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发(作者:务丝萝)
2019年9月下半月刊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宁 毅 陈金龙
2015年1月10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
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为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智慧
旅游的起源及概念、作用、框架、评价体系、实践进展进行梳理,对新时代智慧旅游建设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分析
智慧旅游起源于美国公司IBM于2008年的一次演讲上,通过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云计算、物联网将城市各方面进行智慧
化,产生了“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国内有
人将在旅游行业进行扩展,进而提出了“智慧旅游”。目前,智
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外没有学者对智
慧旅游提出明确的概念表述,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概念,但没有
标准的表述及统一的认识,目前中国智慧旅游还处于初始研究阶
段,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切入理解。
第一,从管理角度,张凌云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
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
高满意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
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刘叶飙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依托云计
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等技术
并与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
企业及目的地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
等内容。
第二,从旅游信息化角度,高丽娜提出智慧旅游是在新时代
集合了云计算技术和通信网络即时、快速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目前
刚刚发展起来的物联网技术等,在传统旅游的体验环节、旅游产
业的发展环节以及各项管理职能活动方面的有机应用。姚懿菲认
为“智慧旅游”是21世纪新兴起的旅游形式,主要依托互联网将
旅游信息服务于人们的实际旅游需求连接,以云计算、物联网等
手段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知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管理角度上或者从旅游信息化
的角度上,目前学术界对智慧旅游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界
定,这样会造成智慧旅游建设方向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造成资
源浪费。
二、智慧旅游的作用
学者对智慧旅游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方面作用进行挖掘阐
述(参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智慧旅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
给景区、游客、旅游业、旅游城市等带来新的体验及发展。
表1 智慧旅游作用表
作用
游客享受智慧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创新旅游业态、带来商机、引导消费和增加供给
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创新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改变旅游相关经营和竞争模式、促进城市发展
加强景区的监管安保工作、互动体验价值、引领趋势和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
来源
武汉东湖学院邢琦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海燕
中南大学罗剑
深圳大学杜鹏
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范云峰
三、智慧旅游系统框架
智慧旅游涉集合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软
件工程等众多技术,学者们将这些技术及设备等划分为多层次。
李启栋提出提出旅游是由感知层、技术数据层和感知层构成,其
中,技术数据层则包含射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和4G通
信技术。周庆东认为智慧旅游平台需包含4个层次,既感知层、
网络层、系统开发架构层、应用层。感知层包含各种终端设备,
如手机、触屏终端、电脑PC端,系统开发架构层则由Web技术、
Android技术、电子地图技术等构成。焦金英提出智慧农业“云”
旅游体系是由技术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构成。目前,由桂林电
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陈金龙老师团队开展研究课
题,基于云计算的广西“那”文化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开发及应用
示范上提出了以云计算为核心,所有部门、人员在一个系统上协
作形成一个全方位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智慧旅游架构体系是一个多层面、融合了多项技术的体系,
并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使智慧旅游框架技术体系更加丰富。
四、智慧旅游评价标准建立
目前,智慧旅游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学
者们根据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孙海
琴指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水平、效益、环境以及投入情况的衡量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课题“基于云计算的广西‘那’文化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编号:2016AC07016);广西科学研究与技
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的广西‘那’文化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桂科AC16380124);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
用户偏好的旅游线路智能推荐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桂科AB17195027);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资助(编号:kx201620)。
3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年9月下半月刊
手
机
游
行
住
投诉
吃
求助
自助终端
应用端
娱
上网本
指标。其中,评价智慧旅游发展的水平指标有信息产业和智慧城
市,评价智慧旅游的发展效益指标是旅游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
购
旅游服务预订率、旅行社网站的点击率以及国内专利申请量;评
价智慧旅游投入情况的指标则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投资、科研和财
政投入、A级景区数量。李静琪等则提出了建立基于智慧旅游运
营主体和应用主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出评价指标应遵循智
慧旅游发展规律,并结合考虑旅游活动要素(吃、住、行、游、
购、娱)及旅游动机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孙艳红
对ACS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智慧旅游满意度评价结构方程,并
