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罗骞信)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5篇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1
村上春树说:“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可尼莫船长却觉得:“看海看
多了很舒服,见人见多了会厌恶”。
如果海面上有一扇任意门,你最想去哪里?我啊,好想从这个入口开始,走完海底两万里。
海上那艘孤独的鹦鹉螺号,是在等你,它要与你一起完成,大洋深处的梦游记。
我不仅仅为鹦鹉螺号的高科技所着迷,或者说那不够;我想遇见的,是鹦鹉螺号的船长—
—尼莫。我想用任意门,换和他聊一聊的船票。让他带我看看品日出大海的包容万象,看海底
森林的神秘,听珊瑚王国的凄美回忆,闻采珠人的悲惨人生……那些梦幻的,神秘的,未知的,
让我愿意相信,亚特兰蒂斯的神迹。尼莫船长会坚定地告诉我: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没有人
类的干扰才可能存在的东西。书里说,鹦鹉螺这种动物,想离开她的壳便可以离开,但她从未
离开!就像尼莫船长!也许,他在躲避着人类,躲避着世俗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这片海洋,保
护着属于他的港湾,保护着自己的心声。尼莫船长知道,什么山海不可平,明明山海皆可平,
难平是人心。但他也会救下教授,也会为船员的死去而悲痛,也会捐赠可怜的采珠人一袋子珍
珠。他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便选择了离开。我想跟着他,远离人世一天,去海底感受,那份不
受束缚做自己的超脱。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真正的能力,是懂得敬畏自然。澳洲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喷发。李
海鹏说:“繁华并不常驻一地,人和自然,相互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却永不失手。”
我想,远离人类的地方,更像是大海的家。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2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久前,我有幸阅读《海底两万里》,就这样,我怀着一
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
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
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
等许多险情。我越看越心惊,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与他们共进退,当他们陷入险境时,我
亦感到无比失望、痛心;当他们脱险时,我亦感到无比兴奋,真是不可思议!
我非常欣赏书中的“阿龙纳斯”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理智与博学,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竟
能抵得过对自由的向往。这令我吃惊,我曾一度认为自由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东西,他让我突然
发现,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机会却不可多得,因此要珍惜那来
之不易的机会。
当我再看第二遍时,我异常渴望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那样,去探索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渴
望在海面上,看一看天海之间的那一条线;渴望看一看海洋里自由的生物,哪怕几秒钟而已,就
会让我心满意足、一生难忘。我羡慕那些从事海洋探索的教授和科学家,羡慕他们每天都和海
洋和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在一起。
我不难发现,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因为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
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
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
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因此我不禁不赞叹凡尔纳的睿智。
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如同身
临其境,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永远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与他们一起探索海洋秘密!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3
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最近,我满怀兴奋地读了他的代表作——
《海底两万里》。这部书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作品融入了
丰富的的海洋知识。作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物理学、数学、化学、地理学、地质学等都有
涉及,特别是海洋生物学。
《海底两万里》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1866年,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和同伴康塞
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从此他们开始了充
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旅行。“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在不
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以及南极海和北冰
洋,航程约两万里。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
鲨鱼、章鱼展开搏斗,将土著人的围攻击退等等。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
终于返回了陆地。
其中,我被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教授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
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
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们呢?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肯定会
遇到许多困难和坎坷,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冷静地面对呢?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妨去想想
《海底两万里》中《越过冰山》这一节的故事。它会给我们一些勇气,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那
