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新钢600m 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IT圈 admin 50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范姜采蓝)

维普资讯

第2_z卷第4期 2 0 0 2年8月 江 西 冶 金 V‘)1.22.No.4 August 2002 JIANCⅪM田^IIj『I{CY 文章编号:1006—2777(200 ̄.)04-0002—06 新钢600 m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陈文峰。刘道林,黄峥嵘,李新民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余338001) 摘 要: 通过对醋炉炉缸的破损调查、分析并进行处理,掌握炉体侵蚀的第一手资料,探索护炉的方 法,提出了高炉炉役后期的操作方向及延长高炉寿命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炉;炉缸烧穿;调查;分析处理 文献标识码: C 中图分类号:TF549 .4 Treatment and Analysis for 600 In3 BF Furnace Hearth lyamage at Xinsteel CHEN Wen—feng,LIU Dao-lin,HUANG Zheng-mng,H Xin—min (x yu Iron and Steel Co.,Ltd.,JiarI x Al ̄twact: By inveaigation,强 缸 tre. ̄338001,CAlm) offumace bodi∞ero- ntforthe c8use 0fBF如maoekarth dalmge,the 赋m黜sion 8 8sped and methods 0fprotection furnace 8 studied.Meanwhile,o ̄ltlion 0fthe later stage 0f BFfurnace and measuI 0fextending BF lfie 8I℃put forwaxd. Key Words:blast furnace;furnace hearth danmge;investigation;analysis and treatment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钢)7号高炉有效容 积600 m。该炉1993年9月28日建成投产,到 2OO2年2月6日,共产合格实物生铁3 052 801 t,单 位容积产铁5 088 t/m3,其间在1998年l2月3日~ l2月18日和2001年9月18日~9月30日分别进 定于2002年3月7日停炉进行炉缸中修。 为全面了解高炉的破损情况,掌握炉体侵蚀的 第一手材料,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1停炉前的生产概况 7号高炉1993年投产后,由于炉料结构不合 行了恢复性小修和简易中修,主要是更换大、小钟等 炉顶设备,2001年中修还对炉身脱落的部份砖衬进 行了重新砌筑,同时取消了炉身上部的支梁式水箱。 2002年2月6日发生炉缸烧穿事故,休风171 h对 烧穿部位进行简易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通过对烧穿 部位的观察,发现炉底环形碳砖已侵蚀到第4层,因 此恢复生产后,只好采取控制冶强、提高铁中含硅、 理、原燃料质量差(熟料率只有5o%),致使高炉顺 行状况差,炉缸不活,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直徘徊不 前。从1998年开始,公司对铁前系统逐步重视,随 着原燃料质量的大幅度改善,高炉指标也取得了很 大的进步,到2001年利用系数已达到全国同类型高 炉的先进水平。 