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犹浩歌)
个皮损注射2ml一5ml,每次总量不超过8mg,2周后重复注
射。对照组常规消毒皮损后应用强的松龙125mg,2%利多卡
因5ml稀释后皮损内注入,每次总量不超过50mg,每周注射1
次。3个月后判定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2结果
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主要特征,
在临床上瘢痕疙瘩可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手术
治疗易复发…。其形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成
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功能增强是其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的主
要原因 J。平阳霉素是一种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主要成
分是博菜霉素A ,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进人DNA,可与DNA
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DNA链断裂,破坏DNA模板,阻止
DNA的复制,干扰细胞分裂增殖,它周期性作用于G:及M
期,并延缓S/G 边界期及G 时间 ,故能抑制成纤维细胞
的过度增殖,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从而抑制瘢痕增生;同时
平阳霉素还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瘢痕血供减少,促进瘢痕
消失
参考文献:
[1]Ehrlich HP,Desmuliere A,Diegelmann RF,et a1.Morphological and
immun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s.Am J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有效:皮损明显变
薄,但未完全消退;无效:治疗后皮损无变化。
2.1治疗结果治疗组注射后1周内皮损区炎症反应明显,
1周后皮损区增生组织坏死结痂,2周后结痂脱落。治疗结果
与皮损大小有关,瘢痕面积小于3cm ,(2~3)次注射即可治
愈;(3—10)cm ,需(3—5)次,大于10cm 分次治疗有效。治
疗组25例面积小于3cm 的瘢痕3个月内全部治愈;3例(3
—
10)cm 的瘢痕3个月内治愈,4例有效;4例大于10cm 的
年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的28例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
瘢痕注射区均变薄。对照组9例治愈,7例有效,6例无效。
一
率17.86%),对照组治愈的9例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率
55.56%),经X2检验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x =8.04,P
<0.01);复发率差异显著()(2=4.91,P<0.05)。・
2.2副作用
未见异常。
3讨论瘢痕疙瘩是创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表现,组织学上
Pathol,1994,145(1):105一l13.
[2]Nedelec B,Shankowsky H,Scott PG,et a1.Myofibroblasts and apopto-
sis in human hypertrophic scal ̄:the effect of inteffemn—alpha2b[J].Sur-
gery,2001,130(5):798—808.
除注射局部轻微疼痛外,无不良反应。治疗前
后随机选取治疗组l5例患者行血、尿常规、胸透及肝功检查
[3]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8.516.
新生儿麻疹9例临床治疗及分析
杜曾庆,李凌媛,刘晓梅(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034)
中图分类号:R722.13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310(2009)01—0042—02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呼吸道出疹性疾病,人
群对麻疹普遍易感,新生儿麻疹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2004
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麻疹9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总胆红素(TBIL)升高,分别为57.9、131.1umol/L。2例
ALT升高分别为46.0、55.0U/L,其余均阴性。5例肾功能
检查均正常。5例做了心肌酶检查:4例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升高,最高达94.0U/L;5例乳酸脱氢酶(LDH,正常
值67.0~394.1U/L)均升高,最高达992U/L;4例乳酸脱
1.1一般资料发病年龄(13~28)天,平均年龄22.9天。
男6例,女3例。9例均有发热,体温38.4℃~40.1℃,其中
<39.0 ̄C 4例,39.0 ̄C~40oC 4例,>40.0 ̄C 1例。全部病例
氢酶同功酶1(LD1,正常值30.0~120.OU/L)升高,最高达
227.0U/L;4例羟丁酸脱氢酶(HBDH,正常值75.5—397.
