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霍博敏)
经济作物
2020.6
魁
W
l
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当归覆膜栽培技术
韩晓明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大通
810100
)
摘要
:
近年来
,
随着青海省中藏药材的发展及深度研究开发的推动
,
青海省的各种中藏药材需求量
不断增多
,
市场前景非常好
。
当归就是其中种植比较多的药材之一,
随着中藏药材市场行情的不断
升温
,
当归的市场价格倍增
,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致使青海许多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
,
种植面积逐
年增加
。
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
不适宜种植当归
。
覆膜栽培技术正好有
“
集雨
、
提温
、
保摘
”
的作用
,
可以有效解决干旱少雨产生的影响
。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
旱地区当归的地膜覆盖抗旱栽培技术
。
关键词
:
青海
;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
当归
;
覆膜
;
栽培技术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别名秦归
、
岷
立
,
有纵直槽纹
,
无毛
,
茎带紫色
。
复伞形花序
;
伞幅
归
、
干归
、
云归
。
当归根部含有糖分
、
香精
、
醇剂
、
挥
9
-
13
;
2
-
4
;
12
-
36
,
生
;
发油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
是我国一味主要中药
,
具
色
。
补血
、
活血
、
止痛
、
润肠之功效
。
产于甘肃
、陕西
、
青
归
形
,
有翅
。
7
-
9
。
当
、
冷凉
、
湿润气候
。
不耐干旱
、
高温和烈
海
、四川
、
湖南
、
湖北
、
云南等地
。
近年来
,
随着中药材
事业的发展及当归深度开发研究的推动
,
当归需求
日照射。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
、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
、
疏松肥沃
,
腐殖质含量高
,
排水
良好的熟地栽培
,
种植前深翻土壤
,
打碎坷垃
,
耙平
。
量不断
, 。
当归是青海近年来推
的主要中药材
,
近
年来,
随着中药材市场
,当归
价格倍
,
效益显著
,
致许多
'
种植
,根
,
种植
年
。
青海
当归
及
分
,
当归
2.2
施肥
坚持以农家肥为主
、
化肥为辅
,
基肥为主
、
追肥
中药材种植
业
为辅
,
施磷钾肥的施肥原则
,
用腐熟
、
优质家肥
产鲜重
200
-
400
kg
,
覆膜后亩产
600
-
37
500
kg/hm
2
,
磷酸二
W
375
-
525
kg/hm
2
作底肥
。
800
kg
;
这种中药烘干后的
干
是
3.5
:
1
;
是
3.5 kg
干
1kg
干
,
2019
年
,
这种中药干
的
价格是
30
-
35
/kg
,
t
2.3
起垄覆膜
米用
120
cm
宽黑地膜
(
0.008
mm
超薄膜
)
栽培,
用量
75
-
90
kg/hm
2
。
带幅
100
cm
,
垄面宽
90
-
100
cm
,
垄间距
40
cm
,
垄
10
cm
。
做到垄直
、
垄平
,
起垄
价格是
50
-
6
0
元
/kg
o
因此当归
明显
,
效益显著
。
增产
400
kg,
经济效益亩增加
1
400
-
2
400
元
。
增产
立
即覆膜
,
。
要做到严、
实
、
展
。
2.4
种苗选择及处理
选择根颈粗
0.3
-
0.4
cm
的种苗
,
种苗栽种前用
1
植物学特性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高
0.4
-
1
m
。
茎直
40%
甲基异柳磷或
50%
辛硫磷和
40%
多菌灵各
250
g
作者简介
:
韩晓明
(
1968-
)
,
男,
本科
,
高级农艺师
,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E-mail:
****************
-291-
叙
Wil
2020.6
经济作物
对水
15
kg