堵风口等措施,生产指标难以达到正常水平,于是决 停炉前历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收稿日期:213024)6-10 作者简介:陈文峰(19 ̄-),男,江西万载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炼铁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4期 陈文峰等:新钢600 fn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5‘ 2 2月6日炉缸烧穿情况 2.1烧穿部位 7号炉于2月6日16:05发生炉缸烧穿,铁水外 溢,停炉后发现在低渣口下方偏北部位炉皮烧开一 鬻 鑫 寸为I 250 Im×500 Im。 骂 言 的高度差为2 700 rm,经对该孔位置进行拍照和测 量得出该孔的形状及具体位置(图I、图2),烧穿尺 表1停炉前7号炉历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复性中修,侵蚀程度较轻。炉腰、炉腹的炉衬已基本 侵蚀完,靠渣皮维持生产。 图3炉内残铁 图4第7层碳砖侵蚀情况 3.2炉缸部份 图l、图2炉缸烧穿位置及尺寸 (1)风口平面 2.2炉缸内衬、炉底侵蚀情况 2月7日,将烧坏部位的4块冷却壁取下,并通 过对该部位进行清理,发现:(1)炉缸第8层碳砖(从 上向下数)较完好,顶面向炉内530 rm才有残铁厚 度为30—50咖(图3)。(2)第7层碳砖已被吃成一 个斜面,顶部已基本被全部吃光(图4)。 3月9日上午部分风口大套卸下后,对炉缸进 行观察、测量,发现7号、8号风口方向炉渣和焦末 结成的炉衬较厚,最厚为750 lllm,11号风口下部最 厚处为550 mrn。 风口区域炉衬被侵蚀严重,原砌砖845 rm,已 侵蚀大部分仅剩残砖约250 mrn,基本靠渣皮维持生 产(表2、图5)。 (2)低渣口中心线部位 在渣口中心线一环,靠炉皮部位主要是渣、焦混 3中修停炉后炉衬破损情况 3.1炉腹以上部分侵蚀情况 调查发现,炉身部位由于2001年9月进行了恢 合物,结厚约800 mrn,挖开后发现砖的残存量也较 

维普资讯

・6・ 江西冶金 2OO2.年8月 少,约有350 mm(表3、图6)。 (3)铁口中心线炉缸碳砖部位 碳砖侵蚀也比较严重,侵蚀残余量见表4及简图7,8, 9,10,其中第4层碳砖5号,6号,7号,8号风口下面 基本无砖衬,2号 3号风口下方碳砖呈环裂侵蚀。 铁口中心线以上的炉缸保护粘土砖已全部侵蚀, 表2风口中心线高铝砖侵蚀余量.衄 表3低渣口中心线高铝砖侵蚀余量。衄 表4炉缸碳砖侵蚀余■。衄 注:从上向下效。 图5风口中心线残砖简图 图6低渣口中心线残砖简图 图7一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8二环碳砖侵蚀简图 3.3死铁层及炉底部分侵蚀情况 本次中修炉底扒高铝砖3层,风口下方碳砖扒到 第3层,发现炉底碳砖已侵蚀到第4层,中间立砌高 高渣 铝砖第l层完全侵蚀,第2层在炉底中心仅残余少部 分,残存余量3o一50姗。第3层侵蚀少量,尤其是低 渣口下方碳砖侵蚀相当严重,整个炉底侵蚀断面呈现 中间稍高,两边下陷,可能是铁水环流所致。第4层 立砌砖与碳砖之间大约有40 90 irfn宽被渣化,炉底 侵蚀情况见表5,侵蚀见图ll,l2,l3,14。 图9三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l0四环碳砖侵蚀简图 另扒炉过程中发现碳砖各环有不同程度的渗铁 现象,其中: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4期 陈文峰等:新钢600『n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7。 6号风口下方第七环有1块长245 mrll,宽183 有小块铁存在。 mm的铁块。 第八环碳砖,l0号、11号风口方有l块长230 7号 8号风口下方第七环有l块长220 ran1, mrll,宽80 mm。厚45 mn'l的凝结物。 厚度65 1"Ilill的凝结物。 第一段冷却壁的第l9块与碳砖之间有l块铁 第八环碳砖,5号、6号、7号、8号、9号下方都 厚150 mrll,长600 mrll。 表5炉底碳砖侵蚀余量.1ra-'fl 对应风口 4 5 6 7 8 五环 68o 700 72O 72O 72O / / / 六环 55O 55O 56O 2o 450 / / / 七环 650 650 650 650 65O 020 630 ~O 62O 3渣高口 -寸 5。. 