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浅谈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狩猎》的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

IT圈 admin 80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同颐)

音乐表演

浅谈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狩猎》的创作风格

与演奏分析

王 萍

摘 要:大部分的人对李斯特的《狩猎》是比较熟悉的,他是李斯特改编的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一首,

这部作品是一首练习曲,在完成上难度还是比较大。曲子里有和帕格尼尼相似的很多炫技的演奏技巧比如:八

度、连跳音重复音、刮奏等在技术上要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尝试通过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演奏过程中所遇到的一

些问题,希望能更好地把握李斯特《狩猎》这首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及创新性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狩猎;创作风格;技巧;乐段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李斯特生平

(一)李斯特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雷汀,是作曲家、

钢琴家、指挥家,他的创作受到许多19世纪浪漫主义

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创作上把技术上的一些表现与思想

情感相结合,创作出这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曲子,

他是浪漫主义前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李斯特的父亲

是一位业余的钢琴家,他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师从于

多位钢琴家。李斯特把钢琴中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丰

富了音乐中的表现。世人公认李斯特的作品特点是量大、

表现力较强、技术难度要求高。他的作品倾向于钢琴的

外在表现,发展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李斯特改编了小提

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6首作品,作为他的炫技技术的代

表性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创作背景

李斯特和帕格尼尼都是浪漫主义时候的音乐家、作

曲家。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动乱中,在

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了大批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都

开始尝试着开放思维,更注重自己的感情表达和对自然

的热爱。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表现手法上在继承了古典乐

派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所以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伴随

着音乐公开演出,越来越多普通群众也有机会去享受和

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渐渐地听众对音乐的要求逐渐提

升,对音乐的要求也更严谨。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

作曲家开始进行大胆的创作尝试,也开始演奏各种各样

的作品。李斯特善于向别人学习,他在自己的音乐会上

演奏了许多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为了吸引

更多的听众,李斯特开始在作曲上下功夫,改编了许多

优秀的曲目。在他的作品中改编曲占的分量最大,其中

就有《狩猎》。李斯特在这些改编曲目中加入了自己的

风格,使它向更自由的方向发展,让曲子变得更有特色。

在这个时期,钢琴曲的改编对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

的作用。随着乐器制造在科技的影响下得到了提升和进

步,这个时期钢琴的音域越来越广,使得音乐更具有色

彩性,大力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二、李斯特练习曲《狩猎》

(一)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在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一般是对19世纪

的音乐史进行统称,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法国

大革命后的社会文化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大革命以前的

思想环境像枷锁一样束缚着人的灵魂,随着人们对这种

环境的不满和对拥有自由灵魂的向往下诞生了许多具有

“浪漫主义风格”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其实是浪漫

主义作曲家把个人的情感、表达音乐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在作品中的展现。浪漫主义音乐不仅保留了古典音乐的

形式和表现,而且在内容和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如

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浪漫主义音乐以自由、洒脱

为主,自由体现在作曲家的思想不受限制,能够不受束

缚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从而能更好地把人们的思想感情融

入到创作中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洒

脱的风格则是表现在自己发挥和创作的基础上,创作者

对自然的探索以及对美好幻想的展现,从而更容易与听

众产生共鸣。

李斯特和帕格尼尼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均

受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所以创作风格上

具有相通点。帕格尼尼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高超

作者简介:王萍(1997-),女,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

12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ONG OF YELLOW RIVER/ 102023