0U/L)升高,最高达1031.0U/L;1例肌酸激酶(CK正常
值16.2~211.5U/L)升高,为714.OU/L;2例肌酸激酶同
功酶(CK—MB,正常值15.0~80.0U/L)升高,最高为120.0
u/L。2例做过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2治疗与转归
均有精神差、吃奶差、反应差,咳嗽,5例肺部可闻湿罗音。呼
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2例,9例均并发肺炎。吐奶2例,腹泻
l例,黄疸2例。8例患儿及其母亲均有密切麻疹接触史,其
中7例母亲患了麻疹,3例在患儿前4例与患儿同时患麻疹。
9例患儿入院时出疹(0.5~3)天,平均出疹1.2天,出疹及皮
疹均符合麻疹的出疹顺序形态及皮疹,9例人院时口腔黏膜
2.1 治疗入院后9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麻疹接触史(1
均有费柯氏斑,皮疹出齐后均有色素沉着。
1.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10.0×
10 /L(最高16.3×10 /L)及中性升高6例,治疗后复查
3例正常;白细胞总数正常3例,其中分类中性粒细胞正常2
例否认有接触史)及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很快确诊新生
儿麻疹并肺炎,2例患儿同时并发喉炎。9例新生儿麻疹患儿
病情重。9例患儿选用氯唑西林及7例加用罗士芬、2例加用
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其中6例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2
例肺炎给予短期吸氧,2例并有喉炎者短期给予激素治疗,2
例黄疸明显者给予服用茵栀黄,妈咪爱治疗。
2.2转归经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
体温正常,精神、吃奶好,临床症状消失,2例有黄疸者黄疸消
退,全部病例治愈出院。9例病例退热时间为(1—3.5)天,平
均退热时间2.3天。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6例临床症
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例。CRP检查8例,其中4例<10mg
/L(正常),4例CRP升高,分别为15、18、43、50mg/L。9
例胸片检查均为新生儿肺炎。6例病例做了心电图检查,其
中正常1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9例病例人院当天或次日
做了麻疹特异性抗体IgM检查:7例阳性,2例阴性,2例阴性
者在治疗(2~3)天后复查均为阳性。5例做了肝功能检查,2
42【收稿日期】2008—10—10
状消退快,住院时间(5~10)天,平均住院时间6.2天;未加
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3例,临床症状消退相对较慢,住院时
间(1O~13)天,平均住院时间11.3天。
3讨论本文9例新生儿均有发热、咳嗽、费柯氏斑及全身
斑丘疹,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麻疹病毒IgM(+),胸片
麻疹,其中3例在患儿感染前,4例与患儿同时患麻疹。新生
儿感染麻疹后临床症状较重,易并发肺炎。本文病例经治疗
全部治愈出院。本文病例在抗感染的同时6例加用静脉丙种
球蛋白治疗,临床症状消退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平均住院6.2
天治愈出院;3例未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临床症
状消退时间相对较慢,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平均住院时间11.3
天治愈出院。静脉丙种球蛋白具有大量的抗体,有较好的抗
病毒作用。静脉免疫球蛋白(WIG)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J,对
于新生儿麻疹病例可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65.
提示肺炎,符合新生儿麻疹并肺炎的诊断。临床上新生儿麻
疹较少见。初生儿大多已自母体经胎盘获得被动免疫抗体。
这种免疫力可维持(4~6)月,以后逐渐下降,至9个月时抗
体水平已测不出,但近几年报道母亲在幼年接种疫苗获得免
疫力,给予新生儿的被动免疫力水平低,维持时间也短…。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本文病例
中9例患儿母亲既往均未患过麻疹,其中3例儿时未接种过
麻疹疫苗。8例患儿及其母亲均有麻疹接触史,7例患儿母亲
在怀孕、分娩、哺乳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接触麻疹病毒后感染
[2]薛辛.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45例疗效观察
杨 帆,刘孝兵※,汤成利,李 锋,李雅琴(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皮肤科725000)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将复方卡力孜然
酊用棉签将药物涂于患处,3:K/d,每次涂药后要求继续揉搓至白斑发红为止,擦药30 min后,可行局部日光照射(5—2O)min。
对照组45例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2次/d外涂患处,用药2周停药1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
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56%,对照组总有效率37.78%。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外用治疗药物。
关键词:复方卡力孜然酊;白癜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1.05;R758.4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310(2009)01—0043—02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和毛囊内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
性减低或消失,导致黑素颗粒(即黑素体)生成的进行性减少
或消失而引起的局限性或泛发性后天性原发性色素脱失性改
变。复方卡力孜然酊已广泛用于白癜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
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观察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
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从2005年3月一2007年12月采用新
疆新时代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卡力孜然酊局部外用治疗
白癜风4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对照组45例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2
