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当归覆膜栽培技术

IT圈 admin 5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霍博敏)

经济作物

2020.6

W

l

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当归覆膜栽培技术

韩晓明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大通

810100

摘要

近年来

随着青海省中藏药材的发展及深度研究开发的推动

青海省的各种中藏药材需求量

不断增多

市场前景非常好

当归就是其中种植比较多的药材之一,

随着中藏药材市场行情的不断

升温

当归的市场价格倍增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致使青海许多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

,

种植面积逐

年增加

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不适宜种植当归

覆膜栽培技术正好有

集雨

提温

保摘

的作用

可以有效解决干旱少雨产生的影响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

旱地区当归的地膜覆盖抗旱栽培技术

关键词

青海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当归

覆膜

栽培技术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秦归

有纵直槽纹

无毛

茎带紫色

复伞形花序

伞幅

干归

云归

当归根部含有糖分

香精

醇剂

9

-

13

2

-

4

12

-

36

发油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是我国一味主要中药

补血

活血

止痛

润肠之功效

产于甘肃

、陕西

有翅

7

-

9

冷凉

湿润气候

不耐干旱

高温和烈

、四川

湖南

湖北

云南等地

近年来

随着中药材

事业的发展及当归深度开发研究的推动

当归需求

日照射。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腐殖质含量高

排水

良好的熟地栽培

种植前深翻土壤

打碎坷垃

耙平

量不断

, 。

当归是青海近年来推

的主要中药材

年来,

随着中药材市场

,当归

价格倍

效益显著

致许多

'

种植

,根

种植

青海

当归

当归

2.2

施肥

坚持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

基肥为主

追肥

中药材种植

为辅

施磷钾肥的施肥原则

用腐熟

优质家肥

产鲜重

200

-

400

kg

覆膜后亩产

600

-

37

500

kg/hm

2

磷酸二

W

375

-

525

kg/hm

2

作底肥

800

kg

这种中药烘干后的

3.5

1

3.5 kg

1kg

2019

这种中药干

价格是

30

-

35

/kg

,

t

2.3

起垄覆膜

米用

120

cm

宽黑地膜

0.008

mm

超薄膜

栽培,

用量

75

-

90

kg/hm

2

带幅

100

cm

,

垄面宽

90

-

100

cm

垄间距

40

cm

10

cm

做到垄直

垄平

起垄

价格是

50

-

6

0

/kg

o

因此当归

明显

效益显著

增产

400

kg,

经济效益亩增加

1

400

-

2

400

增产

即覆膜

要做到严、

2.4

种苗选择及处理

选择根颈粗

0.3

-

0.4

cm

的种苗

种苗栽种前用

1

植物学特性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0.4

-

1

m

茎直

40%

甲基异柳磷或

50%

辛硫磷和

40%

多菌灵各

250

g

作者简介

:

