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殷语蝶)
显示方面常见名词的关系和简单解释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最根本的区别,是工作材质,即作为一个屏幕,可以执行显示功能的核心技术。在这个等级
上,目前常见的是两种,一是液晶,也就是常说的LCD;一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就是常说的
AMOLED。
比这个高一级的概念是面板的驱动方式。这个实际上是和工作材质无关的一个概念,在任何
工作材质领域都是共通的,即主动面板和被动面板。主动面板的意思是每一个显示元素(像
素、笔画等)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开关,自身可以保持显示状态(开启、关闭、灰度);而被
动面板的显示元素不具备这个功能,必须要靠外部不断的驱动才可以工作。
一般而言,目前除了计算器、电子表这种简单设备以外,其它绝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屏都是主
动面板,而主动面板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叫做薄膜晶体管的元器件,简称TFT。因此,主动面
板一般都简称为TFT——虽然这样的称呼就像称呼“机动车”为“发动机”一样不太合适,
但因为约定俗成,所以就这样了。很多地方称显示屏的材质为TFT,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TFT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抽象、高级,而且本质上和屏幕材质没有任何关系的技术概念,
它代表了所有类型主动液晶面板,就像是生物学里的“脊椎动物门”一样。
再往后,则是屏幕的工作模式。因为液晶的原理遮光,因此液晶屏本身是不发光的,需要依
靠外部光源来工作,如何依靠,形成了三种模式。透射面板100%依靠背光,反射面板100%
依靠反射外部光源(例如日光),而半透半反则兼而有之,透射和反射的比例根据使用环境
不同而各有不同,从2:8到8:2都有。
对于透射式和半透半反式面板而言,是需要背光源的,大体而言,背光源分为两种,一是发
光二极管(LED),二是冷阴极荧光管(CCFL)。早期LED在光效、最大亮度、成本方面都比
CCFL差很多,因此早期的液晶屏几乎都是用CCFL作为背光源的,即便到今天,很多显示器
和电视也依然在使用CCFL作为背光。LED则因为体积小,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很早就得以
普及,但直到近几年才开始用于大尺寸显示屏例如显示器或者电视。很多厂家,尤其是国内
液晶电视制造商为了宣传,往往会把采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宣传做LED电视,这是非常不
负责任的宣传或者说是误导。
再往下,是微观上液晶分子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常说的“面板技术”。目前手机和电脑上比
较常见的面板技术,有三种基础类别,分别是扭曲向列(TN)、平面切换(IPS)和垂直配向
(VA),而它们下面又各自衍生出了很多进化的技术,下面一个一个看。
首先看TN。在这三类面板技术种,TN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当然也是效果最差的。
实际上被动液晶显示屏,工作方式也是TN,所以严格而言,“TN面板”涵盖了主动和被动
显示器,但是一般而言没人会去在意被动显示器的工作方式,所以实际上一般看到的“TN
屏”都指的是“TFT TN面板”。
TN的好处是便宜,缺点几乎是除了便宜以外的一切。速度、对比度、可视角都极差,因此
为了改善这些参数,后续又研发出了很多增强技术。STN是最常见的,中文译名为“超扭曲
向列”,各方面效果都比TN强不少,而CSTN则是继续增强了对比度的STN。这些技术可以
增强TN诸如对比度的参数,但对于可视角方面的改善则是TN+Film技术。通过添加一层视
角增强膜,TN+Film面板可以改善3个象限轴向上的可视角,目前绝大多数参数标为“TN”
的面板,实际上都属于增强型TN+视角增强膜的复合技术,并不是最基本的TN。
IPS的意思是面内切换,液晶分子在平面内旋转,所以天生拥有相当好的可视角表现,在四
个轴向方面都可以做到接近180度。但传统的IPS在对角线方向会存在偏黄、偏蓝甚至灰阶
翻转的问题,因此后续的S-IPS技术靠把像素设计为“<”形,缓解了这个问题。而H-IPS则
