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海信商用空调故障大全

IT圈 admin 78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5日发(作者:孝宜春)

序号1故障名称室外环温传感器故障可能的失效原因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电控板电流采样电路故障。故障排除措施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更换电控板组件。使用情况内机/外机外机2室外盘管传感器故障外机3整机过电流停机故障2. 检查室内外机风扇是否被遮挡,导致散热不良,2.去掉遮挡物。进而运转电流偏大。3.使用环境温度异常偏高,导致运转电流偏大。3.降低环境温度后,可自然恢复正常1.更换EE组件。2.更换控制板组件。1.去除遮挡物。2.温度正常后,可自动恢复正常。3.清洗过滤网。4.减小风道阻力(如风量调节阀、风道长度等需重新检查)。5.将风量设定到高风。1.更正室内外联机线。2.重新配线。3.更换连接线或者联机线。4.更换内控板。5.更换外控板。1.正常保护,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三相电源机型适用组件故障。2.控制板EE组件控制电路异常。1.室内机风扇被遮挡。外机4EEprom数据错误外机5制冷冻结保护(制冷室内2.室内制冷环境温度过低或制热环境温度过高。盘管温度过低)或制热过3.过滤网太脏,影响循环风量。载保护(制热室内盘管温4.风管机因风道阻力过高,导致循环风量过小。度过高)5.风量设定过低。1.室内外联机线接线错误。2.室内外通讯连线松脱。外机7室内外通讯故障3.室内外通讯连线失效。4.室内控制板失效。5.室外控制板失效。1.电源电压不平衡度超过4%。外机8相电流不平衡故障2.压缩机电源线回路存在线插松脱(比如其中一根2.按照电气接线图重新配线。相线脱落)。3.交流接触器触点异常(比如其中一个触点不能有3.更换交流接触器。效连接)。4.压缩机电机异常。4.更换压缩机。外机

1.压缩机U相电源线回路存在断路。9U相电流缺相故障2.U相电流采样的控制板存在故障。3.压缩机电机故障。1.压缩机V相电源线回路存在断路。10V相电流缺相故障2.V相电流采样的控制板存在故障。3.压缩机电机故障。1.三相供电电源异常。11相序错误故障2.室外机电气系统配线错误。3.室外主控板故障。1.三相供电电源异常。12电压缺相故障2.室外机电气系统配线错误。3.室外主控板故障。1. 过热保护器线插松脱。2. 过热保护器故障(正常温度下短路,过热时开路)。3. 系统缺冷媒而导致排气温度过高。4.联机管过长,而没有追加足够的冷媒。5. 电子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 过热保护器线插松脱。2. 过热保护器故障(正常温度下短路,过热时开高压开关动作保护/高压压路)。14力保护停机3. 系统缺冷媒而导致排气温度过高。4.联机管过长,而没有追加足够的冷媒。5. 电子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消除U相电源线断路故障(更换有问题连接线或者重新配线)。2.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压缩机。1.消除V相电源线断路故障(更换有问题连接线或者重新配线)。2.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压缩机。1.正常保护,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2.按照电气接线图重新配线,消除配线错误。3.更换室外主控板。1.正常保护,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2.按照电气接线图重新配线,消除配线错误。3.更换室外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过热保护器,或检查端子、接插件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开路。3.补充冷媒。4.补充冷媒。5. 检修电子膨胀阀。1.重新配线。2.更换过热保护器,或检查端子、接插件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开路。3.补充冷媒。4.补充冷媒。5. 检修电子膨胀阀。三相电源机型适用外机三相电源机型适用外机三相电源机型适用三相电源机型适用外机外机13压缩机过热保护器动作外机分别适用于具有高压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机型外机1.低压开关故障(正常压力下短路,压力超标后开1.重新配线。路)。低压开关动作保护/低压压152.低压开关连接线存在线插松脱。力保护停机2.更换低压开关,或检查端子、接插件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开路。分别适用于具有低压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机型外机

