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IT圈 admin 3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4日发(作者:微生迎南)

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A. B. C. D.

2.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

A.用酒精棉花擦洗 B.放入温水中泡 C.放入沸水中煮 D.在酒精灯上烧

3.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云在水中飘——光的折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

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

4.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不能减弱在室内听到外面的噪声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6.某银行近日迎来了特殊的新员工“智能机器人”,这位爱卖萌的小美女能用语音与储户进行亲切的交流,并指导储户办理相关业务。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能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器人的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7.如图所示,一只塑料球在水中的甲处悬浮,若将其缓慢移到乙处,则该塑料球会

A.下沉,因乙处水的压强比甲处大

B.上浮,因乙处水的压强比甲处小

C.悬浮,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大于重力

D.悬浮,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与重力相等

8.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9.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

10.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是沿直线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1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2.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B.用地膜覆盖育有秧苗的农田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密封袋保存

1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15.如图,华为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手机P30,该手机搭载后置三摄,其中主摄为4000万像素,另外两颗镜头是超广角+长焦的配置,具有超强的拍照功能.在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手机镜头实际上是凸透镜,这类透镜在生活中用于矫正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______像的大小。16.自拍杆给旅行者拍照带来极大的方便。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_物距,(均填“增大”或“减

小”)

三、实验题

17.(8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变大/变小/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已经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位同学用手指捏住凸透镜防止其移动,则光屏上_____(有/没有)手指的像或影子,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完整/不完整)。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前/后)。

18.(8分)为了测出某型号的家用铝箔纸的厚度,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铝箔卷上裁剪出长度合适的长方形铝箔纸备用;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备用铝箔纸的长a和备用铝箔纸的宽b;

③将备用铝箔纸折叠成适合天平托盘大小的铝箔块,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该铝箔块的质量m;

④在密度表中查找出铝的密度ρ,计算该铝箔纸的厚度d。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用上述实验步骤中的字母表示备用铝箔纸的厚度,则其表示式为d=________(用符号“a、b、m、ρ”表示)

(2)测量铝箔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铝箔块的质量m=________,若小东测得的备用铝箔纸的a=100cm宽b=30cm,通过密度表查得的铝的密度2.7g/cm。该型号的铝箔纸厚度d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19.(8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移动。

(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四、作图题

20.(8分)一束光从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8分)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在图中完成上述A点反射到B点的光路。

五、计算题

22.(10分)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峭壁前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汽车鸣笛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到达峭壁.

23.(12分)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

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m-V图象描绘如图所示,求:

(1)容器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图象中当液体的体积为90cm3时质量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题目详解】A.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B.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C.

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D.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故选C.

【题目点拨】

(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A

C~42°C,超过它的量程容易损坏体温计,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体温计的量程在35°【题目详解】A.酒精棉球既不会胀破温度计,又起到消毒的作用,故A可行;

B.放入温水中泡,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B不可行;

C.体温计的量程是35°C~42°C,沸水的温度超过42°C,体温计会胀破,故C不可行;

D.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超过42°C,体温计会胀破,故D错。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和对体温计的消毒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D

【题目详解】A.云在水中飘是天上的云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故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地震、台风都可以产生次声波,所以可以通过产生的次声波对它们进行监测,故D正确。

4、D

【题目详解】A.从甲和乙的图象来看,甲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经过5秒钟,我们看到乙车所行驶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经过30秒钟,甲车行驶的路程是60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35m,所以是甲车行驶的路程长,故C错误;

D.经过10秒钟,两车的st图象相交于一点,表明它们行驶的路程是相等的,都行驶了20m,故D正确.

5、B

【题目详解】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项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项正确;

C.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项错误;

D.振动的物体会发出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一样听不到声音,故D项错误。

故选B。

6、B

【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与机器人交流,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D

【题目详解】一只塑料球在水中的甲处悬浮,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将其缓慢移到乙处,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乙处比甲处深,由p=ρgh可知乙处液体压强较大,液体由F浮=ρ水V排g得到它受到的浮力不变,重力不变,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处于悬浮状态,故选D。

8、C

【解题分析】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 B.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

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

点睛: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

静止的.

9、C

【题目详解】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说法正确.

B.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的说法正确.

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故C的说法错误.

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C.

10、A

BCD不符合题意。【题目详解】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12、C

【题目详解】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减缓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用地膜覆盖育有秧苗的农田,将地面上的水分密闭起来,减小了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缓蒸发,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升高了水上面的温度,也加快了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故C项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密封袋保存,将水分密闭起来,减小了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缓蒸发,故D项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3、2.1cm

【题目详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cm,所测物体长度为3.45cm1.00cm2.45cm.故答案为2.1.

14、1mm或0.1cm 2.70-2.73均可

【题目详解】由图知道,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70cm-1.00cm=2.70cm.

