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014年世界炭会议介绍

IT圈 admin 55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柳晓山)

第29卷 第5期2014年10月新 型 炭 材 料NEWCARBONMATERIALSVol.29 No.5

Oct.2014文章编号: 1007-8827(2014)05-Ⅰ-03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014年世界炭会议介绍宋 燕(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 2014年国际碳会议(Carbon2014)于2014年6月29日-7月4日在韩国济州举行。会议主办方为韩国碳素学会,并得到了韩国KOFST的大力支持。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859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人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韩国、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大陆地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119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录729篇摘要,围绕碳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共设置了7个主题,其中大会报告(PlenaryLecture)5篇,分会主题报告(KeynotelectureTalk)10篇,分会邀请报告(InvitedLectureTalk)46篇,其它口头报告273篇,墙报展示395篇。Thedevelopmentandprospectsofcarbonscience———Areportontheannualworldconferenceoncarbon,Carbon2014SONGYan(onMaterials,InstituteofCoalChemistr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Taiyuan030001,China)Abstract: The2014AnnualWorldConferenceonCarbon(Carbon2014),hostedbytheKoreanCarbonSociety,washeldinJe-ju,Korea,June29-July4,2014.859attendeesfrom35countries/regionsparticipatedintheconference,and729paperswereac-ceptedforpresentation,including5plenarylectures,10keynotetalks,46invitedlectures,273oralpresentationsand395posters,covering7topics:graphene;carbonnanotubesandrelatedcarbonnanomaterials;carbonprecursors,carbonfibersandcomposites;industrialgraphites,carbonindustrynews,andcarbonblacks;porouscarbons,carbonforhealt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ar-bonsforsustainableenergyconversionandstorage,carbonsforenergysaving;analysis,characterization,chonanddevelopmentofnanocarbonsarequiteactiveandinparticular,rogresshasalsobeenmadeonthe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energyconversionandenergystorageapplicationsofcarbonmaterials.1 前言WS2、MoSe2、BN、MnO2等。一旦被剥离,这些材料能够以薄片、薄膜或者复合物的形式存在。通过混合这些纳米片和炭基纳米材料,人们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杂化物。例如MoS2/CNT复合物既具有高电导率,又具有高塞贝克系数,可以预见这种复合材料将在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第二位特邀报告人是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彭连茂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碳纳米管基电子器件-让摩尔定律超越其发展路线图”(CarbonNanotubeElectronics-ExtendingMoore爷sLawtotheEndandBeyondtheRoadmap)。报告主要介绍了高性能的碳纳米管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报告指出通过无掺杂法将n型和p型氧化物进行接触,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碳纳米管CMOS器件,其性能能够与现有的硅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MOSFETs)媲美。这将促进碳纳米管基CMOS或续发展的生活需要的碳质材料”(CarbonMaterialsforUbiquitousandSustainableLife)。会议围绕这一主题邀请了5位国际知名学者或企业界人士就碳质材料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工业应用做了大会特邀报告。第一位特邀报告人是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的JonathanNCOLEMAN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微小但是强大:纳米碳质材料的液相处理会如何引领其未来的应用”(Tinybutmighty:HowLiquidProcessingofCarbon-basedNano-materialswillLeadtoFutureApplications)。报告主要介绍了利用特殊溶剂或者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进行剥离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备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聚合物或者石墨烯/聚合物复合物。这种剥离方法也可以拓展到非碳质材料中,如:MoS2、2014年Carbon会议的主题是“无处不在、可持