配成药液
,
种苗用药剂浸蘸后
10
min
左
排水通畅
,
雨水多的天气要注意田里的积水
,
有积水
右再移植田间
,
预防病虫害和当归麻口病
。
选用直径
及时排去
,
防止因涝
烂根
、
死苗
。
0.2
-
0.5
cm
,
生长均匀健壮
、
无病无伤
、
分叉少
、
表皮
3.6
拔苔
光滑的小苗备用
。
当归如果早期抽苔
,
其根部就会木质化
,
成为没
有用的废根
,
因此及时将早期抽苔的植株
2.5
栽植方法
,
以
一般于
4
月上
、
中旬栽植为适期
。
当归的栽植方
免影响其他植株生长
。
法有平栽
、
垄栽和地膜栽培三种
。
采用幅宽为
120
cm
3.7
摘除老叶
的黑地膜
(
0.008
mm
超薄膜
)
起垄覆膜栽培
。
移栽密
当归生中后期
,
下部叶片会变黄老化
,
应及时
度为
10.5
万
~12
万株
/hm
2
,
每垄种植
4
行
,
行距
20
cm
,
摘除
,
避免营养消耗
,
影响其他植株生
,
提高
株距
30
~
35cm
,
打孔时使孔穴错
,
三
,
穴
顶芽
,
距地膜
2
~
3
cm
,
栽
至
穴
,
适
产量
。
20
cm
,
然后将归苗移
穴中
,
每穴栽
2
株
,
归苗头部
4
病虫草害防治
覆土边压紧
,
覆
至半
,
盖
,
覆
口
。
4.1
麻口病
穴时
,
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
,
使根系舒展
。
4.1.1
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根部
,
发病后根表皮
出现黄褐色纵裂
,
形成累累伤斑
,
组织海绵
种苗根
2
~
3
cm
即可
。
用
状
、
木质化
。
3
田间管理
3.1
放苗
、
间苗
、
定苗
苗期
,
4.1.2
致病原因主要致病原因是以镰刀菌为主的
真菌
,
通过伤口或附随于
口
害
。
丸
于地膜
下害
、
人为和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
的种苗
,
地膜伤
。
掏苗
、
放苗后
,需用土压好
,
的染
,
地下害虫携带原菌参与危害
,
从而加
致
的
穴
地膜
。
行第一
苗
;
10
~
生
。
15
1
行
行间苗
、
补苗
,
苗
。
用
,
苗
,
进
小苗补栽
。
栽后
4.1.3
防治措施
①
应选黑土地或地下害虫少的地
块种植
。
②对苗及移栽地每亩
50%
養磷乳剂
中
,
平
。
③
约
3
月
苗
,
当苗高
10
cm
时
,
进行定苗
,
.除病
0.5
kg,
加水
2.5
kg
,
喷在
15
kg
细土上
、
撒施
,
翻入土
苗
、
弱苗
,
每穴
1
株
。
用
、
深耕
,
一
与
、
、
马铃
3.2
追肥
苗期
、
麻
、
的
,
生
,
的
中
,
20
cm
左右
。
④
、
苗
、
起苗及栽培
'
少
、
,
、
松土
、
培
行
,
6
月中下旬用
当归根部创伤
,
以避
生
。
⑤
定期用广谱长
尿素
150
~
225
kg/hm
2
提苗
。
灌根
,
每亩用
、
3.3
松土
、
培土
当归生
中生
40
g
,
每株灌稀释液
50
g
,
5
月上旬和
6
月
期,
时
、
培
,
中旬各灌
1
。
进归
,
提
。
4.2
菌核病
3.4
苗期管理
当归栽植出苗后
,
生长期内
,
一般需中耕除草
3
~
4.2.1
症状表现菌核病主要危害当归植株根
、
叶
。
当归植株
期叶片变黄
,
期植株
,
根组
4
次
。
第一次于
苗
,
苗
3
cm
时
,
间苗除草
织腐烂成为
此时因主根尚
扎
层
,
浅中耕
;
第
3
次于定苗
该病易于发生
。
,
有
黑色
状
。
,
则
1
次
;
第
2
次于苗
6
cm
时
,
结合间苗再
1
次
,
4.2.2
发生原因
湿
,
杂草多
,
后
,
可适当加深
;
第
4
次于苗高
20
~
25
cm
时可深锄
,
4.2.3
防治方法
①集中清除烧毁发病植株和土壤
封行之
再中
。
中菌核
,
。
②
水旱
,
消
的
。
3.5
灌水
、
排水
需要的水分较
,
这个时期
③
无
种苗
,
选用无
苗移栽
,
移栽前用
当归喜冷凉
、
湿润环境
,
但不耐涝
,
当归幼苗期
0.05%
10
min
,
对种苗行消
。
④
早期
株
,
去
穴
,
用生
消
,
为害
。
⑤
灌水
,
之
了连续
及时
防止病害
干旱天气
,
不用灌水
。
雨季到来前
,
提沟
、
清沟
,
使
期时洒
65%
代翦
-292
-
经济作物
2020.6
魁
WL
600
倍液或
1
:
1
:
300
波尔多液或用
300
倍菌核利
内外青草
,
堆成小堆
,
7
~
10d
换鲜草
,
用毒饵诱杀
。
浇灌
。
5
采收加工
在
10
月份降霜之前要将地面部分植株都割掉
,
。
4.3
褐斑病
