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热负荷试车方案

IT圈 admin 56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巢辰龙)

棒线材工程棒材

热负荷试车方案(草案)

轧钢项目部

2008年10月

热负荷试车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各小组负责人:

1、工艺组

组长:郑修标

成员:林地水、黄扣明、邹楠

2、设备组

组长:余以太

成员:陈丽龙、林明海、李耿森、黄群威、肖佳猛3、电气组

组长:叶廷丁

成员:项德强、刘清勤、许金溪、林灿福

4、动力组(含给排水、各种管道、空调等)

组长:张林军

成员:马克允、黄进展、李志灿、李在民

5、生产准备组

组长:欧阳荣

2

成员:林地水、黄扣明、陈建南、许瑞谦

6、生产组

组长:郭巧织

组员:苏再添、陈清圳、董成彪、汪环海、陈明日

苏文昌、董长海

总体要求:热负荷试车应在各单体设备试车、轧线联动试车完成后进行。在单体试车及联动试车之后,还需模拟轧钢程序连续运转2小时以上,以检查机械、电气等设备存在的问题,待故障排除后再进行热负荷试车。

一、热负荷试车目的

——检验生产线是否能完全贯通。

——检查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

——为试生产创造条件。

二、热试车准备

1、外部条件的准备

①保证水、电、压缩空气、煤气、氧气及乙炔的供应,不能中断。

②各单体设备和轧线联动试车达到标准要求。(其中包括液压系统,润滑系统,主要是压力、流量、温度、油品精度等)。

3

③设备易损件备全,生产备件到位。

④安全防火措施符合标准。

⑤坯料到位。

⑥对上岗职工的培训完成,轧钢操作工合格上岗。

⑦通讯系统可正常使用。

⑧导卫准备齐全。

⑨钢坯加热质量满足要求。

⑩指导生产人员到位。

2、内部条件的准备。

①生产的各类规章制度齐全。

②各上岗人员熟知本岗位操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

③各上岗人员检查确认所负责区域符合热负荷试车条件。

④轧制表、工艺文件及各类规程贯彻到位。

⑤对各岗位预见可能出现的故障已采取措施。

⑥上岗人员配备完成,责任明确。

⑦防火材料到位。

⑧划定各区域,实现定位管理。

⑨明确岗位,确认负责人。

说明:

4

1、精轧后水冷装置、以及森德斯公司供货的自动打捆机在热负荷试车初期暂不投入使用。

2、试车过程中轧件的尺寸、速度根据轧制表确定。

3、主轧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5

表1 棒材主轧机参数表

机组

机架号

1H

2V

粗轧

3H

4V

5H

6V

7H

8V

中轧

9H

10V

11H

12V

13H

精轧机名称

φ5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5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5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5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0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4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40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3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轧辊尺寸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主电机(DC)

KW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850

850

850

850

850

850

850

1200

850

1200

850

1200

15150

rpm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700/1500

700/1500

700/1500

700/1500

750/1500

750/1500

750/1500

750/1300

750/1500

750/1300

750/1350

750/1350

14H/V

φ350二辊平立转换短应力线

15H

φ3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16H/V

φ350二辊平立转换短应力线

17H

φ3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合 计

18H/V

φ350二辊平立转换短应力线

四、热负荷试车步骤

热负荷试车生产的产品:φ20mm(螺纹钢)

轧区热负荷试车分三步进行,见下表。

表2 热负荷试车步骤表

步骤

第一步

原料

小料

投入机组数

单一机组

轧制速度

10~20%

6

活套

不投

微张力 水冷

不投 不投

第二步 中料 多机组

全线

50~60%

60%→80%

投入

投入

不投

投入

不投

不投 第三步 短连铸坯

下面分区域叙述热负荷试车过程。

1、热送、加热炉

准备

热送、加热炉区

该区域的设备包括:拼钢机、热坯输送辊道1(箱涵)、热坯输送辊道2(带称重)、挡板、转盘、辊道、推钢机、翻转冷床、拨钢机、热坯台架输出辊道、行车卸料、冷坯上料台架、推钢机入炉辊道1(挡板)、入炉辊道2、入炉辊道3、蓄热步进式加热炉、出炉辊道。

●热送辊道、入炉辊道按设计速度运行;

●拨钢机、推钢机运动自如;