Ⅱ··新 型 炭 材 料第29卷其他炭基电路制备更加复杂的电路系统,如逻辑电路或光电子电路。可以通过使用栅极金属与合适的功函数实现碳纳米管基场效应晶体管(CNTFET)阈值电压的精确控制。这种制备方法和CNT的电子传输特性能够显著降低电路的能量的需求,可以在0.4V下工作,远低于在2026年将Si电路的使用电压控制在0.56V的指标。第三位邀请报告人是PulickelAJAYAN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工程化的纳米碳质材料”(EngineeredNanocarbonMateri-als)。报告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多用途(包括电子器件、能量储存、复合物以及涂层等)纳米碳质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组装,并讨论了影响纳米技术在此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未来新设计和工程化碳质材料的发展前景。第四位特邀报告人是来自韩国贸易工业与能源部的HeuiJaePahk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韩国炭材料工业的研发战略”(KoreanR&DStrategiesforCarbonIndustries)。报告主要介绍了韩国碳质材料工业的研发战略和相关的研发项目(如炭谷项目和石墨烯项目等)。第五位特邀报告人是日本东丽公司的MakotoENDO总经理。他报告的题目是“炭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商业化和应用”(CarbonFiberCompositeMaterials-Develop-ments,CommercializationsandApplications)。报告主要回顾了聚丙烯腈炭纤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炭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上尤其是飞机和IT相关部件中的应用。表1 2014世界炭会议各主题论文分布Table1 1234567GrapheneTopicKeynote2221210Invited1210240108Oral46Poster6259916976326Subtotal1131515Carbonsforsustainableenergyconversionandstorage,carbonsforenergysavingAnalysis,characterization,computationandmodelingofcarbonsPorouscarbons,carbonsforhealt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ialgraphites,carbonindustrynews,andcarbonblackPrecursors,carbonfibers,andcompositesCNTsandrelatedcarbonnanomaterials 本次会议安排了六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口头报告,墙报展示则分两场进行。其中主题报告和口头报告主要分布见表1,设置的7个主题为石墨烯、纳米碳管和相关纳米碳质材料、前驱体-炭纤维-复合材料、工业石墨及炭黑、多孔炭-用于健康和环保的炭、能源转化和储存用炭、碳质材料的分析-表征-计算-模拟。以上主题设置充分体现了碳质材料发展的多样性、突出了热点及面向应用的发展特色。本次会议的热点可用纳米炭(包括石墨烯)和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在储能、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功能性应用大致概括,这些方面的论文涵盖了本次会议论文的70%左右。其中石墨烯已完全从纳米碳质材料主题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备受关注的主题。作为碳质材料的主要实际应用领域,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和工业用石墨等也受到广泛关注。以下对本次会议的主要热点专题分别进行概要介绍。领域的商业化瓶颈和障碍的专题讨论会。新加坡化学和石墨烯研究中心的KianPingLoh博士报道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引入孔并调控表面酸性官能团后将这种有缺陷的石墨烯作为氧化偶联反应及串联催化反应的催化剂;美国布朗大学的RobertHHurt博士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软物质行为及其生物相互作用;英国牛津大学的JamieHWarner博士报道了如何在石墨烯原子结构中引入空位缺陷和进行单原子掺杂;韩国科学技术院基础科学研究所的SangOukKim博士介绍了化学修饰和纳米组装的石墨烯基材料的制备方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ravindVija-yaraghavan博士介绍了利用纳米光刻技术在石墨烯上制备仿生脂质膜;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的Toshia-kiEnoki博士报道了利用STM/STS和AFM等手段研究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电子结构、石墨烯边缘的几何及化学相互作用;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Jong-BeomBaek博士介绍了用于高效光催化剂的具有边缘选择性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颗粒的批量、低成本以及绿色合成方法;韩国成均馆大学的HyoyoungLee博士报道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生物或化学传感器以及有机反应催化剂等领域的石墨烯纳1 迅猛发展的石墨烯 本次会议设置了石墨烯专场,且在储能等专题时会议还设置了关于石墨烯用于能量储存和热管理中也出现了石墨烯相关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内容,同

第5期宋 燕等: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Ⅲ米片及石墨烯量子点的批量制备技术。由上可见,石墨烯的表面修饰、功能化、批量制备技术以及其在能量储存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BÉGUIN教授介绍了适宜用于水系和离子液体两种电解液的多孔炭电极的物理化学特性;日本大分大学的MasahiroToyoda博士报道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基碳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韩国大学的WoongKim博士介绍了碳纳米管基柔性碳质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Kun爷ichiMiyazawa博士介绍了富勒烯纳米晶须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美国普渡大学的VGPol博士报道了系列纳米和微米结构碳2 应用推进的纳米碳质材料 尽管石墨烯受到了极大关注,但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其他碳质纳米材料仍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日本名古屋大学的HisanoriSHINOHARA博士报道了纳米线封装的碳纳米管的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北京大学的张锦教授报道了用于纳米器件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可控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芬兰阿尔托科学大学EskoIKauppinen博士报道了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干法制备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auricioTerrones博士报道了利用CVD法在铜箔上生长大面积掺杂石墨烯薄膜以及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膜的可控制备、表征以及应用;英国剑桥大学的WilliamMilne博士介绍了用于场发射的纳米碳管和石墨烯;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的Yoon-HoSONG博士介绍了高度稳定和可靠的纳米碳管场发射器;韩国三星公司的YoungSilLee博士报道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复合物的近期研究进展;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CheolPARK博士报道了BxCyNz纳米碳管的合成及应用;天津大学的李亚利教授介绍了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可以看出,碳纳米管的研究日趋深化,其在结构可控、批量制备以及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3