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我们要在挫折面前,勇敢地站起来。《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
说,但它却给了我们勇气,它让我们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要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
读了《海底两万里》,我感受很深。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
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
的观念……其实,作者更想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向往探险
的热情。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只是让
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
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
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4
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始一场奇妙又富有色彩的海底之旅——太平洋、地中海、南
极、海底森林……是我们周游的地点;再细细品味海底的人情冷暖——谜一般的船长、学识渊
博的教授、淡定从容的康塞尔,还有脾气暴躁的捕鲸手。这一切都来自这本《海底两万里》。
海底之旅——奇妙的生物与潜艇
老实说,初读这本书时,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使我发晕,以至于每当讲到关于海底生物
的知识时,我便走马观花。现在回读,才知海底的生物有多么神奇,什么龙马鱼啊、电鳗鱼啊、
左旋贝啊、大章鱼啊,还有袭击潜艇的章鱼,尼摩艇长在采珠场养的巨型贝,令人闻风丧胆的
鲛鱼……这一切对我来说就像是神话般的存在——毕竟我与海没有打过交道。
他们能够这么接近大海,其最大功臣还是“诺第留斯”号。大家都知道,“诺第留斯”号
上所有机械设备的灵魂就是电。通过尼摩艇长的介绍,我们知道海水的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镁、
氯化钾、硫酸钠等等物质,而船上的电就来自于海洋中的钠。由此可见,海洋中有许许多多能
够帮助人类的物质。可是,近几年因为人类活动,海洋世界已经乌烟瘴气,过度捕杀动物、石
油泄漏、海洋垃圾……海洋为我们做出了贡献,我们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
海中人——人情冷暖
神一般存在的尼摩艇长,有许多的秘密,他既严厉又慈祥,冷酷无情却又心地善良。看见
自己的朋友死去,他会感到痛苦万分;看见采珠人遇到危险,他会果断拔出小刀同黑鲨搏斗,
并将珍珠赠予他;可是,为了实施可怕的报复行动,他让多少军舰、轮船在海洋里长眠,而自
己却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尼摩船长的经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在他所做的事可以看出他逃
避的是殖民主义、奴隶制。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却仍是一个善良的人。
“分类狂”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他从来都是淡定从容,悉听尊便,对教授格外
忠诚。当教授掉进海里时,他果断跳进大海,与教授共存亡;奈德·兰是一位出色的鱼叉手,
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虽然一心想着逃走,却在艇长遇危险时,果断出击;在被困南极时,
他们将最后的氧气给了奄奄一息的教授,他们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着实让我感动。
这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小说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已实现,原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中告诉我们,要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而在小说的创造背景中告诉我们,
想象,也是一种进步。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5
《海底两万里》这部由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让我见识到了丰富多彩、神奇玄
妙的海底世界。我对“鹦鹉螺”号潜水艇这一科技成果的先进技术、完善的装置以及那无坚不
摧的外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浮游在作者那海潮般的想象里,而我追寻在他们身后,不打扰
半分,去体验、品味着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血腥残忍,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的海底
的海底生活。
在电视上,那些由探险家、摄影师真拍实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浮荡在我脑海
挥之不去,他们似乎不惧怕海洋生物那巨大又雄健的身姿与令人颤畏的血盆大口,运用灵活巧
妙的方式与动物们友好相处,记录着惊险刺激的场景、震撼心灵的画面,他们的行为得到人民、
社会甚至国家的赞誉,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作者所警告人们与海洋生物的相处之道——爱护海
洋生物,禁止伤害、滥杀它们。
海洋所产生的景象中有一个经历千百年所形成的石灰质植被——珊瑚,尼摩船长也曾在一
个石质森林珊瑚王国安葬他的同伴,在充满忧伤的氛围下,我看见那青、红,色彩斑斓、千姿
百态的珊瑚树遮蔽着竖着十字架的墓地,也许它们也不愿打扰这些安息者,他们相互地守护着
彼此。这正让我想起电视屏幕上一场景——一条垂死的小狗,它的主人正满脸痛惜地看着它,
手痉挛地抚摸着小狗的毛发,视线触及那鲜血溢流的伤口,眼泪沾湿了他的睫毛又滑落在地上,
而小狗正微张着嘴喘着气,眼皮一次次睁开又闭合,已经没有一丝力量站立、犬吠。这些分离
场面,让我的心底一片悲凉。
尼摩船长曾驾驶着“鹦鹉螺”号到世界最冷的地方——南极洲,这一挑战自然的壮举,不
禁使我更加敬佩他。我也幻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在我的祖国发达富强,站在那世界制高点上,
在科学家们征服了整个宇宙之后,我是不是也能真实地乘着一艘万能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穿梭
于整个宇宙,让我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感触大自然的奇妙与绚丽,去领略大千世界的奇观
盛景。
然而,阅读这部著作中那些在透明澄清的水流的包裹下,反射着各样色彩的新奇生物,或
者自带光芒的光源生物,或幽幽地飘摇,或自由自在地游泳、嬉戏,这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新闻报道出一只浮在海面死亡的海龟,被人类解剖时竟发现肚子里填满了
塑料袋;科学人员检测到南极企鹅身上带着农药化肥等药素残留;潜水员在昔日澄清的千丈见底
的海湾里潜游时竟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密密严严的废弃物,水污浊的让潜水员感觉像在泥潭里挣
扎,在黑暗世界中陷入深渊,而不是遨游在舒适温暖的水流中。
这些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证实,让我不由得担心我在将来看到的是美丽得令人神往的大海,
还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废弃物集中营——这个如果不遏制环境污染行为的海洋世界的最终面貌!大
量海洋生物是不是也在承受着跟垂死小狗一样的痛苦呢?