●翻转冷床、冷坯上料台架、剔出装置、称重装置、升降挡板按设计参数正常运行。

●出炉辊道速度可自动调节(随轧制表)。

加热炉本身烘炉、加热方案由南京工业炉公司负责。

2、中轧区

准备:

●孔型和导卫冷却水按要求可随时稳定供给与停止。

●机架不晃动,轧辊不存在轴向窜动。

7

●热负荷试车开始时,电控系统微张力暂不投入。

●各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正常工作。

●1#剪除具备切头切尾功能外,还具有碎断功能。

过程:

(1)在烘炉时可由连铸车间生产出约30根6m长的短坯料,依次经过热送辊道、称重装置、转盘、入炉辊道后,装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第31根以后可用12m长的定尺料),用于热负荷试车时轧制。

若现场条件不允许热装,也可在冷坯上料台架上料。

(2)粗轧机调试人员在不开启冷却水的情况下,按各架点动缓速正向运转,并在轧机轧件出口方向用砂轮或油石修磨掉槽孔上的油污和铁锈。

(3)检查各架轧机的在用孔型中心是否在轧制中心线上,并校正各架间的导卫和导槽与轧制中心线的一致性。

(4)检查风、水、电、气、液压、润滑是否已送至用户点。

(5)检查和调整各架轧机辊缝设定,使之达到要求(轧辊弹跳值暂按,粗轧0.5mm,中轧0.4mm预设定)。设定辊缝的测量,1-10#可直接测量11、12#,可采用小圆钢(铅棒)压痕法,选用直径比设定值大8mm左右的圆铅棒,在点动速度空运转时,将铅棒从辊环处压过,然后测量其压痕厚度,并与辊缝设定值相对照,反复调整辊缝,直到压痕厚度与辊缝设定值相等为止。轧辊两端辊缝都要测量,以保证上下轧辊的平行。

8

(6)将试车用的小样(64×64×2600)5-10根,置于中频炉加热,加热温度:1150℃左右。

(7)7H轧机咬入速度: m/s(正常轧制速度的70%)

(8)2#飞剪切头,碎断。

加热好的方坯逐根从加热炉中取出,用吊车运至7H轧机入口,人工协助喂入中轧机组进行轧制,经6架中轧机轧制成φ41.3mm的轧件,出口轧机组后,由2#飞剪切头、碎断,在尾部离开13V轧机时,人工干预让2#飞剪停止碎断,留下一根长料,冷却15分钟后,从导槽中取出,用气枪切割成2000~3000mm短料,留待精精轧区试车时用,如此反复、至顺利地轧制3~5根轧件。

3、精轧区

从2#飞剪出口至18V轧机(设备还主要包括轧机、导卫与导槽、各机架间活套、精轧轧辊冷却水系统及电气设施),本区域可实现自动操作。

准备:

(1)轧辊和导卫冷却水按要求可随时稳定供给。压缩空气压力稳定,保证活套正常使用。

(2)各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工作正常。

(3)检查各架轧机的在用孔型中心是否是在轧制中心线上,并校正各架间的导卫和导槽与轧制中心线一致。

(4)检查风、水、电、气、液压、润滑是否已送至用户点。

9

(5)活套起套辊动作正常。

(6)检查和调整各架轧机辊缝,使之达到设定值(轧辊弹跳值暂按0.2mm预设定。

过程:

将前面试车过程中为精轧试车所留的5—10根φ41.3mm圆钢,长度2000~3000mm,在中频炉中加热至~1000℃,加热好的圆钢逐根从加热炉中取出,用吊车运至13H轧机入口,人工协助喂入预精轧机组进行轧制,13H轧机咬入速度:____m/s(正常轧制速度的70%),立活套暂不投入,轧件顺利从18V轧机轧出,在辊道上停留15分钟左右,人工将轧件从辊道上取出,测量轧件尺寸、对轧机进行相应调整,直至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轧件。

4、粗轧区

包括:1H-6V轧机、1#飞剪,本区要求可实现自动操作。

准备:同中轧区

过程:(1)---(5)同中轧区

(6)拟用3-5根150×150mm的连铸坯,坯料长度为6000mm,钢种为20Mnsi温度在1200℃左右,钢坯断面温差≤30℃。

(7)速度设定为:

出炉辊道速度: m/s(轧制表速度的80%)

10

1H轧机咬入速度: m/s(正常轧制速度的70%)