力保护停机3.系统缺冷媒。4.制热运行,外机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3.过滤网太脏,影响循环风量。4.风管机因风道阻力过高,导致循环风量过小。5.风量设定过低。1.传感器线插松脱。17排气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8交流电压异常1.交流电压>275V或者<160V。2.驱动板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19吸气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201.传感器线插松脱。冷凝器入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冷凝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2除霜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3膨胀阀A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4膨胀阀B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补充冷媒。4. 检查外机电子膨胀阀。1.环境温度恢复后,可自动恢复正常。3.清洗过滤网。4.减小风道阻力(如风量调节阀、风道长度等需重新检查)。5.将风量设定到高风。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正常保护,待电源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2.更换驱动板。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低压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机型2.室内外机风扇因有遮挡,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2.去除遮挡物。16制冷过载保护外机外机Freematch产品适用变频单元机无此外机外机外机21外机外机Freematch外机、变频单元机外机Freematch外机外机

24膨胀阀B细管传感器故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环境温度恢复后,可自动恢复正常。3.清洗过滤网。4.减小风道阻力(如风量调节阀、风道长度等需重新检查)。5.将风量设定到高风。6.调整系统冷媒量。1.补充冷媒。2.检查外机电子膨胀阀。3.在允许温度范围内运行。Freematch外机外机25膨胀阀C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26膨胀阀D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27膨胀阀A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变频单元机外机28膨胀阀B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29膨胀阀C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30膨胀阀D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3.过滤网太脏,影响循环风量。Freematch外机外机2.室内外机风扇因有遮挡,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2.去除遮挡物。31排气压力过高故障VRF外机外机4.风管机因风道阻力过高,导致循环风量过小。5.风量设定过低。6.系统冷媒量过多。1.系统缺冷媒。32吸气压力过低故障2.制热运行,外机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3. 制热运行,室外温度过低。VRF外机外机

1.按键故障。31面板按键AD故障2.显示板连接线故障。3.显示板故障。4.室内主控板故障。1.面板被卡住。面板不到位故障(上下两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个位置检测开关同时到位3.位置开关故障。或者同时不到位)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33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34室内盘管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面板被卡住。面板驱动故障(上下两个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面板位置检测开关未按照3.位置开关故障。预订时序动作)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1.室内外联机线接线错误。2.室内外通讯连线松脱。36室内外通讯故障3.室内外通讯连线失效。4.室内控制板失效。5.室外控制板失效。3738湿度传感器故障室内EE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失效。组件故障。1.更换显示板。2.更换显示板连接线。3.更换显示板。4.更换主控板。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1.更正室内外联机线。2.重新配线。3.更换连接线或者联机线。4.更换内控板。5.更换外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传感器。1.更换EE组件。Freematch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Freematch柜机(保留老机型)内机32Freematch柜机内机35Freematch柜机内机

38室内EE故障2.控制板EE组件控制电路异常。1.直流风机线插松脱。2.内控板故障。3.风扇电机故障。1.格栅安装不到位。2.更换控制板组件。1.重新配线,确认配线正确。2.更换内控板。3.更换室内电机。1.调整格栅,使其安装到位。2.更换开关组件。3.更换内控板。1.按照接线图重新配线。2.更换电流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固定在主控板上则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室外主控板。1.按照接线图重新配线。2.更换电压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固定在主控板上则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室外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传感器组件。3.更换室外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传感器组件。3.更换室外主控板。1.对驱动板连接线重新配线。2.更正驱动板上错误配线。3.正常保护,待供电电源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4.更换驱动板。1.重新插接主控板与驱动板通信连接线。2.更换通信连接线。3.更换驱动板。4.更换主控板。Freematch内机内机39室内直流风机故障Freematch内机内机40格栅保护2.保护开关故障。3.内控板故障。1.电流传感器连接线配线错误。Freematch柜机内机41电流传感器故障2.电流传感器故障。3.电流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电压传感器连接线配线错误。定速三相电产品外机42电压传感器故障2.电压传感器故障。3.电压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外机43高压压力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故障。3.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VRF外机44低压压力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故障。3.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驱动板连接线线插松脱。2.驱动板连接线接线错误。3.供电电源异常(电压过高、过低或者频率不正确)。4.驱动板故障。1.主控板与驱动板连接线松脱。外机45驱动板故障变频机组外机46室外主控板与驱动板通信2.主控板与驱动板连接线断路。故障3.驱动板故障。4.主控板故障。外机