韩晓明

1968-

男,

本科

高级农艺师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

-291-

Wil

2020.6

经济作物

对水

15

kg

配成药液

,

种苗用药剂浸蘸后

10

min

排水通畅

雨水多的天气要注意田里的积水

有积水

右再移植田间

预防病虫害和当归麻口病

选用直径

及时排去

防止因涝

烂根

死苗

0.2

-

0.5

cm

生长均匀健壮

无病无伤

分叉少

表皮

3.6

拔苔

光滑的小苗备用

当归如果早期抽苔

其根部就会木质化

成为没

有用的废根

因此及时将早期抽苔的植株

2.5

栽植方法

一般于

4

月上

中旬栽植为适期

当归的栽植方

免影响其他植株生长

法有平栽

垄栽和地膜栽培三种

采用幅宽为

120

cm

3.7

摘除老叶

的黑地膜

0.008

mm

超薄膜

起垄覆膜栽培

移栽密

当归生中后期

下部叶片会变黄老化

,

应及时

度为

10.5

~12

万株

/hm

2

,

每垄种植

4

行距

20

cm

,

摘除

,

避免营养消耗

影响其他植株生

提高

株距

30

~

35cm

,

打孔时使孔穴错

,

,

顶芽

距地膜

2

~

3

cm

,

,

产量

20

cm

然后将归苗移

穴中

每穴栽

2

归苗头部

4

病虫草害防治

覆土边压紧

至半

,

4.1

麻口病

穴时

,

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

使根系舒展

4.1.1

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根部

发病后根表皮

出现黄褐色纵裂

形成累累伤斑

组织海绵

种苗根

2

~

3

cm

即可

木质化

3

田间管理

3.1

放苗

间苗

定苗

苗期

,

4.1.2

致病原因主要致病原因是以镰刀菌为主的

真菌

通过伤口或附随于

于地膜

下害

人为和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

的种苗

地膜伤

掏苗

放苗后

,需用土压好

的染

地下害虫携带原菌参与危害

从而加

地膜

行第一

10

~

15

1

行间苗

补苗

小苗补栽

栽后

4.1.3

防治措施

应选黑土地或地下害虫少的地

块种植

②对苗及移栽地每亩

50%

養磷乳剂

3

,

当苗高

10

cm

进行定苗

.除病

0.5

kg,

加水

2.5

kg

喷在

15

kg

细土上

撒施

翻入土

弱苗

每穴

1

深耕

马铃

3.2

追肥

苗期

,

20

cm

左右

起苗及栽培

'

,

松土

,

6

月中下旬用

当归根部创伤

以避

定期用广谱长

尿素

150

~

225

kg/hm

2

提苗

灌根

,

每亩用

3.3

松土

培土

当归生

中生

40

g

,

每株灌稀释液

50

g

,

5

月上旬和

6

期,

,

中旬各灌

1

进归

4.2

菌核病

3.4

苗期管理

当归栽植出苗后

生长期内

一般需中耕除草

3

~

4.2.1

症状表现菌核病主要危害当归植株根

当归植株

期叶片变黄

期植株

根组

4

第一次于

3

cm

间苗除草

织腐烂成为

此时因主根尚

浅中耕

;