热负荷试车总指挥下达“开始试车”命令,粗轧机组启动,按轧制表速度的70%运转约0.5h,CS2操作人员发出“要钢”信号,加热炉出钢,将一根加热好的钢坯加热炉,经夹送辊送至出炉辊道,由出炉辊道把坯料送至粗轧机组开始轧制,经6架粗轧机轧制成φ____mm轧制,轧制出粗轧机组后由1#飞剪切头并将后续轧件碎断,在尾部离开6V轧机时,人工干预让1#飞剪停止碎断,留下一根长料,冷却15分钟后,从导槽中取出,用气枪切割成2000~3000mm短料,送回加热炉加热,留待中轧区试车时用,如此反复、至顺利地轧制3~5根坯料。

5、打通粗轧、中轧、精轧、3飞剪、冷床上钢

#用150×150×6000mm的坯料从粗轧开始轧制,到3#飞剪及碎断剪,按轧制程序表速度的70%,打通轧线。

①CS2主操作台人员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调出轧制程序表,按正常轧制速度的70%设定,将调度人员送来的各架实际辊径值准确无误地输入计算机。

②设定轧制速度、张力(可暂时不投入)、咬入速度补偿值、剪机超前系数、切头切尾碎断长度等有关工艺参数值。

③根据精轧出口速度(V)设定冷床输入辊道的速度:1.05V。

④CS2主操作台人员请求下达开车指令。

⑤调试人员离开设备后,CS2主操作台人员才可以按轧制规程要求 11

起动粗、中轧、粗轧区、3#飞剪、冷床各有关设备。、

⑥进行模拟轧制操作,准确无误并得到确认后,并将设备控制进入自动状态,CS2主操作台人员发出要钢信号。

⑦当轧件经过各架轧机前,应逐架开启冷却水,并按轧制与剪切顺序进行热负荷试验。

⑧第一根轧件头部咬入精轧第一架(13H)时,2#飞剪将后续轧件碎断,以后逐渐增加送入精轧机组的轧件长度,直至全长。当轧件通过的3#飞剪时,飞剪进行分段,由冷床输入辊道将轧件向前输送、上冷床。

⑨对上冷床的轧件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结果重新调整好轧机。

⑩根据总指挥的要求,可适当重复试验,也可进行粗轧区域的热负荷试验。一旦轧件稳定通过轧线,区域负责人再次认真检查此区域的机电设备情况,并进行记录与处理。

6、打通冷床、冷剪、精整区

以下过程分成两步:

第一步:

用150×150×6000mm的坯料,所有轧机按70%的正常轧制速度进行运转,第一根坯料从粗轧机组开始轧制,并进入中轧机、精轧机组,在轧件头部咬入18V机架后延时3秒时启动2#飞剪将后续轧件碎断,使中轧出来的轧件能够与精轧机组形成连轧,若轧件能顺利通过精轧机组,则以后自动通过3#飞剪、冷床输入辊道、上冷床。此过程中应重点 12

调整以下步骤:

(1)轧线对中情况。

(2)导卫使用、安装,状况。

(3)水冷导管对准孔槽。

(4)冷床输入辊道速度,按超前精轧机出口速度5%设定。

(5)根据轧制速度设定冷床制动板投入组数。

第二步

若以上过程能稳定通过,可不在2#飞剪处碎断,而让全部坯料进入精轧机组。打通粗轧、中轧、精轧、冷床上钢,将活套、微张力控制投入。

(1)CS2主操作台人员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调出轧制程序表,将调度人员送来的各架实际辊径值准确无误地输入计算机。

(2)在CS2设定轧制速度、活套参数、咬入速度补偿值、飞剪机超前系数、冷床辊道速度、制动板投入组数参数等有关工艺数值,并通知其他操作室的操作人员。

(3)CS2主操作台人员请求下达开车指令并通知其他操作室。

(4)现场调试人员离开设备后,CS1、CS2主操作台人员才可以按轧制规程要求启动各有关生产设备。

(5)进行模拟轧制操作,准确无误并得到确认后,并将设备控制进入自动状态。CS2主操作台人员在获得总指挥的同意后,发出要钢信号。 13

当轧机经过各架轧机时,应逐机(或组)开启冷却水,并按轧制顺序进行热负荷试验。

(6)根据总指挥的要求,可适当重复上述试验过程。

(7)一旦轧件稳定通过整个轧线,区域负责人再次认真检查此区域的机电设备情况,并进行记录与处理。

(8)负责精轧的专职人员要做好成品尺寸及表面质量检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9)成品质量符合要求后,加热炉要正常出钢,以均衡的轧制周期稳定通过轧制线。

