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

IT圈 admin 42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季飞宇)

哈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阶段性测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共60分)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

H

2

I

2

生成HI的反应达平衡后加压,颜色变深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

SO

2

的利用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能

B.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温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C.反应

NH

3

g

HCl

g

NH

4

Cl

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0

D.选择不同的催化剂会改变反应△H的数值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

B

C

D

乙丙

NH

3

Al

OH

3

O

2

HCl

NaOH

HNO

3

NaOH

HF

SiO

2

SO

2

Ca

OH

2

NaHCO

3

4.以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B.14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

N

A

C.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2

N

A

1

D.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

N

A

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

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H

2

NCOONH

4

s

2NH

3

g

CO

2

g

。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2v

NH

3

v

CO

2

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形成6mol N-H键同时消耗44g

CO

2

A.②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③⑤⑥D.全部

6.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

CH

4

g

2H

2

O

g

CO

2

g

4H

2

g

。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

kJ

mol

1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A.-162kJ/molB.+162kJ/molC.+965kJ/molD.+1470kJ/mol

C-H

414

H-O

464

C=O

803

H-H

436

7.向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

SO

3

(g)发生反应:

2SO

3

g

2SO

2

g

O

2

g

H0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向该容器

中充入1mol

SO

3

(g)则达到新平衡时

SO

3

(g)的体积分数率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2



2MnO

5CO

16H

424

2Mn

2

10CO

2



8H

2

O

B.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FeO

2HFe

2

H

2

O

3

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

Fe

D.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

Cl

2

Cl

2

2OH

3H

2

OFe

OH

3



3H

ClO

Cl

H

2

O

2

9.已知:

NH

3

H

2

O

(aq)与

H

2

SO

4

(aq)反应生成1mol

NH

4

2

SO

4

H



24.2kJ

mol

1

;NaOH稀溶液与HCl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H



57.3kJ

mol

1

NH

3

H

2

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9.4

kJ

mol

C.+45.2

kJ

mol

1

B.-69.4

kJ

mol

1

1

D.-45.2

kJ

mol

1

10.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的pH减小

B.电解

H

2

SO

4

溶液时,在阳极和阴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电解H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

D.电解饱和

Na

2

SO

4

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11.碳中和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某科研小组在一定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研

究反应:

CH

4

g

CO

2

g

2CO

g

2H

2

g

,若0~10s内消耗了2mol

CH

4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0~10s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CO

0.1mol/

Ls

C.通过调控

CH

4

CO

2

初始投料比,可以改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D.当

CH

4

CO

2

、CO与

H

2

物质的量之比为1:1:2:2,反应达到平衡

12.我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全部转化为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

H

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理论上a极区不需补充含

Fe

3

Fe

2

的溶液

3

D.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

3

e

Fe

2

13.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

mA

g

nB

g

pC

g

的速率和平衡

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a可知,

T

1

T

2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b可知,

H0

C.图c是绝热条件下速率和时间的图像,由此说明该反应吸热

D.图d中,曲线a一定增加了催化剂

14.将一定量硫化氢气体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H

2

S

g

S

2

g

2H

2

g

。该

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

lgK

)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的

H0

C.反应速率:

v

A

v

C

B.30℃时,B点对应状态的:

v

v

D.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

K

10

3.6380

15.丙烷脱氢是制备丙烯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图是某催化剂催化该过程的能量变化,*表示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4

A.1mol丙烷中的总键能小于1mol丙烯及1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

B.在该条件下,所得丙烯中可能含其它有机物

C.该过程中发生了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

D.相同条件下在该催化剂表面,

*CH

3

CH

2

CH

3

H

3

CH

3

CHCH

2

脱氢更困难

16.为了研究一定浓度

Fe

2

的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氧化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越小,氧化率越小

B.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小

C.

Fe

2

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和温度有关

D.实验说明降低pH、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

Fe

2

的氧化率

17.一定条件下,反应:

6H

2

g

2CO

2

g

C

2

H

5

OH

g

3H

2

O

g

的数据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H0

B.达平衡时,

3v

H

2

v

CO

2

5

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大于c点D.a点对应的

H

2

的平衡转化率为90%

18.