次/d外涂于患处,用药2周停药1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每(3—4)周随诊1次,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3
个月评定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在1、3个月检测血、
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
1.2.2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
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面积占皮损面
积≥5O%: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面积占
皮损面积10%~49%: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恢复正常肤色
面积占皮损面积<1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90例白癜风患者均选自安康市中心医院皮
总病例数×100%。
1.1 一般资料
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8~60)岁,
平均32.34岁,病程2周~40年,平均5.06年。临床分型:泛
1.3统计学方法两组有效率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发型11例,局限型4l例,散发型23例,肢端型15例。皮损
分布:头面部32片,腹部24片,双下肢14片,前胸23片,颈
部32片,双手28片,背部16片。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3
个月内均未局部或系统使用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及免疫抑制
90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的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附表。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78%,经
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13.08,P<
0.01)。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期间分别在1、3个月检
剂等,未接受过紫外线照射治疗。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
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
别、病程、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
者治疗前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1.2方法
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以局
限型较好,肢端型较差,头面部效果较好,四肢较差。
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期间治疗组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为红斑、灼热感,继续用药后灼热感减轻,逐渐消失。两
组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对照组疗程结束时,
治疗组45例将复方卡力孜然酊用
有4例患者皮肤出现轻度萎缩,3例出现毛细血管扩张,1例
出现多毛。
1.2.1 治疗方法和疗程
棉签将药物涂于患处,3次/d,每次涂药后要求继续揉搓至白
斑发红为止,擦药30 min后,可行局部日光照射(5—20)min。
【收稿日期】2008—04—12※通讯作者刘孝兵,E—mail:lxb0728@126.com 43
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犹浩歌)
个皮损注射2ml一5ml,每次总量不超过8mg,2周后重复注
射。对照组常规消毒皮损后应用强的松龙125mg,2%利多卡
因5ml稀释后皮损内注入,每次总量不超过50mg,每周注射1
次。3个月后判定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2结果
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主要特征,
在临床上瘢痕疙瘩可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手术
治疗易复发…。其形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成
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功能增强是其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的主
要原因 J。平阳霉素是一种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主要成
分是博菜霉素A ,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进人DNA,可与DNA
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DNA链断裂,破坏DNA模板,阻止
DNA的复制,干扰细胞分裂增殖,它周期性作用于G:及M
期,并延缓S/G 边界期及G 时间 ,故能抑制成纤维细胞
的过度增殖,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从而抑制瘢痕增生;同时
平阳霉素还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瘢痕血供减少,促进瘢痕
消失
参考文献:
[1]Ehrlich HP,Desmuliere A,Diegelmann RF,et a1.Morphological and
immun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s.Am J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有效:皮损明显变
薄,但未完全消退;无效:治疗后皮损无变化。
2.1治疗结果治疗组注射后1周内皮损区炎症反应明显,
1周后皮损区增生组织坏死结痂,2周后结痂脱落。治疗结果
与皮损大小有关,瘢痕面积小于3cm ,(2~3)次注射即可治
愈;(3—10)cm ,需(3—5)次,大于10cm 分次治疗有效。治
疗组25例面积小于3cm 的瘢痕3个月内全部治愈;3例(3
—
10)cm 的瘢痕3个月内治愈,4例有效;4例大于10cm 的
年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的28例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
瘢痕注射区均变薄。对照组9例治愈,7例有效,6例无效。
一
率17.86%),对照组治愈的9例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率
55.56%),经X2检验两组治愈率差异显著(x =8.04,P
<0.01);复发率差异显著()(2=4.91,P<0.05)。・
2.2副作用
未见异常。
3讨论瘢痕疙瘩是创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表现,组织学上
Pathol,1994,145(1):105一l13.
