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中国言法序》

IT圈 admin 49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卫秀曼)

-《中国言法序》

击知学2008?2

裾裾绚骑点冀※

《中国言法》序

I27

[英]马士曼着郑梦娟王春辉译

摘要:序言首先说明(《中国言法》一书的写作缘起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

介绍全书的语料

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因作者一直在印度传教而未到过中国,着书过程十分

艰难,缺少汉语老师和

翻译词典,中国国内的研究资料,而且欧洲学者巴耶,傅尔蒙等的汉语语法着作尚

不足以提供参考.全文

五百多个例子大多数来自于典范着作,其时间跨度有三千多年,并注意选择不同作

者,不同时期,不同语

体的作品全书以'',绪论""汉语语法部分"为主,最后附有《大学》的英语译文,"绪论

"对汉字和汉语

音韵进行了探讨,而"汉语语法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序言重点讨论了汉语各种

词类的特点,部分动

词的词形变化,以及复合词,作诗法等.通过汉语同梵语,英语等语言的对比研究发

现,汉语在本质上不

象其他语言一样将屈折作为语法的重要内容,整个汉语语法依靠的都是位置.

关键词:马士曼(《中国言法》汉语语法

在对着作本身进行说明之前,作者预料到了一个非常自然的疑问,即他居住在印度,

离中国至少有两百个

联盟(1eague)的距离,那么他是凭什么就认为具备了那些促使他去揭示汉语本质

的有利条件的.对这一疑问,

从环境诱发的简单叙述中也许能找到答案.这些环境诱发因素本身尽管极其微小,

但却引导作者投入了研究

作者于l799年到达印度之时,想了解中华帝国历史的想法再次浮现了,这一想法从

他年少时就在脑际萦

绕.而离中国如此之近,他发现很难让自己彻底放弃她的历史,她的语言的愿望.但

是孟』Ju拉语(Bengalee)

和梵语(Sungskrit)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到了印度三年多之后,他才开始自由

地去实现他对汉语的愿望.

那时他的同道们正在观察多种看起来能将《圣经》(Scriptures)的内容翻译过来的

语言,以此视角,他们就劝作

者献身于汉语研究.找到了投身于那些愿望的路径,他开始竭尽全力研究起语言的

本质以及习得它的最有效

方式来.但开始他也只是在意识上更加明确了研究的对象,直到l805年拉沙先生到

达U尔各答(Calcutta),

而正好教士布坎南(Buchanan)博士想让作者翻译《圣经》,就建议作者跟随他学习

了一次汉语课程.在布坎南

博士的同意下,作者劝说拉沙先生去了塞兰坡(Serampore),资助了他第一年的个人

费用.

与布朗特(t)先生一起的有好几位最好的语言方面的作家以及两个中国

当地人,于是作者以为

自己学习汉语的愿望到了最佳的实现时期.然而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没有关

于汉语的英文版或拉丁文

※本书是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语国际推广研究"

的成果之一,项目

批准号为06JZD0028.

译者按:英国传教士马士曼(Marshman,Joshua,l768~l837)着《中国言法》

(ElementsofChinese

Grammar,l814),国外学者价值评价不一,国内学者仅仅提到过而无专文论述.在世

界范围内.这是第一

部汉语文言语法专着,初步创立了汉语文言语法系统(参见郑梦娟:《l9世纪上半叶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卫秀曼)

-《中国言法序》

击知学2008?2

裾裾绚骑点冀※

《中国言法》序

I27

[英]马士曼着郑梦娟王春辉译

摘要:序言首先说明(《中国言法》一书的写作缘起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

介绍全书的语料

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因作者一直在印度传教而未到过中国,着书过程十分

艰难,缺少汉语老师和

翻译词典,中国国内的研究资料,而且欧洲学者巴耶,傅尔蒙等的汉语语法着作尚

不足以提供参考.全文

五百多个例子大多数来自于典范着作,其时间跨度有三千多年,并注意选择不同作

者,不同时期,不同语

体的作品全书以'',绪论""汉语语法部分"为主,最后附有《大学》的英语译文,"绪论

"对汉字和汉语

音韵进行了探讨,而"汉语语法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序言重点讨论了汉语各种

词类的特点,部分动

词的词形变化,以及复合词,作诗法等.通过汉语同梵语,英语等语言的对比研究发

现,汉语在本质上不

象其他语言一样将屈折作为语法的重要内容,整个汉语语法依靠的都是位置.

关键词:马士曼(《中国言法》汉语语法

在对着作本身进行说明之前,作者预料到了一个非常自然的疑问,即他居住在印度,

离中国至少有两百个

联盟(1eague)的距离,那么他是凭什么就认为具备了那些促使他去揭示汉语本质

的有利条件的.对这一疑问,

从环境诱发的简单叙述中也许能找到答案.这些环境诱发因素本身尽管极其微小,

但却引导作者投入了研究

作者于l799年到达印度之时,想了解中华帝国历史的想法再次浮现了,这一想法从

他年少时就在脑际萦

绕.而离中国如此之近,他发现很难让自己彻底放弃她的历史,她的语言的愿望.但

是孟』Ju拉语(Bengalee)

和梵语(Sungskrit)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到了印度三年多之后,他才开始自由

地去实现他对汉语的愿望.

那时他的同道们正在观察多种看起来能将《圣经》(Scriptures)的内容翻译过来的

语言,以此视角,他们就劝作

者献身于汉语研究.找到了投身于那些愿望的路径,他开始竭尽全力研究起语言的

本质以及习得它的最有效

方式来.但开始他也只是在意识上更加明确了研究的对象,直到l805年拉沙先生到

达U尔各答(Calcutta),

而正好教士布坎南(Buchanan)博士想让作者翻译《圣经》,就建议作者跟随他学习

了一次汉语课程.在布坎南

博士的同意下,作者劝说拉沙先生去了塞兰坡(Serampore),资助了他第一年的个人

费用.

与布朗特(t)先生一起的有好几位最好的语言方面的作家以及两个中国

当地人,于是作者以为

自己学习汉语的愿望到了最佳的实现时期.然而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没有关

于汉语的英文版或拉丁文

※本书是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语国际推广研究"

的成果之一,项目

批准号为06JZD0028.

译者按:英国传教士马士曼(Marshman,Joshua,l768~l837)着《中国言法》

(ElementsofChinese

Grammar,l814),国外学者价值评价不一,国内学者仅仅提到过而无专文论述.在世

界范围内.这是第一

部汉语文言语法专着,初步创立了汉语文言语法系统(参见郑梦娟:《l9世纪上半叶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