是把这样的设计进一步细分到了像素图案的内部,基本杜绝了这样的现象。E-IPS是一种简
化的IPS,可以看作是可视角增强型TN,而PLS是三星版的IPS,技术差不多一样。IPS面板
的主要缺点是两个,首先是由于配向角和边缘场效应的存在,天生对比度较低,当然随着工
艺进步,这个问题也在不断优化;其次是IPS面板的响应速度较慢,因为液晶分子要在平面
内扭转90度,因此普遍上响应速度都在十几到几十毫秒范围内,当然现代技术下这个问题
也在不断改善。
VA可以简单理解为是IPS的“垂直版”,液晶分子是在垂直于面板的方向上旋转。VA的好处
是不需要配向膜,生产上可以减少一个步骤,也因为没有初始配向角,所以天生对比度高,
但缺点是可视角不如IPS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富士通研发出了MVA,把一个像素分为两
个象限,液晶分子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可以在对应的轴向上提升可视角。而三星的PVA和
MVA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没有采用MVA的楔形电极,而是用透明电极图案来实现同样的
功能。不论是MVA还是PVA,都是通过切分象限的方式提升对应轴向上的可视角,例如左
右切分可以提升左右方向的可视角,上下也是,缺点就是往往只能提升一个轴向上,因为如
果要把一个像素切分成四个部分显然比较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夏普研发出了CPA技术,
中文翻译是连续火焰状排列,采用了圆形电极的方式,使液晶分子在一个圆周上以放射状旋
转排列,从而增强所有方向上的可视角。
但是我们在夏普的官方宣传中是很少看到CPA这个名词的,更多则是ASV。不过实际上,ASV
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技术,而是夏普所有的具备广视角技术的技术的总称。换句话说,不管是
CPA、MVA还是IPS,只要是夏普(或者夏普授权厂家,例如台湾奇美)做的,而且不是TN,
都叫做“ASV面板”。我们知道M9和MX使用的都是“ASV技术”的显示屏,但实际上通过
子像素显微照片来看,M9和MX的屏幕采用的广视角技术是MVA,每一个像素被分为了上
下两个部分。因此M9和MX在屏幕长轴方向可视角表现要好过短轴方向,这就是因为M9
和MX的面板子像素切分方向是沿长轴方向所致。
因为液晶天生的问题就比较多,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厂家提出了许多技术,因此显
得比较百花齐放名词遍地。而相对于液晶,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由于是自发光的,天生问题少,
所以也没那么复杂。当然实际上OLED里的名堂也很多,不过那些我们都可以不用关心,就
像我们不用关心每张液晶面板采用的到底是哪种液晶分子一样。与LCD一样的是,OLED面
板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面板名为AMOLED(Active Matrix),被动面板名为PMOLED
(Passive Matrix)。后者的缺点和被动LCD一样,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往往用于小
尺寸、对效果要求不高的产品,单色和彩色的都有,例如蓝牙耳机这种。而前者则是手机上
所采用的面板,主要供应商是三星和LG。
现在与AMOLED相关的主要技术名词是Super AMOLED、Super AMOLED Plus和Super AMOLED
HD。这些名词里的Super,实际上与显示屏本身无关,它意味着这片显示屏整合了触摸屏,
仅此而已。而后缀,则代表了子像素是如何设计的。简单而言,没有后缀、以及HD后缀的
面板,采用了Pentile排列,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毛刺感,尤其是文字边缘,而Plus则没有。
至于HD后缀,代表的是高密度,更多上是一种商业宣传需要,因为实际上除了密度高以外,
其它都和Super AMOLED一样。
基本上就是这样,希望各位看完以后对这些名词能有一些更多的概念,以后再看到诸如“LED
电视”、“TFT材质”这些名词,能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扯淡在什么地方,不要被随手
乱写的参数,以及商家的不实宣传下迷糊。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殷语蝶)