的演奏技巧,对李斯特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831年,

李斯特在听完帕格尼尼的演奏会后,被帕格尼尼高超的

技艺、丰富的感情、华丽的演奏风格以及他的激情所感

染,立志要成为和帕格尼尼一样出色的演奏家。所以李

斯特在《狩猎》这首作品中运用了许多炫技的手法,也

始终保持着一种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塑造了画面

感,如:作品第一乐段开始的旋律部分模仿长笛的音色,

体现出音乐多元化的形象。紧接着音区提高一个八度,

旋律出现在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晶莹剔透。描绘出

一幅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穿过树枝照到森林里,森林里不

断传来小鸟清脆地叫声然后猎人们骑着马儿出现在森林

里的场景。在中音区旋律上,作曲家在和声上进行了填

充,使伴奏丰富起来。仿佛是狩猎者骑马时给人积极向

上、朝气蓬勃的感觉,展现出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

往以及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第五乐段中的“刮奏”是李斯特运用的不常出现的

创作手法,他的这部分设计具有幻想色彩。每一次刮奏

音色不同,好像是凸显出这次狩猎的复杂。一次刮奏代

表一次的失败,虽然每次失败但猎人仍然坚持从头再来,

说明了当时人们即使遇到困难,仍要战胜困难。也表现

出人民对自由、美好的向往。李斯特曾说过,他改编曲

子的目的就是要把各个时代优秀的音乐和歌曲作品更好

地创新发展并传播下去,以便让人们更有兴趣地去了解

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钢琴改编曲《狩猎》把原本作曲

家的不同风格进行了提取与融合,使得这首作品不仅仅

有旋律上的激情澎湃和跳跃,更具有他的炫技手法和浪

漫主义的风格。他也用音乐表达了对匈牙利自然风光的

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

(二)创新性的创作风格

李斯特除有浪漫主义风格外,还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的创作风格。在《狩猎》这首作品中,很容易发现他改

善了和声在以往的曲子中偏弱的情况。在西方传统音乐

中,和声效果往往表现得比较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和

声的作用和效果。李斯特创新出独特的和声表达方法,

这种方法把简单的音乐效果复杂化,从而能更好地表现

出多层次的音乐色彩使和声表现得更饱满,音乐节奏也

更加自由。这首作品充满了梦幻的色彩,使人能很好地

联想出狩猎的场景。高音区旋律的出现,给人明亮愉悦

的感受。中音区则渗透出坚定有力的旋律感,给人营造

出猎人们骑着马儿在森林里英俊潇洒、威武不屈的形象。

李斯特创新性的风格还体现在演奏曲目数量的增加

和范围的扩大上,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新的高度从

而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他最有特色的创新是把钢琴

的独奏往交响乐队的方向发展,所以他的作品中经常能

听到类似交响的音效,使得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给听众

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三、《狩猎》音乐分析

(一)调式

作品《狩猎》A乐段、A1乐段,是从第1~32小

节,该部分为E大调,E大调是一个让人感觉清新、亮

丽,充满着明朗、积极向上恬静的田园风情。B乐段从

33~52小节,调转为e小调,小调给人一种暗淡、柔和

的情绪用在B乐段塑造出狩猎时狩猎者们紧张的氛围。

在B乐段中有同主音大小的变换,体现出最后狩猎胜利

时狩猎者心情的变化。接着53~68又回到E大调,是A1

乐段的完全重复再现乐段。C乐段从69~111小节,由a

小调开始中间出现离调和转调,生动形象的展现出狩猎

者从轻松愉悦、狩猎时的紧张到最后胜利喜悦的情绪,

丰富了C乐段中的音乐色彩。A2乐段为112~129小节,

作品进入最后乐段,右手为该曲子的主旋律整体的调性、

和声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左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

以音程的方式进行伴奏,添加了一些活跃的气息,让人

联想出狩猎成功后狩猎者们庆祝和凯旋的场景。

(二)曲式

《狩猎》作品为回旋式,主旋律集中在E大调上,

具体的曲式结构图为: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A乐段、A1乐段、B乐段、A1乐段、

