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国内锂电材料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浅述

IT圈 admin 48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司马雅爱)

国内锂电材料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浅述

一、 宏观经济分析

1、全球经济态势

美林集团2007年12月发布报告,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明年全球经济增长4.7%,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经济仍存在弹性。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总体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相对强劲;二是各经济体间分化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增长强劲。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人口大国,加之日益完善的经济体系,会继续在1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继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的两大经济实体。

中国的制造业,相对的成本优势在未来10年内,将仍然存在,继续拥有相对于日韩的成本优势。因此,中国经济仍然会有约10-20年的较高速度的增长。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实现全流通以后,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及发展阶段中,电池材料生产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做大做强。

2、行业的选择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最近十年之内,不仅能源紧张,而且矿产资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将处于短缺的状态。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手机、笔记本及其他电子类消费品对小型锂电及电子元件的需求仍然在迅速增加,并将使小型锂电产业及电子元件产业持续兴望至少10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生产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造成了巨大的需求,造成油价持续走高,再加上环境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加速。

动力源电池产业是一个很有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估计,动力电池在最近两到三年之内,就会进入快速产业化的阶段。

二、 国内锂电材料行业的市场分析

1、快速增长的锂电池市场

锂电池市场经过近17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据IIT2007年提供的预测数据,从2006-2016年,锂电池市场保持12%的年均增长率。

从目前锂电池的生产区域和发展态势来看,锂电池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是中、日、韩三国所生产,而目前日本市场受到电池大量召回的影响,订单向韩国和中国转移。日本的相对市场份额则不断下降,而近三年来韩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上升,中国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国外,锂电池企业均为较大型的公司,其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国际上的这些大企业,仍然在努力扩大其规模,并在技术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投入。

据称,三洋将会在最近1-2年内,进一步加大对锂电池业的投资,使其规模再增加50%。索尼公司也正在新加坡建新厂。三星公司计划在08年在韩国继续扩大其生产规模,据说明年SDI的新工厂建成后,钴酸锂用量将增加250吨/月,达到约600吨/月,三星公司力图在超越索尼之后,再追赶上三洋。

中国国内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的一些重要的电池客户,例如比亚迪、ATL和力神等,不论是需求量和还是质量都可以跻身国际市场,国内规模第二大的锂电池公司比克也正在努力提升其质量水平,以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比亚迪主要业务是手机电池业务,尚不能进入圆柱型锂电市场,动力型锂电池也只是处于开发阶段。但是,比亚迪的锂电已经几乎打入了所有国际著名手机公司,如诺基亚、

摩托罗拉、三星电子等。比亚迪计划在08年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锂电供应商。

力神公司成套引进日本设备,目前主要的国际客户是摩托罗拉。该公司投入巨大,但是,因体制原因,发展速度一直不快。

ATL主要从事聚合物电池的生产,在TDK收购该公司之后,其业务发展更加迅速,而且进入了日本高端市场。ATL是一家由职业经理人加风险投资、自主开发成功聚合物生产技术的优秀公司,目前其主要供应商是杉杉公司,并与供应商初步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技术方面有较深的合作。

比克公司依靠资本运作,在3-4年的时间里,迅速做大了规模,月钴酸锂用量在150-200吨之间,在美国上市以后,该公司现正在努力追求产品升级,目前已经基本放弃了低端钢壳电池的生产,主要以铝壳电池为主,主要客户为国内品牌手机厂。另外成套引进了圆柱型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目前,该公司的圆柱型电池主要目标客户是台湾笔记本电池生产商(电池组装),其产品暂时还没进入国际品牌笔记本电脑厂。

中国以上四家较大的公司的规模基本上已经与国际上较大的锂电企业相差不多,只是,目前还不能进入笔记本电脑电池等高端领域。

除了以上几家较大的公司,另外规模还相对比较大的公司有邦凯、华粤宝、迈科、天贸、哈尔滨光宇、力多威、优科等,其正极材料月用量在20-50吨/月之间。稍具规模的公司还有:伊斯达、盈力、德赛、鸿德等,其正极材料使用量在10-20吨/月。

其他都是较小的公司,大小公司总计有约100家。07年度,在该行业仍然有新的进入者,说明行业利润还是比较高,但是,进入下半年后,由于原材料价格高涨,中小企业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原材料的价格继续居高不下,明年很可能有一些小企业难以生存下去,因此,必须防范风险。