1.系统缺冷媒而导致排气温度过高。47排气温度过高故障2.联机管过长,而没有追加足够的冷媒。3. 电子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直流风机连接线线插松脱。2.直流风机连接线断路。48室外直流风机故障13.直流风机故障。4.直流风机驱动电路故障。5.风扇叶片碰外壳。1.直流风机连接线线插松脱。2.直流风机连接线断路。49室外直流风机故障23.直流风机故障。4.直流风机驱动电路故障。5.风扇叶片碰外壳。1.补充冷媒。2.补充冷媒。3. 检修电子膨胀阀。1.重新插接直流风机连接线。2.更换直流风机。3.更换直流风机。4.更换直流风机驱动板(可能是主控板和驱动板)。5.更换室外风机或者风扇叶片和支架、外壳。1.重新插接直流风机连接线。2.更换直流风机。3.更换直流风机。4.更换直流风机驱动板(可能是主控板和驱动板)。5.更换室外风机或者风扇叶片和支架、外壳。1.1检查排水管是否被异物堵塞,或者安装高度和合理。1.2如果排水管安装和排水没有问题,且室内机安装有排水泵,请确认水泵电机是否异常,如果异常请更换水泵电机。2.重新插线,确保水位开关电气连接正确。3.更换水位开关。4.更换主控板。1.调整格栅,使其安装到位。2.更换开关组件。3.更换内控板。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内机外机外机外机1.接水盘水位超过安全水位。51排水保护2.水位开关线插松脱。3.水位开关故障。4.主控板故障。1.格栅安装不到位。52格栅保护2.保护开关故障。3.内控板故障。1.面板被卡住。面板未到位(上下两个位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置检测开关同时到位或者3.位置开关故障。同时不到位)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内机53内机

556162模式冲突室内地址重复线控器地址重复1.用户对两台以上的室内机设定了互相矛盾的运行1.重新设定室内机运行模式,同一室外机连接的内机模式。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运行模式。1.同一室内机地址出现在两台以上的室内机上。1.同一室内机配多台线控器时线控器地址相同。1.室内外联机线接线错误。2.室内外通讯连线松脱。1.重新设置室内机地址,避免地址重复。1.重新设定线控器地址,避免地址重复。1.更正室内外联机线。2.重新配线。3.更换连接线或者联机线。4.更换内控板。5.更换外控板。1.重新装配线控器连接线。2.更换线控器连接线。3.更换线控器。4.更换主控板。1.更换室内主控板。1.重新装配风机连接线,确认电气连接良好。2.更换风扇电机连接线。3.更换风扇电机。4.更换室内主控板。1.更换EE组件。2.更换控制板组件。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1.更换显示板。2.更换显示板连接线。3.更换显示板。4.更换主控板。Freematch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内机内机内机64室内外通信故障3.室内外通讯连线失效。4.室内控制板失效。5.室外控制板失效。1.线控器连接线线插松脱。内机65室内机无法接收线控器信2.线控器连接线断路。息故障(主控板报此故3.线控器故障。障)4.主控板故障。室内过零检测故障1.电机线插松脱。4P VRF使用6P VRF没有使用单元机没有使用内机711.过零信号检测电路异常。2.电机连接线断路。3.电机故障。4.室内主控板故障。组件故障。2.控制板EE组件控制电路异常。1.面板被卡住。内机包含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PG电机72室内风机故障内机73室内EEPROM故障内机74面板驱动故障(上下两个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面板位置检测开关未按照3.位置开关故障。预订时序动作)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1.按键故障。2.显示板连接线故障。3.显示板故障。4.室内主控板故障。内机80面板按键AD故障内机

1.传感器线插松脱。81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82蒸发器入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蒸发器中部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线控器温度传感器故障出风口温度传感器故障1.线控器温度传感器异常。2.线控器温度采样电路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87水侧入口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88水侧出口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89湿度传感器故障1.湿度传感器异常。2.主控板异常。1.室外机环境温度过高。91IPM过热停机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1.传感器线插松脱。1.传感器线插松脱。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更换线控器。2.更换线控器。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更换湿度传感器组件。2.更换室内主控板。1.正常保护。外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838485862.室外机风扇电机转速偏低(如果采用的是交流电2.检查风机电容容量是否异常,更换风机电容。机)。3.室外机安装环境散热不良。4.室外机电源电压偏低,导致发热量大。1.电子膨胀阀过滤网脏堵。3.正常保护。4.正常保护。1.更换电子膨胀阀组件。VRF多联机92压缩比过大故障外机