八环 gD【) 900 9o【) 900 900 900 900 900 注:从上向下数。 3‘ 高渣口 4 5- ~渤枷咖啪 一 .。一伽卿 啪 ● i 高 一啪 一 ∞ 锄啪 ∞ 渣 图ll五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12∥一一六环碳砖侵蚀简图  锄伽 啪 图13七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l4八环碳砖侵蚀简图 一 蓄 4高炉破损剖面总图 一 锄 高炉破损情况的剖面总图见图l一 7lo0 _寸一咖 一O O O 0 5。 锄 5冷却壁破损时间表 l [ 冷却壁破损的时间过程见表6。 \ 6处理措施 8I i00 4 I 6.1 2月6日炉缸烧穿时的处理 (1)烧穿时高炉紧急休风。 (2)割开第一段的第l6,l7块冷却壁、第二段的 羼 } 量目砖1l97号.・21082 0.21 LI2=080目l 第l5,l6块冷却壁,卸下后对第二段的表面用角钢 1nl1 9节1 lI1’,11 进行加固。 l t I nr I f I l l J I I I l I i l l I l l l l I I}I  (3)清理烧穿部位残存的渣铁,烧穿部位向里掏 t I I I I I I l I・・r・・r.・工.・I.・T.・1・- ・・I“I・…I..1・・1・・-. 600—800 nnll。 (4)损失的第七、/ 环碳砖只安装了4块,其余 部位用碳素料捣实。 (5)安装4块新冷却壁并灌浆。 图l5炉体破损总图 

维普资讯

・ 8 ・ 江西冶金 2OO2年8月 (6)炉缸第二段冷却壁由双联改为单联,第一段 由三联改双联,通炉底冷却水。 6.2简易处理后的操作 (1)空料线至风口带,并放残铁,位置选择在一 段第19块冷却壁的顶部下面350 Hun的地方,共放 残铁211.68 t。 (1)堵低渣口上方的7号、8号风口操作。 (2)休风后料面打水,并卸下所有风、渣口中、小 套,便于扒炉。 (2)铁中含硅,由原来的0.3%~0.45%提高到 0.7%~1.0%操作,并适当控制冶强。 (3)喷煤量降低,由9 t/h降到5 t/h,减轻负荷, 改善料柱透气性。 (4)强化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的测试。 6.3炉缸中修处理 (3)Vk炉到炉底第3层,并找平。 (4)砌筑:炉底满铺高铝砖,炉缸部位用高铝砖 砌筑。 (5)烧坏的冷却桶进行更换。 (6)从炉腹到炉身上部采用喷涂造衬。 表6冷却壁破损时问表 7分析总结 7.1原因 (3)从1999年开始,高炉强化冶炼,炉缸热负荷 增加,尤其是进入2OO2年,为提高利用系数,高炉冶 炼进一步强化,采取匪硅操作后,铁水的流动性变 好,渣铁对炉缸的砖衬侵蚀性增强。 (1)高炉从1993年9月28日开炉至今已8年 多,由于种种原因开炉后不久,炉缸水温差偏高,到 1995年已进入护炉阶段,在此期间通过采取钒钛渣 (4)护炉工作未到位,尤其是在炉役后期,应定 期加钒钛渣护炉。 (5)对炉缸水温差的测量及动态未有效保证监 控,未能及时发现和掌握炉缸水温差的异常情况。 7.2改进措施 护炉、冷却壁酸洗、解联等手段,水温差勉强达到要 求,目前,高炉已到炉役后期。 (2)7号炉在砌筑时,由于赶工期,砌筑质量不 理想,同时从侵蚀的情况看,碳砖中间也存在侵蚀, 因此碳砖本身也存在质量问题。 (1)改善耐火材料的材质,炉底、炉缸异常侵蚀 区应采用高密度微气孔碳砖、复合(下转第1l页)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4期 刘德明等:生石灰配消系统的改造及效果 CaO的存在有利于还原铁酸钙CaO・FeO的生成,阻 强度,表4中转鼓提高了1.34个百分点,三筛粉率 下降了2 2个百分点。 3.3完善了生石灰贮运工序 碍了难还原的2FeO・Si02生成,这些都有利于FeO 的减少,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 作用加强。改造后,烧结矿FeO含量降低了0.84个 百分点。