C乐段、A2乐段的回旋曲式。A乐段为“a+b”的对比

型乐段,每一乐句由8小节构成,形成方整性结构,结

束在主和声上,形成完全终止。A1乐段为“c+b”的对

比型乐段,同样由8小节构成,形成方整型结构,结束

在主上形成完全终止。B乐段为“d+e”的对比型乐段,

12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音乐表演

d由8小节构成,e由12小节构成,为非方整结构。A1

乐段是主题旋律的重复。C乐段为“f+g+h”的对比型

乐段,f、g由8小节构成,h扩充至26小节,形成非

方整结构。A2乐段为“a1+b1”的对比型乐段,每乐句

由7小节构成,形成方整型结构。

A乐段中,a乐句由8个小节构成,全曲的主题围

绕在E大调上进行。右手弹奏乐曲主题,乐曲开头弱起,

大调的主题明亮。使人联想到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狩

猎者们从远方骑马兴奋、坚定地踏入狩猎的战场。左手

伴奏由两个音的和声音程构成,推动主题发展。b乐句

由8个小节构成,右手运用双音上行和下行,左手伴奏

的双音紧跟着右手的趋势进行。使得音色强弱上更有层

次感、音效更立体,与a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乐

句弹奏的力度要比a乐句要强一些,达到厚重、宽广的

音响效果。就像马蹄声由远及近由弱变强,每乐句均为

弱起,表达出狩猎者欢快轻松的心情。

A1乐段中,主题部分不变,右手的主题旋律移高

了一个八度。左手的伴奏加入了支撑声部,节奏型多为

前十六后八,并加入了延音的效果,描绘出狩猎者到达

狩猎场马儿放慢了脚步的场景。

B乐段中,d乐句由8小节构成,调式转到e小调。

右手由厚重的八度和弦构成,给人暗淡、紧张的情绪。

李斯特运用了连续地和弦弹奏,连绵不断地给人营造出

狩猎时紧张、严肃的场景。e乐句由12小节构成,刚开

始音区较低,在接近乐句结束时,音区上行。从而体现

出由紧张、严肃的心情状态逐渐转向明朗,为最后狩猎

的胜利做铺垫。

C乐段由a小调开始本乐段,该乐段为乐曲的高潮,

出现了四次刮奏,为乐曲添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乐段

中运营离调和转调的手段,烘托出神秘的气息,表现出

狩猎者与猎物的搏斗过程。该乐段李斯特不仅仅只是达

到炫技的效果,更是运用音乐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人们的

情绪变化。

A2乐段中,转回E大调,a1乐句由8个小节构成,

该乐句右手为主题旋律,但左手伴奏发生了变化。伴奏

由双音构成,节奏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中间加了两个八

分休止,体现出狩猎结束后马儿轻松愉悦的步伐。128

小节弹奏力度较弱,与最后一小节“f”收尾形成对比,

表现出狩猎胜利。并最后结束在主上形成完全终止,表

现出狩猎者们凯旋而归的场景。

(三)和声

该作品A乐段和A1乐段为主旋律E大调为主,在

该乐段中用了一级、五级和属七构成,主接属这种形式

128

构成音乐的开朗、活泼的形象,在(16~17)小节里主

题提高一个八度,使主题情绪变得更加高亢,推动了音

乐情绪的发展。

该作品B乐段转到主旋律的同主音e小调,在和声

安排上变得更加丰富。如下:

I V

4

6

| I VI | I

4

6

IV | I

4

6

| III

VII

| III

VI

|

III

VI| III

VI

| III

VII | III | V

7

I | V |

V

7

|

I

IV

| VII

7

III | VI

6

II | VII

7

I | VI

IV |

III

6

VI

| II

6

I ||

该乐段的和声丰富多样转位、属七和弦、二级和弦

和三级和弦大量的使用,使得音响效果不断的提升变得

丰富起来,体现出狩猎时狩猎者与野兽搏斗的场景。

此部分重复A1乐段,又回到当初喜悦的心情。调

又转回E大调,和声安排以主和属交替使用,情绪高涨,

形象的描绘出狩猎者喜悦的心情。

C乐段为(69~111)小节,这个乐段为本作品的高

潮部分,该乐段和声色彩更丰富,和声织体变成音阶式,

运用到主的一转位、二级的二转位、五级的二转位等,

表现出狩猎时猎物东逃西窜难以捕捉的场景。

四、《狩猎》演奏分析

(一)连跳音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的《狩猎》A乐段开始就运用了连跳音的演

奏方式,弱起的双手交替,这也是本首乐曲难点之一。

连跳音应该给人以跳跃的感觉,但这里要求不踩踏板的

情况下也能够弹奏出连音的效果。就像是小丑耍杂技时

几个球循环抛向空中,虽然每个球都是独立的,但小丑

运用巧力和恰当的速度将小球控制得游刃有余。弹奏该

乐段时对手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多慢练,要做到

高音旋律连接好的同时并保证右手上方旋律的完整性。

运用指尖去把控落键的速度,使得每个双音既做到落音

一致又要自然不间断地跟下一个双音连接。左手运用断

奏的方式,不仅要有断奏的感觉又要做到音色的晶莹剔

透。音色也不能过亮,不然就会产生刺耳的效果,这样

的创作方式为演奏者增加了难度。但换一个角度想,如

果他把双音都换成单音,就做不到音乐的层次感。双音

可以恰当地诠释这一切,使得该乐段不那么单调。而且

双音的音色更像马蹄坚定的“踢踏、踢踏”落地声,这

样的创作方式看似是李斯特钢琴曲炫技的色彩,但实际

只是为了给听众描绘一系列的音乐形象。(表情记号:

non legato非连音、Allegretto小快板、senzaped不

踩踏板)

A1乐段的旋律与A乐段一样,区别在于左手伴奏

大量运用了半分解织体和弦,并伴有踏板的加入。使得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ONG OF YELLOW RIVER/ 102023