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
,
病斑逐渐扩大
,
外围出现褪
绿晕圈
,
边缘呈现红褐色
,
中心灰白色
。
后期在病斑
4.3.1
症状表现
褐斑病主要危害当归叶片
。
发病
这样
,
之后
,
京
,
降
时
要小心
要将
性
。
内出现黑色小颗粒
,
病情严重时
,
叶片大部分呈红褐
5.1
晾晒
色
,
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
当归运回后
,
不能堆置
,
应选择高燥通风处
,
平
4.3.2
发病原因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
当归褐斑
铺晾
,
直
病一般在
5
月下旬开始发病
,
7
~
8
月较重
,
一直延续
止
。
在
下
,
至
10
月
。
,
叶
油变红
。
晾晒期
有霉
间
,
每天翻动
1
~
2
次
,
并注意检查
,
,
时
。
病菌
。
②发病初期时摘除
4.3.3
防治方法
①
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
,
彻底
烧毁病残组织
,
5.2
扎把
晾晒好的当归
,
将其侧根用手理顺
,
切除残留叶
病叶
,
并喷
1
:
1
:
150
波尔多液或
65%
代森锌
500
倍液
或
50%
甲基托布津
800
~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
每隔
柄
,
大小
分
。
10
d
左右喷
1
次
,
连续
3
~
4
次
°
③建立无病
草
,
多季
田
,
5.3
烘烤
选干燥通风室或特制的熏棚
,
内设高
1.3
~
1.7m
木架
,
选留无病
。
在当归生长期
,
及时
中
:
田
,
。
,
将当归
放
面
,
放
3
层
、
立
、
厚
30
~
50
cm
,
也可将
好
4.4
麻叶病
4.4.1
症状表现
发病部位为根皮层
,
多见于当归
成药期
。
感病后的当归
放
1
,
入
内
,
后将
整
并
在
和下
料
,
用
喷湿
,
,
于
呈褐色蜂窝
。
用蚕豆秆
、
湿
或湿
:
燃
放烟雾
,
当归上色
,
忌用明
,
,
部
,
个别茎基褐色
部植株矮
,
病
出现
或
多
。
火
。
约
2d
后
,
呈现金黄色或
褐色时
,再用柴
,
叶细小或皱缩不平
。
。
有的地方用煤火加热烘干
,
这样做
在燃烧时
中含有多种有
4.4.2
发病环境及条件该病
「
铃薯腐烂茎线虫
不妥当
。
危害所致
。
该虫多在
10
cm
内
,
当温
;
毒物质
,
中
一
、
物
,
在
5
#
,
26
#
最活跃
,
以成虫或
病
:
数量大极
这
物质中有
有
能
,
在熏
或残留土壤中越冬
。
5
~
7
月为发病盛期
。
土壤砂质
,
通
程中或多或少地污染药材
;
同时
,
用煤熏制的当归不
透性好
,土壤含水量
15%
~
20%
,
病原
仅色泽好
,
其内在质量也要受影响
,
熏当
易成灾
。
归还是
用
,
集中埋或焚
。
。
室内温度控制在
30
#
、
4.4.3
防治方法
①不要选用前茬马铃薯的田块种
°
②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
70
#
以下
,
约经
8
d
,
全部干度达
70%
~
80%
即可停火
,
待其自
。
后清杂质
、
重量和
:
当归
或细小毛须
,
大小
能阴干或太阳晒
。
阴
③
要连年种植
,
禾本科
物实行
2
年
轮
,
包装出售
,
一般
1.3
~
1.5
kg
鲜归
燥
°
④
前每亩条施干燥鸡粪
150
~
200
kg
。
⑤种前
0.5
kg
干当归
。
10
~
15
d
,
在田间开沟
,
沟距
60
cm
,
沟深
15
cm
。
每亩
干质
,
肉发青
;
日
、
炕焙或火烧烤易枯硬如
用
20%
二漠氯丙烷颗粒剂
10
~
15
kg
,
均匀撒于沟内
柴
,
色红
,
失去油性
,
降低质量
。
后覆土压实
,
上面最好用塑料薄膜盖严
,
熏蒸
7
~
10
d
5.4
切片包装
后放气
,
放气
3
~
5
d
后移栽当归苗
。
也在整地时每
喷地表后翻犁
。
当归按部位不同分为当归头片
,
当归身片
,
当归
户采用多功能当归切片机片
亩用
30%
除线特乳油
1.5
~
2.5
kg
,
对水
150
~
250
kg
,
尾片
。
有型的当归片
,
厚
调片型完整
,最薄
至
4.5
虫害
0.7
mm
薄片而不碎
。
主要是金针成虫和小地老虎
。
防治方法
:
铲除田
5.4.1
灭菌
、
熏干
将精选的当归放入灭菌室
,
通入
-293
-
叙
Wil
2020.6
经济作物
二氧化硫气体进行灭菌
、
熏干操作
40
h
,
温度保持在
此切片及包装技术工艺简单
,
操作方便
,
对当归
15
!~
25
!
