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封娟)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使用说明书
为确保产品的性能和无忧的操作,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手册,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本公司售后技术支
持或销售人员。
1. 产品介绍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是一种凝胶过滤层析介质(也叫体积排阻色谱),适用于生物分子的脱盐、
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精细纯化。
特点如下:
a. 经典的葡聚糖介质,选择性好。
b. 生物大分子(>30kDa)的快速脱盐和缓冲液置换(一步完成)。
c. G-50 Medium,可用于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以排阻限30kDa为分界点)。
d. G-50 Fine,可用于小分子蛋白的分离纯化(1.5-30kDa)。
表1:性能参数
基质
干粉粒径范围
溶胀系数
分离范围
pH稳定性
最大操作压力
最大流速
化学稳定性
高压灭菌
贮存条件
贮存温度
2. 选择
2.1 介质级别的选择
a. 快速脱盐、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选择G-50 Medium,粒径大、流速快。
b. 小分子蛋白分离纯化:选择G-50 Fine,粒径小、分辨率高。
2.2 层析柱的选择
a. 快速脱盐、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上样量可达到30%CV):选择粗短型层析柱(柱床
高度低,例如XK 16/20),流速快、周期短。
b. 小分子蛋白分离纯化(上样量为0.5%-4%CV):选择细长型层析柱(柱床高度高,例如XK 16/70),
柱效高、分辨率好。
葡聚糖
45-165µm
9-11ml/g
1.5-30kDa(球蛋白)
2-10(长期) 2-13(短期)
≤0.015MPa
80cm/h
所有常用溶液:8M尿素、6M盐酸胍、所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污剂、≤25%
(V/V)甲醇/乙醇/丙醇,避免极端pH(˂2或˃13)和氧化剂
120℃×30min(湿胶 pH 7.0)
20%乙醇(溶胀后介质)
4-30℃
备注:CV指柱体积。
3. 使用
3.1 溶胀
取一定量的干粉,加入过量的纯化水(缓冲液:干粉≥20ml:1g),在室温(25℃)溶胀24小时或
沸水浴溶胀3小时。
备注:溶胀过程中可进行柔和的搅拌,杜绝使用高速或剧烈的搅拌方式(例如磁力搅拌等)。
3.2 清洗
待介质自然沉降后,小心的倒出上清液(包括极少量没有溶胀好的干粉和一些漂浮的小颗粒介质),
再加入3-5倍体积的纯化水进行重悬。
重复此步骤5次。
备注:用于清洗产品中残留的微量有机试剂和碱性物质。
3.3 重悬
在清洗好的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缓冲液:介质=1:3),用玻璃棒或其它搅拌装置柔和搅拌3-5
分钟。
3.4 脱气
将重悬后的介质用真空泵或超声清洗装置进行脱气。
备注:对于高效装柱来说,脱气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3.5 装柱
a. 将脱气后的介质用玻璃棒或其它搅拌装置柔和搅拌均匀后,快速、连续加入(用玻璃棒引流,避
免引入气泡)到层析柱中。
b. 用恒流(不得超过介质的最大操作压力)或95%的最大操作压力进行压柱,保证持续压柱2-3CV
(柱床体积)且最后半小时内柱床高度没有变化。
c. 将转换接头下端温和(不得引入气泡)的压到柱床表面以下3mm处。
d. 用≤75%的压柱流速平衡层析柱1CV(柱床体积),整个平衡过程中柱床高度不得有变化,否则必
须进行重新装柱。
3.6 使用
a. 对于快速脱盐、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建议初始上样量为20% CV。
b. 对于小分子蛋白分离纯化,建议初始上样量为0.5% CV。
c. 当使用分离效果已达到要求时,可以逐步提高上样量。
4. 清洗
清洗后可以去除一些强结合性物质(例如一些强结合的蛋白、变性蛋白、脂类等),从而达到恢复
介质的优良性能(流动性、柱效等)。
建议每使用10次后进行一次清洗,具体清洗频率需根据纯化的初始样品的洁净度和使用情况进行
调整。
4.1 在位清洗
a. 用2-3CV的0.2M NaOH冲洗后,再用纯化水冲洗至pH为中性。
b. 用2-3CV的20%乙醇冲洗后保存。
4.2 单独清洗介质
a. 用1-2倍介质体积低浓度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污剂(如0.5%Triton X-100)浸泡0.5小时,沉降后轻轻
的倒掉上清;再用2倍介质体积纯化水重悬,沉降后轻轻的倒掉上清,重复用纯化水清洗3次。
b. 用1-2倍介质体积0.2M NaOH浸泡1小时,沉降后轻轻的倒掉上清;再用2倍介质体积纯化水重悬,
沉降后轻轻的倒掉上清,重复用纯化水清洗3次。