旋律具有了流动性,为狩猎者在路途添加了欢快的氛围。

该部分应注意的技巧是左手的半分解和弦跨度比较大,

要尽量做到没有踏板也能不断的效果。双音的地方落音

要保持一致,音不能出现一前一后,左手也要控制伴奏

旋律不能超过右手主旋律的音量。踏板的运用也要干净

利落,同时也不能让旋律有断断续续的听觉。在(25~32)

小节中运用了与A乐段中一样的旋律,为下一乐段做铺

垫,这样的方式能让乐段之间过渡得更加自然。(表情

记号:marcato清晰、强调)

(二)重复音的演奏技巧

该乐曲还有一个技巧性的地方就是“重复音”。在

弹奏的时候要做到每个手指触键的力度以及每个音要弹

奏清楚,弹奏的时候第二个音要在第一个音抬起来二分

之一的时候就要开始落下,要迅速、干净地交换。重复

音对手指灵活性要求比较高,在换指法的时候要迅速。

比如手心靠拢时要灵活的能够找准音区位置,而且还要

保证音符时值,每个音落的均匀。保证每个音清晰地、

准确地、连贯的,不能出现突然音断掉的情况。在平时

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腕稍微抬高一些,加上手腕和

小臂的力量进行轮流替换和推动演奏。这个部分音量不

需要太强,所以就不需要太多的大臂来带动演奏。大拇

指交替变化的动作要迅速、灵活,还要保证每个音音量

的一致,不能出现音量一大一小,以及落音参差不齐的

情况。在同一音区反复练习,多熟悉音与音之间手指移

动的位置,把每个手落键的位置弹熟悉,最后再连起来

一起练习。

(三)刮奏的演奏技巧

在作品《狩猎》的(70~111)小节中,运用了比较

少见的创作手法“刮奏”。在该曲中出现了四次六度的

刮奏,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李斯特的炫技手法,其实他是

运用这样技法来体现出狩猎时的复杂情况。四次的刮奏

在音色上都有所不同,每一次的出现就像是告诉听众环

境的复杂,狩猎时的惊心动魄。每一次刮奏的音色像每

一次狩猎的失败,但是狩猎者仍然勇往直前从头再来,

直到最后的胜利。在刮奏的时候不需要手指刮得太用力,

就像一条细细的线手拿着一头抛出去的感觉,不要太重。

刮奏的时候第一关节一定要支撑住,不能放松,一旦放

松了就会造成音的不均匀。刮到最后一个音的时候也要

注意音准,不是乱落音,每个刮奏都有固定的音。左手

的音虽然不多但是也很重要,要做到落音既要干净利落

又要准确。想要做到落音准确,你可以大拇指扣住,刮

奏结束立刻用大拇指找到音,扣住的同时其他手指就以

它为标准找其他音的位置。刚开始的练习要先慢练把每

个音的音区记熟,然后再慢慢地加速。

(四)八度音程的演奏技巧

在该作品的(33~52)小节中,作品从E大调开始

转到e小调。该部分右手主要采用了八度音程的方式进

行演奏,左手运用了柱式和弦,但是这个不同的是他采

用了比较有力量效果的柱式和弦来进行演奏。在弹奏这

个部分的右手时为了突出有力,我们就需要运用到大臂

来带动演奏,但如果整个乐段都一直紧绷着演奏的话相

信大部分人都感觉吃不消,这样弹奏下来音响效果太过

于单调,所以我觉得就可以处理成音量慢慢推动上升或

者下降,这样演奏方式演奏者也会比较轻松,也能更好

的展现出狩猎者队伍的壮大,给人一种勃勃生机的感觉。

结 语

《狩猎》这首作品里面包含了很多较为困难的演奏

技巧,比如:连跳音、重复音、刮奏等。人们普遍认为

演奏一首作品只要能把作品弹完就行,但是我认为想要

把一首作品真正地诠释出来不仅要把技巧的地方演奏

好,还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注重对曲子的情感表达。

一首优秀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只有通过反复

地思考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思想

情感,最终才能较好地诠释出作品的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

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上下册[M].人民

音乐出版社,2008.

[4] 刘泓杉.简析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之五狩

猎》的演奏技巧[M].黄河之声,2012.

[5] 戴蕾.论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狩猎》“炫

技”[M].合肥学院学报,2015.

[6] 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蔡云凌,李沛锦.浅析李斯特《狩猎》练习曲

的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M].北极光,2019.

[8] 李栋.浪漫主义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M].湖

南师范大学,2007.

[9] 郑艳.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 李斯特晚期钢琴

代表作品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10] 吴楚微.浅析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五

首狩猎的艺术特征[M].音乐大观,2014.