用改结构方程对洛阳市智慧旅游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
智慧旅游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游客、景区、政府部门,即需
要考虑信息化角度,也要考虑管理角度,因此,只有通过多维度的
评价体系,才能正确衡量出智慧旅游的建设程度以及带来效果。
PC电脑
服务器
管理
数据中心+云计算
服务端
决策
物联网+互联网
千兆网络
五、智慧旅游实践进展
目前,国内外都积极引用新技术到旅游行业中去,使旅游服
务、管理服务、营销更加智慧化。
(1)国外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的智慧旅游都已到具体应用阶
段,实践成果是具体的信息技术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如表2所示。
(2)目前,我国地方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智慧旅游,并且取
得了一定效果,如表3所示。
表2 智慧旅游在国外的应用
检
票
机
门
户
自助
导览
设 备
自助
导游
设 备
输入
输出
设 备
网 络
安 全
设 备
图1 基于“那”文化的智慧旅游系统框架
国家
美国
欧洲
运用技术
RFID手腕带系统
旅行信息系统(ATIS)、车辆控制系统(AVCS)、
商业车辆运行系统(ACVO)、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
“I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
目标
通过手腕带在景区内消费、打开房门等
全欧洲建立专门交通无线数据通信网,通过智慧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管理、
导航和电子收费等功能
游客通过该平台位置找到周边相关旅游信息,
如景点、餐厅、酒店和交通信息
韩国
表3 国内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成果
智慧旅游建设地
贵州黄果树
海南省
厦门鼓浪屿
云南
四川成都
安徽省
山西省
宁夏
取得成果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网上购票系统、景区WiFi全覆盖
构建旅游云工作平台、退出掌上旅游APP、开发了手机应用软件开通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
智慧导览、智能票务管理、游客自助服务系统、物联网应用票务系统及电子商务
打造了“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整合了包括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腾讯云等
成都旅游一点通、成都旅游全搜索、成都旅游微博、成都旅游大数据开放平台、悠悠游手机APP
智慧中心、智慧中心(云数据库)、智慧旅游产业融合云平台、智慧旅游政务服务云平台、智慧旅游游客服务云平台
景区官方网站、官方APP、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渠道发布景区资讯和旅游路线
构建了宁夏智慧旅游网,该平台直接面向游客,具有信息发布、服务展示、交易支付、用户互动等多功能的服务平台
六、结语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
展开。中国智慧旅游建设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
成果,但是还需要正视目前智慧旅游存在的不足,如理论体系不
完善,智慧旅游发展不平衡、人才缺乏等。为了促进中国智慧旅
游发展,未来需要对以下主题进行重点研究。第一,明确分工,
国家旅游局及各省市明确在智慧旅游建设的分工。第二,完善相
关理论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第三,协同
发展,对于智慧旅游发展较慢的省市学习智慧旅游发展较快的省
市。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第五,智慧
应用。提升旅游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在“互联网+”时代,更好
地改进智慧旅游。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
3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5月6日发(作者:务丝萝)
2019年9月下半月刊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宁 毅 陈金龙
2015年1月10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
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为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智慧
旅游的起源及概念、作用、框架、评价体系、实践进展进行梳理,对新时代智慧旅游建设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分析
智慧旅游起源于美国公司IBM于2008年的一次演讲上,通过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云计算、物联网将城市各方面进行智慧
化,产生了“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国内有
人将在旅游行业进行扩展,进而提出了“智慧旅游”。目前,智
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外没有学者对智
慧旅游提出明确的概念表述,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概念,但没有
标准的表述及统一的认识,目前中国智慧旅游还处于初始研究阶
段,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切入理解。
第一,从管理角度,张凌云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
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
高满意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
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刘叶飙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依托云计
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等技术
并与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
企业及目的地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
等内容。
第二,从旅游信息化角度,高丽娜提出智慧旅游是在新时代
集合了云计算技术和通信网络即时、快速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目前
刚刚发展起来的物联网技术等,在传统旅游的体验环节、旅游产
业的发展环节以及各项管理职能活动方面的有机应用。姚懿菲认
为“智慧旅游”是21世纪新兴起的旅游形式,主要依托互联网将
旅游信息服务于人们的实际旅游需求连接,以云计算、物联网等
手段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知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管理角度上或者从旅游信息化
的角度上,目前学术界对智慧旅游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界
定,这样会造成智慧旅游建设方向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造成资
源浪费。
二、智慧旅游的作用
学者对智慧旅游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方面作用进行挖掘阐
述(参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智慧旅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
给景区、游客、旅游业、旅游城市等带来新的体验及发展。
表1 智慧旅游作用表
作用
游客享受智慧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管理、创新旅游业态、带来商机、引导消费和增加供给
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创新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改变旅游相关经营和竞争模式、促进城市发展