c. 清洗完成后,可用直接装柱使用(若不使用,用20%乙醇浸泡保存)。
5. 常见问题
表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可能原因
1.上样体积过大
2.样品太粘稠
3.流速太快
4.柱子太短
目标峰与杂质峰分辨率差
5.死体积过大
6.柱子装填不佳
7.样品没有过滤
8.介质太脏
9.柱子没有垂直安装
10.使用温度不均一
1.上样量和之前不一致
2.蛋白和介质之间有离子作用
解决方案
降低上样量至0.5%CV
适当的稀释样品
降低流速
选择更长或更细的柱子
最小化管路和接头的死体积
重新装柱或使用预装柱
用0.22um或0.45um过滤样品
清洁柱子并重新平衡
重新装柱
推荐维持恒定温度
维持同样的上样量
维持缓冲液中离子强度在
0.05-0.15NaCl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最小化疏水作
用,也可以通过调高pH、加入去污
剂或有机试剂来降低疏水作用
制备新鲜的样品
清洗柱子或更换新的柱子
柱子使用过程中不会长菌,存放时
必须用20%乙醇保存
重新装柱
注意维持样品在实验条件下的稳定
性
维持缓冲液中离子强度在
0.05-0.15NaCl
清洁柱子并重新平衡
柱子使用过程中不会长菌,存放时
必须用20%乙醇保存
没有预期的洗脱峰
3.蛋白和介质之间有疏水作用
4.样品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生改变
5.蛋白和脂类在层析柱中沉淀
6.介质中有微生物生长
1.装填的柱子中有间隙
洗脱峰提前
2.蛋白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1.蛋白和介质之间有离子作用或疏水
作用。
洗脱峰延迟 2.介质、滤膜、柱床顶部很脏
3.介质中有微生物生长
色谱峰上升缓慢
色谱峰拖尾
柱床有裂缝或干涸
介质装填过紧
介质装填太松
出现泄露或大体积气泡引入
1.蛋白或脂类聚集
2.蛋白沉淀在介质中
重新装柱
重新装柱
检查管路是否有泄露或气泡,重新
装柱
及时清洗介质或滤膜
调整洗脱液组分,以维持目标物的
稳定性
柱子使用过程中不会长菌,存放时
必须用20%乙醇保存
重新装柱
液流较慢
3.介质中微生物生长
4.柱床被压缩
柱床中出现气泡 1.使用过程中出现温差或管路中有残
重新装柱
留
1.样品混浊
2.管路、筛板堵塞
制备新鲜的样品
清洗管路、筛板、介质,重新装柱
压力升高
6. 订购信息
表3:订购信息表
产品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
规格(g)
25
100
500
货号
HC2011
HC2011
HC2011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封娟)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使用说明书
为确保产品的性能和无忧的操作,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手册,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本公司售后技术支
持或销售人员。
1. 产品介绍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是一种凝胶过滤层析介质(也叫体积排阻色谱),适用于生物分子的脱盐、
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精细纯化。
特点如下:
a. 经典的葡聚糖介质,选择性好。
b. 生物大分子(>30kDa)的快速脱盐和缓冲液置换(一步完成)。
c. G-50 Medium,可用于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以排阻限30kDa为分界点)。
d. G-50 Fine,可用于小分子蛋白的分离纯化(1.5-30kDa)。
表1:性能参数
基质
干粉粒径范围
溶胀系数
分离范围
pH稳定性
最大操作压力
最大流速
化学稳定性
高压灭菌
贮存条件
贮存温度
2. 选择
2.1 介质级别的选择
a. 快速脱盐、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选择G-50 Medium,粒径大、流速快。
b. 小分子蛋白分离纯化:选择G-50 Fine,粒径小、分辨率高。
2.2 层析柱的选择
a. 快速脱盐、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上样量可达到30%CV):选择粗短型层析柱(柱床
高度低,例如XK 16/20),流速快、周期短。
b. 小分子蛋白分离纯化(上样量为0.5%-4%CV):选择细长型层析柱(柱床高度高,例如XK 16/70),
柱效高、分辨率好。
葡聚糖
45-165µm
9-11ml/g
1.5-30kDa(球蛋白)
2-10(长期) 2-13(短期)
≤0.015MPa
80cm/h
所有常用溶液:8M尿素、6M盐酸胍、所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污剂、≤25%
(V/V)甲醇/乙醇/丙醇,避免极端pH(˂2或˃13)和氧化剂
120℃×30min(湿胶 pH 7.0)
20%乙醇(溶胀后介质)
4-30℃
备注:CV指柱体积。
3. 使用
3.1 溶胀