12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同颐)

音乐表演

浅谈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狩猎》的创作风格

与演奏分析

王 萍

摘 要:大部分的人对李斯特的《狩猎》是比较熟悉的,他是李斯特改编的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一首,

这部作品是一首练习曲,在完成上难度还是比较大。曲子里有和帕格尼尼相似的很多炫技的演奏技巧比如:八

度、连跳音重复音、刮奏等在技术上要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尝试通过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演奏过程中所遇到的一

些问题,希望能更好地把握李斯特《狩猎》这首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及创新性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狩猎;创作风格;技巧;乐段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李斯特生平

(一)李斯特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雷汀,是作曲家、

钢琴家、指挥家,他的创作受到许多19世纪浪漫主义

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创作上把技术上的一些表现与思想

情感相结合,创作出这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曲子,

他是浪漫主义前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李斯特的父亲

是一位业余的钢琴家,他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师从于

多位钢琴家。李斯特把钢琴中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丰

富了音乐中的表现。世人公认李斯特的作品特点是量大、

表现力较强、技术难度要求高。他的作品倾向于钢琴的

外在表现,发展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李斯特改编了小提

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6首作品,作为他的炫技技术的代

表性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创作背景

李斯特和帕格尼尼都是浪漫主义时候的音乐家、作

曲家。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动乱中,在

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了大批艺术家、音乐家、作家等都

开始尝试着开放思维,更注重自己的感情表达和对自然

的热爱。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表现手法上在继承了古典乐

派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所以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伴随

着音乐公开演出,越来越多普通群众也有机会去享受和

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渐渐地听众对音乐的要求逐渐提

升,对音乐的要求也更严谨。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许多

作曲家开始进行大胆的创作尝试,也开始演奏各种各样

的作品。李斯特善于向别人学习,他在自己的音乐会上

演奏了许多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为了吸引

更多的听众,李斯特开始在作曲上下功夫,改编了许多

优秀的曲目。在他的作品中改编曲占的分量最大,其中

就有《狩猎》。李斯特在这些改编曲目中加入了自己的

风格,使它向更自由的方向发展,让曲子变得更有特色。

在这个时期,钢琴曲的改编对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

的作用。随着乐器制造在科技的影响下得到了提升和进

步,这个时期钢琴的音域越来越广,使得音乐更具有色

彩性,大力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二、李斯特练习曲《狩猎》

(一)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在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一般是对19世纪

的音乐史进行统称,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法国

大革命后的社会文化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大革命以前的

思想环境像枷锁一样束缚着人的灵魂,随着人们对这种

环境的不满和对拥有自由灵魂的向往下诞生了许多具有

“浪漫主义风格”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其实是浪漫

主义作曲家把个人的情感、表达音乐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在作品中的展现。浪漫主义音乐不仅保留了古典音乐的

形式和表现,而且在内容和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如

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浪漫主义音乐以自由、洒脱

为主,自由体现在作曲家的思想不受限制,能够不受束

缚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从而能更好地把人们的思想感情融

入到创作中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洒

脱的风格则是表现在自己发挥和创作的基础上,创作者

对自然的探索以及对美好幻想的展现,从而更容易与听

众产生共鸣。

李斯特和帕格尼尼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均

受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所以创作风格上

具有相通点。帕格尼尼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高超

作者简介:王萍(1997-),女,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

12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ONG OF YELLOW RIVER/ 102023