92压缩比过大故障2.室内室外环境温度相差过大。2.温度恢复后,故障会自动排除。1.将室内机全部上电。2.重新操作设定室内机数量。3.重新操作设定室内机数量。改变室外机的地址设定。释放冷媒重新充注。补充冷媒。1.重新装配四通阀配线插座。2.更换四通阀线圈。3.更换四通阀。4.更换四通阀驱动板。1.重新配线。2.更换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3.更换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4.更换线控器。5.更换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3.更换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4.更换显示板。5.更换主控板。VRF多联机外机939495961.室内机没有全部上电。内机数量与设定数量不一2.内机数量设定错误。致故障3.新增加或移除了室内机。外机地址冲突冷媒严重超量停机故障冷媒严重不足停机故障室外机地址与同一总线上的其它外机地址重复。系统中冷媒过多导致异常。系统中冷媒不足导致异常。1.四通阀线圈线插松脱。2.四通阀线圈故障。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变频单元机定速单元机无此功能Freematch无此功能外机外机外机外机97四通阀换向失败故障3.四通阀故障。4.四通阀驱动板故障。1.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线插松脱。2.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线序错误。外机FE线控器与主控板通信故障3.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断路。4.线控器异常。5.主控板异常。1.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线插松脱。2.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线序错误。内机ER显示板与主控板通信故障3.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断路。4.显示板异常。5.主控板异常。内机

2024年1月5日发(作者:孝宜春)

序号1故障名称室外环温传感器故障可能的失效原因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电控板电流采样电路故障。故障排除措施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更换电控板组件。使用情况内机/外机外机2室外盘管传感器故障外机3整机过电流停机故障2. 检查室内外机风扇是否被遮挡,导致散热不良,2.去掉遮挡物。进而运转电流偏大。3.使用环境温度异常偏高,导致运转电流偏大。3.降低环境温度后,可自然恢复正常1.更换EE组件。2.更换控制板组件。1.去除遮挡物。2.温度正常后,可自动恢复正常。3.清洗过滤网。4.减小风道阻力(如风量调节阀、风道长度等需重新检查)。5.将风量设定到高风。1.更正室内外联机线。2.重新配线。3.更换连接线或者联机线。4.更换内控板。5.更换外控板。1.正常保护,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三相电源机型适用组件故障。2.控制板EE组件控制电路异常。1.室内机风扇被遮挡。外机4EEprom数据错误外机5制冷冻结保护(制冷室内2.室内制冷环境温度过低或制热环境温度过高。盘管温度过低)或制热过3.过滤网太脏,影响循环风量。载保护(制热室内盘管温4.风管机因风道阻力过高,导致循环风量过小。度过高)5.风量设定过低。1.室内外联机线接线错误。2.室内外通讯连线松脱。外机7室内外通讯故障3.室内外通讯连线失效。4.室内控制板失效。5.室外控制板失效。1.电源电压不平衡度超过4%。外机8相电流不平衡故障2.压缩机电源线回路存在线插松脱(比如其中一根2.按照电气接线图重新配线。相线脱落)。3.交流接触器触点异常(比如其中一个触点不能有3.更换交流接触器。效连接)。4.压缩机电机异常。4.更换压缩机。外机

