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小米竞争力分析-基于五力模型

IT圈 admin 84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弥巧蕊)

小米竞争力分析-基于五力模型

2

雷靖靖

1、供应商

“不是世界顶级的供应商你进不了小米的门,”雷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记

者表示,“我在做小米手机时我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用第一流的供应商,要用

顶级的元器件和材料,一定要奔着做世界级的产品去做,价格却是同行的一半。”

小米手机大约要用到600多个元器件,大到屏幕小到按键,所有都是小米自

己采购的。小米有专门负责供应链管理的部门。每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包括零

部件的采购,跟进包括下单时间、下单数量、每个批次的最优包装、运输时间、

元器件到厂后的抽检,保证小米手机600多个零件能在规定的时段内到达仓库,

然后送上生产线。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重新设计产业链,继而加快资金流转。

对比之下,手机行业内更普遍的做法是找一家外包的中间商来代替企业完成采

购。

小米高管层雷军、林斌、周光平等在手机核心部件芯片采购上曾频繁地往来

于台湾、日本,与供应商进行直接谈判,这种优势是,小米有机会与供应商一起

合作开发新技术,并在第一时间应用到小米的手机里。做小米2的时候,小米派

了6名工程师在高通发布骁龙APQ8064芯片前的6个月进驻到高通总部圣地亚哥

的研发中心,与高通的工程师一起调试芯片。这种积极的态度在合作上获得的效

果是正面的。小米在与高通的合作中逐渐赢得了对方的信任,随着它自身销量的

不断提高,这种合作开始变得紧密。

小米2后来成为了高通8064芯片的首发机型。高通第一批生产出来的8064

芯片有100万片,一半用在了米2上,一半用在了LG生产的谷歌Nexus4上。

从红米和小米3,小米陆续引入了新的芯片商联发科和英伟达。而高通则在2011

年12月,联合顺为、启明、晨兴、IDG、淡马锡等私募基金,向小米注入了9000

万美元。其中,在与NVIDIA(英伟达)合作的过程中,小米参与了Tegra4芯

片的参考设计,据林斌透露,在国内能与芯片厂商做这种配合的只有小米一家厂

商。

随着小米销售量的迅速增长,它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且

作为供应商第一梯度的客户,小米可以优先拿到稀缺的零件。而其他弱一点的企

业在供应商产能发生变化时,所需要得到的零件供应往往得不到重视。在手机产

业,元器件的价格相对透明,规模越大价格越低,对小米来讲更重要的是优先级

的变化。同时,直接在上游跟核心的研发伙伴合作,保证了小米在产品上的竞争

力,然后缩减中间环节,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一半以上,通过大规模销售来摊平

成本,保证了足够低的定价。

2、购买者

小米采用了“互联网方式”和“粉丝经济”的营销策略,使其销售效率大大

提高,宣传、渠道成本也大大降低。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小米论坛、微博和微信等

社交平台来实现的。把价值链延伸到用户群体中,让它们直接“参与研发”和反

馈意见。小米电商主管黎万强说:“小米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极其清晰

的定位,就是聚集这么多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让用户参与到手

机研发中。这种参与感是米粉推销小米、长期拥护小米很重要的动力。”这种参

与感使得小米手机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购买者。

有调查问卷显示,小米手机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8到30岁,其中学生大约

占总体的五成,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但是又追求时尚和性能齐全的智能手机,

而小米手机的优越性价比刚好满足了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点,建议小米

公司可以在大学范围内寻找机会,提供各种优惠活动以吸引大学生目光,从而赢

取大学生这个巨大的市场。包括与学校的外组织部合作,在学校开办以小米公司

或金山公司创业为主题的演讲以提升小米的企业形象;开发针对大学生的软件产

品等。

同时,对于小米手机的一些潜在消费者,他们购买手机的动机往往就是需要

一部全方位高性能并且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没有特定的品牌喜好。为了吸引这

些消费者,小米手机不仅仅要在营销方面做到让消费者动心,也要改进自己不足

与缺陷并且做到使用体验与宣传一致,打造良好品牌效应,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3、潜在进入者

在任何一个行业,新的进入者构成的威胁程度取决于其进入这个行业的障

碍,以及原有的竞争者对新竞争者有效反应的能力。如果行业进入障碍小,潜在

的进入者的威胁可能性较大,反之则相对较小。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手机性价比的提高,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加上利润较高,许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就概括来看,智能手机行业有以下几类潜在进入者

一、非智能手机企业,但这类企业大多缺乏技术支持,进入障碍较大,但随

着技术的进步普及,智能机的普遍使用,其进入壁垒会逐渐下降。同时,这些企

业也可凭借其原有品牌的知名度、销售渠道低价策略等在智能手机市场占领一席

之地。

二、移动运营商,中国的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通过与手机制造商合作生

产,从而开启自己的智能手机之路。这类竞争者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科研经费

充足,而且可以给予消费者移动业务方面的优惠。一旦进入,不容小觑。

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商。如微软的Windowsphone操作系统,Google