的演奏技巧,对李斯特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831年,

李斯特在听完帕格尼尼的演奏会后,被帕格尼尼高超的

技艺、丰富的感情、华丽的演奏风格以及他的激情所感

染,立志要成为和帕格尼尼一样出色的演奏家。所以李

斯特在《狩猎》这首作品中运用了许多炫技的手法,也

始终保持着一种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塑造了画面

感,如:作品第一乐段开始的旋律部分模仿长笛的音色,

体现出音乐多元化的形象。紧接着音区提高一个八度,

旋律出现在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晶莹剔透。描绘出

一幅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穿过树枝照到森林里,森林里不

断传来小鸟清脆地叫声然后猎人们骑着马儿出现在森林

里的场景。在中音区旋律上,作曲家在和声上进行了填

充,使伴奏丰富起来。仿佛是狩猎者骑马时给人积极向

上、朝气蓬勃的感觉,展现出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

往以及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第五乐段中的“刮奏”是李斯特运用的不常出现的

创作手法,他的这部分设计具有幻想色彩。每一次刮奏

音色不同,好像是凸显出这次狩猎的复杂。一次刮奏代

表一次的失败,虽然每次失败但猎人仍然坚持从头再来,

说明了当时人们即使遇到困难,仍要战胜困难。也表现

出人民对自由、美好的向往。李斯特曾说过,他改编曲

子的目的就是要把各个时代优秀的音乐和歌曲作品更好

地创新发展并传播下去,以便让人们更有兴趣地去了解

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钢琴改编曲《狩猎》把原本作曲

家的不同风格进行了提取与融合,使得这首作品不仅仅

有旋律上的激情澎湃和跳跃,更具有他的炫技手法和浪

漫主义的风格。他也用音乐表达了对匈牙利自然风光的

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

(二)创新性的创作风格

李斯特除有浪漫主义风格外,还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的创作风格。在《狩猎》这首作品中,很容易发现他改

善了和声在以往的曲子中偏弱的情况。在西方传统音乐

中,和声效果往往表现得比较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和

声的作用和效果。李斯特创新出独特的和声表达方法,

这种方法把简单的音乐效果复杂化,从而能更好地表现

出多层次的音乐色彩使和声表现得更饱满,音乐节奏也

更加自由。这首作品充满了梦幻的色彩,使人能很好地

联想出狩猎的场景。高音区旋律的出现,给人明亮愉悦

的感受。中音区则渗透出坚定有力的旋律感,给人营造

出猎人们骑着马儿在森林里英俊潇洒、威武不屈的形象。

李斯特创新性的风格还体现在演奏曲目数量的增加

和范围的扩大上,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新的高度从

而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他最有特色的创新是把钢琴

的独奏往交响乐队的方向发展,所以他的作品中经常能

听到类似交响的音效,使得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给听众

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三、《狩猎》音乐分析

(一)调式

作品《狩猎》A乐段、A1乐段,是从第1~32小

节,该部分为E大调,E大调是一个让人感觉清新、亮

丽,充满着明朗、积极向上恬静的田园风情。B乐段从

33~52小节,调转为e小调,小调给人一种暗淡、柔和

的情绪用在B乐段塑造出狩猎时狩猎者们紧张的氛围。

在B乐段中有同主音大小的变换,体现出最后狩猎胜利

时狩猎者心情的变化。接着53~68又回到E大调,是A1

乐段的完全重复再现乐段。C乐段从69~111小节,由a

小调开始中间出现离调和转调,生动形象的展现出狩猎

者从轻松愉悦、狩猎时的紧张到最后胜利喜悦的情绪,

丰富了C乐段中的音乐色彩。A2乐段为112~129小节,

作品进入最后乐段,右手为该曲子的主旋律整体的调性、

和声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左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

以音程的方式进行伴奏,添加了一些活跃的气息,让人

联想出狩猎成功后狩猎者们庆祝和凯旋的场景。

(二)曲式

《狩猎》作品为回旋式,主旋律集中在E大调上,

具体的曲式结构图为: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A乐段、A1乐段、B乐段、A1乐段、

