萝卜怎么办?”时,孩子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把本节课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继续分,已经涉及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也有的孩子想到与人分享,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谢谢你!老师很喜欢吃红萝卜,红萝卜富含维生素,俗称小人参。同学们也要多吃啊!”把自然、生活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课程间的整合。)
五、课堂总结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嘟嘟熊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我们也在分
30 / 34 苹果中又学到了许多有关平均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六、拓展延伸
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同学?(36个)每组6人,我们分了六个小组,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组?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还要还原于生活。学习了“分一分”之后,老师把问题引入到上课的同学身上,让孩子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组?”把本节课推上又一个高潮。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想出的分组方法很多,有几种,如每组2人,分18个组;每组3人,分12个组等,已经超出了孩子们目前的知识基础,但是又似乎在理所当然之中。将近下课,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评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已经成为首要任务。《分苹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显著特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分一分、猜一猜、议一议、玩一玩,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1 / 34 一、数学活动化。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活动就是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教师没有过多进行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整个教学设计,教师在“分一分”这个主要内容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可爱的卡通动物引出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使原本枯燥的除法初步认识,变得富有情趣,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数学生活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该还原与生活。这节课的结束,教师把新授知识引入学生熟悉、亲切得生活情境——教室上课的同学们,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分一分”的实际意义,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远离单调乏味的习题练习,寻觅数学学习的真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9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具准备:
32 / 34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展开教学.
师:秋天到了,笑笑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今天,笑笑提着篮子摘了10个下来,孩子们你们能帮笑笑把苹果分成两堆吗 (出示10个苹果)
2,分苹果.
生1:有两堆苹果,一堆9个,另一堆1个,(板书10 )
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2:一共有多少个
生3:列式为9+1=10.
生4:还可以列式1+9=10.
生5,一共有10苹果,左边有9个苹果,右边有几个苹果
生6:可以列式为10-9=1.
生7:一共有10个苹果,右边有1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
生8:可以列式为10-1=9.
3,小组合作探究,列出算式.
用小棒代替苹果,四人小组合作分苹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分法
33 / 34 多问题提得好.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板书 10
一组孩子提出分成10和0,教师相机作引导,指出,只要能作出合理解释,就是正确的.
二,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出数游戏"评出合作最好的小组.
2,游戏.
3,出示卡片 两个合作,一人遮几个,问另人,我遮住了几个
三,小结.
34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