(3)新系统中采用了新型电子秤装置(南京 三埃技术),生石灰下料得以稳定,3 t大包装进仓稳 火车皮直接进配料库,减去转运、贮存的中间环 节,使工序得以简化,5 t双梁行车卸车、上料,与以 前的人工操作相比,工人劳动强度大大改善,操作员 工由以前的16人减为现在的8人。采用3 t密封、 不泄漏、不吸潮大包装袋,避免了生石灰装卸过程中 粉尘污染。 定了仓位,并减轻了石灰贮运过程中的潮解风化,这 些都是碱度稳定的重要因素,由表4可知,R稳定率 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此外,加大生石灰配比有利 于低熔点有益液相的形成和均匀分布,提高烧结矿 表4烧结矿产量、质量对照表 (洼:以上数据为平均数) 4结论 新系统自运行以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 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系统,改造的二期工程正待实施, 按计划要新建一座石灰仓,设备上增设空压罐及管 道系统,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进仓,进一步简化运输及 上仓过程,从而使生石灰配消系统更加完善。 (英文翻译卢宏) 效益,不仅烧结矿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而且炼铁 产量也由此得到了较大的增长,所以改造是成功的。 (上接第8页) 棕刚玉、陶瓷杯等组合砖配套长寿技术,同时改善冷 却壁的材质,提高其屈服、抗拉、抗压强度。 (2)筑炉时严把质量关,尤其是炉缸、炉底的砌 筑质量,砖缝严格按要求,泥浆和糊精的选配要配 套,砌筑方式严格按图纸要求。 (3)加强对炉底、炉缸冷却及冷却强度的监控和 研究。采用控制炉底、炉缸自动控温跟踪技术。 要引起高度重视。 (5)3u强对高炉操作与高炉炉衬维护相互关系 的研究,通过高炉操作技术的改进来适应装备与环 境,达到高炉稳定,高产低耗,安全长寿的最佳结合。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了新钢公司况百梁副总工程师的指 导,在此表示感谢。 (英文翻译卢宏) (4)对炉缸水温差的动态要有效监控,中部调节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范姜采蓝)

维普资讯

第2_z卷第4期 2 0 0 2年8月 江 西 冶 金 V‘)1.22.No.4 August 2002 JIANCⅪM田^IIj『I{CY 文章编号:1006—2777(200 ̄.)04-0002—06 新钢600 m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陈文峰。刘道林,黄峥嵘,李新民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余338001) 摘 要: 通过对醋炉炉缸的破损调查、分析并进行处理,掌握炉体侵蚀的第一手资料,探索护炉的方 法,提出了高炉炉役后期的操作方向及延长高炉寿命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炉;炉缸烧穿;调查;分析处理 文献标识码: C 中图分类号:TF549 .4 Treatment and Analysis for 600 In3 BF Furnace Hearth lyamage at Xinsteel CHEN Wen—feng,LIU Dao-lin,HUANG Zheng-mng,H Xin—min (x yu Iron and Steel Co.,Ltd.,JiarI x Al ̄twact: By inveaigation,强 缸 tre. ̄338001,CAlm) offumace bodi∞ero- ntforthe c8use 0fBF如maoekarth dalmge,the 赋m黜sion 8 8sped and methods 0fprotection furnace 8 studied.Meanwhile,o ̄ltlion 0fthe later stage 0f BFfurnace and measuI 0fextending BF lfie 8I℃put forwaxd. Key Words:blast furnace;furnace hearth danmge;investigation;analysis and treatment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钢)7号高炉有效容 积600 m。