。
有益成分破坏较小
,
而且含硫量大大
,
统工艺
5.4.2
脱硫
、
压片
将灭菌后的当归放入用碳酸钠
加工的当归片含硫量达
17.2
g/kg
,
而此工艺加工的
调
pH
值为
8
的水溶液中浸泡
1
~
2
min
,
温度保持在
当归片硫量不超过
9.8
g/kg
。
将当归切片分别做成
8
!~
30
!
,
取出冲洗后装入无菌袋中回潮
3
~5
h
,
然后
250
g
、
500
g
、
1
000
g
不的袋
在无菌条件下压制成统一厚度的片状
%
进行
,
益高
%
参考文献
5.4.3
切片
压制的当归在无菌条件下先进行创
皮
,
取掉归皮
,
喷加定香防腐剂
,
然后切片
。
[1]
王亚琴
.
临潭县高寒阴湿区冬当归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J]
.栽
技术
,
2015
(
13
)
:60-63.
5.4.4
包装
在无菌条件将切好的当归片进行包
装
,
每装一层喷一次
香防腐剂
,
最后氮气封
。
[2]
王勇
.
当归切片工技术
[J]
.
技术与市场
,
2002
(
2
)
:14.
(
上接
2
09
页
)
树干直径进行了测量
,
并统计了各处理
表
2
处理
“
微润
”
与
“
常规
”
灌溉用工对比情况
用工量
(
min
)
用工费
(
元
)
每株树长度大于
15
cm
的新梢数量
,
分别进行了方差
分析
%
表
1
结果显示
,
在树体高度方面
,
“
微润
”
处理
最高
,
平均树体高度为
160
cm
,
与
“
常规
2
”
处理之间
差异极显著
;
“
常规
2
”
树体平均高度
136.6
cm
,
与
微润
常规
1
常规
2
2
9
600
14
400
0.4
1
920
2
880
“
常规
1
”
之间的差异也是极显著
%
在树干直径方面
,
“
微润
”
处理最粗
,
平均干径粗度为
18.16
mm
,
与
“
常
润灌溉的用工费可忽略不计
,
“
常规
2
”
用工费最高为
规
2
”
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
“
常规
2
”
树干平均直径
2
880
元
,
“
常规
1
”
用工费为
1
920
元
。
为
15.14
mm
,
与
“
常规
1
”
之间的差异也极显著
。
在树
4
结论
微润灌
与常规灌
为不同处理
,
枝生长量方面
,
"
微润
”
处理最大
,
平均每株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10.6
个
,
与
“
常规
2
”
处理之间差异显
水量
、
灌
量
、
树体生长量
灌
用工
结论
。
著
,
与
“
常规
1
”
之间差异极显著
(
“
常规
2
”
平均每株
量等
,
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8.8
个
,
与
“
常规
1
”
之间差
(
1
)
在
异极显著
。
表
1
不同处理下杏扁生长情况统计
水量方面
,
微润灌
水
。
量较常规灌
树高
(
cm
)
干径
(
mm
)
枝量
(
个
)
树体生长
,
且分布相对均
(
2
)
在灌
用水方面
,
树体
生长的
处理
下
,
微润灌
常规灌
水
,
节水率为
72%
。
微润
常规
2
160a
A
18.16
a
A
15.14
1
B
12.56
c
C
10.6
a
A
8.8
1
A
(
3
)
在树体高度
、
干径粗度
、
新梢数量方面
,
微润
136.6
1
B
107.6
c
C
灌溉均表
极大的
,
极显著优于常规灌
。
(
4
)
在灌水用工方面
,微润灌
常规
1
6cB
力
,
一次
注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5%
显著水平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1%
极
显著水平
。
,
长
行
。
5
讨论
试验表明
,
从树种上来讲
,
微润灌溉完全可以在
用
;
(
)
微润
的
,
上
,
微润灌也可在
:
3.4
不同处理的用工量对比
“
微润
”
每
5
d
上水一次
,
每次用工
10
min
,
观测
期
64
d
内共上水
13
次
,
合计
15
株树共用工
2
min
,
,
用
力
大
。
在
,
且不用费力气
,
只
;
“
常规
1
”
每次每株
用工至少
10
min
,
观测期内
15
株树共用工
9
600
min
;
“
常规
2
”
每次每株用工至少
15
min
,
观测期内
15
株
树共用工
14
400
min
。
“
常规
”
测并
参考文献
,
。
工
,
[1]
郭媛姣
?
孙兆军
,
焦炳忠
,
等
•
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J].
北方园艺
,2018
(
19
)
:162-166.