该行业的技术仍然在持续发展之中,目前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在于:

l 开发更高体积容量的电池,这需要更高克容量的材料与之配合;

l 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样需要高安全性的材料与之配合;

l 开发大型动力锂电,与之配套的是要开发动力电池用材料,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

锂电池是性能优异的电池,但有一个弱点,就是存在安全隐患,最近一到两年,一些国际锂电巨头包括三洋、索尼、松下和LG都碰到了安全投诉,并对其形成重大打击。国内大型锂电公司至今不敢进入笔记本用锂电及动力锂电领域,就是因为这些电池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2、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市场分析

由于锂电池对更高容量、更高安全性的追求,相应的,对材料的技术与质量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其要求,一方面是进一步改善钴酸锂的性能,比如进一步提高其压实密度以提高电池容量,提供大颗料的材料来改善其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开发新型的正极材料,比如开发高容量的以镍为主的正极材料、开发安全性更高的镍钴锰酸锂等。但对于小型锂电池市场,钴酸锂仍是主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今年以来,因钴价格偏高,使得钴酸锂被三元材料和锰酸锂替代的比例有所提高,不过,还只能是部分替代。锰酸锂安全性好,但是,高温稳定性差,克容量低,主要与钴酸锂混合使用在钢壳锂电池上或者用于部分动力电池。三元材料产品在安全性和循环性能方面优于钴酸锂,但是,其压实密度较低,目前也主要是在小型锂电池上与钴酸锂混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多数情况下,使用部分三元材料是因为钴酸锂的价格过高,暂时不会掺混三元材料。但是,在一些容量较高的电池上,使用一部分三元材料,可以改善安全性。

据说,LG正在使用高镍正极材料,高镍正极材料中含有一部分钴,其克容量高于三元材料和钴酸锂,但是要克服安全性问题。磷酸铁盐体系由于它的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在

电动车领域会有一定的空间。

上述情况表明,即便在5年后,由于整体行业的增长态势,钴酸锂仍然是主要的正极活性物质,并且钴酸锂的市场总量仍将继续增长。但是三元材料、锰酸锂等低成本替代产品也将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使用高镍材料以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的克容量是一个方向。

3、国内企业在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的竞争地位

国内本行业经过6年的发展,企业品牌已经形成,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在拉大,总的来说,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成熟期,企业之间不再进行恶性竞争,在国内市场基本能够保证约5-6%的合理利润。

在日本市场,最近两三年已经再没有新的进入者,而韩国市场在06-07年度有L&F及另一家不知名的新进入者,但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有新的加入者了。

国内企业已经率先打开韩国市场,目前正与日本客户密切接触,相对于国内同行具有领先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同时有相对于国际同行的成本优势,目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钴酸锂供应商。

国内企业在规模上还不如对手,日亚化学的产量是600吨/月,UM的产量为400吨/月。

国内企业虽然已经进入了国际高端客户,但是,目前还只限于手机锂电池,还没有进入国际笔记本电池领域。

在其他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方面落后于国际竞争对手,如三元材料、高镍正极极材料、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

虽然国内企业有加工成本的优势,但是,07年以来,从刚果到中国的钴供应链因刚果政府政策的调整,而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致使中国的钴原料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这样,使得国内企业的产品暂时失去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力。

4、国内电池材料主要生产企业:

锂电池专用材料为钴酸锂和氧化钴,钴酸锂的分子式为:LiCoO2;主要特点:粒度均匀,呈明显正态分布,分散性良好。

氧化钴的分子式为:Co3O4;主要特点:粒度均匀,颗粒呈完整的球状,分散性良好。

国内锂电池专用材料生产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家: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燕郊镇,是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一个研究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01年12月经过改制由总院及公司员工共同出资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459万元,现总资产达4000万元,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致力于各种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钴酸锂、氧化铋、氧化钴、氧化(亚)镍、氧化硅、氧化锑、碳酸锰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地区。公司计划在未来的2~3年的时间内,通过进一步加大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并且形成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品牌。

湖南瑞翔股份制有限公司:

湖南瑞翔股份制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00亩,

在2004年一季度建成年产2000吨钴酸锂的生产基地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基地,达到产值4.6亿元,年利税1.4亿元,成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骨干企业和国家级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支柱企业。公司计划再征地100亩,,追加投资2.1亿元,,形成年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4000吨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的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年利税2亿元,成为全球电池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的主要投资股东是上海致达科技(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钴酸锂产能2000吨/年,锰酸锂产能300吨/年,预计2007年年底正极材料产能将达到4000吨/年。目前正在加速开发向三星公司提供的产品,其中批量产品测试已经通过,只是品质管控还没有过关。目前该公司主要供国内市场,每个月的实际产量估计在100-150吨/月之间。另外,该公司在最近两、三年内,投入很大,已经分别在南通地区建立了氧化钴厂和钴冶炼厂,而且在非洲刚果投资建立了白合金厂,这样,其整个供应链都被打通了,在矿产资源紧张的经济周期内,形成了相对的成本优势。而且该公司的锰酸锂产品也已经批量进入市场。另外,该公司为民营的高科技企业,最初的技术来自于中南大学,自从该公司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好几轮的私募,表现出旺盛的扩张欲望,该公司已经制订了明确的上市计划。

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高新区麓谷工业园,该公司是由杉杉集团投资、中南大学出技术组建的公司。以钴酸锂为主要产品,于2004年3月推出了锰酸锂。目前公司钴酸锂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锰酸锂500吨。在04年度,该公司曾在国内大举扩张,以低价抢占市场。一时间,使得国内钴酸锂市场变得无利可图。但是最近两年来,该公司已经开始收缩,集中做优质客户。该公司最成功的是与国内ATL锂电公司的紧密联合,据说,ATL公司的主要钴酸锂供应由杉杉公司提供,每个月用量约100吨。而ATL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锂电公司之一,主要产品销往国际高端客户。

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

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简称MGL)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从事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与研究开发。MGL的投资方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下属的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目前MGL的生产销售已经跃居国内外同行的前列。生产动力和能源储藏用高能密度大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产品,已经成功的应用到北京市试运行的公共交通车辆上。

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钴酸锂产品量产的公司之一,先前最成功的是采取与比克公司捆绑在一起做大,尽管其早期的产品质量一般。近两年,该公司成功地开发了牌号为3000A的产品。

其他公司: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厦门海沧投资开发区,年产1500吨钴酸锂。其制造成本低,以低价占有不少中低端客户,该公司运营做得很好,能够一起与客户共享市场信息,锁定原材料,签订的合同周期也较长。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华苑产业园区,是2002年8月15日正式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公司目前现有生产能力为氧化钴锂1200吨/年四氧化三钴1500/年,其新牌号产品470在性能方面领先。目前产品主要供给深圳BYD、天津力神、哈尔滨光宇、韩国SKC等国内外锂电公司。

余姚市金和实业有限公司:

余姚市金和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余姚梁辉开发区,是在余姚市兆丰电地材料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扩产组建而来,其主导产品是镍-氢、镍-镉电池的正极材料—一高活性球形氢氧化镍。在三元材料开发方面领先。

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

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位于浙江余姚市小曹娥海涂工业区,公司成立1996年,主要产品有钴酸锂、氢氧化镍、四氧化三钴等电池材料,以及钴系列产品如氧化钴,氯化钴等,

钴酸锂年产1500吨,四氧化三钴2500吨。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位于北京昌平区科技园区, 公司由东圣

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合作创建,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公司钴酸锂产能1500吨/年、锰酸锂产能50吨/年、磷酸亚铁锂产能100吨/年、三元素200吨/年。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在磷酸亚铁锂的开发方面处于领先。

5、国内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分析

国内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是氯化钴和碳酸锂。07年度,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原因是国内一些锂资源逐渐被开发出来,国内部分碳酸锂厂的技术也在进步,已经接近能够提供电池用碳酸锂的程度。而国外主要锂盐供应商如SQM及CAMETER等公司在07年年中也加大了对国内的供应,因此对国内主要碳酸锂供应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导致碳酸锂产品的价格一路下滑。估计没有大的变故,在最近几年之内,碳酸锂原料的供应不会有大问题,价格不至于再冲到很高的位置,其价格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氯化钴目前主要由国内的冶炼厂提供,另外,为了降低采购的风险,国内生产企业为了平衡对氯化钴的采购,也部分地从国内采购一部分氧化钴。