[2]Nedelec B,Shankowsky H,Scott PG,et a1.Myofibroblasts and apopto-
sis in human hypertrophic scal ̄:the effect of inteffemn—alpha2b[J].Sur-
gery,2001,130(5):798—808.
除注射局部轻微疼痛外,无不良反应。治疗前
后随机选取治疗组l5例患者行血、尿常规、胸透及肝功检查
[3]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8.516.
新生儿麻疹9例临床治疗及分析
杜曾庆,李凌媛,刘晓梅(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034)
中图分类号:R722.13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310(2009)01—0042—02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呼吸道出疹性疾病,人
群对麻疹普遍易感,新生儿麻疹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2004
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麻疹9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总胆红素(TBIL)升高,分别为57.9、131.1umol/L。2例
ALT升高分别为46.0、55.0U/L,其余均阴性。5例肾功能
检查均正常。5例做了心肌酶检查:4例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升高,最高达94.0U/L;5例乳酸脱氢酶(LDH,正常
值67.0~394.1U/L)均升高,最高达992U/L;4例乳酸脱
1.1一般资料发病年龄(13~28)天,平均年龄22.9天。
男6例,女3例。9例均有发热,体温38.4℃~40.1℃,其中
<39.0 ̄C 4例,39.0 ̄C~40oC 4例,>40.0 ̄C 1例。全部病例
氢酶同功酶1(LD1,正常值30.0~120.OU/L)升高,最高达
227.0U/L;4例羟丁酸脱氢酶(HBDH,正常值75.5—397.
0U/L)升高,最高达1031.0U/L;1例肌酸激酶(CK正常
值16.2~211.5U/L)升高,为714.OU/L;2例肌酸激酶同
功酶(CK—MB,正常值15.0~80.0U/L)升高,最高为120.0
u/L。2例做过血培养无细菌生长。
2治疗与转归
均有精神差、吃奶差、反应差,咳嗽,5例肺部可闻湿罗音。呼
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2例,9例均并发肺炎。吐奶2例,腹泻
l例,黄疸2例。8例患儿及其母亲均有密切麻疹接触史,其
中7例母亲患了麻疹,3例在患儿前4例与患儿同时患麻疹。
9例患儿入院时出疹(0.5~3)天,平均出疹1.2天,出疹及皮
疹均符合麻疹的出疹顺序形态及皮疹,9例人院时口腔黏膜
2.1 治疗入院后9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麻疹接触史(1
均有费柯氏斑,皮疹出齐后均有色素沉着。
1.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10.0×
10 /L(最高16.3×10 /L)及中性升高6例,治疗后复查
3例正常;白细胞总数正常3例,其中分类中性粒细胞正常2
例否认有接触史)及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很快确诊新生
儿麻疹并肺炎,2例患儿同时并发喉炎。9例新生儿麻疹患儿
病情重。9例患儿选用氯唑西林及7例加用罗士芬、2例加用
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其中6例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2
例肺炎给予短期吸氧,2例并有喉炎者短期给予激素治疗,2
例黄疸明显者给予服用茵栀黄,妈咪爱治疗。
2.2转归经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
体温正常,精神、吃奶好,临床症状消失,2例有黄疸者黄疸消
退,全部病例治愈出院。9例病例退热时间为(1—3.5)天,平
均退热时间2.3天。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6例临床症
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例。CRP检查8例,其中4例<10mg
/L(正常),4例CRP升高,分别为15、18、43、50mg/L。9
例胸片检查均为新生儿肺炎。6例病例做了心电图检查,其
中正常1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9例病例人院当天或次日
做了麻疹特异性抗体IgM检查:7例阳性,2例阴性,2例阴性
者在治疗(2~3)天后复查均为阳性。5例做了肝功能检查,2
42【收稿日期】2008—10—10
状消退快,住院时间(5~10)天,平均住院时间6.2天;未加
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3例,临床症状消退相对较慢,住院时
间(1O~13)天,平均住院时间11.3天。
3讨论本文9例新生儿均有发热、咳嗽、费柯氏斑及全身
斑丘疹,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麻疹病毒IgM(+),胸片
麻疹,其中3例在患儿感染前,4例与患儿同时患麻疹。新生
儿感染麻疹后临床症状较重,易并发肺炎。本文病例经治疗
全部治愈出院。本文病例在抗感染的同时6例加用静脉丙种
球蛋白治疗,临床症状消退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平均住院6.2
天治愈出院;3例未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临床症
状消退时间相对较慢,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平均住院时间11.3
天治愈出院。静脉丙种球蛋白具有大量的抗体,有较好的抗
病毒作用。静脉免疫球蛋白(WIG)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J,对
于新生儿麻疹病例可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65.