(10)当冷床上收集到一定量的棒材后,可暂停轧制;冷床连续动作将冷床上棒材向冷床出口侧输送,经对齐辊道时将棒材头部对齐,直至送至冷床齿条的末端;链式成排布料、下钢小车成排移送轧件下钢,将棒材置于冷床输出辊道上。

(11)冷床输出辊道将棒材向冷剪方向输送,按要求的定尺长度对成排的棒材进行定尺剪切。

(12)切成定尺的棒材由冷剪后辊道继续向精整区输送,在平托移钢机处停下来,之后由平托移钢机、移送链将棒材横移至成品跨的收集成捆辊道上;进行打捆、称重后到收集台架上收集、入库。

(13)轧制正常且成品符合要求后,经领导小组或总指挥(技术人员配合)同意后可将轧制速度由70%的正常速度(试轧速度)逐步提高到100%的速度轧制。

14

7、打通整个轧线

用150×150×12000mm的坯料从粗轧开始轧制,并进入中轧、精轧机组。根据轧制程序表,开始打通粗轧、中轧、粗轧生产线。轧制速度热试轧时,开始使用常规速度的70%,之后逐步提高到常规速度的100%的速度进行运转。

(1)当轧件通过精轧机组后的3#飞剪时,飞剪需进行优化分段剪切。

(2)对3#飞剪进行切头与分段的样件,在冷床或起后部人工取下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结果重新调整好轧机。

(3)在冷床齐头辊道上对齐后的轧件,成排托运到冷床的输出辊道上、严格按照冷飞剪的操作要求,对轧件进行定尺剪切。成品的定尺长度分为9m、12m二种。

(4)成品定尺剪切后,进行横移台架、打捆机及称重装置的调试,达到最佳状态。

(5)进行成品外观和内部质量的检测。

当φ20mm圆钢稳定生产一定量后可转入试轧其他规格的产品。

15

2024年2月18日发(作者:巢辰龙)

棒线材工程棒材

热负荷试车方案(草案)

轧钢项目部

2008年10月

热负荷试车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各小组负责人:

1、工艺组

组长:郑修标

成员:林地水、黄扣明、邹楠

2、设备组

组长:余以太

成员:陈丽龙、林明海、李耿森、黄群威、肖佳猛3、电气组

组长:叶廷丁

成员:项德强、刘清勤、许金溪、林灿福

4、动力组(含给排水、各种管道、空调等)

组长:张林军

成员:马克允、黄进展、李志灿、李在民

5、生产准备组

组长:欧阳荣

2

成员:林地水、黄扣明、陈建南、许瑞谦

6、生产组

组长:郭巧织

组员:苏再添、陈清圳、董成彪、汪环海、陈明日

苏文昌、董长海

总体要求:热负荷试车应在各单体设备试车、轧线联动试车完成后进行。在单体试车及联动试车之后,还需模拟轧钢程序连续运转2小时以上,以检查机械、电气等设备存在的问题,待故障排除后再进行热负荷试车。

一、热负荷试车目的

——检验生产线是否能完全贯通。

——检查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

——为试生产创造条件。

二、热试车准备

1、外部条件的准备

①保证水、电、压缩空气、煤气、氧气及乙炔的供应,不能中断。

②各单体设备和轧线联动试车达到标准要求。(其中包括液压系统,润滑系统,主要是压力、流量、温度、油品精度等)。

3

③设备易损件备全,生产备件到位。

④安全防火措施符合标准。

⑤坯料到位。

⑥对上岗职工的培训完成,轧钢操作工合格上岗。

⑦通讯系统可正常使用。

⑧导卫准备齐全。

⑨钢坯加热质量满足要求。

⑩指导生产人员到位。

2、内部条件的准备。

①生产的各类规章制度齐全。

②各上岗人员熟知本岗位操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

③各上岗人员检查确认所负责区域符合热负荷试车条件。

④轧制表、工艺文件及各类规程贯彻到位。

⑤对各岗位预见可能出现的故障已采取措施。

⑥上岗人员配备完成,责任明确。

⑦防火材料到位。

⑧划定各区域,实现定位管理。

⑨明确岗位,确认负责人。

说明:

4

1、精轧后水冷装置、以及森德斯公司供货的自动打捆机在热负荷试车初期暂不投入使用。

2、试车过程中轧件的尺寸、速度根据轧制表确定。

3、主轧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5

表1 棒材主轧机参数表

机组

机架号

1H

2V

粗轧

3H

4V

5H

6V

7H

8V

中轧

9H

10V

11H

12V

13H

精轧机名称

φ5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5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5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5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0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5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5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40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φ400二辊立式短应力线

φ3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轧辊尺寸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610/φ520×76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495/φ42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φ380/φ330×650

主电机(DC)

KW

650

650

650

650

650

650

850

850

850

850

850

850

850

1200

850

1200

850

1200

15150

rpm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500/1500

700/1500

700/1500

700/1500

700/1500

750/1500

750/1500

750/1500

750/1300

750/1500

750/1300

750/1350

750/1350

14H/V

φ350二辊平立转换短应力线

15H

φ3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16H/V

φ350二辊平立转换短应力线

17H

φ350二辊水平短应力线

合 计

18H/V

φ350二辊平立转换短应力线

四、热负荷试车步骤

热负荷试车生产的产品:φ20mm(螺纹钢)

轧区热负荷试车分三步进行,见下表。

表2 热负荷试车步骤表

步骤

第一步

原料

小料

投入机组数

单一机组

轧制速度

10~20%

6

活套

不投

微张力 水冷

不投 不投

第二步 中料 多机组

全线

50~60%

60%→80%

投入

投入

不投

投入

不投

不投 第三步 短连铸坯

下面分区域叙述热负荷试车过程。

1、热送、加热炉

准备

热送、加热炉区

该区域的设备包括:拼钢机、热坯输送辊道1(箱涵)、热坯输送辊道2(带称重)、挡板、转盘、辊道、推钢机、翻转冷床、拨钢机、热坯台架输出辊道、行车卸料、冷坯上料台架、推钢机入炉辊道1(挡板)、入炉辊道2、入炉辊道3、蓄热步进式加热炉、出炉辊道。

●热送辊道、入炉辊道按设计速度运行;

●拨钢机、推钢机运动自如;

●翻转冷床、冷坯上料台架、剔出装置、称重装置、升降挡板按设计参数正常运行。

●出炉辊道速度可自动调节(随轧制表)。

加热炉本身烘炉、加热方案由南京工业炉公司负责。

2、中轧区

准备:

●孔型和导卫冷却水按要求可随时稳定供给与停止。

●机架不晃动,轧辊不存在轴向窜动。

7

●热负荷试车开始时,电控系统微张力暂不投入。

●各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正常工作。

●1#剪除具备切头切尾功能外,还具有碎断功能。

过程:

(1)在烘炉时可由连铸车间生产出约30根6m长的短坯料,依次经过热送辊道、称重装置、转盘、入炉辊道后,装入加热炉内进行加热(第31根以后可用12m长的定尺料),用于热负荷试车时轧制。

若现场条件不允许热装,也可在冷坯上料台架上料。

(2)粗轧机调试人员在不开启冷却水的情况下,按各架点动缓速正向运转,并在轧机轧件出口方向用砂轮或油石修磨掉槽孔上的油污和铁锈。

(3)检查各架轧机的在用孔型中心是否在轧制中心线上,并校正各架间的导卫和导槽与轧制中心线的一致性。

(4)检查风、水、电、气、液压、润滑是否已送至用户点。

(5)检查和调整各架轧机辊缝设定,使之达到要求(轧辊弹跳值暂按,粗轧0.5mm,中轧0.4mm预设定)。设定辊缝的测量,1-10#可直接测量11、12#,可采用小圆钢(铅棒)压痕法,选用直径比设定值大8mm左右的圆铅棒,在点动速度空运转时,将铅棒从辊环处压过,然后测量其压痕厚度,并与辊缝设定值相对照,反复调整辊缝,直到压痕厚度与辊缝设定值相等为止。轧辊两端辊缝都要测量,以保证上下轧辊的平行。

8

(6)将试车用的小样(64×64×2600)5-10根,置于中频炉加热,加热温度:1150℃左右。

(7)7H轧机咬入速度: m/s(正常轧制速度的70%)