的Android操作系统均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此类竞争

者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不过,总体来讲。智能手机行业在生产、研发、采购、市场等方面均具有较

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再加上该行

业竞争较为激烈,许多公司业已推出高性价比的低价智能手机,新进入的企业很

难存活。另一方面,当前各大手机品牌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并

且有相对稳定的顾客,如果新进入的企业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独特之

处,很难存活。

4、替代品

在与小米手机相同性能的手机品牌中,中国手机市场所拥有的品牌有华为、

魅族、联想、OPPO、中兴、金立、台湾HTC和众多“山寨”手机等。国外厂商有

SonyEricsson、Samsung、LG等日韩厂商,Nokia,iPhone,Motorola等欧美厂

商。其中,HTC的功能和规格与小米十分相近,而且还具有双卡双待,GPS等功

能;华为出品的与小米规格相同的Honor具有更长的待机时间。国内厂商手机价

格本来就低,同时国内竞争手段还以价格战居多,因此,小米手机绝对不缺少实

力强劲的替代品,它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同时,随着VR、AR的技术日渐成熟,可视化穿戴设备等新科技也有可能取

代智能手机。

5、行业类现有竞争者

1.竞争者数量

可以看出,竞争对手不仅多,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

2.行业增长率:有弊有利

不利:智能手机行业增长趋缓。从国际环境来看,行业增长率已经放缓。分

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接近饱和,智能手机将告别爆发式增长。显示出行业爆发

式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有利:手机产品更新速度快。首先,与冰箱、洗衣机、空

调等电子用品耐用期长大近十年不同,用户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极快,年青群体甚

至一到两年就会换一台,所以手机市场未来依旧潜力极大。同时,4G技术发展,

手机产业格局可能面临一场大洗牌。新的机遇可能会到来。

3.产品的转换成本

就手机而言几乎不存在转换成本,但小米毕竟推出了自己的MIUI

系统,其云服务等独立客户体验可能对部分客户产生影响。

4.不确定性

手机行业不确定性极大,因为这是一个在技术上、营销方法上都极易创新

与模仿的行业,任何一个手机厂商都不知道下一个另一个厂商将会采用什么举

措。

5.战略重要性

手机行业任何一个厂商的目标都是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成功,会采

用更具有竞争力的行为。

6.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较小。因为现在的公司本质上只进行设计(华为除外),手机零

部件全部进行采购,手机生产采用代购,退出壁垒较小。

总的来讲,小米与同行企业的竞争还是较为激烈的,小米应不断创新,拥有

自己的特色,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开拓市场。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弥巧蕊)

小米竞争力分析-基于五力模型

2

雷靖靖

1、供应商

“不是世界顶级的供应商你进不了小米的门,”雷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记

者表示,“我在做小米手机时我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用第一流的供应商,要用

顶级的元器件和材料,一定要奔着做世界级的产品去做,价格却是同行的一半。”