取一定量的干粉,加入过量的纯化水(缓冲液:干粉≥20ml:1g),在室温(25℃)溶胀24小时或
沸水浴溶胀3小时。
备注:溶胀过程中可进行柔和的搅拌,杜绝使用高速或剧烈的搅拌方式(例如磁力搅拌等)。
3.2 清洗
待介质自然沉降后,小心的倒出上清液(包括极少量没有溶胀好的干粉和一些漂浮的小颗粒介质),
再加入3-5倍体积的纯化水进行重悬。
重复此步骤5次。
备注:用于清洗产品中残留的微量有机试剂和碱性物质。
3.3 重悬
在清洗好的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缓冲液:介质=1:3),用玻璃棒或其它搅拌装置柔和搅拌3-5
分钟。
3.4 脱气
将重悬后的介质用真空泵或超声清洗装置进行脱气。
备注:对于高效装柱来说,脱气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3.5 装柱
a. 将脱气后的介质用玻璃棒或其它搅拌装置柔和搅拌均匀后,快速、连续加入(用玻璃棒引流,避
免引入气泡)到层析柱中。
b. 用恒流(不得超过介质的最大操作压力)或95%的最大操作压力进行压柱,保证持续压柱2-3CV
(柱床体积)且最后半小时内柱床高度没有变化。
c. 将转换接头下端温和(不得引入气泡)的压到柱床表面以下3mm处。
d. 用≤75%的压柱流速平衡层析柱1CV(柱床体积),整个平衡过程中柱床高度不得有变化,否则必
须进行重新装柱。
3.6 使用
a. 对于快速脱盐、缓冲液置换、组群分离和杂质的去除,建议初始上样量为20% CV。
b. 对于小分子蛋白分离纯化,建议初始上样量为0.5% CV。
c. 当使用分离效果已达到要求时,可以逐步提高上样量。
4. 清洗
清洗后可以去除一些强结合性物质(例如一些强结合的蛋白、变性蛋白、脂类等),从而达到恢复
介质的优良性能(流动性、柱效等)。
建议每使用10次后进行一次清洗,具体清洗频率需根据纯化的初始样品的洁净度和使用情况进行
调整。
4.1 在位清洗
a. 用2-3CV的0.2M NaOH冲洗后,再用纯化水冲洗至pH为中性。
b. 用2-3CV的20%乙醇冲洗后保存。
4.2 单独清洗介质
a. 用1-2倍介质体积低浓度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污剂(如0.5%Triton X-100)浸泡0.5小时,沉降后轻轻
的倒掉上清;再用2倍介质体积纯化水重悬,沉降后轻轻的倒掉上清,重复用纯化水清洗3次。
b. 用1-2倍介质体积0.2M NaOH浸泡1小时,沉降后轻轻的倒掉上清;再用2倍介质体积纯化水重悬,
沉降后轻轻的倒掉上清,重复用纯化水清洗3次。
c. 清洗完成后,可用直接装柱使用(若不使用,用20%乙醇浸泡保存)。
5. 常见问题
表2: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可能原因
1.上样体积过大
2.样品太粘稠
3.流速太快
4.柱子太短
目标峰与杂质峰分辨率差
5.死体积过大
6.柱子装填不佳
7.样品没有过滤
8.介质太脏
9.柱子没有垂直安装
10.使用温度不均一
1.上样量和之前不一致
2.蛋白和介质之间有离子作用
解决方案
降低上样量至0.5%CV
适当的稀释样品
降低流速
选择更长或更细的柱子
最小化管路和接头的死体积
重新装柱或使用预装柱
用0.22um或0.45um过滤样品
清洁柱子并重新平衡
重新装柱
推荐维持恒定温度
维持同样的上样量
维持缓冲液中离子强度在
0.05-0.15NaCl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最小化疏水作
用,也可以通过调高pH、加入去污
剂或有机试剂来降低疏水作用
制备新鲜的样品
清洗柱子或更换新的柱子
柱子使用过程中不会长菌,存放时
必须用20%乙醇保存
重新装柱
注意维持样品在实验条件下的稳定
性
维持缓冲液中离子强度在
0.05-0.15NaCl
清洁柱子并重新平衡
柱子使用过程中不会长菌,存放时
必须用20%乙醇保存
没有预期的洗脱峰
3.蛋白和介质之间有疏水作用
4.样品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生改变
5.蛋白和脂类在层析柱中沉淀
6.介质中有微生物生长
1.装填的柱子中有间隙
洗脱峰提前
2.蛋白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1.蛋白和介质之间有离子作用或疏水
作用。
洗脱峰延迟 2.介质、滤膜、柱床顶部很脏
3.介质中有微生物生长
色谱峰上升缓慢
色谱峰拖尾
柱床有裂缝或干涸
介质装填过紧
介质装填太松
出现泄露或大体积气泡引入
1.蛋白或脂类聚集
2.蛋白沉淀在介质中
重新装柱
重新装柱
检查管路是否有泄露或气泡,重新
装柱
及时清洗介质或滤膜
调整洗脱液组分,以维持目标物的
稳定性
柱子使用过程中不会长菌,存放时
必须用20%乙醇保存
重新装柱
液流较慢
3.介质中微生物生长
4.柱床被压缩
柱床中出现气泡 1.使用过程中出现温差或管路中有残
重新装柱
留
1.样品混浊
2.管路、筛板堵塞
制备新鲜的样品
清洗管路、筛板、介质,重新装柱
压力升高
6. 订购信息
表3:订购信息表
产品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
葡聚糖凝胶 G-50 Medium
规格(g)
25
100
500
货号
HC2011
HC2011
H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