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惠普:向下,再向下

IT圈 admin 41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校俊民)

惠普:向下,再向下

张永利是香港人,普通话的水平着实不敢恭维,但是,

他有点北京范儿的“笔记本儿”的发音,听起来还算“地道”。

其实不仅这些,据说,张永利个人“本土化”做得还是相当到

位:能在东北小城与人拼酒,也能在西南小镇围坐火锅……

事实上,这也正是惠普进入中国腹地进行PC市场厮杀的“结

果”:无论是电脑下乡的市场机会还是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

IT服务,都需要他这个身在中国市场一线的老板,时刻深入

“最不一样”的中国腹地一些4-6级市场。

新Title 老工作

其实全球副总裁这个Title对张永利来说已经不算新了。

2009年4月,他走马上任该职务,直接向亚太区纵向汇报。

尽管其职责权限仍然是惠普中国的PC业务,但不难看出惠

普对新兴的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将

加大消费级IT市场的拓展力度。

进入惠普15年,张永利从系统工程师起步。在惠普全

面复兴的几年中,张永利所负责的部门业绩突出:当他出任

中国惠普移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时,2005年中国惠普笔记本

电脑出货量年增长高达155.9%;在担任中国惠普中小企业客

户事业部与渠道合作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张永利低调务实,

夯实与各地渠道的关系。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得惠普对

中国寄望很高。张永利当然也深知未来需要用更多的业绩来

证明自己,他依然选择了多做少说。

PC市场的“细分”和“西征”

2009财年第四季度,惠普在中国取得了营业收入同比增

长超过20%的成绩。这中间,中国4-6级城市的收入功不可

没。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4-6级城市的收入已经占到惠普

中国收入的40%。假如不是2005年惠普发现中国一线城市

利润已近瓶颈,积极寻求渠道下沉,目前的成绩根本无法实

现。“在2010年惠普还将加速区域拓展的步伐,把渠道网络

从目前的2000个县扩展到至少10000个乡镇,在4-6级城市

将惠普门店从1500个增加到8000个,并且将渠道伙伴的数

量从1000增加到13000。”张永利介绍。

力度和难度都显而易见,但是惠普必须要去做。“我们必

须要不断开发一些眼下看起来规模不大,但未来增长潜力不

错的市场。”张永利说,“比如产品。针对用户特定需求定制

产品的笔记本细分市场是PSG集团未来把握的趋势。自从游

戏电脑、女性电脑问世以来,2009全系列轻薄笔记本电脑是

继上网本风潮之后的另一块细分市场。对于惠普而言,上网

本进入市场之后,其根本问题并不在于轻薄这个细分市场的

必要性,而在于如何挖掘和重塑市场容量。”PSG集团专门

有一个BD(Business Development)部门,其一部分工作就

是研究市场的变化趋势,帮助管理团队及时根据市场趋势调

整业务方向,在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发展业务。

而对惠普来说,更具难度的是在中国4-6级城市的拓展。

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张永利以攻代守,按照原定策略启动

了“电脑下乡”项目,并宣布了未来3年深耕农村市场的策略。

可是在这个市场上,联想、海尔、方正、清华同方的销量远

超惠普。让这个国际大品牌“哀伤”的是,“品牌的力量”在三

线以下的城市就好像赤手空拳打空气——憋足了力气,却打

不中目标。销售人员甚至要解释惠普与惠而浦的不一样,销

售的方式则是用车运着台式机,放上一个大喇叭高声叫卖。

“这样的现实就意味这惠普惯用的高端营销手段失灵。”

张永利介绍,“2006年年初,我们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实施‘网

格化’渠道细分战略,针对不同市场状况划分不同的‘网格’,

进行针对性研究。挑战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对4-6级市场的坚

持,本土渠道策略出台。我去过的三线以下的城市,包括县

城,也许比你还多很多。”这就不难理解,操着香港普通话的

张永利,能带出北京味儿的“笔记本儿”的发音。没准,他也

能说两句四川话呢。

第1页第2页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校俊民)