征
费
费力
。
按照每
8
h
用工费
100
元计算
,
每分钟的
[2]
汤英
,
杜历
,
杨维仁
,
•果树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
用工费约
0.2
元
%
由表
2
可知
,
在
64
d
的观测期内微
—
294
—
研究
[J]
•
节水灌溉
,2014
(
4
)
:27-3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霍博敏)
经济作物
2020.6
魁
W
l
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当归覆膜栽培技术
韩晓明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大通
810100
)
摘要
:
近年来
,
随着青海省中藏药材的发展及深度研究开发的推动
,
青海省的各种中藏药材需求量
不断增多
,
市场前景非常好
。
当归就是其中种植比较多的药材之一,
随着中藏药材市场行情的不断
升温
,
当归的市场价格倍增
,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致使青海许多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
,
种植面积逐
年增加
。
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
不适宜种植当归
。
覆膜栽培技术正好有
“
集雨
、
提温
、
保摘
”
的作用
,
可以有效解决干旱少雨产生的影响
。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
旱地区当归的地膜覆盖抗旱栽培技术
。
关键词
:
青海
;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
当归
;
覆膜
;
栽培技术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别名秦归
、
岷
立
,
有纵直槽纹
,
无毛
,
茎带紫色
。
复伞形花序
;
伞幅
归
、
干归
、
云归
。
当归根部含有糖分
、
香精
、
醇剂
、
挥
9
-
13
;
2
-
4
;
12
-
36
,
生
;
发油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
是我国一味主要中药
,
具
色
。
补血
、
活血
、
止痛
、
润肠之功效
。
产于甘肃
、陕西
、
青
归
形
,
有翅
。
7
-
9
。
当
、
冷凉
、
湿润气候
。
不耐干旱
、
高温和烈
海
、四川
、
湖南
、
湖北
、
云南等地
。
近年来
,
随着中药材
事业的发展及当归深度开发研究的推动
,
当归需求
日照射。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
、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
、
疏松肥沃
,
腐殖质含量高
,
排水
良好的熟地栽培
,
种植前深翻土壤
,
打碎坷垃
,
耙平
。
量不断
, 。
当归是青海近年来推
的主要中药材
,
近
年来,
随着中药材市场
,当归
价格倍
,
效益显著
,
致许多
'
种植
,根
,
种植
年
。
青海
当归
及
分
,
当归
2.2
施肥
坚持以农家肥为主
、
化肥为辅
,
基肥为主
、
追肥
中药材种植
业
为辅
,
施磷钾肥的施肥原则
,
用腐熟
、
优质家肥
产鲜重
200
-
400
kg
,
覆膜后亩产
600
-
37
500
kg/hm
2
,
磷酸二
W
375
-
525
kg/hm
2
作底肥
。
800
kg
;
这种中药烘干后的
干
是
3.5
:
1
;
是
3.5 kg
干
1kg
干
,
2019
年
,
这种中药干
的
价格是
30
-
35
/kg
,
t
2.3
起垄覆膜
米用
120
cm
宽黑地膜
(
0.008
mm
超薄膜
)
栽培,
用量
75
-
90
kg/hm
2
。
带幅
100
cm
,
垄面宽
90
-
100
cm
,
垄间距
40
cm
,
垄
10
cm
。
做到垄直
、
垄平
,
起垄
价格是
50
-
6
0
元
/kg
o
因此当归
明显
,
效益显著
。
增产
400
kg,
经济效益亩增加
1
400
-
2
400
元
。
增产
立
即覆膜
,
。
要做到严、
实
、
展
。
2.4
种苗选择及处理
选择根颈粗
0.3
-
0.4
cm
的种苗
,
种苗栽种前用
1
植物学特性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高
0.4
-
1
m
。
茎直
40%
甲基异柳磷或
50%
辛硫磷和
40%
多菌灵各
250
g
作者简介
:
韩晓明
(
1968-
)
,