由于钴是小金属,中间品金属钴和钴盐容易被炒作,所以频繁发生价格波动。

钴冶炼行业的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理念落后,把生产活动与贸易炒作分不开,需要整合。国内钴冶炼的能力总体过剩,至少过剩50%。最近一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是,刚果政局稳定后,开始有计划地控制资源的出口,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巨型资源公司如嘉伦可,也加强了对资源和流通渠道的控制,这使得钴价基本上在上一年度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钴价会一直处于相对比较高的位置。明年下半年,在刚果有一批钴中间品加工厂投产,另外,有一些镍和铜的采矿和冶炼联合企业会在明、后年陆续投产,因此,有可能从明年第二季度或下半年开始,钴价会下行,但是,由于相关政府和大型资源公司的控制,钴价也不会再回到很低的位置。

钴价的频繁波动,影响了国内生产企业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于大规模的生产很不利。所以国内生产企业必须解决钴原料的稳定供应问题。

在目前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应对钴原料价格的上涨,加快对三元材料的开发,即加快钴酸锂替代品的开发,是目前应对钴价过高的有效手段。

三、 国内企业2008年的发展目标

国内企业发展的现阶段,在较短的的时间内,要在小型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取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包括形成足够的规模,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多样化的正极材料产品。多样化的正极材料产品包括系列化的适应不同用途的钴酸锂以及其他新型锂电正极材料如三元材料、高镍材料等高端产品。

锂电正极材料国际市场开拓,完成钴酸锂产品向高端升级,进入笔记本电池领域;加快三元材料的开发争取在下半年,能够批量向客户供应三元材料。

建立专门的客户开发和新品推广机构;巩固和提高市场的地位,并设法进入国内主要高端客户如比亚迪、力神、ATL等的原料供应市场。

要抓住动力电池产业化的良机,加快其他正极材料的开发,包括三元材料、高镍材料以及动力电池材料锰酸锂和磷酸亚铁锂等高端产品。

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司马雅爱)

国内锂电材料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浅述

一、 宏观经济分析

1、全球经济态势

美林集团2007年12月发布报告,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明年全球经济增长4.7%,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经济仍存在弹性。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总体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相对强劲;二是各经济体间分化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增长强劲。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人口大国,加之日益完善的经济体系,会继续在1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继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后的两大经济实体。

中国的制造业,相对的成本优势在未来10年内,将仍然存在,继续拥有相对于日韩的成本优势。因此,中国经济仍然会有约10-20年的较高速度的增长。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实现全流通以后,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及发展阶段中,电池材料生产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做大做强。

2、行业的选择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最近十年之内,不仅能源紧张,而且矿产资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将处于短缺的状态。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手机、笔记本及其他电子类消费品对小型锂电及电子元件的需求仍然在迅速增加,并将使小型锂电产业及电子元件产业持续兴望至少10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生产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造成了巨大的需求,造成油价持续走高,再加上环境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加速。

动力源电池产业是一个很有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估计,动力电池在最近两到三年之内,就会进入快速产业化的阶段。

二、 国内锂电材料行业的市场分析

1、快速增长的锂电池市场

锂电池市场经过近17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据IIT2007年提供的预测数据,从2006-2016年,锂电池市场保持12%的年均增长率。

从目前锂电池的生产区域和发展态势来看,锂电池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是中、日、韩三国所生产,而目前日本市场受到电池大量召回的影响,订单向韩国和中国转移。日本的相对市场份额则不断下降,而近三年来韩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上升,中国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国外,锂电池企业均为较大型的公司,其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国际上的这些大企业,仍然在努力扩大其规模,并在技术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投入。

据称,三洋将会在最近1-2年内,进一步加大对锂电池业的投资,使其规模再增加50%。索尼公司也正在新加坡建新厂。三星公司计划在08年在韩国继续扩大其生产规模,据说明年SDI的新工厂建成后,钴酸锂用量将增加250吨/月,达到约600吨/月,三星公司力图在超越索尼之后,再追赶上三洋。