惠普:向下,再向下

张永利是香港人,普通话的水平着实不敢恭维,但是,

他有点北京范儿的“笔记本儿”的发音,听起来还算“地道”。

其实不仅这些,据说,张永利个人“本土化”做得还是相当到

位:能在东北小城与人拼酒,也能在西南小镇围坐火锅……

事实上,这也正是惠普进入中国腹地进行PC市场厮杀的“结

果”:无论是电脑下乡的市场机会还是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

IT服务,都需要他这个身在中国市场一线的老板,时刻深入

“最不一样”的中国腹地一些4-6级市场。

新Title 老工作

其实全球副总裁这个Title对张永利来说已经不算新了。

2009年4月,他走马上任该职务,直接向亚太区纵向汇报。

尽管其职责权限仍然是惠普中国的PC业务,但不难看出惠

普对新兴的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将

加大消费级IT市场的拓展力度。

进入惠普15年,张永利从系统工程师起步。在惠普全

面复兴的几年中,张永利所负责的部门业绩突出:当他出任

中国惠普移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时,2005年中国惠普笔记本

电脑出货量年增长高达155.9%;在担任中国惠普中小企业客

户事业部与渠道合作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张永利低调务实,

夯实与各地渠道的关系。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得惠普对

中国寄望很高。张永利当然也深知未来需要用更多的业绩来

证明自己,他依然选择了多做少说。

PC市场的“细分”和“西征”

2009财年第四季度,惠普在中国取得了营业收入同比增

长超过20%的成绩。这中间,中国4-6级城市的收入功不可

没。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4-6级城市的收入已经占到惠普

中国收入的40%。假如不是2005年惠普发现中国一线城市

利润已近瓶颈,积极寻求渠道下沉,目前的成绩根本无法实

现。“在2010年惠普还将加速区域拓展的步伐,把渠道网络

从目前的2000个县扩展到至少10000个乡镇,在4-6级城市

将惠普门店从1500个增加到8000个,并且将渠道伙伴的数

量从1000增加到13000。”张永利介绍。

力度和难度都显而易见,但是惠普必须要去做。“我们必

须要不断开发一些眼下看起来规模不大,但未来增长潜力不

错的市场。”张永利说,“比如产品。针对用户特定需求定制

产品的笔记本细分市场是PSG集团未来把握的趋势。自从游

戏电脑、女性电脑问世以来,2009全系列轻薄笔记本电脑是

继上网本风潮之后的另一块细分市场。对于惠普而言,上网

本进入市场之后,其根本问题并不在于轻薄这个细分市场的

必要性,而在于如何挖掘和重塑市场容量。”PSG集团专门

有一个BD(Business Development)部门,其一部分工作就

是研究市场的变化趋势,帮助管理团队及时根据市场趋势调

整业务方向,在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发展业务。

而对惠普来说,更具难度的是在中国4-6级城市的拓展。

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张永利以攻代守,按照原定策略启动

了“电脑下乡”项目,并宣布了未来3年深耕农村市场的策略。

可是在这个市场上,联想、海尔、方正、清华同方的销量远

超惠普。让这个国际大品牌“哀伤”的是,“品牌的力量”在三

线以下的城市就好像赤手空拳打空气——憋足了力气,却打

不中目标。销售人员甚至要解释惠普与惠而浦的不一样,销

售的方式则是用车运着台式机,放上一个大喇叭高声叫卖。

“这样的现实就意味这惠普惯用的高端营销手段失灵。”

张永利介绍,“2006年年初,我们就开始在中国内地实施‘网

格化’渠道细分战略,针对不同市场状况划分不同的‘网格’,

进行针对性研究。挑战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对4-6级市场的坚

持,本土渠道策略出台。我去过的三线以下的城市,包括县

城,也许比你还多很多。”这就不难理解,操着香港普通话的

张永利,能带出北京味儿的“笔记本儿”的发音。没准,他也

能说两句四川话呢。

第1页第2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