该炉1993年9月28日建成投产,到 2OO2年2月6日,共产合格实物生铁3 052 801 t,单 位容积产铁5 088 t/m3,其间在1998年l2月3日~ l2月18日和2001年9月18日~9月30日分别进 定于2002年3月7日停炉进行炉缸中修。 为全面了解高炉的破损情况,掌握炉体侵蚀的 第一手材料,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1停炉前的生产概况 7号高炉1993年投产后,由于炉料结构不合 行了恢复性小修和简易中修,主要是更换大、小钟等 炉顶设备,2001年中修还对炉身脱落的部份砖衬进 行了重新砌筑,同时取消了炉身上部的支梁式水箱。 2002年2月6日发生炉缸烧穿事故,休风171 h对 烧穿部位进行简易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通过对烧穿 部位的观察,发现炉底环形碳砖已侵蚀到第4层,因 此恢复生产后,只好采取控制冶强、提高铁中含硅、 理、原燃料质量差(熟料率只有5o%),致使高炉顺 行状况差,炉缸不活,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直徘徊不 前。从1998年开始,公司对铁前系统逐步重视,随 着原燃料质量的大幅度改善,高炉指标也取得了很 大的进步,到2001年利用系数已达到全国同类型高 炉的先进水平。 堵风口等措施,生产指标难以达到正常水平,于是决 停炉前历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收稿日期:213024)6-10 作者简介:陈文峰(19 ̄-),男,江西万载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炼铁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4期 陈文峰等:新钢600 fn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5‘ 2 2月6日炉缸烧穿情况 2.1烧穿部位 7号炉于2月6日16:05发生炉缸烧穿,铁水外 溢,停炉后发现在低渣口下方偏北部位炉皮烧开一 鬻 鑫 寸为I 250 Im×500 Im。 骂 言 的高度差为2 700 rm,经对该孔位置进行拍照和测 量得出该孔的形状及具体位置(图I、图2),烧穿尺 表1停炉前7号炉历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复性中修,侵蚀程度较轻。炉腰、炉腹的炉衬已基本 侵蚀完,靠渣皮维持生产。 图3炉内残铁 图4第7层碳砖侵蚀情况 3.2炉缸部份 图l、图2炉缸烧穿位置及尺寸 (1)风口平面 2.2炉缸内衬、炉底侵蚀情况 2月7日,将烧坏部位的4块冷却壁取下,并通 过对该部位进行清理,发现:(1)炉缸第8层碳砖(从 上向下数)较完好,顶面向炉内530 rm才有残铁厚 度为30—50咖(图3)。(2)第7层碳砖已被吃成一 个斜面,顶部已基本被全部吃光(图4)。 3月9日上午部分风口大套卸下后,对炉缸进 行观察、测量,发现7号、8号风口方向炉渣和焦末 结成的炉衬较厚,最厚为750 lllm,11号风口下部最 厚处为550 mrn。 风口区域炉衬被侵蚀严重,原砌砖845 rm,已 侵蚀大部分仅剩残砖约250 mrn,基本靠渣皮维持生 产(表2、图5)。 (2)低渣口中心线部位 在渣口中心线一环,靠炉皮部位主要是渣、焦混 3中修停炉后炉衬破损情况 3.1炉腹以上部分侵蚀情况 调查发现,炉身部位由于2001年9月进行了恢 合物,结厚约800 mrn,挖开后发现砖的残存量也较 

维普资讯