15、实像

远视

【题目详解】凸透镜成像的照相机应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

16、增大

减小

【题目详解】[1]当自拍杆拉长时,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远了,故是增大物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减小了像的大小。

三、实验题

17、10.0

投影仪

变小

没有

完整

发散

【题目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40.0cm-30.0cm=10.0cm;

(2)[2]由图乙可知,物距

u=50.0cm-35.0cm=15.0cm,

此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左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变小;

(3)[5][6]用手指捏住凸透镜防止其移动,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手指的影子;

(4)[7]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光屏远离透镜,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可以得到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8]由实验可知,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18、dm 12.2 0.0015

ab【题目详解】(1)铝铂块的体积Vabd,由

mm

Vabdm。

ab化简得,d(2)[2]天平托盘中砝码质量为10g,游码标尺最小分度值为0.2g,游码示数为2.2g,故铝铂纸的质量

m10g2.2g12.2g

[3]将a100cm,b30cm,2.7g/cm3代入,得

dm12.2g0.0015cm

ab100cm30cm2.7g/cm319、15.0

高度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题目详解】(1)[1]由于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且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

65.0cm-50.0cm=15.0cm

(2)[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3][4]由于图乙所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应调节光屏向上移动,使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5)[6]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四、作图题

20、

【题目详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光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

21、

【题目详解】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1)50m;(2)22.5s.

【分析】(1)汽车运动的时间与笛声的时间相同,运用速度的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根据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汽车鸣笛到峭壁的距离的2倍列出关系式得到汽车鸣笛到峭壁的距离,利用公式ts得到达峭壁需要的时间.

v2.5s=50m,

【题目详解】(1)汽车从开始鸣笛至听见回声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2)由题意知,2.5s内汽车与声音行驶的路程:v车t+v声t=2s;

2.5s+340m/s×2.5s=2×s;解得:s=450m;

即20m/s×听到鸣笛时汽车到达峭壁还需要的时间:t23、(1)40g(2)1.0g/cm3(3)130g

【题目详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容器=40g,即容器的质量为40g;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m=60g-40g=20g,则液体的密度33s450m22.5s.

v车20m/sm20g31.0g/cm;

3V20cm(3)当液体的体积为90cm3时,液体的质量:m'V'1.0g/cm90cm90g,总质量为:mm容器m'40g90g130g.

2024年3月4日发(作者:微生迎南)

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A. B. C. D.

2.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

A.用酒精棉花擦洗 B.放入温水中泡 C.放入沸水中煮 D.在酒精灯上烧

3.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云在水中飘——光的折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

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

4.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不能减弱在室内听到外面的噪声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6.某银行近日迎来了特殊的新员工“智能机器人”,这位爱卖萌的小美女能用语音与储户进行亲切的交流,并指导储户办理相关业务。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能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器人的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7.如图所示,一只塑料球在水中的甲处悬浮,若将其缓慢移到乙处,则该塑料球会

A.下沉,因乙处水的压强比甲处大

B.上浮,因乙处水的压强比甲处小

C.悬浮,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大于重力

D.悬浮,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与重力相等

8.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9.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

10.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是沿直线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1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2.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B.用地膜覆盖育有秧苗的农田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密封袋保存

1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15.如图,华为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手机P30,该手机搭载后置三摄,其中主摄为4000万像素,另外两颗镜头是超广角+长焦的配置,具有超强的拍照功能.在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手机镜头实际上是凸透镜,这类透镜在生活中用于矫正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______像的大小。16.自拍杆给旅行者拍照带来极大的方便。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______物距,(均填“增大”或“减

小”)

三、实验题

17.(8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变大/变小/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已经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位同学用手指捏住凸透镜防止其移动,则光屏上_____(有/没有)手指的像或影子,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完整/不完整)。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前/后)。

18.(8分)为了测出某型号的家用铝箔纸的厚度,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铝箔卷上裁剪出长度合适的长方形铝箔纸备用;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备用铝箔纸的长a和备用铝箔纸的宽b;

③将备用铝箔纸折叠成适合天平托盘大小的铝箔块,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该铝箔块的质量m;

④在密度表中查找出铝的密度ρ,计算该铝箔纸的厚度d。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用上述实验步骤中的字母表示备用铝箔纸的厚度,则其表示式为d=________(用符号“a、b、m、ρ”表示)

(2)测量铝箔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铝箔块的质量m=________,若小东测得的备用铝箔纸的a=100cm宽b=30cm,通过密度表查得的铝的密度2.7g/cm。该型号的铝箔纸厚度d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19.(8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移动。

(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四、作图题

20.(8分)一束光从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8分)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在图中完成上述A点反射到B点的光路。

五、计算题

22.(10分)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峭壁前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汽车鸣笛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到达峭壁.