3

次于定苗

该病易于发生

黑色

1

2

次于苗

6

cm

结合间苗再

1

4.2.2

发生原因

湿

杂草多

可适当加深

4

次于苗高

20

~

25

cm

时可深锄

,

4.2.3

防治方法

①集中清除烧毁发病植株和土壤

封行之

再中

中菌核

水旱

3.5

灌水

排水

需要的水分较

这个时期

种苗

选用无

苗移栽

移栽前用

当归喜冷凉

湿润环境

,

但不耐涝

,

当归幼苗期

0.05%

10

min

,

对种苗行消

早期

用生

为害

灌水

了连续

及时

防止病害

干旱天气

不用灌水

雨季到来前

提沟

清沟

使

期时洒

65%

代翦

-292

-

经济作物

2020.6

WL

600

倍液或

1

1

300

波尔多液或用

300

倍菌核利

内外青草

堆成小堆

7

~

10d

换鲜草

用毒饵诱杀

浇灌

5

采收加工

10

月份降霜之前要将地面部分植株都割掉

,

4.3

褐斑病

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

病斑逐渐扩大

外围出现褪

绿晕圈

边缘呈现红褐色

中心灰白色

后期在病斑

4.3.1

症状表现

褐斑病主要危害当归叶片

发病

这样

之后

要小心

要将

内出现黑色小颗粒

病情严重时

叶片大部分呈红褐

5.1

晾晒

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当归运回后

不能堆置

应选择高燥通风处

4.3.2

发病原因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当归褐斑

铺晾

病一般在

5

月下旬开始发病

,

7

~

8

月较重

一直延续

10

油变红

晾晒期

有霉

每天翻动

1

~

2

并注意检查

病菌

②发病初期时摘除

4.3.3

防治方法

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

彻底

烧毁病残组织

5.2

扎把

晾晒好的当归

将其侧根用手理顺

切除残留叶

病叶

并喷

1

1

150

波尔多液或

65%

代森锌

500

倍液

50%

甲基托布津

800

~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每隔

大小

10

d

左右喷

1

连续

3

~

4

°

③建立无病

多季

5.3

烘烤

选干燥通风室或特制的熏棚

内设高

1.3

~

1.7m

木架

选留无病

在当归生长期

及时

将当归

3

30

~

50

cm

也可将

4.4

麻叶病

4.4.1

症状表现

发病部位为根皮层

多见于当归

成药期

感病后的当归

1

后将

和下

喷湿

呈褐色蜂窝

用蚕豆秆

湿

或湿

放烟雾

当归上色

忌用明

个别茎基褐色

部植株矮

出现

2d

呈现金黄色或

褐色时

,再用柴

叶细小或皱缩不平

有的地方用煤火加热烘干

这样做

在燃烧时

中含有多种有

4.4.2

发病环境及条件该病

铃薯腐烂茎线虫

不妥当

危害所致

该虫多在

10

cm

当温

毒物质

5

#

26

#

最活跃

以成虫或

数量大极

物质中有

在熏

或残留土壤中越冬

5

~

7

月为发病盛期

土壤砂质

程中或多或少地污染药材

同时

用煤熏制的当归不

透性好

,土壤含水量

15%

~

20%

病原

仅色泽好

其内在质量也要受影响

熏当

易成灾

归还是

集中埋或焚

室内温度控制在

30

#

4.4.3

防治方法

①不要选用前茬马铃薯的田块种

°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

70

#

以下

约经

8

d

全部干度达

70%

~

80%

即可停火

待其自

后清杂质

重量和

当归

或细小毛须

大小

能阴干或太阳晒

要连年种植

禾本科

物实行

2

包装出售

一般

1.3

~

1.5

kg

鲜归

°

前每亩条施干燥鸡粪

150

~

200

kg

⑤种前

0.5

kg

干当归

10

~

15

d

,

在田间开沟

沟距

60

cm

,

沟深

15

cm

每亩

干质

肉发青

炕焙或火烧烤易枯硬如

20%

二漠氯丙烷颗粒剂

10

~

15

kg

均匀撒于沟内

色红

失去油性

降低质量

后覆土压实

上面最好用塑料薄膜盖严

熏蒸

7

~

10

d

5.4

切片包装

后放气

放气

3

~

5

d

后移栽当归苗

也在整地时每

喷地表后翻犁

当归按部位不同分为当归头片

当归身片

当归

户采用多功能当归切片机片

亩用

30%

除线特乳油

1.5

~

2.5

kg

对水

150

~

250

kg

尾片

有型的当归片

调片型完整

,最薄

4.5

虫害

0.7

mm

薄片而不碎

主要是金针成虫和小地老虎

防治方法

铲除田

5.4.1

灭菌

熏干

将精选的当归放入灭菌室

通入

-293

-

Wil

2020.6

经济作物

二氧化硫气体进行灭菌

熏干操作

40

h

,

温度保持在

此切片及包装技术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对当归

15

!~

25

!

有益成分破坏较小

而且含硫量大大

统工艺

5.4.2

脱硫

压片

将灭菌后的当归放入用碳酸钠

加工的当归片含硫量达

17.2

g/kg

而此工艺加工的

pH

值为

8

的水溶液中浸泡

1

~

2

min

,

温度保持在

当归片硫量不超过

9.8

g/kg

将当归切片分别做成

8

!~

30

!

,

取出冲洗后装入无菌袋中回潮

3

~5

h

,

然后

250

g

500

g

1

000

g

不的袋

在无菌条件下压制成统一厚度的片状

进行

益高

参考文献

5.4.3

切片

压制的当归在无菌条件下先进行创

取掉归皮

喷加定香防腐剂

然后切片

[1]

王亚琴

.

临潭县高寒阴湿区冬当归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J]

.栽

技术

2015

(

13

)

:60-63.

5.4.4

包装

在无菌条件将切好的当归片进行包

每装一层喷一次

香防腐剂

最后氮气封

[2]

王勇

.

当归切片工技术

[J]

.

技术与市场

2002

(

2

)

:14.

(

上接

2

09

)

树干直径进行了测量

并统计了各处理

2

处理

微润

常规

灌溉用工对比情况

用工量

(

min

)

用工费

(

)

每株树长度大于

15

cm

的新梢数量

分别进行了方差

分析

1

结果显示

在树体高度方面

微润

处理

最高

平均树体高度为

160

cm

常规

2

处理之间

差异极显著

常规

2

树体平均高度

136.6

cm

微润

常规

1

常规

2

2

9

600

14

400

0.4

1

920

2

880

常规

1

之间的差异也是极显著

在树干直径方面

微润

处理最粗

平均干径粗度为

18.16

mm

润灌溉的用工费可忽略不计

常规

2

用工费最高为

2

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常规

2

树干平均直径

2

880

常规

1

用工费为

1

920

15.14

mm

,

常规

1

之间的差异也极显著

在树

4

结论

微润灌

与常规灌

为不同处理

枝生长量方面

"