1.压缩机U相电源线回路存在断路。9U相电流缺相故障2.U相电流采样的控制板存在故障。3.压缩机电机故障。1.压缩机V相电源线回路存在断路。10V相电流缺相故障2.V相电流采样的控制板存在故障。3.压缩机电机故障。1.三相供电电源异常。11相序错误故障2.室外机电气系统配线错误。3.室外主控板故障。1.三相供电电源异常。12电压缺相故障2.室外机电气系统配线错误。3.室外主控板故障。1. 过热保护器线插松脱。2. 过热保护器故障(正常温度下短路,过热时开路)。3. 系统缺冷媒而导致排气温度过高。4.联机管过长,而没有追加足够的冷媒。5. 电子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 过热保护器线插松脱。2. 过热保护器故障(正常温度下短路,过热时开高压开关动作保护/高压压路)。14力保护停机3. 系统缺冷媒而导致排气温度过高。4.联机管过长,而没有追加足够的冷媒。5. 电子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消除U相电源线断路故障(更换有问题连接线或者重新配线)。2.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压缩机。1.消除V相电源线断路故障(更换有问题连接线或者重新配线)。2.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压缩机。1.正常保护,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2.按照电气接线图重新配线,消除配线错误。3.更换室外主控板。1.正常保护,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2.按照电气接线图重新配线,消除配线错误。3.更换室外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过热保护器,或检查端子、接插件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开路。3.补充冷媒。4.补充冷媒。5. 检修电子膨胀阀。1.重新配线。2.更换过热保护器,或检查端子、接插件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开路。3.补充冷媒。4.补充冷媒。5. 检修电子膨胀阀。三相电源机型适用外机三相电源机型适用外机三相电源机型适用三相电源机型适用外机外机13压缩机过热保护器动作外机分别适用于具有高压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机型外机1.低压开关故障(正常压力下短路,压力超标后开1.重新配线。路)。低压开关动作保护/低压压152.低压开关连接线存在线插松脱。力保护停机2.更换低压开关,或检查端子、接插件是否因接触不良而开路。分别适用于具有低压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机型外机

力保护停机3.系统缺冷媒。4.制热运行,外机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3.过滤网太脏,影响循环风量。4.风管机因风道阻力过高,导致循环风量过小。5.风量设定过低。1.传感器线插松脱。17排气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8交流电压异常1.交流电压>275V或者<160V。2.驱动板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19吸气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201.传感器线插松脱。冷凝器入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冷凝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2除霜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3膨胀阀A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4膨胀阀B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补充冷媒。4. 检查外机电子膨胀阀。1.环境温度恢复后,可自动恢复正常。3.清洗过滤网。4.减小风道阻力(如风量调节阀、风道长度等需重新检查)。5.将风量设定到高风。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正常保护,待电源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2.更换驱动板。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低压压力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机型2.室内外机风扇因有遮挡,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2.去除遮挡物。16制冷过载保护外机外机Freematch产品适用变频单元机无此外机外机外机21外机外机Freematch外机、变频单元机外机Freematch外机外机

24膨胀阀B细管传感器故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环境温度恢复后,可自动恢复正常。3.清洗过滤网。4.减小风道阻力(如风量调节阀、风道长度等需重新检查)。5.将风量设定到高风。6.调整系统冷媒量。1.补充冷媒。2.检查外机电子膨胀阀。3.在允许温度范围内运行。Freematch外机外机25膨胀阀C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26膨胀阀D细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27膨胀阀A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变频单元机外机28膨胀阀B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29膨胀阀C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Freematch外机外机30膨胀阀D粗管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3.过滤网太脏,影响循环风量。Freematch外机外机2.室内外机风扇因有遮挡,而导致系统压力过高。2.去除遮挡物。31排气压力过高故障VRF外机外机4.风管机因风道阻力过高,导致循环风量过小。5.风量设定过低。6.系统冷媒量过多。1.系统缺冷媒。32吸气压力过低故障2.制热运行,外机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3. 制热运行,室外温度过低。VRF外机外机

1.按键故障。31面板按键AD故障2.显示板连接线故障。3.显示板故障。4.室内主控板故障。1.面板被卡住。面板不到位故障(上下两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个位置检测开关同时到位3.位置开关故障。或者同时不到位)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33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34室内盘管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面板被卡住。面板驱动故障(上下两个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面板位置检测开关未按照3.位置开关故障。预订时序动作)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1.室内外联机线接线错误。2.室内外通讯连线松脱。36室内外通讯故障3.室内外通讯连线失效。4.室内控制板失效。5.室外控制板失效。3738湿度传感器故障室内EE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失效。组件故障。1.更换显示板。2.更换显示板连接线。3.更换显示板。4.更换主控板。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1.更正室内外联机线。2.重新配线。3.更换连接线或者联机线。4.更换内控板。5.更换外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传感器。1.更换EE组件。Freematch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Freematch内机内机Freematch柜机(保留老机型)内机32Freematch柜机内机35Freematch柜机内机