23.(12分)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

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m-V图象描绘如图所示,求:

(1)容器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图象中当液体的体积为90cm3时质量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题目详解】A.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B.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C.

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D.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故选C.

【题目点拨】

(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A

C~42°C,超过它的量程容易损坏体温计,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体温计的量程在35°【题目详解】A.酒精棉球既不会胀破温度计,又起到消毒的作用,故A可行;

B.放入温水中泡,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B不可行;

C.体温计的量程是35°C~42°C,沸水的温度超过42°C,体温计会胀破,故C不可行;

D.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远远超过42°C,体温计会胀破,故D错。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和对体温计的消毒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D

【题目详解】A.云在水中飘是天上的云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故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地震、台风都可以产生次声波,所以可以通过产生的次声波对它们进行监测,故D正确。

4、D

【题目详解】A.从甲和乙的图象来看,甲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经过5秒钟,我们看到乙车所行驶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经过30秒钟,甲车行驶的路程是60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35m,所以是甲车行驶的路程长,故C错误;

D.经过10秒钟,两车的st图象相交于一点,表明它们行驶的路程是相等的,都行驶了20m,故D正确.

5、B

【题目详解】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项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项正确;

C.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项错误;

D.振动的物体会发出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一样听不到声音,故D项错误。

故选B。

6、B

【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与机器人交流,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D

【题目详解】一只塑料球在水中的甲处悬浮,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将其缓慢移到乙处,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乙处比甲处深,由p=ρgh可知乙处液体压强较大,液体由F浮=ρ水V排g得到它受到的浮力不变,重力不变,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处于悬浮状态,故选D。

8、C

【解题分析】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正确; B.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

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

点睛: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

静止的.

9、C

【题目详解】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说法正确.

B.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的说法正确.

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故C的说法错误.

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C.

10、A

BCD不符合题意。【题目详解】乒乓球被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12、C

【题目详解】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减缓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用地膜覆盖育有秧苗的农田,将地面上的水分密闭起来,减小了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缓蒸发,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升高了水上面的温度,也加快了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故C项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密封袋保存,将水分密闭起来,减小了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缓蒸发,故D项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3、2.1cm

【题目详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cm,所测物体长度为3.45cm1.00cm2.45cm.故答案为2.1.

14、1mm或0.1cm 2.70-2.73均可

【题目详解】由图知道,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70cm-1.00cm=2.70cm.

15、实像

远视

【题目详解】凸透镜成像的照相机应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

16、增大

减小

【题目详解】[1]当自拍杆拉长时,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远了,故是增大物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减小了像的大小。

三、实验题

17、10.0

投影仪

变小

没有

完整

发散

【题目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40.0cm-30.0cm=10.0cm;

(2)[2]由图乙可知,物距

u=50.0cm-35.0cm=15.0cm,

此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4]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左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变小;

(3)[5][6]用手指捏住凸透镜防止其移动,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手指的影子;

(4)[7]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光屏远离透镜,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可以得到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8]由实验可知,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18、dm 12.2 0.0015

ab【题目详解】(1)铝铂块的体积Vabd,由

mm

Vabdm。

ab化简得,d(2)[2]天平托盘中砝码质量为10g,游码标尺最小分度值为0.2g,游码示数为2.2g,故铝铂纸的质量

m10g2.2g12.2g

[3]将a100cm,b30cm,2.7g/cm3代入,得

dm12.2g0.0015cm

ab100cm30cm2.7g/cm319、15.0

高度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题目详解】(1)[1]由于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且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

65.0cm-50.0cm=15.0cm

(2)[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3][4]由于图乙所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应调节光屏向上移动,使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5)[6]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四、作图题

20、

【题目详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光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

21、

【题目详解】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1)50m;(2)22.5s.

【分析】(1)汽车运动的时间与笛声的时间相同,运用速度的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根据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汽车鸣笛到峭壁的距离的2倍列出关系式得到汽车鸣笛到峭壁的距离,利用公式ts得到达峭壁需要的时间.

v2.5s=50m,

【题目详解】(1)汽车从开始鸣笛至听见回声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2)由题意知,2.5s内汽车与声音行驶的路程:v车t+v声t=2s;

2.5s+340m/s×2.5s=2×s;解得:s=450m;

即20m/s×听到鸣笛时汽车到达峭壁还需要的时间:t23、(1)40g(2)1.0g/cm3(3)130g

【题目详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容器=40g,即容器的质量为40g;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m=60g-40g=20g,则液体的密度33s450m22.5s.

v车20m/sm20g31.0g/cm;

3V20cm(3)当液体的体积为90cm3时,液体的质量:m'V'1.0g/cm90cm90g,总质量为:mm容器m'40g90g130g.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