提示肺炎,符合新生儿麻疹并肺炎的诊断。临床上新生儿麻
疹较少见。初生儿大多已自母体经胎盘获得被动免疫抗体。
这种免疫力可维持(4~6)月,以后逐渐下降,至9个月时抗
体水平已测不出,但近几年报道母亲在幼年接种疫苗获得免
疫力,给予新生儿的被动免疫力水平低,维持时间也短…。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本文病例
中9例患儿母亲既往均未患过麻疹,其中3例儿时未接种过
麻疹疫苗。8例患儿及其母亲均有麻疹接触史,7例患儿母亲
在怀孕、分娩、哺乳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接触麻疹病毒后感染
[2]薛辛.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45例疗效观察
杨 帆,刘孝兵※,汤成利,李 锋,李雅琴(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皮肤科725000)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将复方卡力孜然
酊用棉签将药物涂于患处,3:K/d,每次涂药后要求继续揉搓至白斑发红为止,擦药30 min后,可行局部日光照射(5—2O)min。
对照组45例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2次/d外涂患处,用药2周停药1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
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56%,对照组总有效率37.78%。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外用治疗药物。
关键词:复方卡力孜然酊;白癜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1.05;R758.4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310(2009)01—0043—02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和毛囊内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
性减低或消失,导致黑素颗粒(即黑素体)生成的进行性减少
或消失而引起的局限性或泛发性后天性原发性色素脱失性改
变。复方卡力孜然酊已广泛用于白癜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
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观察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
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从2005年3月一2007年12月采用新
疆新时代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卡力孜然酊局部外用治疗
白癜风4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对照组45例患者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2
次/d外涂于患处,用药2周停药1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每(3—4)周随诊1次,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3
个月评定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在1、3个月检测血、
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
1.2.2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
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面积占皮损面
积≥5O%: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面积占
皮损面积10%~49%: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恢复正常肤色
面积占皮损面积<1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90例白癜风患者均选自安康市中心医院皮
总病例数×100%。
1.1 一般资料
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8~60)岁,
平均32.34岁,病程2周~40年,平均5.06年。临床分型:泛
1.3统计学方法两组有效率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发型11例,局限型4l例,散发型23例,肢端型15例。皮损
分布:头面部32片,腹部24片,双下肢14片,前胸23片,颈
部32片,双手28片,背部16片。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3
个月内均未局部或系统使用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及免疫抑制
90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的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附表。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78%,经
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13.08,P<
0.01)。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期间分别在1、3个月检
剂等,未接受过紫外线照射治疗。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
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
别、病程、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
者治疗前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1.2方法
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以局
限型较好,肢端型较差,头面部效果较好,四肢较差。
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期间治疗组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为红斑、灼热感,继续用药后灼热感减轻,逐渐消失。两
组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对照组疗程结束时,
治疗组45例将复方卡力孜然酊用
有4例患者皮肤出现轻度萎缩,3例出现毛细血管扩张,1例
出现多毛。
1.2.1 治疗方法和疗程
棉签将药物涂于患处,3次/d,每次涂药后要求继续揉搓至白
斑发红为止,擦药30 min后,可行局部日光照射(5—20)min。
【收稿日期】2008—04—12※通讯作者刘孝兵,E—mail:lxb0728@126.com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