38室内EE故障2.控制板EE组件控制电路异常。1.直流风机线插松脱。2.内控板故障。3.风扇电机故障。1.格栅安装不到位。2.更换控制板组件。1.重新配线,确认配线正确。2.更换内控板。3.更换室内电机。1.调整格栅,使其安装到位。2.更换开关组件。3.更换内控板。1.按照接线图重新配线。2.更换电流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固定在主控板上则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室外主控板。1.按照接线图重新配线。2.更换电压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固定在主控板上则更换室外主控板)。3.更换室外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传感器组件。3.更换室外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传感器组件。3.更换室外主控板。1.对驱动板连接线重新配线。2.更正驱动板上错误配线。3.正常保护,待供电电源恢复正常后故障消除。4.更换驱动板。1.重新插接主控板与驱动板通信连接线。2.更换通信连接线。3.更换驱动板。4.更换主控板。Freematch内机内机39室内直流风机故障Freematch内机内机40格栅保护2.保护开关故障。3.内控板故障。1.电流传感器连接线配线错误。Freematch柜机内机41电流传感器故障2.电流传感器故障。3.电流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电压传感器连接线配线错误。定速三相电产品外机42电压传感器故障2.电压传感器故障。3.电压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外机43高压压力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故障。3.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VRF外机44低压压力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故障。3.传感器采样电路故障。1.驱动板连接线线插松脱。2.驱动板连接线接线错误。3.供电电源异常(电压过高、过低或者频率不正确)。4.驱动板故障。1.主控板与驱动板连接线松脱。外机45驱动板故障变频机组外机46室外主控板与驱动板通信2.主控板与驱动板连接线断路。故障3.驱动板故障。4.主控板故障。外机

1.系统缺冷媒而导致排气温度过高。47排气温度过高故障2.联机管过长,而没有追加足够的冷媒。3. 电子膨胀阀故障(开度过小)。1.直流风机连接线线插松脱。2.直流风机连接线断路。48室外直流风机故障13.直流风机故障。4.直流风机驱动电路故障。5.风扇叶片碰外壳。1.直流风机连接线线插松脱。2.直流风机连接线断路。49室外直流风机故障23.直流风机故障。4.直流风机驱动电路故障。5.风扇叶片碰外壳。1.补充冷媒。2.补充冷媒。3. 检修电子膨胀阀。1.重新插接直流风机连接线。2.更换直流风机。3.更换直流风机。4.更换直流风机驱动板(可能是主控板和驱动板)。5.更换室外风机或者风扇叶片和支架、外壳。1.重新插接直流风机连接线。2.更换直流风机。3.更换直流风机。4.更换直流风机驱动板(可能是主控板和驱动板)。5.更换室外风机或者风扇叶片和支架、外壳。1.1检查排水管是否被异物堵塞,或者安装高度和合理。1.2如果排水管安装和排水没有问题,且室内机安装有排水泵,请确认水泵电机是否异常,如果异常请更换水泵电机。2.重新插线,确保水位开关电气连接正确。3.更换水位开关。4.更换主控板。1.调整格栅,使其安装到位。2.更换开关组件。3.更换内控板。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内机外机外机外机1.接水盘水位超过安全水位。51排水保护2.水位开关线插松脱。3.水位开关故障。4.主控板故障。1.格栅安装不到位。52格栅保护2.保护开关故障。3.内控板故障。1.面板被卡住。面板未到位(上下两个位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置检测开关同时到位或者3.位置开关故障。同时不到位)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内机53内机