微润

处理最大

平均每株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10.6

常规

2

处理之间差异显

水量

树体生长量

用工

结论

常规

1

之间差异极显著

(

常规

2

平均每株

量等

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8.8

常规

1

之间差

(

1

)

异极显著

1

不同处理下杏扁生长情况统计

水量方面

微润灌

量较常规灌

树高

(

cm

)

干径

(

mm

)

枝量

(

)

树体生长

,

且分布相对均

(

2

)

在灌

用水方面

树体

生长的

处理

微润灌

常规灌

节水率为

72%

微润

常规

2

160a

A

18.16

a

A

15.14

1

B

12.56

c

C

10.6

a

A

8.8

1

A

(

3

)

在树体高度

干径粗度

新梢数量方面

微润

136.6

1

B

107.6

c

C

灌溉均表

极大的

极显著优于常规灌

(

4

)

在灌水用工方面

,微润灌

常规

1

6cB

,

一次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5%

显著水平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1%

显著水平

5

讨论

试验表明

从树种上来讲

微润灌溉完全可以在

(

)

微润

微润灌也可在

3.4

不同处理的用工量对比

微润

5

d

上水一次

每次用工

10

min

观测

64

d

内共上水

13

,

合计

15

株树共用工

2

min

,

且不用费力气

,

常规

1

每次每株

用工至少

10

min

观测期内

15

株树共用工

9

600

min

常规

2

每次每株用工至少

15

min

,

观测期内

15

树共用工

14

400

min

常规

测并

参考文献

[1]

郭媛姣

?

孙兆军

焦炳忠

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J].

北方园艺

,2018

(

19

)

:162-166.

费力

按照每

8

h

用工费

100

元计算

每分钟的

[2]

汤英

杜历

杨维仁

•果树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

用工费约

0.2

由表

2

可知

64

d

的观测期内微

294

研究

[J]

节水灌溉

,2014

(

4

)

:27-30.

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霍博敏)

经济作物

2020.6

W

l

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当归覆膜栽培技术

韩晓明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大通

810100

摘要

近年来

随着青海省中藏药材的发展及深度研究开发的推动

青海省的各种中藏药材需求量

不断增多

市场前景非常好

当归就是其中种植比较多的药材之一,

随着中藏药材市场行情的不断

升温

当归的市场价格倍增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致使青海许多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

,

种植面积逐

年增加

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不适宜种植当归

覆膜栽培技术正好有

集雨

提温

保摘

的作用

可以有效解决干旱少雨产生的影响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干旱及半干

旱地区当归的地膜覆盖抗旱栽培技术

关键词

青海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当归

覆膜

栽培技术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秦归

有纵直槽纹

无毛

茎带紫色

复伞形花序

伞幅

干归

云归

当归根部含有糖分

香精

醇剂

9

-

13

2

-

4

12

-

36

发油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是我国一味主要中药

补血

活血

止痛

润肠之功效

产于甘肃

、陕西

有翅

7

-

9

冷凉

湿润气候

不耐干旱

高温和烈

、四川

湖南

湖北

云南等地

近年来

随着中药材

事业的发展及当归深度开发研究的推动

当归需求

日照射。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腐殖质含量高

排水

良好的熟地栽培

种植前深翻土壤

打碎坷垃

耙平

量不断

, 。

当归是青海近年来推

的主要中药材

年来,

随着中药材市场

,当归

价格倍

效益显著

致许多

'

种植

,根

种植

青海

当归

当归

2.2

施肥

坚持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

基肥为主

追肥

中药材种植

为辅

施磷钾肥的施肥原则

用腐熟

优质家肥

产鲜重

200

-

400

kg

覆膜后亩产

600

-

37

500

kg/hm

2

磷酸二

W

375

-

525

kg/hm

2

作底肥

800

kg

这种中药烘干后的

3.5

1

3.5 kg

1kg

2019

这种中药干

价格是

30

-

35

/kg

,

t

2.3

起垄覆膜

米用

120

cm

宽黑地膜

0.008

mm

超薄膜

栽培,

用量

75

-

90

kg/hm

2

带幅

100

cm

,

垄面宽

90

-

100

cm

垄间距

40

cm

10

cm

做到垄直

垄平

起垄

价格是

50

-

6

0

/kg

o

因此当归

明显

效益显著

增产

400

kg,

经济效益亩增加

1

400

-

2

400

增产

即覆膜

要做到严、

2.4

种苗选择及处理

选择根颈粗

0.3

-

0.4

cm

的种苗

种苗栽种前用

1

植物学特性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0.4

-

1

m

茎直

40%

甲基异柳磷或

50%

辛硫磷和

40%

多菌灵各

250

g

作者简介

:

韩晓明

1968-

男,

本科

高级农艺师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

-291-

Wil

2020.6

经济作物

对水

15

kg

配成药液

,

种苗用药剂浸蘸后

10

min

排水通畅

雨水多的天气要注意田里的积水

有积水

右再移植田间

预防病虫害和当归麻口病

选用直径

及时排去

防止因涝

烂根

死苗

0.2

-

0.5

cm

生长均匀健壮

无病无伤

分叉少

表皮

3.6

拔苔

光滑的小苗备用

当归如果早期抽苔

其根部就会木质化

成为没

有用的废根

因此及时将早期抽苔的植株

2.5

栽植方法

一般于

4

月上

中旬栽植为适期

当归的栽植方

免影响其他植株生长

法有平栽

垄栽和地膜栽培三种

采用幅宽为

120

cm

3.7

摘除老叶

的黑地膜

0.008

mm

超薄膜

起垄覆膜栽培

移栽密

当归生中后期

下部叶片会变黄老化

,

应及时

度为

10.5

~12

万株

/hm

2

,

每垄种植

4

行距

20

cm

,

摘除

,

避免营养消耗

影响其他植株生

提高

株距

30

~

35cm

,

打孔时使孔穴错

,

,

顶芽

距地膜

2

~

3

cm

,

,

产量

20

cm

然后将归苗移

穴中

每穴栽

2

归苗头部

4

病虫草害防治

覆土边压紧

至半

,

4.1

麻口病

穴时

,

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

使根系舒展

4.1.1

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根部

发病后根表皮

出现黄褐色纵裂

形成累累伤斑

组织海绵

种苗根

2

~

3

cm

即可

木质化

3

田间管理

3.1

放苗

间苗

定苗

苗期

,

4.1.2

致病原因主要致病原因是以镰刀菌为主的

真菌

通过伤口或附随于

于地膜

下害

人为和机械创伤形成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

的种苗

地膜伤

掏苗

放苗后

,需用土压好

的染

地下害虫携带原菌参与危害

从而加

地膜

行第一

10

~

15

1

行间苗

补苗

小苗补栽

栽后

4.1.3

防治措施

应选黑土地或地下害虫少的地

块种植

②对苗及移栽地每亩

50%

養磷乳剂

3

,

当苗高

10

cm

进行定苗

.除病

0.5

kg,

加水

2.5

kg

喷在

15

kg

细土上

撒施

翻入土

弱苗

每穴

1

深耕

马铃

3.2

追肥

苗期

,

20

cm

左右

起苗及栽培

'

,

松土

,

6

月中下旬用

当归根部创伤

以避

定期用广谱长

尿素

150

~

225

kg/hm

2

提苗

灌根

,

每亩用

3.3

松土

培土

当归生

中生

40

g

,

每株灌稀释液

50

g

,

5

月上旬和

6

期,

,

中旬各灌

1

进归

4.2

菌核病

3.4

苗期管理

当归栽植出苗后

生长期内

一般需中耕除草

3

~

4.2.1

症状表现菌核病主要危害当归植株根

当归植株

期叶片变黄

期植株

根组

4

第一次于

3

cm

间苗除草

织腐烂成为

此时因主根尚

浅中耕

;