男,
本科
,
高级农艺师
,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E-mail:
****************
-291-
叙
Wil
2020.6
经济作物
对水
15
kg
配成药液
,
种苗用药剂浸蘸后
10
min
左
排水通畅
,
雨水多的天气要注意田里的积水
,
有积水
右再移植田间
,
预防病虫害和当归麻口病
。
选用直径
及时排去
,
防止因涝
烂根
、
死苗
。
0.2
-
0.5
cm
,
生长均匀健壮
、
无病无伤
、
分叉少
、
表皮
3.6
拔苔
光滑的小苗备用
。
当归如果早期抽苔
,
其根部就会木质化
,
成为没
有用的废根
,
因此及时将早期抽苔的植株
2.5
栽植方法
,
以
一般于
4
月上
、
中旬栽植为适期
。
当归的栽植方
免影响其他植株生长
。
法有平栽
、
垄栽和地膜栽培三种
。
采用幅宽为
120
cm
3.7
摘除老叶
的黑地膜
(
0.008
mm
超薄膜
)
起垄覆膜栽培
。
移栽密
当归生中后期
,
下部叶片会变黄老化
,
应及时
度为
10.5
万
~12
万株
/hm
2
,
每垄种植
4
行
,
行距
20
cm
,
摘除
,
避免营养消耗
,
影响其他植株生
,
提高
株距
30
~
35cm
,
打孔时使孔穴错
,
三
,
穴
顶芽
,
距地膜
2
~
3
cm
,
栽
至
穴
,
适
产量
。
20
cm
,
然后将归苗移
穴中
,
每穴栽
2
株
,
归苗头部
4
病虫草害防治
覆土边压紧
,
覆
至半
,
盖
,
覆
口
。
4.1
麻口病
穴时
,
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
,
使根系舒展
。
4.1.1
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根部
,
发病后根表皮
出现黄褐色纵裂
,
形成累累伤斑
,
组织海绵
种苗根
2
~
3
cm
即可
。
用
状
、
木质化
。
3
田间管理
3.1
放苗
、
间苗
、
定苗
苗期
,
4.1.2
致病原因主要致病原因是以镰刀菌为主的
真菌
,
通过伤口或附随于
口
害
。
丸
于地膜
下害
、
人为和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
的种苗
,
地膜伤
。
掏苗
、
放苗后
,需用土压好
,
的染
,
地下害虫携带原菌参与危害
,
从而加
致
的
穴
地膜
。
行第一
苗
;
10
~
生
。
15
1
行
行间苗
、
补苗
,
苗
。
用
,
苗
,
进
小苗补栽
。
栽后
4.1.3
防治措施
①
应选黑土地或地下害虫少的地
块种植
。
②对苗及移栽地每亩
50%
養磷乳剂
中
,
平
。
③
约
3
月
苗
,
当苗高
10
cm
时
,
进行定苗
,
.除病
0.5
kg,
加水
2.5
kg
,
喷在
15
kg
细土上
、
撒施
,
翻入土
苗
、
弱苗
,
每穴
1
株
。
用
、
深耕
,
一
与
、
、
马铃
3.2
追肥
苗期
、
麻
、
的
,
生
,
的
中
,
20
cm
左右
。
④
、
苗
、
起苗及栽培
'
少
、
,
、
松土
、
培
行
,
6
月中下旬用
当归根部创伤
,
以避
生
。
⑤
定期用广谱长
尿素
150
~
225
kg/hm
2
提苗
。
灌根
,
每亩用
、
3.3
松土
、
培土
当归生
中生
40
g
,
每株灌稀释液
50
g
,
5
月上旬和
6
月
期,
时
、
培
,
中旬各灌
1
。
进归
,
提
。
4.2
菌核病
3.4
苗期管理
当归栽植出苗后
,
生长期内
,
一般需中耕除草
3
~
4.2.1
症状表现菌核病主要危害当归植株根
、
叶
。
当归植株
期叶片变黄
,
期植株
,
根组
4
次
。
第一次于
苗
,
苗
3
cm
时
,
间苗除草
织腐烂成为
此时因主根尚
扎
层
,
浅中耕
;
第
3
次于定苗
该病易于发生
。
,
有
黑色
状
。
,
则
1
次
;
第
2
次于苗
6
cm
时
,
结合间苗再
1
次
,
4.2.2
发生原因
湿
,
杂草多
,
后
,
可适当加深
;
第
4
次于苗高
20
~
25
cm
时可深锄
,
4.2.3
防治方法
①集中清除烧毁发病植株和土壤
封行之
再中
。
中菌核
,
。
②
水旱
,
消
的
。
3.5
灌水
、
排水
需要的水分较
,
这个时期
③
无
种苗
,
选用无
苗移栽
,
移栽前用
当归喜冷凉
、
湿润环境
,
但不耐涝
,
当归幼苗期
0.05%
10
min
,
对种苗行消
。
④
早期
株
,
去
穴
,
用生
消
,
为害
。
⑤
灌水
,
之
了连续
及时
防止病害
干旱天气
,
不用灌水
。
雨季到来前
,
提沟
、
清沟
,
使
期时洒
65%
代翦
-292
-
经济作物
2020.6
魁
WL
600
倍液或
1
:
1
:
300
波尔多液或用
300
倍菌核利
内外青草
,
堆成小堆
,
7
~
10d
换鲜草
,
用毒饵诱杀
。
浇灌
