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冒梅雪)
TD-SCDMA
[1]
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
(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
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
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从而使TD-SCDMA
[3]
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
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注:3G共有4个
国际标准,另外3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WiMAX和欧洲主导的WCDMA.) [编辑
本段]TD-SCDMA技术概要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是ITU批准
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或(WCDMA)它
的起步较晚。 该标准是中国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
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ITU提出了该标准。该标准将智能
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另外,由于中国庞大的通信市
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
生产支持TD-SCDMA标准的电信设备。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
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
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
易。此外,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
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
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
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
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
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一
般认为,TD-SCDMA由于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
性,适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因此,设备造价可望更低。 但是,由于时分双工体制
自身的缺点,TD-SCDMA被认为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
双工体制。 同时,TD只可以在线500人,是个问题。 [编辑本段]TD-SCDMA网络
试验和商用概况 2006年,罗马尼亚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7年,韩国
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在韩国首都首尔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同年,欧洲
第二大电信运营商法国电信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7年10月,日本电信
运营商IP Mobile原本计划建设并运营TD-SCDMA网络,但该公司最终受限于资金困境
而破产。 2008年1月,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
门、秦皇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中国保定市建成了
TD-SCDMA试验网;原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
中国青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
上海、天津、沈阳、青岛、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和保定等10个城市启动TD-SCDMA
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截止2008年年末,在中国使用TD-SCDMA网络的3G手机用
户已达到41.9万人。但是TD-SCDMA手机放号首日即出现诸多问题,如网络建设尚未完
善、功能尚未全部开发等,因而不少手机用户仍然持观望态度。 2008年9月,中国
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意大利的一家通信公司MYWAVE建设了TD-SCDMA试验网,
该网络于9月12日建成并开通;从建设工程仅为11天推算,应为小型企业网。 2009
年1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移动颁发了TD-SCDMA业务的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也
已经开始在中国的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TD-SCDMA的二期网络建设,
预计于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该公司计划到2011年,TD-SCDMA网络能
够覆盖中国大陆100%的地市。 TD-SCDMA的发展过程1998年初,在当时的邮电
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
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该标准草案以智能天线、同
步码分多址、接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于ITU征集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无
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从而成为IMT-2000的15
个候选方案之一。ITU综合了各评估组的评估结果,在1999年11月赫尔辛基ITU-RTG8/1
第18次会议上和2000年5月在伊斯坦布尔的ITU-R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冒梅雪)
TD-SCDMA
[1]
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
(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
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
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从而使TD-SCDMA
[3]
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
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注:3G共有4个
国际标准,另外3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WiMAX和欧洲主导的WCDMA.) [编辑
本段]TD-SCDMA技术概要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是ITU批准
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或(WCDMA)它
的起步较晚。 该标准是中国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
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ITU提出了该标准。该标准将智能
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另外,由于中国庞大的通信市
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
生产支持TD-SCDMA标准的电信设备。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
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
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
易。此外,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
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
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
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
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
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一
般认为,TD-SCDMA由于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
性,适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因此,设备造价可望更低。 但是,由于时分双工体制
自身的缺点,TD-SCDMA被认为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
双工体制。 同时,TD只可以在线500人,是个问题。 [编辑本段]TD-SCDMA网络
试验和商用概况 2006年,罗马尼亚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7年,韩国
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在韩国首都首尔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同年,欧洲
第二大电信运营商法国电信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7年10月,日本电信
运营商IP Mobile原本计划建设并运营TD-SCDMA网络,但该公司最终受限于资金困境
而破产。 2008年1月,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
门、秦皇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中国保定市建成了
TD-SCDMA试验网;原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
中国青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
上海、天津、沈阳、青岛、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和保定等10个城市启动TD-SCDMA
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截止2008年年末,在中国使用TD-SCDMA网络的3G手机用
户已达到41.9万人。但是TD-SCDMA手机放号首日即出现诸多问题,如网络建设尚未完
善、功能尚未全部开发等,因而不少手机用户仍然持观望态度。 2008年9月,中国
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意大利的一家通信公司MYWAVE建设了TD-SCDMA试验网,
该网络于9月12日建成并开通;从建设工程仅为11天推算,应为小型企业网。 2009
年1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移动颁发了TD-SCDMA业务的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也
已经开始在中国的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TD-SCDMA的二期网络建设,
预计于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该公司计划到2011年,TD-SCDMA网络能
够覆盖中国大陆100%的地市。 TD-SCDMA的发展过程1998年初,在当时的邮电
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
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该标准草案以智能天线、同
步码分多址、接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于ITU征集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无
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从而成为IMT-2000的15
个候选方案之一。ITU综合了各评估组的评估结果,在1999年11月赫尔辛基ITU-RTG8/1
第18次会议上和2000年5月在伊斯坦布尔的ITU-R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