海洋它是我们美丽生态资源的一部分,也是有生命的,请善待、爱护它!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罗骞信)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5篇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1
村上春树说:“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可尼莫船长却觉得:“看海看
多了很舒服,见人见多了会厌恶”。
如果海面上有一扇任意门,你最想去哪里?我啊,好想从这个入口开始,走完海底两万里。
海上那艘孤独的鹦鹉螺号,是在等你,它要与你一起完成,大洋深处的梦游记。
我不仅仅为鹦鹉螺号的高科技所着迷,或者说那不够;我想遇见的,是鹦鹉螺号的船长—
—尼莫。我想用任意门,换和他聊一聊的船票。让他带我看看品日出大海的包容万象,看海底
森林的神秘,听珊瑚王国的凄美回忆,闻采珠人的悲惨人生……那些梦幻的,神秘的,未知的,
让我愿意相信,亚特兰蒂斯的神迹。尼莫船长会坚定地告诉我: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没有人
类的干扰才可能存在的东西。书里说,鹦鹉螺这种动物,想离开她的壳便可以离开,但她从未
离开!就像尼莫船长!也许,他在躲避着人类,躲避着世俗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这片海洋,保
护着属于他的港湾,保护着自己的心声。尼莫船长知道,什么山海不可平,明明山海皆可平,
难平是人心。但他也会救下教授,也会为船员的死去而悲痛,也会捐赠可怜的采珠人一袋子珍
珠。他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便选择了离开。我想跟着他,远离人世一天,去海底感受,那份不
受束缚做自己的超脱。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真正的能力,是懂得敬畏自然。澳洲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喷发。李
海鹏说:“繁华并不常驻一地,人和自然,相互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却永不失手。”
我想,远离人类的地方,更像是大海的家。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2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久前,我有幸阅读《海底两万里》,就这样,我怀着一
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
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
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
等许多险情。我越看越心惊,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与他们共进退,当他们陷入险境时,我
亦感到无比失望、痛心;当他们脱险时,我亦感到无比兴奋,真是不可思议!
我非常欣赏书中的“阿龙纳斯”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理智与博学,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竟
能抵得过对自由的向往。这令我吃惊,我曾一度认为自由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东西,他让我突然
发现,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机会却不可多得,因此要珍惜那来
之不易的机会。
当我再看第二遍时,我异常渴望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那样,去探索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渴
望在海面上,看一看天海之间的那一条线;渴望看一看海洋里自由的生物,哪怕几秒钟而已,就
会让我心满意足、一生难忘。我羡慕那些从事海洋探索的教授和科学家,羡慕他们每天都和海
洋和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在一起。
我不难发现,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因为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
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
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
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因此我不禁不赞叹凡尔纳的睿智。
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如同身
临其境,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永远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与他们一起探索海洋秘密!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3
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最近,我满怀兴奋地读了他的代表作——
《海底两万里》。这部书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作品融入了
丰富的的海洋知识。作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物理学、数学、化学、地理学、地质学等都有
涉及,特别是海洋生物学。
《海底两万里》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1866年,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和同伴康塞
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从此他们开始了充
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旅行。“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在不
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以及南极海和北冰
洋,航程约两万里。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
鲨鱼、章鱼展开搏斗,将土著人的围攻击退等等。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
终于返回了陆地。
其中,我被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教授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
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
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们呢?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肯定会
遇到许多困难和坎坷,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冷静地面对呢?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妨去想想
《海底两万里》中《越过冰山》这一节的故事。它会给我们一些勇气,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那