(8)2#飞剪切头,碎断。

加热好的方坯逐根从加热炉中取出,用吊车运至7H轧机入口,人工协助喂入中轧机组进行轧制,经6架中轧机轧制成φ41.3mm的轧件,出口轧机组后,由2#飞剪切头、碎断,在尾部离开13V轧机时,人工干预让2#飞剪停止碎断,留下一根长料,冷却15分钟后,从导槽中取出,用气枪切割成2000~3000mm短料,留待精精轧区试车时用,如此反复、至顺利地轧制3~5根轧件。

3、精轧区

从2#飞剪出口至18V轧机(设备还主要包括轧机、导卫与导槽、各机架间活套、精轧轧辊冷却水系统及电气设施),本区域可实现自动操作。

准备:

(1)轧辊和导卫冷却水按要求可随时稳定供给。压缩空气压力稳定,保证活套正常使用。

(2)各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工作正常。

(3)检查各架轧机的在用孔型中心是否是在轧制中心线上,并校正各架间的导卫和导槽与轧制中心线一致。

(4)检查风、水、电、气、液压、润滑是否已送至用户点。

9

(5)活套起套辊动作正常。

(6)检查和调整各架轧机辊缝,使之达到设定值(轧辊弹跳值暂按0.2mm预设定。

过程:

将前面试车过程中为精轧试车所留的5—10根φ41.3mm圆钢,长度2000~3000mm,在中频炉中加热至~1000℃,加热好的圆钢逐根从加热炉中取出,用吊车运至13H轧机入口,人工协助喂入预精轧机组进行轧制,13H轧机咬入速度:____m/s(正常轧制速度的70%),立活套暂不投入,轧件顺利从18V轧机轧出,在辊道上停留15分钟左右,人工将轧件从辊道上取出,测量轧件尺寸、对轧机进行相应调整,直至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轧件。

4、粗轧区

包括:1H-6V轧机、1#飞剪,本区要求可实现自动操作。

准备:同中轧区

过程:(1)---(5)同中轧区

(6)拟用3-5根150×150mm的连铸坯,坯料长度为6000mm,钢种为20Mnsi温度在1200℃左右,钢坯断面温差≤30℃。

(7)速度设定为:

出炉辊道速度: m/s(轧制表速度的80%)

10

1H轧机咬入速度: m/s(正常轧制速度的70%)

热负荷试车总指挥下达“开始试车”命令,粗轧机组启动,按轧制表速度的70%运转约0.5h,CS2操作人员发出“要钢”信号,加热炉出钢,将一根加热好的钢坯加热炉,经夹送辊送至出炉辊道,由出炉辊道把坯料送至粗轧机组开始轧制,经6架粗轧机轧制成φ____mm轧制,轧制出粗轧机组后由1#飞剪切头并将后续轧件碎断,在尾部离开6V轧机时,人工干预让1#飞剪停止碎断,留下一根长料,冷却15分钟后,从导槽中取出,用气枪切割成2000~3000mm短料,送回加热炉加热,留待中轧区试车时用,如此反复、至顺利地轧制3~5根坯料。

5、打通粗轧、中轧、精轧、3飞剪、冷床上钢

#用150×150×6000mm的坯料从粗轧开始轧制,到3#飞剪及碎断剪,按轧制程序表速度的70%,打通轧线。

①CS2主操作台人员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调出轧制程序表,按正常轧制速度的70%设定,将调度人员送来的各架实际辊径值准确无误地输入计算机。

②设定轧制速度、张力(可暂时不投入)、咬入速度补偿值、剪机超前系数、切头切尾碎断长度等有关工艺参数值。

③根据精轧出口速度(V)设定冷床输入辊道的速度:1.05V。

④CS2主操作台人员请求下达开车指令。

⑤调试人员离开设备后,CS2主操作台人员才可以按轧制规程要求 11

起动粗、中轧、粗轧区、3#飞剪、冷床各有关设备。、

⑥进行模拟轧制操作,准确无误并得到确认后,并将设备控制进入自动状态,CS2主操作台人员发出要钢信号。

⑦当轧件经过各架轧机前,应逐架开启冷却水,并按轧制与剪切顺序进行热负荷试验。

⑧第一根轧件头部咬入精轧第一架(13H)时,2#飞剪将后续轧件碎断,以后逐渐增加送入精轧机组的轧件长度,直至全长。当轧件通过的3#飞剪时,飞剪进行分段,由冷床输入辊道将轧件向前输送、上冷床。