。
5
采收加工
在
10
月份降霜之前要将地面部分植株都割掉
,
。
4.3
褐斑病
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
,
病斑逐渐扩大
,
外围出现褪
绿晕圈
,
边缘呈现红褐色
,
中心灰白色
。
后期在病斑
4.3.1
症状表现
褐斑病主要危害当归叶片
。
发病
这样
,
之后
,
京
,
降
时
要小心
要将
性
。
内出现黑色小颗粒
,
病情严重时
,
叶片大部分呈红褐
5.1
晾晒
色
,
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
当归运回后
,
不能堆置
,
应选择高燥通风处
,
平
4.3.2
发病原因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
当归褐斑
铺晾
,
直
病一般在
5
月下旬开始发病
,
7
~
8
月较重
,
一直延续
止
。
在
下
,
至
10
月
。
,
叶
油变红
。
晾晒期
有霉
间
,
每天翻动
1
~
2
次
,
并注意检查
,
,
时
。
病菌
。
②发病初期时摘除
4.3.3
防治方法
①
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
,
彻底
烧毁病残组织
,
5.2
扎把
晾晒好的当归
,
将其侧根用手理顺
,
切除残留叶
病叶
,
并喷
1
:
1
:
150
波尔多液或
65%
代森锌
500
倍液
或
50%
甲基托布津
800
~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
每隔
柄
,
大小
分
。
10
d
左右喷
1
次
,
连续
3
~
4
次
°
③建立无病
草
,
多季
田
,
5.3
烘烤
选干燥通风室或特制的熏棚
,
内设高
1.3
~
1.7m
木架
,
选留无病
。
在当归生长期
,
及时
中
:
田
,
。
,
将当归
放
面
,
放
3
层
、
立
、
厚
30
~
50
cm
,
也可将
好
4.4
麻叶病
4.4.1
症状表现
发病部位为根皮层
,
多见于当归
成药期
。
感病后的当归
放
1
,
入
内
,
后将
整
并
在
和下
料
,
用
喷湿
,
,
于
呈褐色蜂窝
。
用蚕豆秆
、
湿
或湿
:
燃
放烟雾
,
当归上色
,
忌用明
,
,
部
,
个别茎基褐色
部植株矮
,
病
出现
或
多
。
火
。
约
2d
后
,
呈现金黄色或
褐色时
,再用柴
,
叶细小或皱缩不平
。
。
有的地方用煤火加热烘干
,
这样做
在燃烧时
中含有多种有
4.4.2
发病环境及条件该病
「
铃薯腐烂茎线虫
不妥当
。
危害所致
。
该虫多在
10
cm
内
,
当温
;
毒物质
,
中
一
、
物
,
在
5
#
,
26
#
最活跃
,
以成虫或
病
:
数量大极
这
物质中有
有
能
,
在熏
或残留土壤中越冬
。
5
~
7
月为发病盛期
。
土壤砂质
,
通
程中或多或少地污染药材
;
同时
,
用煤熏制的当归不
透性好
,土壤含水量
15%
~
20%
,
病原
仅色泽好
,
其内在质量也要受影响
,
熏当
易成灾
。
归还是
用
,
集中埋或焚
。
。
室内温度控制在
30
#
、
4.4.3
防治方法
①不要选用前茬马铃薯的田块种
°
②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
70
#
以下
,
约经
8
d
,
全部干度达
70%
~
80%
即可停火
,
待其自
。
后清杂质
、
重量和
:
当归
或细小毛须
,
大小
能阴干或太阳晒
。
阴
③
要连年种植
,
禾本科
物实行
2
年
轮
,
包装出售
,
一般
1.3
~
1.5
kg
鲜归
燥
°
④
前每亩条施干燥鸡粪
150
~
200
kg
。
⑤种前
0.5
kg
干当归
。
10
~
15
d
,
在田间开沟
,
沟距
60
cm
,
沟深
15
cm
。
每亩
干质
,
肉发青
;
日
、
炕焙或火烧烤易枯硬如
用
20%
二漠氯丙烷颗粒剂
10
~
15
kg
,
均匀撒于沟内
柴
,
色红
,
失去油性
,
降低质量
。
后覆土压实
,
上面最好用塑料薄膜盖严
,
熏蒸
7
~
10
d
5.4
切片包装
后放气
,
放气
3
~
5
d
后移栽当归苗
。
也在整地时每
喷地表后翻犁
。
当归按部位不同分为当归头片
,
当归身片
,
当归
户采用多功能当归切片机片
亩用
30%
除线特乳油
1.5
~
2.5
kg
,
对水
150
~
250
kg
,
尾片
。
有型的当归片
,
厚
调片型完整
,最薄
至
4.5
虫害
0.7
mm
薄片而不碎
。
主要是金针成虫和小地老虎
。
防治方法
:
铲除田
5.4.1
灭菌
、
熏干
将精选的当归放入灭菌室
,
通入
-293
-
叙
Wil
2020.6
经济作物
二氧化硫气体进行灭菌
、
熏干操作
40
h
,
温度保持在
此切片及包装技术工艺简单
,
操作方便
,
对当归
15
!~
25
!
