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溥鸿熙)
日本索尼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日本索尼(Sony Corporation)株式会社是世界上民用和专业视听产品、工
业电子、通讯产品、信息技术产业及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在"数字革命"
这块"巨大陨石"的冲击和挑战下,索尼成功地实现了自身从"模拟到数字"的企
业转型。索尼是一家国际化的大企业,在全球共设有70多家工厂,其中在海外
的工厂多达50家,员工总数为17.3万人。索尼多年跻身于全球500强的前50
名,在世界十大驰名商标中居第7位,并连续数年被美国消费者评为"最有价值
的日本品牌"。索尼在200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2位,年营业收入为
613.34亿美元。多年来索尼品牌的产品风靡全球,领导着电子产品的新潮流。
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是索尼长久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世界级的"索尼"品牌凝结
了"求新、创异"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威力无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入21世纪,
全球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品种以及售后服务的竞争,而是已
经进入到"品牌制胜"的时代。在这种情势下,研讨索尼的品牌战略更具有积极
的意义。
一、索尼品牌誉满全球
翻开索尼的创业、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围绕品牌培育、发展过程
形成三个明显的历史时期。
1、索尼品牌的诞生时期(1946年至1958年)
1946年5月,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索尼
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
本东京,这是一个资金只有19万日元的小企业,使用的产品品牌是"东通工"。
当时日本市场上新式电动机和电磁扩音器十分短缺,他们抓紧研制,很快就生
产出高质量的新型唱机电动机和扩音器,满足了市场需要,也保证了公司的财
务周转,使这家小小的公司在强手如林的电子行业站稳了脚跟。他们的目标是
致力于创造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继而利用自己在物理学方面的专长试制出磁带
录音机及磁带。1949年,"东通工"购买并采用永井健三博士的专利技术--高频
交流偏置系统,使录音机的噪音和失真大为减少。1950年,"东通工"开发出磁
带录音机,音质相当漂亮。1953年,"东通工"试制出先进的袖珍TR-63型晶体
管收音机。为了能打开美国市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设计了"索尼"(SONY)品牌,
取代原来使用的"东通工"品牌,但公司的名称仍然是"东通工"。1955年"东通
工"生产出商标SONY的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1957年生产出第一台袋装式收音
机。1957年6月,在东京羽田机场入口处的对面树起了第一块写有"SONY"的广
告牌。1958年1月,"东通工"公司正式改名为索尼公司,井深大担任索尼公司
总裁。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索尼公司先后相继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SONY这个名字,从此,索尼品
牌逐步享誉全球。
2、索尼品牌走俏市场时期(1959年1982年)
1959年索尼制造第一台晶体管黑白电视机。1960年2月,正式成立索尼美
国有限公司,资本是50万美元。1961年6月,索尼在美国市场上作为美国受
托收据(ADR)上市了200万份普通股票。索尼成为在美国发行股票的第一家日本
公司。1964年3月,在纽约的世界交易会上索尼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固态组件
桌上计算器。1967年10月,索尼公司经过整整6年的奋战,研制成功世界上
第一台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1971年,盛田昭夫接替井深大担任索尼公司总裁。
19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索尼电视机厂正式投产。1974年,
索尼在英国的布里金德开办彩电工厂。1975年索尼Betamax录像机投入市场。
1982年,大贺典雄接替盛田昭夫担任索尼公司总裁。在20世纪60年代,索尼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和第一台晶体管微型录像机以及特丽珑
"Trinitron"彩色电视机,这些新产品的发明奠定了索尼在电视机行业的世界级
地位。20世纪70年代,索尼开发出了包括随身听和计算机3.5英寸硬盘等新
型电子产品。20世纪80年代,索尼开始投资于娱乐业,发明了诸如1/2英寸
广播用摄录放一体机、Betacam 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DAT播放机、Mavica数
码照相机、分辨率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CCD-TR55等一系列领先世界的产品,并
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和音像制品公司。
3、索尼品牌走向世界时期(1983年-)
1982-1995年期间,大贺典雄担任索尼总裁之职,在其领导下,索尼通过
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BS Records)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溥鸿熙)