备受关注的储能碳质材料炭材料在能源转化与存储方面的应用是本次会议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亮点和热点之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成会明院士介绍了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碳质电极材料中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的邱介山教授报道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石墨纸/金属纳米线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以及用于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波兰科技大学的FranÇois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结构;台湾的Kuei-HsienChen博士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及其杂化物用于二氧化碳制甲醇的光催化反应催化剂;德国西格里集团的OswinÖttinger博士介绍了企业界对锂离子电池用石墨材料的期望。由上可见:发展超级电容器电极、锂离子电池电极以及太阳能电池电极等用高性能炭材料,拓展其在各种能量转化与存储器件中的应用仍将是炭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4

而其应用也丰富多彩

如火如荼的功能性碳质材料碳质材料的结构多样性使其具有多种功能。碳质材料在一些传统领域中,因的与应用已较为成熟,但由于应用需求的提升,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为碳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本届会议中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会议设置了前驱体-炭纤维-复合材料、工业石墨及炭黑、多孔炭-用于健康和环保的炭等三个有关主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炭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是本次会议的热点之一。如何进行多孔炭的孔结构调控来提升其应用性能在本次会议上也备受关注。会议最后宣布2015年世界炭会议将在德国的德累斯2015年世界炭会议主办方移交了炭科学会议火炬顿(Dresden)市举行,此次会议主办方向各位炭素届同仁相约2015年德累斯顿(Dresden)再,见。

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014年世界炭会议介绍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宋燕, SONG Yan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01新型炭材料New Carbon Materials2014(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柳晓山)

第29卷 第5期2014年10月新 型 炭 材 料NEWCARBONMATERIALSVol.29 No.5

Oct.2014文章编号: 1007-8827(2014)05-Ⅰ-03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014年世界炭会议介绍宋 燕(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 2014年国际碳会议(Carbon2014)于2014年6月29日-7月4日在韩国济州举行。会议主办方为韩国碳素学会,并得到了韩国KOFST的大力支持。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859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人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韩国、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大陆地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119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录729篇摘要,围绕碳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共设置了7个主题,其中大会报告(PlenaryLecture)5篇,分会主题报告(KeynotelectureTalk)10篇,分会邀请报告(InvitedLectureTalk)46篇,其它口头报告273篇,墙报展示395篇。Thedevelopmentandprospectsofcarbonscience———Areportontheannualworldconferenceoncarbon,Carbon2014SONGYan(onMaterials,InstituteofCoalChemistr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Taiyuan030001,China)Abstract: The2014AnnualWorldConferenceonCarbon(Carbon2014),hostedbytheKoreanCarbonSociety,washeldinJe-ju,Korea,June29-July4,2014.859attendeesfrom35countries/regionsparticipatedintheconference,and729paperswereac-ceptedforpresentation,including5plenarylectures,10keynotetalks,46invitedlectures,273oralpresentationsand395posters,covering7topics:graphene;carbonnanotubesandrelatedcarbonnanomaterials;carbonprecursors,carbonfibersandcomposites;industrialgraphites,carbonindustrynews,andcarbonblacks;porouscarbons,carbonforhealt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ar-bonsforsustainableenergyconversionandstorage,carbonsforenergysaving;analysis,characterization,chonanddevelopmentofnanocarbonsarequiteactiveandinparticular,rogresshasalsobeenmadeonthe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energyconversionandenergystorageapplicationsofcarbonmaterials.1 前言WS2、MoSe2、BN、MnO2等。一旦被剥离,这些材料能够以薄片、薄膜或者复合物的形式存在。通过混合这些纳米片和炭基纳米材料,人们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杂化物。例如MoS2/CNT复合物既具有高电导率,又具有高塞贝克系数,可以预见这种复合材料将在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第二位特邀报告人是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彭连茂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碳纳米管基电子器件-让摩尔定律超越其发展路线图”(CarbonNanotubeElectronics-ExtendingMoore爷sLawtotheEndandBeyondtheRoadmap)。报告主要介绍了高性能的碳纳米管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报告指出通过无掺杂法将n型和p型氧化物进行接触,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碳纳米管CMOS器件,其性能能够与现有的硅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MOSFETs)媲美。这将促进碳纳米管基CMOS或续发展的生活需要的碳质材料”(CarbonMaterialsforUbiquitousandSustainableLife)。会议围绕这一主题邀请了5位国际知名学者或企业界人士就碳质材料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工业应用做了大会特邀报告。第一位特邀报告人是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的JonathanNCOLEMAN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微小但是强大:纳米碳质材料的液相处理会如何引领其未来的应用”(Tinybutmighty:HowLiquidProcessingofCarbon-basedNano-materialswillLeadtoFutureApplications)。报告主要介绍了利用特殊溶剂或者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进行剥离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备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聚合物或者石墨烯/聚合物复合物。这种剥离方法也可以拓展到非碳质材料中,如:MoS2、2014年Carbon会议的主题是“无处不在、可持