C乐段、A2乐段的回旋曲式。A乐段为“a+b”的对比

型乐段,每一乐句由8小节构成,形成方整性结构,结

束在主和声上,形成完全终止。A1乐段为“c+b”的对

比型乐段,同样由8小节构成,形成方整型结构,结束

在主上形成完全终止。B乐段为“d+e”的对比型乐段,

12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音乐表演

d由8小节构成,e由12小节构成,为非方整结构。A1

乐段是主题旋律的重复。C乐段为“f+g+h”的对比型

乐段,f、g由8小节构成,h扩充至26小节,形成非

方整结构。A2乐段为“a1+b1”的对比型乐段,每乐句

由7小节构成,形成方整型结构。

A乐段中,a乐句由8个小节构成,全曲的主题围

绕在E大调上进行。右手弹奏乐曲主题,乐曲开头弱起,

大调的主题明亮。使人联想到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狩

猎者们从远方骑马兴奋、坚定地踏入狩猎的战场。左手

伴奏由两个音的和声音程构成,推动主题发展。b乐句

由8个小节构成,右手运用双音上行和下行,左手伴奏

的双音紧跟着右手的趋势进行。使得音色强弱上更有层

次感、音效更立体,与a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乐

句弹奏的力度要比a乐句要强一些,达到厚重、宽广的

音响效果。就像马蹄声由远及近由弱变强,每乐句均为

弱起,表达出狩猎者欢快轻松的心情。

A1乐段中,主题部分不变,右手的主题旋律移高

了一个八度。左手的伴奏加入了支撑声部,节奏型多为

前十六后八,并加入了延音的效果,描绘出狩猎者到达

狩猎场马儿放慢了脚步的场景。

B乐段中,d乐句由8小节构成,调式转到e小调。

右手由厚重的八度和弦构成,给人暗淡、紧张的情绪。

李斯特运用了连续地和弦弹奏,连绵不断地给人营造出

狩猎时紧张、严肃的场景。e乐句由12小节构成,刚开

始音区较低,在接近乐句结束时,音区上行。从而体现

出由紧张、严肃的心情状态逐渐转向明朗,为最后狩猎

的胜利做铺垫。

C乐段由a小调开始本乐段,该乐段为乐曲的高潮,

出现了四次刮奏,为乐曲添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乐段

中运营离调和转调的手段,烘托出神秘的气息,表现出

狩猎者与猎物的搏斗过程。该乐段李斯特不仅仅只是达

到炫技的效果,更是运用音乐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人们的

情绪变化。

A2乐段中,转回E大调,a1乐句由8个小节构成,

该乐句右手为主题旋律,但左手伴奏发生了变化。伴奏

由双音构成,节奏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中间加了两个八

分休止,体现出狩猎结束后马儿轻松愉悦的步伐。128

小节弹奏力度较弱,与最后一小节“f”收尾形成对比,

表现出狩猎胜利。并最后结束在主上形成完全终止,表

现出狩猎者们凯旋而归的场景。

(三)和声

该作品A乐段和A1乐段为主旋律E大调为主,在

该乐段中用了一级、五级和属七构成,主接属这种形式

128

构成音乐的开朗、活泼的形象,在(16~17)小节里主

题提高一个八度,使主题情绪变得更加高亢,推动了音

乐情绪的发展。

该作品B乐段转到主旋律的同主音e小调,在和声

安排上变得更加丰富。如下:

I V

4

6

| I VI | I

4

6

IV | I

4

6

| III

VII

| III

VI

|

III

VI| III

VI

| III

VII | III | V

7

I | V |

V

7

|

I

IV

| VII

7

III | VI

6

II | VII

7

I | VI

IV |

III

6

VI

| II

6

I ||

该乐段的和声丰富多样转位、属七和弦、二级和弦

和三级和弦大量的使用,使得音响效果不断的提升变得

丰富起来,体现出狩猎时狩猎者与野兽搏斗的场景。

此部分重复A1乐段,又回到当初喜悦的心情。调

又转回E大调,和声安排以主和属交替使用,情绪高涨,

形象的描绘出狩猎者喜悦的心情。

C乐段为(69~111)小节,这个乐段为本作品的高

潮部分,该乐段和声色彩更丰富,和声织体变成音阶式,

运用到主的一转位、二级的二转位、五级的二转位等,

表现出狩猎时猎物东逃西窜难以捕捉的场景。

四、《狩猎》演奏分析

(一)连跳音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的《狩猎》A乐段开始就运用了连跳音的演

奏方式,弱起的双手交替,这也是本首乐曲难点之一。

连跳音应该给人以跳跃的感觉,但这里要求不踩踏板的

情况下也能够弹奏出连音的效果。就像是小丑耍杂技时

几个球循环抛向空中,虽然每个球都是独立的,但小丑

运用巧力和恰当的速度将小球控制得游刃有余。弹奏该

乐段时对手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多慢练,要做到

高音旋律连接好的同时并保证右手上方旋律的完整性。

运用指尖去把控落键的速度,使得每个双音既做到落音

一致又要自然不间断地跟下一个双音连接。左手运用断

奏的方式,不仅要有断奏的感觉又要做到音色的晶莹剔

透。音色也不能过亮,不然就会产生刺耳的效果,这样

的创作方式为演奏者增加了难度。但换一个角度想,如

果他把双音都换成单音,就做不到音乐的层次感。双音

可以恰当地诠释这一切,使得该乐段不那么单调。而且

双音的音色更像马蹄坚定的“踢踏、踢踏”落地声,这

样的创作方式看似是李斯特钢琴曲炫技的色彩,但实际

只是为了给听众描绘一系列的音乐形象。(表情记号:

non legato非连音、Allegretto小快板、senzaped不

踩踏板)

A1乐段的旋律与A乐段一样,区别在于左手伴奏

大量运用了半分解织体和弦,并伴有踏板的加入。使得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ONG OF YELLOW RIVER/ 102023