・6・ 江西冶金 2OO2.年8月 少,约有350 mm(表3、图6)。 (3)铁口中心线炉缸碳砖部位 碳砖侵蚀也比较严重,侵蚀残余量见表4及简图7,8, 9,10,其中第4层碳砖5号,6号,7号,8号风口下面 基本无砖衬,2号 3号风口下方碳砖呈环裂侵蚀。 铁口中心线以上的炉缸保护粘土砖已全部侵蚀, 表2风口中心线高铝砖侵蚀余量.衄 表3低渣口中心线高铝砖侵蚀余量。衄 表4炉缸碳砖侵蚀余■。衄 注:从上向下效。 图5风口中心线残砖简图 图6低渣口中心线残砖简图 图7一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8二环碳砖侵蚀简图 3.3死铁层及炉底部分侵蚀情况 本次中修炉底扒高铝砖3层,风口下方碳砖扒到 第3层,发现炉底碳砖已侵蚀到第4层,中间立砌高 高渣 铝砖第l层完全侵蚀,第2层在炉底中心仅残余少部 分,残存余量3o一50姗。第3层侵蚀少量,尤其是低 渣口下方碳砖侵蚀相当严重,整个炉底侵蚀断面呈现 中间稍高,两边下陷,可能是铁水环流所致。第4层 立砌砖与碳砖之间大约有40 90 irfn宽被渣化,炉底 侵蚀情况见表5,侵蚀见图ll,l2,l3,14。 图9三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l0四环碳砖侵蚀简图 另扒炉过程中发现碳砖各环有不同程度的渗铁 现象,其中: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4期 陈文峰等:新钢600『n3高炉炉缸烧穿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措施 ’7。 6号风口下方第七环有1块长245 mrll,宽183 有小块铁存在。 mm的铁块。 第八环碳砖,l0号、11号风口方有l块长230 7号 8号风口下方第七环有l块长220 ran1, mrll,宽80 mm。厚45 mn'l的凝结物。 厚度65 1"Ilill的凝结物。 第一段冷却壁的第l9块与碳砖之间有l块铁 第八环碳砖,5号、6号、7号、8号、9号下方都 厚150 mrll,长600 mrll。 表5炉底碳砖侵蚀余量.1ra-'fl 对应风口 4 5 6 7 8 五环 68o 700 72O 72O 72O / / / 六环 55O 55O 56O 2o 450 / / / 七环 650 650 650 650 65O 020 630 ~O 62O 3渣高口 -寸 5。. 八环 gD【) 900 9o【) 900 900 900 900 900 注:从上向下数。 3‘ 高渣口 4 5- ~渤枷咖啪 一 .。一伽卿 啪 ● i 高 一啪 一 ∞ 锄啪 ∞ 渣 图ll五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12∥一一六环碳砖侵蚀简图  锄伽 啪 图13七环碳砖侵蚀简图 图l4八环碳砖侵蚀简图 一 蓄 4高炉破损剖面总图 一 锄 高炉破损情况的剖面总图见图l一 7lo0 _寸一咖 一O O O 0 5。 锄 5冷却壁破损时间表 l [ 冷却壁破损的时间过程见表6。 \ 6处理措施 8I i00 4 I 6.1 2月6日炉缸烧穿时的处理 (1)烧穿时高炉紧急休风。 (2)割开第一段的第l6,l7块冷却壁、第二段的 羼 } 量目砖1l97号.・21082 0.21 LI2=080目l 第l5,l6块冷却壁,卸下后对第二段的表面用角钢 1nl1 9节1 lI1’,11 进行加固。 l t I nr I f I l l J I I I l I i l l I l l l l I I}I  (3)清理烧穿部位残存的渣铁,烧穿部位向里掏 t I I I I I I l I・・r・・r.・工.・I.・T.・1・- ・・I“I・…I..1・・1・・-. 600—800 nnll。 (4)损失的第七、/ 环碳砖只安装了4块,其余 部位用碳素料捣实。 (5)安装4块新冷却壁并灌浆。 图l5炉体破损总图 

维普资讯

・ 8 ・ 江西冶金 2OO2年8月 (6)炉缸第二段冷却壁由双联改为单联,第一段 由三联改双联,通炉底冷却水。 6.2简易处理后的操作 (1)空料线至风口带,并放残铁,位置选择在一 段第19块冷却壁的顶部下面350 Hun的地方,共放 残铁211.68 t。 (1)堵低渣口上方的7号、8号风口操作。 (2)休风后料面打水,并卸下所有风、渣口中、小 套,便于扒炉。 (2)铁中含硅,由原来的0.3%~0.45%提高到 0.7%~1.0%操作,并适当控制冶强。 (3)喷煤量降低,由9 t/h降到5 t/h,减轻负荷, 改善料柱透气性。 (4)强化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的测试。 6.3炉缸中修处理 (3)Vk炉到炉底第3层,并找平。 (4)砌筑:炉底满铺高铝砖,炉缸部位用高铝砖 砌筑。 (5)烧坏的冷却桶进行更换。 (6)从炉腹到炉身上部采用喷涂造衬。 表6冷却壁破损时问表 7分析总结 7.1原因 (3)从1999年开始,高炉强化冶炼,炉缸热负荷 增加,尤其是进入2OO2年,为提高利用系数,高炉冶 炼进一步强化,采取匪硅操作后,铁水的流动性变 好,渣铁对炉缸的砖衬侵蚀性增强。 (1)高炉从1993年9月28日开炉至今已8年 多,由于种种原因开炉后不久,炉缸水温差偏高,到 1995年已进入护炉阶段,在此期间通过采取钒钛渣 (4)护炉工作未到位,尤其是在炉役后期,应定 期加钒钛渣护炉。 (5)对炉缸水温差的测量及动态未有效保证监 控,未能及时发现和掌握炉缸水温差的异常情况。 7.2改进措施 护炉、冷却壁酸洗、解联等手段,水温差勉强达到要 求,目前,高炉已到炉役后期。 (2)7号炉在砌筑时,由于赶工期,砌筑质量不 理想,同时从侵蚀的情况看,碳砖中间也存在侵蚀, 因此碳砖本身也存在质量问题。 (1)改善耐火材料的材质,炉底、炉缸异常侵蚀 区应采用高密度微气孔碳砖、复合(下转第1l页)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4期 刘德明等:生石灰配消系统的改造及效果 CaO的存在有利于还原铁酸钙CaO・FeO的生成,阻 强度,表4中转鼓提高了1.34个百分点,三筛粉率 下降了2 2个百分点。 3.3完善了生石灰贮运工序 碍了难还原的2FeO・Si02生成,这些都有利于FeO 的减少,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石灰用量的增加, 作用加强。改造后,烧结矿FeO含量降低了0.84个 百分点。(3)新系统中采用了新型电子秤装置(南京 三埃技术),生石灰下料得以稳定,3 t大包装进仓稳 火车皮直接进配料库,减去转运、贮存的中间环 节,使工序得以简化,5 t双梁行车卸车、上料,与以 前的人工操作相比,工人劳动强度大大改善,操作员 工由以前的16人减为现在的8人。采用3 t密封、 不泄漏、不吸潮大包装袋,避免了生石灰装卸过程中 粉尘污染。 定了仓位,并减轻了石灰贮运过程中的潮解风化,这 些都是碱度稳定的重要因素,由表4可知,R稳定率 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此外,加大生石灰配比有利 于低熔点有益液相的形成和均匀分布,提高烧结矿 表4烧结矿产量、质量对照表 (洼:以上数据为平均数) 4结论 新系统自运行以来,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 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系统,改造的二期工程正待实施, 按计划要新建一座石灰仓,设备上增设空压罐及管 道系统,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进仓,进一步简化运输及 上仓过程,从而使生石灰配消系统更加完善。 (英文翻译卢宏) 效益,不仅烧结矿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而且炼铁 产量也由此得到了较大的增长,所以改造是成功的。 (上接第8页) 棕刚玉、陶瓷杯等组合砖配套长寿技术,同时改善冷 却壁的材质,提高其屈服、抗拉、抗压强度。 (2)筑炉时严把质量关,尤其是炉缸、炉底的砌 筑质量,砖缝严格按要求,泥浆和糊精的选配要配 套,砌筑方式严格按图纸要求。 (3)加强对炉底、炉缸冷却及冷却强度的监控和 研究。采用控制炉底、炉缸自动控温跟踪技术。 要引起高度重视。 (5)3u强对高炉操作与高炉炉衬维护相互关系 的研究,通过高炉操作技术的改进来适应装备与环 境,达到高炉稳定,高产低耗,安全长寿的最佳结合。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了新钢公司况百梁副总工程师的指 导,在此表示感谢。 (英文翻译卢宏) (4)对炉缸水温差的动态要有效监控,中部调节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