Ⅱ··新 型 炭 材 料第29卷其他炭基电路制备更加复杂的电路系统,如逻辑电路或光电子电路。可以通过使用栅极金属与合适的功函数实现碳纳米管基场效应晶体管(CNTFET)阈值电压的精确控制。这种制备方法和CNT的电子传输特性能够显著降低电路的能量的需求,可以在0.4V下工作,远低于在2026年将Si电路的使用电压控制在0.56V的指标。第三位邀请报告人是PulickelAJAYAN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工程化的纳米碳质材料”(EngineeredNanocarbonMateri-als)。报告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多用途(包括电子器件、能量储存、复合物以及涂层等)纳米碳质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组装,并讨论了影响纳米技术在此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未来新设计和工程化碳质材料的发展前景。第四位特邀报告人是来自韩国贸易工业与能源部的HeuiJaePahk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韩国炭材料工业的研发战略”(KoreanR&DStrategiesforCarbonIndustries)。报告主要介绍了韩国碳质材料工业的研发战略和相关的研发项目(如炭谷项目和石墨烯项目等)。第五位特邀报告人是日本东丽公司的MakotoENDO总经理。他报告的题目是“炭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商业化和应用”(CarbonFiberCompositeMaterials-Develop-ments,CommercializationsandApplications)。报告主要回顾了聚丙烯腈炭纤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炭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上尤其是飞机和IT相关部件中的应用。表1 2014世界炭会议各主题论文分布Table1 1234567GrapheneTopicKeynote2221210Invited1210240108Oral46Poster6259916976326Subtotal1131515Carbonsforsustainableenergyconversionandstorage,carbonsforenergysavingAnalysis,characterization,computationandmodelingofcarbonsPorouscarbons,carbonsforhealt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ialgraphites,carbonindustrynews,andcarbonblackPrecursors,carbonfibers,andcompositesCNTsandrelatedcarbonnanomaterials 本次会议安排了六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口头报告,墙报展示则分两场进行。其中主题报告和口头报告主要分布见表1,设置的7个主题为石墨烯、纳米碳管和相关纳米碳质材料、前驱体-炭纤维-复合材料、工业石墨及炭黑、多孔炭-用于健康和环保的炭、能源转化和储存用炭、碳质材料的分析-表征-计算-模拟。以上主题设置充分体现了碳质材料发展的多样性、突出了热点及面向应用的发展特色。本次会议的热点可用纳米炭(包括石墨烯)和多孔炭的制备及其在储能、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功能性应用大致概括,这些方面的论文涵盖了本次会议论文的70%左右。其中石墨烯已完全从纳米碳质材料主题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备受关注的主题。作为碳质材料的主要实际应用领域,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和工业用石墨等也受到广泛关注。以下对本次会议的主要热点专题分别进行概要介绍。领域的商业化瓶颈和障碍的专题讨论会。新加坡化学和石墨烯研究中心的KianPingLoh博士报道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引入孔并调控表面酸性官能团后将这种有缺陷的石墨烯作为氧化偶联反应及串联催化反应的催化剂;美国布朗大学的RobertHHurt博士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软物质行为及其生物相互作用;英国牛津大学的JamieHWarner博士报道了如何在石墨烯原子结构中引入空位缺陷和进行单原子掺杂;韩国科学技术院基础科学研究所的SangOukKim博士介绍了化学修饰和纳米组装的石墨烯基材料的制备方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ravindVija-yaraghavan博士介绍了利用纳米光刻技术在石墨烯上制备仿生脂质膜;日本东京技术研究所的Toshia-kiEnoki博士报道了利用STM/STS和AFM等手段研究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电子结构、石墨烯边缘的几何及化学相互作用;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Jong-BeomBaek博士介绍了用于高效光催化剂的具有边缘选择性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颗粒的批量、低成本以及绿色合成方法;韩国成均馆大学的HyoyoungLee博士报道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生物或化学传感器以及有机反应催化剂等领域的石墨烯纳1 迅猛发展的石墨烯 本次会议设置了石墨烯专场,且在储能等专题时会议还设置了关于石墨烯用于能量储存和热管理中也出现了石墨烯相关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内容,同