556162模式冲突室内地址重复线控器地址重复1.用户对两台以上的室内机设定了互相矛盾的运行1.重新设定室内机运行模式,同一室外机连接的内机模式。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运行模式。1.同一室内机地址出现在两台以上的室内机上。1.同一室内机配多台线控器时线控器地址相同。1.室内外联机线接线错误。2.室内外通讯连线松脱。1.重新设置室内机地址,避免地址重复。1.重新设定线控器地址,避免地址重复。1.更正室内外联机线。2.重新配线。3.更换连接线或者联机线。4.更换内控板。5.更换外控板。1.重新装配线控器连接线。2.更换线控器连接线。3.更换线控器。4.更换主控板。1.更换室内主控板。1.重新装配风机连接线,确认电气连接良好。2.更换风扇电机连接线。3.更换风扇电机。4.更换室内主控板。1.更换EE组件。2.更换控制板组件。1.调整面板,消除被卡状态。2.重新装配上下位置开关和面板驱动电机连接线插座。3.更换开关组件。4.更换面板驱动电机。5.更换内控板。1.更换显示板。2.更换显示板连接线。3.更换显示板。4.更换主控板。Freematch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内机内机内机64室内外通信故障3.室内外通讯连线失效。4.室内控制板失效。5.室外控制板失效。1.线控器连接线线插松脱。内机65室内机无法接收线控器信2.线控器连接线断路。息故障(主控板报此故3.线控器故障。障)4.主控板故障。室内过零检测故障1.电机线插松脱。4P VRF使用6P VRF没有使用单元机没有使用内机711.过零信号检测电路异常。2.电机连接线断路。3.电机故障。4.室内主控板故障。组件故障。2.控制板EE组件控制电路异常。1.面板被卡住。内机包含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PG电机72室内风机故障内机73室内EEPROM故障内机74面板驱动故障(上下两个2.开关、电机连接线线插松脱。面板位置检测开关未按照3.位置开关故障。预订时序动作)4.面板驱动电机故障。5.内控板故障。1.按键故障。2.显示板连接线故障。3.显示板故障。4.室内主控板故障。内机80面板按键AD故障内机

1.传感器线插松脱。81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82蒸发器入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蒸发器中部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故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障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线控器温度传感器故障出风口温度传感器故障1.线控器温度传感器异常。2.线控器温度采样电路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2.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87水侧入口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1.传感器线插松脱。88水侧出口温度传感器故障2.传感器头从感温管座脱出。3.传感器失效(感温头阻值异常)。89湿度传感器故障1.湿度传感器异常。2.主控板异常。1.室外机环境温度过高。91IPM过热停机故障1.传感器线插松脱。1.传感器线插松脱。1.传感器线插松脱。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更换线控器。2.更换线控器。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整理传感器走线,确认传感器电气连接良好。2将感温头装入感温管座并固定。3.更换传感器组件。1.更换湿度传感器组件。2.更换室内主控板。1.正常保护。外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内机838485862.室外机风扇电机转速偏低(如果采用的是交流电2.检查风机电容容量是否异常,更换风机电容。机)。3.室外机安装环境散热不良。4.室外机电源电压偏低,导致发热量大。1.电子膨胀阀过滤网脏堵。3.正常保护。4.正常保护。1.更换电子膨胀阀组件。VRF多联机92压缩比过大故障外机

92压缩比过大故障2.室内室外环境温度相差过大。2.温度恢复后,故障会自动排除。1.将室内机全部上电。2.重新操作设定室内机数量。3.重新操作设定室内机数量。改变室外机的地址设定。释放冷媒重新充注。补充冷媒。1.重新装配四通阀配线插座。2.更换四通阀线圈。3.更换四通阀。4.更换四通阀驱动板。1.重新配线。2.更换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3.更换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4.更换线控器。5.更换主控板。1.重新配线。2.更换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3.更换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4.更换显示板。5.更换主控板。VRF多联机外机939495961.室内机没有全部上电。内机数量与设定数量不一2.内机数量设定错误。致故障3.新增加或移除了室内机。外机地址冲突冷媒严重超量停机故障冷媒严重不足停机故障室外机地址与同一总线上的其它外机地址重复。系统中冷媒过多导致异常。系统中冷媒不足导致异常。1.四通阀线圈线插松脱。2.四通阀线圈故障。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VRF多联机变频单元机定速单元机无此功能Freematch无此功能外机外机外机外机97四通阀换向失败故障3.四通阀故障。4.四通阀驱动板故障。1.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线插松脱。2.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线序错误。外机FE线控器与主控板通信故障3.线控器与主控板连接线断路。4.线控器异常。5.主控板异常。1.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线插松脱。2.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线序错误。内机ER显示板与主控板通信故障3.显示板与主控板连接线断路。4.显示板异常。5.主控板异常。内机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