日本索尼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日本索尼(Sony Corporation)株式会社是世界上民用和专业视听产品、工
业电子、通讯产品、信息技术产业及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在"数字革命"
这块"巨大陨石"的冲击和挑战下,索尼成功地实现了自身从"模拟到数字"的企
业转型。索尼是一家国际化的大企业,在全球共设有70多家工厂,其中在海外
的工厂多达50家,员工总数为17.3万人。索尼多年跻身于全球500强的前50
名,在世界十大驰名商标中居第7位,并连续数年被美国消费者评为"最有价值
的日本品牌"。索尼在200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2位,年营业收入为
613.34亿美元。多年来索尼品牌的产品风靡全球,领导着电子产品的新潮流。
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是索尼长久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世界级的"索尼"品牌凝结
了"求新、创异"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威力无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入21世纪,
全球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品种以及售后服务的竞争,而是已
经进入到"品牌制胜"的时代。在这种情势下,研讨索尼的品牌战略更具有积极
的意义。
一、索尼品牌誉满全球
翻开索尼的创业、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围绕品牌培育、发展过程
形成三个明显的历史时期。
1、索尼品牌的诞生时期(1946年至1958年)
1946年5月,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索尼
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
本东京,这是一个资金只有19万日元的小企业,使用的产品品牌是"东通工"。
当时日本市场上新式电动机和电磁扩音器十分短缺,他们抓紧研制,很快就生
产出高质量的新型唱机电动机和扩音器,满足了市场需要,也保证了公司的财
务周转,使这家小小的公司在强手如林的电子行业站稳了脚跟。他们的目标是
致力于创造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继而利用自己在物理学方面的专长试制出磁带
录音机及磁带。1949年,"东通工"购买并采用永井健三博士的专利技术--高频
交流偏置系统,使录音机的噪音和失真大为减少。1950年,"东通工"开发出磁
带录音机,音质相当漂亮。1953年,"东通工"试制出先进的袖珍TR-63型晶体
管收音机。为了能打开美国市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设计了"索尼"(SONY)品牌,
取代原来使用的"东通工"品牌,但公司的名称仍然是"东通工"。1955年"东通
工"生产出商标SONY的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1957年生产出第一台袋装式收音
机。1957年6月,在东京羽田机场入口处的对面树起了第一块写有"SONY"的广
告牌。1958年1月,"东通工"公司正式改名为索尼公司,井深大担任索尼公司
总裁。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索尼公司先后相继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SONY这个名字,从此,索尼品
牌逐步享誉全球。
2、索尼品牌走俏市场时期(1959年1982年)
1959年索尼制造第一台晶体管黑白电视机。1960年2月,正式成立索尼美
国有限公司,资本是50万美元。1961年6月,索尼在美国市场上作为美国受
托收据(ADR)上市了200万份普通股票。索尼成为在美国发行股票的第一家日本
公司。1964年3月,在纽约的世界交易会上索尼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固态组件
桌上计算器。1967年10月,索尼公司经过整整6年的奋战,研制成功世界上
第一台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1971年,盛田昭夫接替井深大担任索尼公司总裁。
19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索尼电视机厂正式投产。1974年,
索尼在英国的布里金德开办彩电工厂。1975年索尼Betamax录像机投入市场。
1982年,大贺典雄接替盛田昭夫担任索尼公司总裁。在20世纪60年代,索尼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和第一台晶体管微型录像机以及特丽珑
"Trinitron"彩色电视机,这些新产品的发明奠定了索尼在电视机行业的世界级
地位。20世纪70年代,索尼开发出了包括随身听和计算机3.5英寸硬盘等新
型电子产品。20世纪80年代,索尼开始投资于娱乐业,发明了诸如1/2英寸
广播用摄录放一体机、Betacam 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DAT播放机、Mavica数
码照相机、分辨率8毫米摄录放一体机CCD-TR55等一系列领先世界的产品,并
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和音像制品公司。
3、索尼品牌走向世界时期(1983年-)
1982-1995年期间,大贺典雄担任索尼总裁之职,在其领导下,索尼通过
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BS Records)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