第5期宋 燕等: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Ⅲ米片及石墨烯量子点的批量制备技术。由上可见,石墨烯的表面修饰、功能化、批量制备技术以及其在能量储存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BÉGUIN教授介绍了适宜用于水系和离子液体两种电解液的多孔炭电极的物理化学特性;日本大分大学的MasahiroToyoda博士报道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基碳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韩国大学的WoongKim博士介绍了碳纳米管基柔性碳质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Kun爷ichiMiyazawa博士介绍了富勒烯纳米晶须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美国普渡大学的VGPol博士报道了系列纳米和微米结构碳2 应用推进的纳米碳质材料 尽管石墨烯受到了极大关注,但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其他碳质纳米材料仍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日本名古屋大学的HisanoriSHINOHARA博士报道了纳米线封装的碳纳米管的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北京大学的张锦教授报道了用于纳米器件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可控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芬兰阿尔托科学大学EskoIKauppinen博士报道了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干法制备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auricioTerrones博士报道了利用CVD法在铜箔上生长大面积掺杂石墨烯薄膜以及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膜的可控制备、表征以及应用;英国剑桥大学的WilliamMilne博士介绍了用于场发射的纳米碳管和石墨烯;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的Yoon-HoSONG博士介绍了高度稳定和可靠的纳米碳管场发射器;韩国三星公司的YoungSilLee博士报道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复合物的近期研究进展;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CheolPARK博士报道了BxCyNz纳米碳管的合成及应用;天津大学的李亚利教授介绍了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可以看出,碳纳米管的研究日趋深化,其在结构可控、批量制备以及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3

备受关注的储能碳质材料炭材料在能源转化与存储方面的应用是本次会议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亮点和热点之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成会明院士介绍了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碳质电极材料中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的邱介山教授报道了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石墨纸/金属纳米线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以及用于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波兰科技大学的FranÇois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结构;台湾的Kuei-HsienChen博士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及其杂化物用于二氧化碳制甲醇的光催化反应催化剂;德国西格里集团的OswinÖttinger博士介绍了企业界对锂离子电池用石墨材料的期望。由上可见:发展超级电容器电极、锂离子电池电极以及太阳能电池电极等用高性能炭材料,拓展其在各种能量转化与存储器件中的应用仍将是炭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4

而其应用也丰富多彩

如火如荼的功能性碳质材料碳质材料的结构多样性使其具有多种功能。碳质材料在一些传统领域中,因的与应用已较为成熟,但由于应用需求的提升,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为碳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本届会议中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会议设置了前驱体-炭纤维-复合材料、工业石墨及炭黑、多孔炭-用于健康和环保的炭等三个有关主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炭纤维的力学性能、降低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是本次会议的热点之一。如何进行多孔炭的孔结构调控来提升其应用性能在本次会议上也备受关注。会议最后宣布2015年世界炭会议将在德国的德累斯2015年世界炭会议主办方移交了炭科学会议火炬顿(Dresden)市举行,此次会议主办方向各位炭素届同仁相约2015年德累斯顿(Dresden)再,见。

碳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014年世界炭会议介绍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宋燕, SONG Yan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01新型炭材料New Carbon Materials2014(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