⑨对上冷床的轧件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结果重新调整好轧机。

⑩根据总指挥的要求,可适当重复试验,也可进行粗轧区域的热负荷试验。一旦轧件稳定通过轧线,区域负责人再次认真检查此区域的机电设备情况,并进行记录与处理。

6、打通冷床、冷剪、精整区

以下过程分成两步:

第一步:

用150×150×6000mm的坯料,所有轧机按70%的正常轧制速度进行运转,第一根坯料从粗轧机组开始轧制,并进入中轧机、精轧机组,在轧件头部咬入18V机架后延时3秒时启动2#飞剪将后续轧件碎断,使中轧出来的轧件能够与精轧机组形成连轧,若轧件能顺利通过精轧机组,则以后自动通过3#飞剪、冷床输入辊道、上冷床。此过程中应重点 12

调整以下步骤:

(1)轧线对中情况。

(2)导卫使用、安装,状况。

(3)水冷导管对准孔槽。

(4)冷床输入辊道速度,按超前精轧机出口速度5%设定。

(5)根据轧制速度设定冷床制动板投入组数。

第二步

若以上过程能稳定通过,可不在2#飞剪处碎断,而让全部坯料进入精轧机组。打通粗轧、中轧、精轧、冷床上钢,将活套、微张力控制投入。

(1)CS2主操作台人员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调出轧制程序表,将调度人员送来的各架实际辊径值准确无误地输入计算机。

(2)在CS2设定轧制速度、活套参数、咬入速度补偿值、飞剪机超前系数、冷床辊道速度、制动板投入组数参数等有关工艺数值,并通知其他操作室的操作人员。

(3)CS2主操作台人员请求下达开车指令并通知其他操作室。

(4)现场调试人员离开设备后,CS1、CS2主操作台人员才可以按轧制规程要求启动各有关生产设备。

(5)进行模拟轧制操作,准确无误并得到确认后,并将设备控制进入自动状态。CS2主操作台人员在获得总指挥的同意后,发出要钢信号。 13

当轧机经过各架轧机时,应逐机(或组)开启冷却水,并按轧制顺序进行热负荷试验。

(6)根据总指挥的要求,可适当重复上述试验过程。

(7)一旦轧件稳定通过整个轧线,区域负责人再次认真检查此区域的机电设备情况,并进行记录与处理。

(8)负责精轧的专职人员要做好成品尺寸及表面质量检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9)成品质量符合要求后,加热炉要正常出钢,以均衡的轧制周期稳定通过轧制线。

(10)当冷床上收集到一定量的棒材后,可暂停轧制;冷床连续动作将冷床上棒材向冷床出口侧输送,经对齐辊道时将棒材头部对齐,直至送至冷床齿条的末端;链式成排布料、下钢小车成排移送轧件下钢,将棒材置于冷床输出辊道上。

(11)冷床输出辊道将棒材向冷剪方向输送,按要求的定尺长度对成排的棒材进行定尺剪切。

(12)切成定尺的棒材由冷剪后辊道继续向精整区输送,在平托移钢机处停下来,之后由平托移钢机、移送链将棒材横移至成品跨的收集成捆辊道上;进行打捆、称重后到收集台架上收集、入库。

(13)轧制正常且成品符合要求后,经领导小组或总指挥(技术人员配合)同意后可将轧制速度由70%的正常速度(试轧速度)逐步提高到100%的速度轧制。

14

7、打通整个轧线

用150×150×12000mm的坯料从粗轧开始轧制,并进入中轧、精轧机组。根据轧制程序表,开始打通粗轧、中轧、粗轧生产线。轧制速度热试轧时,开始使用常规速度的70%,之后逐步提高到常规速度的100%的速度进行运转。

(1)当轧件通过精轧机组后的3#飞剪时,飞剪需进行优化分段剪切。

(2)对3#飞剪进行切头与分段的样件,在冷床或起后部人工取下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结果重新调整好轧机。

(3)在冷床齐头辊道上对齐后的轧件,成排托运到冷床的输出辊道上、严格按照冷飞剪的操作要求,对轧件进行定尺剪切。成品的定尺长度分为9m、12m二种。

(4)成品定尺剪切后,进行横移台架、打捆机及称重装置的调试,达到最佳状态。

(5)进行成品外观和内部质量的检测。

当φ20mm圆钢稳定生产一定量后可转入试轧其他规格的产品。

15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