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生版)-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

IT圈 admin 33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区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

2.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及其作用。

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3.劳作方式的发展。

重点难点

1.农业工具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石器

铜器

量有限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

铁器

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 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 ,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 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 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

【微点拨】翻车与筒车的区别

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

【知识拓展】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最早起源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

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即学即练1】

1

.下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

【即学即练2】

B

.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D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2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唐代出现了一种结构更加完备的耕作工具,操作灵活

省力,便于转弯,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宜于深耕和精耕,不仅节省了畜力,也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这种耕作工具是

A

.大镰

B

.曲柄锄

C

.耧车

D

.曲辕犁

知识点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约3万年前

古代中国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 织出带有精美

汉朝

花纹的纺织品

元朝以后 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晚期 使用 作为纺线工具

古代西方

2.陶瓷工具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表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南朝

放在耐火泥制成的 中

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

唐宋时期

好的黏土块——

3.冶炼工具

锻打工具

铸造工具

【微点拨】提花机

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据考古证实,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

丝织物痕迹来看,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说明,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提花机。 一

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只有提花机才能织出。

【即学即练3】

3

.有学者说:

汉代是中国冶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铁制品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

导致这

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进步

C

.煤炭开始被用作冶铁燃料

B

.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D

.商品经济推动手工业发展

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

采用坯车来制坯

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

知识点03

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 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 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含义: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

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手工业者 ,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知识拓展1】坞堡

坞堡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

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又往往带有军

事色彩。

【即学即练4】

4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

·

水旱》中记载: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合民用

……

民用钝

弊,割草不痛。

这反映出(

A

.官营手工业产品低劣影响生产

C

.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合作

【即学即练5】

5

.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

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A

.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

.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

B

.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D

.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B

.私营手工业出现带来激烈竞争

D

.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需求

能力拓展

考法0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及特点

时间

原始社会

类型 生产工具

石、骨、木

商周时期 耕作工具 石、骨、木;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

汉朝

灌溉工具

唐朝

【典例

1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

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

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

.曲辕犁的使用

C

.水利灌溉工具

【典例

2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

其一》云:

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

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B

.精耕细作模式

D

.政府重农抑商

筒车

铁制农具

翻车

A

B

C

D

考法02

古代的劳作方式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区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

2.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工具的进步及其作用。

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3.劳作方式的发展。

重点难点

1.农业工具的演变、特点及作用。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石器

铜器

量有限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

铁器

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 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 ,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 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 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

【微点拨】翻车与筒车的区别

翻车与筒车都是古代灌溉工具,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翻车是靠人力踏动,筒车是靠水力冲动。

【知识拓展】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这里是农业最早起源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金属器,最早进

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即学即练1】

1

.下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

【即学即练2】

B

.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D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2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唐代出现了一种结构更加完备的耕作工具,操作灵活

省力,便于转弯,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宜于深耕和精耕,不仅节省了畜力,也提高了耕作速度和质量。

这种耕作工具是

A

.大镰

B

.曲柄锄

C

.耧车

D

.曲辕犁

知识点02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约3万年前

古代中国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 织出带有精美

汉朝

花纹的纺织品

元朝以后 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晚期 使用 作为纺线工具

古代西方

2.陶瓷工具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表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南朝

放在耐火泥制成的 中

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

唐宋时期

好的黏土块——

3.冶炼工具

锻打工具

铸造工具

【微点拨】提花机

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据考古证实,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铜器上保留的

丝织物痕迹来看,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这说明,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提花机。 一

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只有提花机才能织出。

【即学即练3】

3

.有学者说:

汉代是中国冶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铁制品开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

导致这

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进步

C

.煤炭开始被用作冶铁燃料

B

.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D

.商品经济推动手工业发展

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

采用坯车来制坯

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

知识点03

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 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 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含义: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

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手工业者 ,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知识拓展1】坞堡

坞堡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

组织,也是一种政治组织,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又往往带有军

事色彩。

【即学即练4】

4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

·

水旱》中记载: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合民用

……

民用钝

弊,割草不痛。

这反映出(

A

.官营手工业产品低劣影响生产

C

.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合作

【即学即练5】

5

.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

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A

.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

.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

B

.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D

.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B

.私营手工业出现带来激烈竞争

D

.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需求

能力拓展

考法0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及特点

时间

原始社会

类型 生产工具

石、骨、木

商周时期 耕作工具 石、骨、木;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

汉朝

灌溉工具

唐朝

【典例

1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

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汜胜之书》《齐民要

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

.曲辕犁的使用

C

.水利灌溉工具

【典例

2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

其一》云:

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

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B

.精耕细作模式

D

.政府重农抑商

筒车

铁制农具

翻车

A

B

C

D

考法02

古代的劳作方式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