中国国内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的一些重要的电池客户,例如比亚迪、ATL和力神等,不论是需求量和还是质量都可以跻身国际市场,国内规模第二大的锂电池公司比克也正在努力提升其质量水平,以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比亚迪主要业务是手机电池业务,尚不能进入圆柱型锂电市场,动力型锂电池也只是处于开发阶段。但是,比亚迪的锂电已经几乎打入了所有国际著名手机公司,如诺基亚、

摩托罗拉、三星电子等。比亚迪计划在08年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锂电供应商。

力神公司成套引进日本设备,目前主要的国际客户是摩托罗拉。该公司投入巨大,但是,因体制原因,发展速度一直不快。

ATL主要从事聚合物电池的生产,在TDK收购该公司之后,其业务发展更加迅速,而且进入了日本高端市场。ATL是一家由职业经理人加风险投资、自主开发成功聚合物生产技术的优秀公司,目前其主要供应商是杉杉公司,并与供应商初步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技术方面有较深的合作。

比克公司依靠资本运作,在3-4年的时间里,迅速做大了规模,月钴酸锂用量在150-200吨之间,在美国上市以后,该公司现正在努力追求产品升级,目前已经基本放弃了低端钢壳电池的生产,主要以铝壳电池为主,主要客户为国内品牌手机厂。另外成套引进了圆柱型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目前,该公司的圆柱型电池主要目标客户是台湾笔记本电池生产商(电池组装),其产品暂时还没进入国际品牌笔记本电脑厂。

中国以上四家较大的公司的规模基本上已经与国际上较大的锂电企业相差不多,只是,目前还不能进入笔记本电脑电池等高端领域。

除了以上几家较大的公司,另外规模还相对比较大的公司有邦凯、华粤宝、迈科、天贸、哈尔滨光宇、力多威、优科等,其正极材料月用量在20-50吨/月之间。稍具规模的公司还有:伊斯达、盈力、德赛、鸿德等,其正极材料使用量在10-20吨/月。

其他都是较小的公司,大小公司总计有约100家。07年度,在该行业仍然有新的进入者,说明行业利润还是比较高,但是,进入下半年后,由于原材料价格高涨,中小企业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原材料的价格继续居高不下,明年很可能有一些小企业难以生存下去,因此,必须防范风险。

该行业的技术仍然在持续发展之中,目前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在于:

l 开发更高体积容量的电池,这需要更高克容量的材料与之配合;

l 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样需要高安全性的材料与之配合;

l 开发大型动力锂电,与之配套的是要开发动力电池用材料,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

锂电池是性能优异的电池,但有一个弱点,就是存在安全隐患,最近一到两年,一些国际锂电巨头包括三洋、索尼、松下和LG都碰到了安全投诉,并对其形成重大打击。国内大型锂电公司至今不敢进入笔记本用锂电及动力锂电领域,就是因为这些电池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2、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市场分析

由于锂电池对更高容量、更高安全性的追求,相应的,对材料的技术与质量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其要求,一方面是进一步改善钴酸锂的性能,比如进一步提高其压实密度以提高电池容量,提供大颗料的材料来改善其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开发新型的正极材料,比如开发高容量的以镍为主的正极材料、开发安全性更高的镍钴锰酸锂等。但对于小型锂电池市场,钴酸锂仍是主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今年以来,因钴价格偏高,使得钴酸锂被三元材料和锰酸锂替代的比例有所提高,不过,还只能是部分替代。锰酸锂安全性好,但是,高温稳定性差,克容量低,主要与钴酸锂混合使用在钢壳锂电池上或者用于部分动力电池。三元材料产品在安全性和循环性能方面优于钴酸锂,但是,其压实密度较低,目前也主要是在小型锂电池上与钴酸锂混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多数情况下,使用部分三元材料是因为钴酸锂的价格过高,暂时不会掺混三元材料。但是,在一些容量较高的电池上,使用一部分三元材料,可以改善安全性。

据说,LG正在使用高镍正极材料,高镍正极材料中含有一部分钴,其克容量高于三元材料和钴酸锂,但是要克服安全性问题。磷酸铁盐体系由于它的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在

电动车领域会有一定的空间。

上述情况表明,即便在5年后,由于整体行业的增长态势,钴酸锂仍然是主要的正极活性物质,并且钴酸锂的市场总量仍将继续增长。但是三元材料、锰酸锂等低成本替代产品也将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使用高镍材料以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的克容量是一个方向。