加强景区的监管安保工作、互动体验价值、引领趋势和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
来源
武汉东湖学院邢琦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海燕
中南大学罗剑
深圳大学杜鹏
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范云峰
三、智慧旅游系统框架
智慧旅游涉集合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软
件工程等众多技术,学者们将这些技术及设备等划分为多层次。
李启栋提出提出旅游是由感知层、技术数据层和感知层构成,其
中,技术数据层则包含射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和4G通
信技术。周庆东认为智慧旅游平台需包含4个层次,既感知层、
网络层、系统开发架构层、应用层。感知层包含各种终端设备,
如手机、触屏终端、电脑PC端,系统开发架构层则由Web技术、
Android技术、电子地图技术等构成。焦金英提出智慧农业“云”
旅游体系是由技术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构成。目前,由桂林电
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陈金龙老师团队开展研究课
题,基于云计算的广西“那”文化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开发及应用
示范上提出了以云计算为核心,所有部门、人员在一个系统上协
作形成一个全方位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智慧旅游架构体系是一个多层面、融合了多项技术的体系,
并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使智慧旅游框架技术体系更加丰富。
四、智慧旅游评价标准建立
目前,智慧旅游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学
者们根据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孙海
琴指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水平、效益、环境以及投入情况的衡量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计划课题“基于云计算的广西‘那’文化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编号:2016AC07016);广西科学研究与技
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的广西‘那’文化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开发及应用示范”(桂科AC16380124);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
用户偏好的旅游线路智能推荐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桂科AB17195027);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资助(编号:kx201620)。
3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年9月下半月刊
手
机
游
行
住
投诉
吃
求助
自助终端
应用端
娱
上网本
指标。其中,评价智慧旅游发展的水平指标有信息产业和智慧城
市,评价智慧旅游的发展效益指标是旅游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
购
旅游服务预订率、旅行社网站的点击率以及国内专利申请量;评
价智慧旅游投入情况的指标则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投资、科研和财
政投入、A级景区数量。李静琪等则提出了建立基于智慧旅游运
营主体和应用主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出评价指标应遵循智
慧旅游发展规律,并结合考虑旅游活动要素(吃、住、行、游、
购、娱)及旅游动机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孙艳红
对ACSI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智慧旅游满意度评价结构方程,并
用改结构方程对洛阳市智慧旅游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
智慧旅游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游客、景区、政府部门,即需
要考虑信息化角度,也要考虑管理角度,因此,只有通过多维度的
评价体系,才能正确衡量出智慧旅游的建设程度以及带来效果。
PC电脑
服务器
管理
数据中心+云计算
服务端
决策
物联网+互联网
千兆网络
五、智慧旅游实践进展
目前,国内外都积极引用新技术到旅游行业中去,使旅游服
务、管理服务、营销更加智慧化。
(1)国外许多国家或者地区的智慧旅游都已到具体应用阶
段,实践成果是具体的信息技术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如表2所示。
(2)目前,我国地方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智慧旅游,并且取
得了一定效果,如表3所示。
表2 智慧旅游在国外的应用
检
票
机
门
户
自助
导览
设 备
自助
导游
设 备
输入
输出
设 备
网 络
安 全
设 备
图1 基于“那”文化的智慧旅游系统框架
国家
美国
欧洲
运用技术
RFID手腕带系统
旅行信息系统(ATIS)、车辆控制系统(AVCS)、
商业车辆运行系统(ACVO)、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
“I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
目标
通过手腕带在景区内消费、打开房门等
全欧洲建立专门交通无线数据通信网,通过智慧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管理、
导航和电子收费等功能
游客通过该平台位置找到周边相关旅游信息,
如景点、餐厅、酒店和交通信息
韩国
表3 国内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成果
智慧旅游建设地
贵州黄果树
海南省
厦门鼓浪屿
云南
四川成都
安徽省
山西省
宁夏
取得成果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网上购票系统、景区WiFi全覆盖
构建旅游云工作平台、退出掌上旅游APP、开发了手机应用软件开通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
智慧导览、智能票务管理、游客自助服务系统、物联网应用票务系统及电子商务
打造了“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整合了包括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腾讯云等
成都旅游一点通、成都旅游全搜索、成都旅游微博、成都旅游大数据开放平台、悠悠游手机APP
智慧中心、智慧中心(云数据库)、智慧旅游产业融合云平台、智慧旅游政务服务云平台、智慧旅游游客服务云平台
景区官方网站、官方APP、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渠道发布景区资讯和旅游路线
构建了宁夏智慧旅游网,该平台直接面向游客,具有信息发布、服务展示、交易支付、用户互动等多功能的服务平台
六、结语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智慧旅游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
展开。中国智慧旅游建设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
成果,但是还需要正视目前智慧旅游存在的不足,如理论体系不
完善,智慧旅游发展不平衡、人才缺乏等。为了促进中国智慧旅
游发展,未来需要对以下主题进行重点研究。第一,明确分工,
国家旅游局及各省市明确在智慧旅游建设的分工。第二,完善相
关理论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第三,协同
发展,对于智慧旅游发展较慢的省市学习智慧旅游发展较快的省
市。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第五,智慧
应用。提升旅游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在“互联网+”时代,更好
地改进智慧旅游。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
3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