3

次于定苗

该病易于发生

黑色

1

2

次于苗

6

cm

结合间苗再

1

4.2.2

发生原因

湿

杂草多

可适当加深

4

次于苗高

20

~

25

cm

时可深锄

,

4.2.3

防治方法

①集中清除烧毁发病植株和土壤

封行之

再中

中菌核

水旱

3.5

灌水

排水

需要的水分较

这个时期

种苗

选用无

苗移栽

移栽前用

当归喜冷凉

湿润环境

,

但不耐涝

,

当归幼苗期

0.05%

10

min

,

对种苗行消

早期

用生

为害

灌水

了连续

及时

防止病害

干旱天气

不用灌水

雨季到来前

提沟

清沟

使

期时洒

65%

代翦

-292

-

经济作物

2020.6

WL

600

倍液或

1

1

300

波尔多液或用

300

倍菌核利

内外青草

堆成小堆

7

~

10d

换鲜草

用毒饵诱杀

浇灌

5

采收加工

10

月份降霜之前要将地面部分植株都割掉

,

4.3

褐斑病

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

病斑逐渐扩大

外围出现褪

绿晕圈

边缘呈现红褐色

中心灰白色

后期在病斑

4.3.1

症状表现

褐斑病主要危害当归叶片

发病

这样

之后

要小心

要将

内出现黑色小颗粒

病情严重时

叶片大部分呈红褐

5.1

晾晒

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当归运回后

不能堆置

应选择高燥通风处

4.3.2

发病原因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当归褐斑

铺晾

病一般在

5

月下旬开始发病

,

7

~

8

月较重

一直延续

10

油变红

晾晒期

有霉

每天翻动

1

~

2

并注意检查

病菌

②发病初期时摘除

4.3.3

防治方法

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

彻底

烧毁病残组织

5.2

扎把

晾晒好的当归

将其侧根用手理顺

切除残留叶

病叶

并喷

1

1

150

波尔多液或

65%

代森锌

500

倍液

50%

甲基托布津

800

~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

每隔

大小

10

d

左右喷

1

连续

3

~

4

°

③建立无病

多季

5.3

烘烤

选干燥通风室或特制的熏棚

内设高

1.3

~

1.7m

木架

选留无病

在当归生长期

及时

将当归

3

30

~

50

cm

也可将

4.4

麻叶病

4.4.1

症状表现

发病部位为根皮层

多见于当归

成药期

感病后的当归

1

后将

和下

喷湿

呈褐色蜂窝

用蚕豆秆

湿

或湿

放烟雾

当归上色

忌用明

个别茎基褐色

部植株矮

出现

2d

呈现金黄色或

褐色时

,再用柴

叶细小或皱缩不平

有的地方用煤火加热烘干

这样做

在燃烧时

中含有多种有

4.4.2

发病环境及条件该病

铃薯腐烂茎线虫

不妥当

危害所致

该虫多在

10

cm

当温

毒物质

5

#

26

#

最活跃

以成虫或

数量大极

物质中有

在熏

或残留土壤中越冬

5

~

7

月为发病盛期

土壤砂质

程中或多或少地污染药材

同时

用煤熏制的当归不

透性好

,土壤含水量

15%

~

20%

病原

仅色泽好

其内在质量也要受影响

熏当

易成灾

归还是

集中埋或焚

室内温度控制在

30

#

4.4.3

防治方法

①不要选用前茬马铃薯的田块种

°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

70

#

以下

约经

8

d

全部干度达

70%

~

80%

即可停火

待其自

后清杂质

重量和

当归

或细小毛须

大小

能阴干或太阳晒

要连年种植

禾本科

物实行

2

包装出售

一般

1.3

~

1.5

kg

鲜归

°

前每亩条施干燥鸡粪

150

~

200

kg

⑤种前

0.5

kg

干当归

10

~

15

d

,

在田间开沟

沟距

60

cm

,

沟深

15

cm

每亩

干质

肉发青

炕焙或火烧烤易枯硬如

20%

二漠氯丙烷颗粒剂

10

~

15

kg

均匀撒于沟内

色红

失去油性

降低质量

后覆土压实

上面最好用塑料薄膜盖严

熏蒸

7

~

10

d

5.4

切片包装

后放气

放气

3

~

5

d

后移栽当归苗

也在整地时每

喷地表后翻犁

当归按部位不同分为当归头片

当归身片

当归

户采用多功能当归切片机片

亩用

30%

除线特乳油

1.5

~

2.5

kg

对水

150

~

250

kg

尾片

有型的当归片

调片型完整

,最薄

4.5

虫害

0.7

mm

薄片而不碎

主要是金针成虫和小地老虎

防治方法

铲除田

5.4.1

灭菌

熏干

将精选的当归放入灭菌室

通入

-293

-

Wil

2020.6

经济作物

二氧化硫气体进行灭菌

熏干操作

40

h

,

温度保持在

此切片及包装技术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对当归

15

!~

25

!