显示方面常见名词的关系和简单解释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最根本的区别,是工作材质,即作为一个屏幕,可以执行显示功能的核心技术。在这个等级
上,目前常见的是两种,一是液晶,也就是常说的LCD;一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就是常说的
AMOLED。
比这个高一级的概念是面板的驱动方式。这个实际上是和工作材质无关的一个概念,在任何
工作材质领域都是共通的,即主动面板和被动面板。主动面板的意思是每一个显示元素(像
素、笔画等)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开关,自身可以保持显示状态(开启、关闭、灰度);而被
动面板的显示元素不具备这个功能,必须要靠外部不断的驱动才可以工作。
一般而言,目前除了计算器、电子表这种简单设备以外,其它绝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屏都是主
动面板,而主动面板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叫做薄膜晶体管的元器件,简称TFT。因此,主动面
板一般都简称为TFT——虽然这样的称呼就像称呼“机动车”为“发动机”一样不太合适,
但因为约定俗成,所以就这样了。很多地方称显示屏的材质为TFT,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TFT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抽象、高级,而且本质上和屏幕材质没有任何关系的技术概念,
它代表了所有类型主动液晶面板,就像是生物学里的“脊椎动物门”一样。
再往后,则是屏幕的工作模式。因为液晶的原理遮光,因此液晶屏本身是不发光的,需要依
靠外部光源来工作,如何依靠,形成了三种模式。透射面板100%依靠背光,反射面板100%
依靠反射外部光源(例如日光),而半透半反则兼而有之,透射和反射的比例根据使用环境
不同而各有不同,从2:8到8:2都有。
对于透射式和半透半反式面板而言,是需要背光源的,大体而言,背光源分为两种,一是发
光二极管(LED),二是冷阴极荧光管(CCFL)。早期LED在光效、最大亮度、成本方面都比
CCFL差很多,因此早期的液晶屏几乎都是用CCFL作为背光源的,即便到今天,很多显示器
和电视也依然在使用CCFL作为背光。LED则因为体积小,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很早就得以
普及,但直到近几年才开始用于大尺寸显示屏例如显示器或者电视。很多厂家,尤其是国内
液晶电视制造商为了宣传,往往会把采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宣传做LED电视,这是非常不
负责任的宣传或者说是误导。
再往下,是微观上液晶分子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常说的“面板技术”。目前手机和电脑上比
较常见的面板技术,有三种基础类别,分别是扭曲向列(TN)、平面切换(IPS)和垂直配向
(VA),而它们下面又各自衍生出了很多进化的技术,下面一个一个看。
首先看TN。在这三类面板技术种,TN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当然也是效果最差的。
实际上被动液晶显示屏,工作方式也是TN,所以严格而言,“TN面板”涵盖了主动和被动
显示器,但是一般而言没人会去在意被动显示器的工作方式,所以实际上一般看到的“TN
屏”都指的是“TFT TN面板”。
TN的好处是便宜,缺点几乎是除了便宜以外的一切。速度、对比度、可视角都极差,因此
为了改善这些参数,后续又研发出了很多增强技术。STN是最常见的,中文译名为“超扭曲
向列”,各方面效果都比TN强不少,而CSTN则是继续增强了对比度的STN。这些技术可以
增强TN诸如对比度的参数,但对于可视角方面的改善则是TN+Film技术。通过添加一层视
角增强膜,TN+Film面板可以改善3个象限轴向上的可视角,目前绝大多数参数标为“TN”
的面板,实际上都属于增强型TN+视角增强膜的复合技术,并不是最基本的TN。
IPS的意思是面内切换,液晶分子在平面内旋转,所以天生拥有相当好的可视角表现,在四
个轴向方面都可以做到接近180度。但传统的IPS在对角线方向会存在偏黄、偏蓝甚至灰阶
翻转的问题,因此后续的S-IPS技术靠把像素设计为“<”形,缓解了这个问题。而H-IPS则