小米手机大约要用到600多个元器件,大到屏幕小到按键,所有都是小米自

己采购的。小米有专门负责供应链管理的部门。每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包括零

部件的采购,跟进包括下单时间、下单数量、每个批次的最优包装、运输时间、

元器件到厂后的抽检,保证小米手机600多个零件能在规定的时段内到达仓库,

然后送上生产线。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重新设计产业链,继而加快资金流转。

对比之下,手机行业内更普遍的做法是找一家外包的中间商来代替企业完成采

购。

小米高管层雷军、林斌、周光平等在手机核心部件芯片采购上曾频繁地往来

于台湾、日本,与供应商进行直接谈判,这种优势是,小米有机会与供应商一起

合作开发新技术,并在第一时间应用到小米的手机里。做小米2的时候,小米派

了6名工程师在高通发布骁龙APQ8064芯片前的6个月进驻到高通总部圣地亚哥

的研发中心,与高通的工程师一起调试芯片。这种积极的态度在合作上获得的效

果是正面的。小米在与高通的合作中逐渐赢得了对方的信任,随着它自身销量的

不断提高,这种合作开始变得紧密。

小米2后来成为了高通8064芯片的首发机型。高通第一批生产出来的8064

芯片有100万片,一半用在了米2上,一半用在了LG生产的谷歌Nexus4上。

从红米和小米3,小米陆续引入了新的芯片商联发科和英伟达。而高通则在2011

年12月,联合顺为、启明、晨兴、IDG、淡马锡等私募基金,向小米注入了9000

万美元。其中,在与NVIDIA(英伟达)合作的过程中,小米参与了Tegra4芯

片的参考设计,据林斌透露,在国内能与芯片厂商做这种配合的只有小米一家厂

商。

随着小米销售量的迅速增长,它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且

作为供应商第一梯度的客户,小米可以优先拿到稀缺的零件。而其他弱一点的企

业在供应商产能发生变化时,所需要得到的零件供应往往得不到重视。在手机产

业,元器件的价格相对透明,规模越大价格越低,对小米来讲更重要的是优先级

的变化。同时,直接在上游跟核心的研发伙伴合作,保证了小米在产品上的竞争

力,然后缩减中间环节,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一半以上,通过大规模销售来摊平

成本,保证了足够低的定价。

2、购买者

小米采用了“互联网方式”和“粉丝经济”的营销策略,使其销售效率大大

提高,宣传、渠道成本也大大降低。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小米论坛、微博和微信等

社交平台来实现的。把价值链延伸到用户群体中,让它们直接“参与研发”和反

馈意见。小米电商主管黎万强说:“小米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极其清晰

的定位,就是聚集这么多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让用户参与到手

机研发中。这种参与感是米粉推销小米、长期拥护小米很重要的动力。”这种参

与感使得小米手机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购买者。

有调查问卷显示,小米手机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8到30岁,其中学生大约

占总体的五成,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但是又追求时尚和性能齐全的智能手机,

而小米手机的优越性价比刚好满足了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点,建议小米

公司可以在大学范围内寻找机会,提供各种优惠活动以吸引大学生目光,从而赢

取大学生这个巨大的市场。包括与学校的外组织部合作,在学校开办以小米公司

或金山公司创业为主题的演讲以提升小米的企业形象;开发针对大学生的软件产

品等。

同时,对于小米手机的一些潜在消费者,他们购买手机的动机往往就是需要

一部全方位高性能并且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没有特定的品牌喜好。为了吸引这

些消费者,小米手机不仅仅要在营销方面做到让消费者动心,也要改进自己不足

与缺陷并且做到使用体验与宣传一致,打造良好品牌效应,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3、潜在进入者

在任何一个行业,新的进入者构成的威胁程度取决于其进入这个行业的障

碍,以及原有的竞争者对新竞争者有效反应的能力。如果行业进入障碍小,潜在

的进入者的威胁可能性较大,反之则相对较小。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手机性价比的提高,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加上利润较高,许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就概括来看,智能手机行业有以下几类潜在进入者

一、非智能手机企业,但这类企业大多缺乏技术支持,进入障碍较大,但随

着技术的进步普及,智能机的普遍使用,其进入壁垒会逐渐下降。同时,这些企

业也可凭借其原有品牌的知名度、销售渠道低价策略等在智能手机市场占领一席

之地。

二、移动运营商,中国的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通过与手机制造商合作生

产,从而开启自己的智能手机之路。这类竞争者实力强大、资金雄厚、科研经费

充足,而且可以给予消费者移动业务方面的优惠。一旦进入,不容小觑。

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商。如微软的Windowsphone操作系统,Google

的Android操作系统均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此类竞争

者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不过,总体来讲。智能手机行业在生产、研发、采购、市场等方面均具有较

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再加上该行

业竞争较为激烈,许多公司业已推出高性价比的低价智能手机,新进入的企业很

难存活。另一方面,当前各大手机品牌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并

且有相对稳定的顾客,如果新进入的企业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独特之

处,很难存活。

4、替代品

在与小米手机相同性能的手机品牌中,中国手机市场所拥有的品牌有华为、

魅族、联想、OPPO、中兴、金立、台湾HTC和众多“山寨”手机等。国外厂商有

SonyEricsson、Samsung、LG等日韩厂商,Nokia,iPhone,Motorola等欧美厂

商。其中,HTC的功能和规格与小米十分相近,而且还具有双卡双待,GPS等功

能;华为出品的与小米规格相同的Honor具有更长的待机时间。国内厂商手机价

格本来就低,同时国内竞争手段还以价格战居多,因此,小米手机绝对不缺少实

力强劲的替代品,它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同时,随着VR、AR的技术日渐成熟,可视化穿戴设备等新科技也有可能取

代智能手机。

5、行业类现有竞争者

1.竞争者数量

可以看出,竞争对手不仅多,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

2.行业增长率:有弊有利

不利:智能手机行业增长趋缓。从国际环境来看,行业增长率已经放缓。分

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接近饱和,智能手机将告别爆发式增长。显示出行业爆发

式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有利:手机产品更新速度快。首先,与冰箱、洗衣机、空

调等电子用品耐用期长大近十年不同,用户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极快,年青群体甚

至一到两年就会换一台,所以手机市场未来依旧潜力极大。同时,4G技术发展,

手机产业格局可能面临一场大洗牌。新的机遇可能会到来。

3.产品的转换成本

就手机而言几乎不存在转换成本,但小米毕竟推出了自己的MIUI

系统,其云服务等独立客户体验可能对部分客户产生影响。

4.不确定性

手机行业不确定性极大,因为这是一个在技术上、营销方法上都极易创新

与模仿的行业,任何一个手机厂商都不知道下一个另一个厂商将会采用什么举

措。

5.战略重要性

手机行业任何一个厂商的目标都是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成功,会采

用更具有竞争力的行为。

6.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较小。因为现在的公司本质上只进行设计(华为除外),手机零

部件全部进行采购,手机生产采用代购,退出壁垒较小。

总的来讲,小米与同行企业的竞争还是较为激烈的,小米应不断创新,拥有

自己的特色,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开拓市场。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