。
有益成分破坏较小
,
而且含硫量大大
,
统工艺
5.4.2
脱硫
、
压片
将灭菌后的当归放入用碳酸钠
加工的当归片含硫量达
17.2
g/kg
,
而此工艺加工的
调
pH
值为
8
的水溶液中浸泡
1
~
2
min
,
温度保持在
当归片硫量不超过
9.8
g/kg
。
将当归切片分别做成
8
!~
30
!
,
取出冲洗后装入无菌袋中回潮
3
~5
h
,
然后
250
g
、
500
g
、
1
000
g
不的袋
在无菌条件下压制成统一厚度的片状
%
进行
,
益高
%
参考文献
5.4.3
切片
压制的当归在无菌条件下先进行创
皮
,
取掉归皮
,
喷加定香防腐剂
,
然后切片
。
[1]
王亚琴
.
临潭县高寒阴湿区冬当归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J]
.栽
技术
,
2015
(
13
)
:60-63.
5.4.4
包装
在无菌条件将切好的当归片进行包
装
,
每装一层喷一次
香防腐剂
,
最后氮气封
。
[2]
王勇
.
当归切片工技术
[J]
.
技术与市场
,
2002
(
2
)
:14.
(
上接
2
09
页
)
树干直径进行了测量
,
并统计了各处理
表
2
处理
“
微润
”
与
“
常规
”
灌溉用工对比情况
用工量
(
min
)
用工费
(
元
)
每株树长度大于
15
cm
的新梢数量
,
分别进行了方差
分析
%
表
1
结果显示
,
在树体高度方面
,
“
微润
”
处理
最高
,
平均树体高度为
160
cm
,
与
“
常规
2
”
处理之间
差异极显著
;
“
常规
2
”
树体平均高度
136.6
cm
,
与
微润
常规
1
常规
2
2
9
600
14
400
0.4
1
920
2
880
“
常规
1
”
之间的差异也是极显著
%
在树干直径方面
,
“
微润
”
处理最粗
,
平均干径粗度为
18.16
mm
,
与
“
常
润灌溉的用工费可忽略不计
,
“
常规
2
”
用工费最高为
规
2
”
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
“
常规
2
”
树干平均直径
2
880
元
,
“
常规
1
”
用工费为
1
920
元
。
为
15.14
mm
,
与
“
常规
1
”
之间的差异也极显著
。
在树
4
结论
微润灌
与常规灌
为不同处理
,
枝生长量方面
,
"
微润
”
处理最大
,
平均每株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10.6
个
,
与
“
常规
2
”
处理之间差异显
水量
、
灌
量
、
树体生长量
灌
用工
结论
。
著
,
与
“
常规
1
”
之间差异极显著
(
“
常规
2
”
平均每株
量等
,
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8.8
个
,
与
“
常规
1
”
之间差
(
1
)
在
异极显著
。
表
1
不同处理下杏扁生长情况统计
水量方面
,
微润灌
水
。
量较常规灌
树高
(
cm
)
干径
(
mm
)
枝量
(
个
)
树体生长
,
且分布相对均
(
2
)
在灌
用水方面
,
树体
生长的
处理
下
,
微润灌
常规灌
水
,
节水率为
72%
。
微润
常规
2
160a
A
18.16
a
A
15.14
1
B
12.56
c
C
10.6
a
A
8.8
1
A
(
3
)
在树体高度
、
干径粗度
、
新梢数量方面
,
微润
136.6
1
B
107.6
c
C
灌溉均表
极大的
,
极显著优于常规灌
。
(
4
)
在灌水用工方面
,微润灌
常规
1
6cB
力
,
一次
注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5%
显著水平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1%
极
显著水平
。
,
长
行
。
5
讨论
试验表明
,
从树种上来讲
,
微润灌溉完全可以在
用
;
(
)
微润
的
,
上
,
微润灌也可在
:
3.4
不同处理的用工量对比
“
微润
”
每
5
d
上水一次
,
每次用工
10
min
,
观测
期
64
d
内共上水
13
次
,
合计
15
株树共用工
2
min
,
,
用
力
大
。
在
,
且不用费力气
,
只
;
“
常规
1
”
每次每株
用工至少
10
min
,
观测期内
15
株树共用工
9
600
min
;
“
常规
2
”
每次每株用工至少
15
min
,
观测期内
15
株
树共用工
14
400
min
。
“
常规
”
测并
参考文献
,
。
工
,
[1]
郭媛姣
?
孙兆军
,
焦炳忠
,
等
•
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J].
北方园艺
,2018
(
19
)
:162-166.
征
费
费力
。
按照每
8
h
用工费
100
元计算
,
每分钟的
[2]
汤英
,
杜历
,
杨维仁
,
•果树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
用工费约
0.2
元
%
由表
2
可知
,
在
64
d
的观测期内微
—
294
—
研究
[J]
•
节水灌溉
,2014
(
4
)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