3、国内企业在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的竞争地位

国内本行业经过6年的发展,企业品牌已经形成,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在拉大,总的来说,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成熟期,企业之间不再进行恶性竞争,在国内市场基本能够保证约5-6%的合理利润。

在日本市场,最近两三年已经再没有新的进入者,而韩国市场在06-07年度有L&F及另一家不知名的新进入者,但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有新的加入者了。

国内企业已经率先打开韩国市场,目前正与日本客户密切接触,相对于国内同行具有领先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同时有相对于国际同行的成本优势,目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钴酸锂供应商。

国内企业在规模上还不如对手,日亚化学的产量是600吨/月,UM的产量为400吨/月。

国内企业虽然已经进入了国际高端客户,但是,目前还只限于手机锂电池,还没有进入国际笔记本电池领域。

在其他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方面落后于国际竞争对手,如三元材料、高镍正极极材料、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

虽然国内企业有加工成本的优势,但是,07年以来,从刚果到中国的钴供应链因刚果政府政策的调整,而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致使中国的钴原料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这样,使得国内企业的产品暂时失去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力。

4、国内电池材料主要生产企业:

锂电池专用材料为钴酸锂和氧化钴,钴酸锂的分子式为:LiCoO2;主要特点:粒度均匀,呈明显正态分布,分散性良好。

氧化钴的分子式为:Co3O4;主要特点:粒度均匀,颗粒呈完整的球状,分散性良好。

国内锂电池专用材料生产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家: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燕郊镇,是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一个研究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01年12月经过改制由总院及公司员工共同出资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459万元,现总资产达4000万元,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致力于各种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钴酸锂、氧化铋、氧化钴、氧化(亚)镍、氧化硅、氧化锑、碳酸锰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台湾等地区。公司计划在未来的2~3年的时间内,通过进一步加大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并且形成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品牌。

湖南瑞翔股份制有限公司:

湖南瑞翔股份制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00亩,

在2004年一季度建成年产2000吨钴酸锂的生产基地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基地,达到产值4.6亿元,年利税1.4亿元,成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骨干企业和国家级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支柱企业。公司计划再征地100亩,,追加投资2.1亿元,,形成年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4000吨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的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年利税2亿元,成为全球电池材料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的主要投资股东是上海致达科技(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钴酸锂产能2000吨/年,锰酸锂产能300吨/年,预计2007年年底正极材料产能将达到4000吨/年。目前正在加速开发向三星公司提供的产品,其中批量产品测试已经通过,只是品质管控还没有过关。目前该公司主要供国内市场,每个月的实际产量估计在100-150吨/月之间。另外,该公司在最近两、三年内,投入很大,已经分别在南通地区建立了氧化钴厂和钴冶炼厂,而且在非洲刚果投资建立了白合金厂,这样,其整个供应链都被打通了,在矿产资源紧张的经济周期内,形成了相对的成本优势。而且该公司的锰酸锂产品也已经批量进入市场。另外,该公司为民营的高科技企业,最初的技术来自于中南大学,自从该公司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好几轮的私募,表现出旺盛的扩张欲望,该公司已经制订了明确的上市计划。

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高新区麓谷工业园,该公司是由杉杉集团投资、中南大学出技术组建的公司。以钴酸锂为主要产品,于2004年3月推出了锰酸锂。目前公司钴酸锂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锰酸锂500吨。在04年度,该公司曾在国内大举扩张,以低价抢占市场。一时间,使得国内钴酸锂市场变得无利可图。但是最近两年来,该公司已经开始收缩,集中做优质客户。该公司最成功的是与国内ATL锂电公司的紧密联合,据说,ATL公司的主要钴酸锂供应由杉杉公司提供,每个月用量约100吨。而ATL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锂电公司之一,主要产品销往国际高端客户。

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

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简称MGL)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从事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与研究开发。MGL的投资方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下属的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目前MGL的生产销售已经跃居国内外同行的前列。生产动力和能源储藏用高能密度大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产品,已经成功的应用到北京市试运行的公共交通车辆上。