是把这样的设计进一步细分到了像素图案的内部,基本杜绝了这样的现象。E-IPS是一种简
化的IPS,可以看作是可视角增强型TN,而PLS是三星版的IPS,技术差不多一样。IPS面板
的主要缺点是两个,首先是由于配向角和边缘场效应的存在,天生对比度较低,当然随着工
艺进步,这个问题也在不断优化;其次是IPS面板的响应速度较慢,因为液晶分子要在平面
内扭转90度,因此普遍上响应速度都在十几到几十毫秒范围内,当然现代技术下这个问题
也在不断改善。
VA可以简单理解为是IPS的“垂直版”,液晶分子是在垂直于面板的方向上旋转。VA的好处
是不需要配向膜,生产上可以减少一个步骤,也因为没有初始配向角,所以天生对比度高,
但缺点是可视角不如IPS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富士通研发出了MVA,把一个像素分为两
个象限,液晶分子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可以在对应的轴向上提升可视角。而三星的PVA和
MVA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没有采用MVA的楔形电极,而是用透明电极图案来实现同样的
功能。不论是MVA还是PVA,都是通过切分象限的方式提升对应轴向上的可视角,例如左
右切分可以提升左右方向的可视角,上下也是,缺点就是往往只能提升一个轴向上,因为如
果要把一个像素切分成四个部分显然比较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夏普研发出了CPA技术,
中文翻译是连续火焰状排列,采用了圆形电极的方式,使液晶分子在一个圆周上以放射状旋
转排列,从而增强所有方向上的可视角。
但是我们在夏普的官方宣传中是很少看到CPA这个名词的,更多则是ASV。不过实际上,ASV
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技术,而是夏普所有的具备广视角技术的技术的总称。换句话说,不管是
CPA、MVA还是IPS,只要是夏普(或者夏普授权厂家,例如台湾奇美)做的,而且不是TN,
都叫做“ASV面板”。我们知道M9和MX使用的都是“ASV技术”的显示屏,但实际上通过
子像素显微照片来看,M9和MX的屏幕采用的广视角技术是MVA,每一个像素被分为了上
下两个部分。因此M9和MX在屏幕长轴方向可视角表现要好过短轴方向,这就是因为M9
和MX的面板子像素切分方向是沿长轴方向所致。
因为液晶天生的问题就比较多,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厂家提出了许多技术,因此显
得比较百花齐放名词遍地。而相对于液晶,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由于是自发光的,天生问题少,
所以也没那么复杂。当然实际上OLED里的名堂也很多,不过那些我们都可以不用关心,就
像我们不用关心每张液晶面板采用的到底是哪种液晶分子一样。与LCD一样的是,OLED面
板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面板名为AMOLED(Active Matrix),被动面板名为PMOLED
(Passive Matrix)。后者的缺点和被动LCD一样,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往往用于小
尺寸、对效果要求不高的产品,单色和彩色的都有,例如蓝牙耳机这种。而前者则是手机上
所采用的面板,主要供应商是三星和LG。
现在与AMOLED相关的主要技术名词是Super AMOLED、Super AMOLED Plus和Super AMOLED
HD。这些名词里的Super,实际上与显示屏本身无关,它意味着这片显示屏整合了触摸屏,
仅此而已。而后缀,则代表了子像素是如何设计的。简单而言,没有后缀、以及HD后缀的
面板,采用了Pentile排列,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毛刺感,尤其是文字边缘,而Plus则没有。
至于HD后缀,代表的是高密度,更多上是一种商业宣传需要,因为实际上除了密度高以外,
其它都和Super AMOLED一样。
基本上就是这样,希望各位看完以后对这些名词能有一些更多的概念,以后再看到诸如“LED
电视”、“TFT材质”这些名词,能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扯淡在什么地方,不要被随手
乱写的参数,以及商家的不实宣传下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