有益成分破坏较小

而且含硫量大大

统工艺

5.4.2

脱硫

压片

将灭菌后的当归放入用碳酸钠

加工的当归片含硫量达

17.2

g/kg

而此工艺加工的

pH

值为

8

的水溶液中浸泡

1

~

2

min

,

温度保持在

当归片硫量不超过

9.8

g/kg

将当归切片分别做成

8

!~

30

!

,

取出冲洗后装入无菌袋中回潮

3

~5

h

,

然后

250

g

500

g

1

000

g

不的袋

在无菌条件下压制成统一厚度的片状

进行

益高

参考文献

5.4.3

切片

压制的当归在无菌条件下先进行创

取掉归皮

喷加定香防腐剂

然后切片

[1]

王亚琴

.

临潭县高寒阴湿区冬当归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J]

.栽

技术

2015

(

13

)

:60-63.

5.4.4

包装

在无菌条件将切好的当归片进行包

每装一层喷一次

香防腐剂

最后氮气封

[2]

王勇

.

当归切片工技术

[J]

.

技术与市场

2002

(

2

)

:14.

(

上接

2

09

)

树干直径进行了测量

并统计了各处理

2

处理

微润

常规

灌溉用工对比情况

用工量

(

min

)

用工费

(

)

每株树长度大于

15

cm

的新梢数量

分别进行了方差

分析

1

结果显示

在树体高度方面

微润

处理

最高

平均树体高度为

160

cm

常规

2

处理之间

差异极显著

常规

2

树体平均高度

136.6

cm

微润

常规

1

常规

2

2

9

600

14

400

0.4

1

920

2

880

常规

1

之间的差异也是极显著

在树干直径方面

微润

处理最粗

平均干径粗度为

18.16

mm

润灌溉的用工费可忽略不计

常规

2

用工费最高为

2

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

常规

2

树干平均直径

2

880

常规

1

用工费为

1

920

15.14

mm

,

常规

1

之间的差异也极显著

在树

4

结论

微润灌

与常规灌

为不同处理

枝生长量方面

"

微润

处理最大

平均每株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10.6

常规

2

处理之间差异显

水量

树体生长量

用工

结论

常规

1

之间差异极显著

(

常规

2

平均每株

量等

大于

15

cm

新梢的数量为

8.8

常规

1

之间差

(

1

)

异极显著

1

不同处理下杏扁生长情况统计

水量方面

微润灌

量较常规灌

树高

(

cm

)

干径

(

mm

)

枝量

(

)

树体生长

,

且分布相对均

(

2

)

在灌

用水方面

树体

生长的

处理

微润灌

常规灌

节水率为

72%

微润

常规

2

160a

A

18.16

a

A

15.14

1

B

12.56

c

C

10.6

a

A

8.8

1

A

(

3

)

在树体高度

干径粗度

新梢数量方面

微润

136.6

1

B

107.6

c

C

灌溉均表

极大的

极显著优于常规灌

(

4

)

在灌水用工方面

,微润灌

常规

1

6cB

,

一次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5%

显著水平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1%

显著水平

5

讨论

试验表明

从树种上来讲

微润灌溉完全可以在

(

)

微润

微润灌也可在

3.4

不同处理的用工量对比

微润

5

d

上水一次

每次用工

10

min

观测

64

d

内共上水

13

,

合计

15

株树共用工

2

min

,

且不用费力气

,

常规

1

每次每株

用工至少

10

min

观测期内

15

株树共用工

9

600

min

常规

2

每次每株用工至少

15

min

,

观测期内

15

树共用工

14

400

min

常规

测并

参考文献

[1]

郭媛姣

?

孙兆军

焦炳忠

智能化地下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J].

北方园艺

,2018

(

19

)

:162-166.

费力

按照每

8

h

用工费

100

元计算

每分钟的

[2]

汤英

杜历

杨维仁

•果树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

用工费约

0.2

由表

2

可知

64

d

的观测期内微

294

研究

[J]

节水灌溉

,2014

(

4

)

:27-30.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