旋律具有了流动性,为狩猎者在路途添加了欢快的氛围。

该部分应注意的技巧是左手的半分解和弦跨度比较大,

要尽量做到没有踏板也能不断的效果。双音的地方落音

要保持一致,音不能出现一前一后,左手也要控制伴奏

旋律不能超过右手主旋律的音量。踏板的运用也要干净

利落,同时也不能让旋律有断断续续的听觉。在(25~32)

小节中运用了与A乐段中一样的旋律,为下一乐段做铺

垫,这样的方式能让乐段之间过渡得更加自然。(表情

记号:marcato清晰、强调)

(二)重复音的演奏技巧

该乐曲还有一个技巧性的地方就是“重复音”。在

弹奏的时候要做到每个手指触键的力度以及每个音要弹

奏清楚,弹奏的时候第二个音要在第一个音抬起来二分

之一的时候就要开始落下,要迅速、干净地交换。重复

音对手指灵活性要求比较高,在换指法的时候要迅速。

比如手心靠拢时要灵活的能够找准音区位置,而且还要

保证音符时值,每个音落的均匀。保证每个音清晰地、

准确地、连贯的,不能出现突然音断掉的情况。在平时

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腕稍微抬高一些,加上手腕和

小臂的力量进行轮流替换和推动演奏。这个部分音量不

需要太强,所以就不需要太多的大臂来带动演奏。大拇

指交替变化的动作要迅速、灵活,还要保证每个音音量

的一致,不能出现音量一大一小,以及落音参差不齐的

情况。在同一音区反复练习,多熟悉音与音之间手指移

动的位置,把每个手落键的位置弹熟悉,最后再连起来

一起练习。

(三)刮奏的演奏技巧

在作品《狩猎》的(70~111)小节中,运用了比较

少见的创作手法“刮奏”。在该曲中出现了四次六度的

刮奏,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李斯特的炫技手法,其实他是

运用这样技法来体现出狩猎时的复杂情况。四次的刮奏

在音色上都有所不同,每一次的出现就像是告诉听众环

境的复杂,狩猎时的惊心动魄。每一次刮奏的音色像每

一次狩猎的失败,但是狩猎者仍然勇往直前从头再来,

直到最后的胜利。在刮奏的时候不需要手指刮得太用力,

就像一条细细的线手拿着一头抛出去的感觉,不要太重。

刮奏的时候第一关节一定要支撑住,不能放松,一旦放

松了就会造成音的不均匀。刮到最后一个音的时候也要

注意音准,不是乱落音,每个刮奏都有固定的音。左手

的音虽然不多但是也很重要,要做到落音既要干净利落

又要准确。想要做到落音准确,你可以大拇指扣住,刮

奏结束立刻用大拇指找到音,扣住的同时其他手指就以

它为标准找其他音的位置。刚开始的练习要先慢练把每

个音的音区记熟,然后再慢慢地加速。

(四)八度音程的演奏技巧

在该作品的(33~52)小节中,作品从E大调开始

转到e小调。该部分右手主要采用了八度音程的方式进

行演奏,左手运用了柱式和弦,但是这个不同的是他采

用了比较有力量效果的柱式和弦来进行演奏。在弹奏这

个部分的右手时为了突出有力,我们就需要运用到大臂

来带动演奏,但如果整个乐段都一直紧绷着演奏的话相

信大部分人都感觉吃不消,这样弹奏下来音响效果太过

于单调,所以我觉得就可以处理成音量慢慢推动上升或

者下降,这样演奏方式演奏者也会比较轻松,也能更好

的展现出狩猎者队伍的壮大,给人一种勃勃生机的感觉。

结 语

《狩猎》这首作品里面包含了很多较为困难的演奏

技巧,比如:连跳音、重复音、刮奏等。人们普遍认为

演奏一首作品只要能把作品弹完就行,但是我认为想要

把一首作品真正地诠释出来不仅要把技巧的地方演奏

好,还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注重对曲子的情感表达。

一首优秀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只有通过反复

地思考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思想

情感,最终才能较好地诠释出作品的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

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上下册[M].人民

音乐出版社,2008.

[4] 刘泓杉.简析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之五狩

猎》的演奏技巧[M].黄河之声,2012.

[5] 戴蕾.论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狩猎》“炫

技”[M].合肥学院学报,2015.

[6] 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蔡云凌,李沛锦.浅析李斯特《狩猎》练习曲

的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M].北极光,2019.

[8] 李栋.浪漫主义与李斯特的钢琴音乐[M].湖

南师范大学,2007.

[9] 郑艳.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 李斯特晚期钢琴

代表作品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10] 吴楚微.浅析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五

首狩猎的艺术特征[M].音乐大观,2014.

12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