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我们要在挫折面前,勇敢地站起来。《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
说,但它却给了我们勇气,它让我们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要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
读了《海底两万里》,我感受很深。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
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
的观念……其实,作者更想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向往探险
的热情。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只是让
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
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
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4
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始一场奇妙又富有色彩的海底之旅——太平洋、地中海、南
极、海底森林……是我们周游的地点;再细细品味海底的人情冷暖——谜一般的船长、学识渊
博的教授、淡定从容的康塞尔,还有脾气暴躁的捕鲸手。这一切都来自这本《海底两万里》。
海底之旅——奇妙的生物与潜艇
老实说,初读这本书时,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使我发晕,以至于每当讲到关于海底生物
的知识时,我便走马观花。现在回读,才知海底的生物有多么神奇,什么龙马鱼啊、电鳗鱼啊、
左旋贝啊、大章鱼啊,还有袭击潜艇的章鱼,尼摩艇长在采珠场养的巨型贝,令人闻风丧胆的
鲛鱼……这一切对我来说就像是神话般的存在——毕竟我与海没有打过交道。
他们能够这么接近大海,其最大功臣还是“诺第留斯”号。大家都知道,“诺第留斯”号
上所有机械设备的灵魂就是电。通过尼摩艇长的介绍,我们知道海水的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镁、
氯化钾、硫酸钠等等物质,而船上的电就来自于海洋中的钠。由此可见,海洋中有许许多多能
够帮助人类的物质。可是,近几年因为人类活动,海洋世界已经乌烟瘴气,过度捕杀动物、石
油泄漏、海洋垃圾……海洋为我们做出了贡献,我们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
海中人——人情冷暖
神一般存在的尼摩艇长,有许多的秘密,他既严厉又慈祥,冷酷无情却又心地善良。看见
自己的朋友死去,他会感到痛苦万分;看见采珠人遇到危险,他会果断拔出小刀同黑鲨搏斗,
并将珍珠赠予他;可是,为了实施可怕的报复行动,他让多少军舰、轮船在海洋里长眠,而自
己却又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尼摩船长的经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在他所做的事可以看出他逃
避的是殖民主义、奴隶制。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却仍是一个善良的人。
“分类狂”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他从来都是淡定从容,悉听尊便,对教授格外
忠诚。当教授掉进海里时,他果断跳进大海,与教授共存亡;奈德·兰是一位出色的鱼叉手,
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虽然一心想着逃走,却在艇长遇危险时,果断出击;在被困南极时,
他们将最后的氧气给了奄奄一息的教授,他们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着实让我感动。
这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小说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已实现,原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中告诉我们,要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而在小说的创造背景中告诉我们,
想象,也是一种进步。
海底两万里书介绍内容篇5
《海底两万里》这部由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让我见识到了丰富多彩、神奇玄
妙的海底世界。我对“鹦鹉螺”号潜水艇这一科技成果的先进技术、完善的装置以及那无坚不
摧的外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浮游在作者那海潮般的想象里,而我追寻在他们身后,不打扰
半分,去体验、品味着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血腥残忍,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的海底
的海底生活。
在电视上,那些由探险家、摄影师真拍实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浮荡在我脑海
挥之不去,他们似乎不惧怕海洋生物那巨大又雄健的身姿与令人颤畏的血盆大口,运用灵活巧
妙的方式与动物们友好相处,记录着惊险刺激的场景、震撼心灵的画面,他们的行为得到人民、
社会甚至国家的赞誉,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作者所警告人们与海洋生物的相处之道——爱护海
洋生物,禁止伤害、滥杀它们。
海洋所产生的景象中有一个经历千百年所形成的石灰质植被——珊瑚,尼摩船长也曾在一
个石质森林珊瑚王国安葬他的同伴,在充满忧伤的氛围下,我看见那青、红,色彩斑斓、千姿
百态的珊瑚树遮蔽着竖着十字架的墓地,也许它们也不愿打扰这些安息者,他们相互地守护着
彼此。这正让我想起电视屏幕上一场景——一条垂死的小狗,它的主人正满脸痛惜地看着它,
手痉挛地抚摸着小狗的毛发,视线触及那鲜血溢流的伤口,眼泪沾湿了他的睫毛又滑落在地上,
而小狗正微张着嘴喘着气,眼皮一次次睁开又闭合,已经没有一丝力量站立、犬吠。这些分离
场面,让我的心底一片悲凉。
尼摩船长曾驾驶着“鹦鹉螺”号到世界最冷的地方——南极洲,这一挑战自然的壮举,不
禁使我更加敬佩他。我也幻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在我的祖国发达富强,站在那世界制高点上,
在科学家们征服了整个宇宙之后,我是不是也能真实地乘着一艘万能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穿梭
于整个宇宙,让我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感触大自然的奇妙与绚丽,去领略大千世界的奇观
盛景。
然而,阅读这部著作中那些在透明澄清的水流的包裹下,反射着各样色彩的新奇生物,或
者自带光芒的光源生物,或幽幽地飘摇,或自由自在地游泳、嬉戏,这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新闻报道出一只浮在海面死亡的海龟,被人类解剖时竟发现肚子里填满了
塑料袋;科学人员检测到南极企鹅身上带着农药化肥等药素残留;潜水员在昔日澄清的千丈见底
的海湾里潜游时竟发现水面上漂浮着密密严严的废弃物,水污浊的让潜水员感觉像在泥潭里挣
扎,在黑暗世界中陷入深渊,而不是遨游在舒适温暖的水流中。
这些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证实,让我不由得担心我在将来看到的是美丽得令人神往的大海,
还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废弃物集中营——这个如果不遏制环境污染行为的海洋世界的最终面貌!大
量海洋生物是不是也在承受着跟垂死小狗一样的痛苦呢?
海洋它是我们美丽生态资源的一部分,也是有生命的,请善待、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