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钴酸锂产品量产的公司之一,先前最成功的是采取与比克公司捆绑在一起做大,尽管其早期的产品质量一般。近两年,该公司成功地开发了牌号为3000A的产品。

其他公司: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厦门海沧投资开发区,年产1500吨钴酸锂。其制造成本低,以低价占有不少中低端客户,该公司运营做得很好,能够一起与客户共享市场信息,锁定原材料,签订的合同周期也较长。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华苑产业园区,是2002年8月15日正式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公司目前现有生产能力为氧化钴锂1200吨/年四氧化三钴1500/年,其新牌号产品470在性能方面领先。目前产品主要供给深圳BYD、天津力神、哈尔滨光宇、韩国SKC等国内外锂电公司。

余姚市金和实业有限公司:

余姚市金和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余姚梁辉开发区,是在余姚市兆丰电地材料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扩产组建而来,其主导产品是镍-氢、镍-镉电池的正极材料—一高活性球形氢氧化镍。在三元材料开发方面领先。

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

宁波科博特钴镍有限公司位于浙江余姚市小曹娥海涂工业区,公司成立1996年,主要产品有钴酸锂、氢氧化镍、四氧化三钴等电池材料,以及钴系列产品如氧化钴,氯化钴等,

钴酸锂年产1500吨,四氧化三钴2500吨。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位于北京昌平区科技园区, 公司由东圣

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合作创建,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公司钴酸锂产能1500吨/年、锰酸锂产能50吨/年、磷酸亚铁锂产能100吨/年、三元素200吨/年。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在磷酸亚铁锂的开发方面处于领先。

5、国内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分析

国内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是氯化钴和碳酸锂。07年度,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原因是国内一些锂资源逐渐被开发出来,国内部分碳酸锂厂的技术也在进步,已经接近能够提供电池用碳酸锂的程度。而国外主要锂盐供应商如SQM及CAMETER等公司在07年年中也加大了对国内的供应,因此对国内主要碳酸锂供应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导致碳酸锂产品的价格一路下滑。估计没有大的变故,在最近几年之内,碳酸锂原料的供应不会有大问题,价格不至于再冲到很高的位置,其价格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氯化钴目前主要由国内的冶炼厂提供,另外,为了降低采购的风险,国内生产企业为了平衡对氯化钴的采购,也部分地从国内采购一部分氧化钴。

由于钴是小金属,中间品金属钴和钴盐容易被炒作,所以频繁发生价格波动。

钴冶炼行业的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理念落后,把生产活动与贸易炒作分不开,需要整合。国内钴冶炼的能力总体过剩,至少过剩50%。最近一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是,刚果政局稳定后,开始有计划地控制资源的出口,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巨型资源公司如嘉伦可,也加强了对资源和流通渠道的控制,这使得钴价基本上在上一年度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估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钴价会一直处于相对比较高的位置。明年下半年,在刚果有一批钴中间品加工厂投产,另外,有一些镍和铜的采矿和冶炼联合企业会在明、后年陆续投产,因此,有可能从明年第二季度或下半年开始,钴价会下行,但是,由于相关政府和大型资源公司的控制,钴价也不会再回到很低的位置。

钴价的频繁波动,影响了国内生产企业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于大规模的生产很不利。所以国内生产企业必须解决钴原料的稳定供应问题。

在目前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应对钴原料价格的上涨,加快对三元材料的开发,即加快钴酸锂替代品的开发,是目前应对钴价过高的有效手段。

三、 国内企业2008年的发展目标

国内企业发展的现阶段,在较短的的时间内,要在小型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取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包括形成足够的规模,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多样化的正极材料产品。多样化的正极材料产品包括系列化的适应不同用途的钴酸锂以及其他新型锂电正极材料如三元材料、高镍材料等高端产品。

锂电正极材料国际市场开拓,完成钴酸锂产品向高端升级,进入笔记本电池领域;加快三元材料的开发争取在下半年,能够批量向客户供应三元材料。

建立专门的客户开发和新品推广机构;巩固和提高市场的地位,并设法进入国内主要高端客户如比亚迪、力神、ATL等的原料供应市场。

要抓住动力电池产业化的良机,加快其他正极材料的开发,包括三元材料、高镍材料以及动力电池材料锰酸锂和磷酸亚铁锂等高端产品。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