CO

2

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

CO

2

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两

个反应:

反应Ⅰ:

CO

2

g

H

2

g

CO

g

H

2

O

g

ΔH

1

反应Ⅱ:

2CO

2

g

6H

2

g

CH

3

OCH

3

g

3H

2

O

g

H

2



122.5kJ

mol

1

在恒压、

CO

2

H

2

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

CO

2

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

CH

3

OCH

3

的选择

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

CH

3

OCH

3

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CH

3

OCH

3

的物质的量

100%

反应的的物质的量

CO

2

A.反应

2CO

g

4H

2

g

CH

3

OCH

3

g

H

2

O

g

的焓变为

H

2

2H

1

B.根据图像推测

H

1

0

C.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

CO

2

主要还原产物中碳元素的价态越低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可以提升A点

CH

3

OCH

3

的选择性

19.一定温度下,在

N

2

O

5

的四氯化碳溶液(100mL)中发生分解反应:

2N

2

O

5

4NO

2

O

2

。在不同时刻测量放出的

O

2

体积,换算成

N

2

O

5

浓度如下表:

t/s

0

1.40

600

0.96

1200

0.66

1710

0.48

2220

0.35

2820

0.24

x

0.12

c

N

2

O

5

/mol

L

1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0~1200s,生成

NO

2

的平均速率为

5.0

10

4

mol

L

1

s

1

B.反应2220s时,放出的

O

2

体积为11.8L

C.反应达到平衡时,

v

N

2

O

5

2v

NO

2

D.推测上表中的x为3930

20.以红土镍矿(主要含有

Fe

2

O

3

、FeO、NiO、

SiO

2

等)为原料,获取净水剂黄钠铁矾[

NaFe

3

SO

4

2

OH

6

]和纳米镍粉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Fe

3

在pH约为3.4时可完全转化为

Fe

OH

3

Fe

2

在pH约为9时可完全转化为

Fe

OH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SiO

2

B.为提高酸浸速率可将矿石粉碎或者适当提高硫酸浓度

C.“氧化”过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2H

2Fe

2

ClO

2Fe

3

Cl

H

2

O

D.“沉铁”过程中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酸碱度,应将pH控制在3.4~9

Ⅱ卷(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21.(16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硫代硫酸钠(

Na

2

S

2

O

3

)俗称大苏打、海波,广泛应用于照相定影等领域。某同学

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表系列实验:

反应温度

/℃

120

Na

2

S

2

O

3

浓度

V/mL

10.0

c/(mol/L

0.10

V/mL

10.0

稀硫酸

c/(mol/L

0.50

H

2

O

V/mL

0

实验序号

7

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季飞宇)

哈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阶段性测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共60分)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

H

2

I

2

生成HI的反应达平衡后加压,颜色变深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

SO

2

的利用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能

B.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温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C.反应

NH

3

g

HCl

g

NH

4

Cl

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0

D.选择不同的催化剂会改变反应△H的数值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

B

C

D

乙丙

NH

3

Al

OH

3

O

2

HCl

NaOH

HNO

3

NaOH

HF

SiO

2

SO

2

Ca

OH

2

NaHCO

3

4.以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B.14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

N

A

C.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2

N

A

1

D.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

N

A

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

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H

2

NCOONH

4

s

2NH

3

g

CO

2

g

。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2v

NH

3

v

CO

2

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⑥形成6mol N-H键同时消耗44g

CO

2

A.②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③⑤⑥D.全部

6.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

CH

4

g

2H

2

O

g

CO

2

g

4H

2

g

。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

kJ

mol

1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A.-162kJ/molB.+162kJ/molC.+965kJ/molD.+1470kJ/mol

C-H

414

H-O

464

C=O

803

H-H

436

7.向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

SO

3

(g)发生反应:

2SO

3

g

2SO

2

g

O

2

g

H0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向该容器

中充入1mol

SO

3

(g)则达到新平衡时

SO

3

(g)的体积分数率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2



2MnO

5CO

16H

424

2Mn

2

10CO

2



8H

2

O

B.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FeO

2HFe

2

H

2

O

3

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液体:

Fe

D.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

Cl

2

Cl

2

2OH

3H

2

OFe

OH

3



3H

ClO

Cl

H

2

O

2

9.已知:

NH

3

H

2

O

(aq)与

H

2

SO

4

(aq)反应生成1mol

NH

4

2

SO

4

H



24.2kJ

mol

1

;NaOH稀溶液与HCl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H



57.3kJ

mol

1

NH

3

H

2

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9.4

kJ

mol

C.+45.2

kJ

mol

1

B.-69.4

kJ

mol

1

1

D.-45.2

kJ

mol

1

10.用铂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的pH减小

B.电解

H

2

SO

4

溶液时,在阳极和阴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电解H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

D.电解饱和

Na

2

SO

4

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11.碳中和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某科研小组在一定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研

究反应:

CH

4

g

CO

2

g

2CO

g

2H

2

g

,若0~10s内消耗了2mol

CH

4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体系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0~10s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CO

0.1mol/

Ls

C.通过调控

CH

4

CO

2

初始投料比,可以改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D.当

CH

4

CO

2

、CO与

H

2

物质的量之比为1:1:2:2,反应达到平衡

12.我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全部转化为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

H

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理论上a极区不需补充含

Fe

3

Fe

2

的溶液

3

D.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

3

e

Fe

2

13.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

mA

g

nB

g

pC

g

的速率和平衡

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a可知,

T

1

T

2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b可知,

H0

C.图c是绝热条件下速率和时间的图像,由此说明该反应吸热

D.图d中,曲线a一定增加了催化剂

14.将一定量硫化氢气体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H

2

S

g

S

2

g

2H

2

g

。该

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

lgK

)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的

H0

C.反应速率:

v

A

v

C

B.30℃时,B点对应状态的:

v

v

D.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

K

10

3.6380

15.丙烷脱氢是制备丙烯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图是某催化剂催化该过程的能量变化,*表示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4

A.1mol丙烷中的总键能小于1mol丙烯及1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

B.在该条件下,所得丙烯中可能含其它有机物

C.该过程中发生了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

D.相同条件下在该催化剂表面,

*CH

3

CH

2

CH

3

H

3

CH

3

CHCH

2

脱氢更困难

16.为了研究一定浓度

Fe

2

的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氧化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越小,氧化率越小

B.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小

C.

Fe

2

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和温度有关

D.实验说明降低pH、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

Fe

2

的氧化率

17.一定条件下,反应:

6H

2

g

2CO

2

g

C

2

H

5

OH

g

3H

2

O

g

的数据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H0

B.达平衡时,

3v

H

2

v

CO

2

5

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大于c点D.a点对应的

H

2

的平衡转化率为90%

18.

CO

2

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

CO

2

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两

个反应:

反应Ⅰ:

CO

2

g

H

2

g

CO

g

H

2

O

g

ΔH

1

反应Ⅱ:

2CO

2

g

6H

2

g

CH

3

OCH

3

g

3H

2

O

g

H

2



122.5kJ

mol

1

在恒压、

CO

2

H

2

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

CO

2

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

CH

3

OCH

3

的选择

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

CH

3

OCH

3

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CH

3

OCH

3

的物质的量

100%

反应的的物质的量

CO

2

A.反应

2CO

g

4H

2

g

CH

3

OCH

3

g

H

2

O

g

的焓变为

H

2

2H

1

B.根据图像推测

H

1

0

C.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

CO

2

主要还原产物中碳元素的价态越低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可以提升A点

CH

3

OCH

3

的选择性

19.一定温度下,在

N

2

O

5

的四氯化碳溶液(100mL)中发生分解反应:

2N

2

O

5

4NO

2

O

2

。在不同时刻测量放出的

O

2

体积,换算成

N

2

O

5

浓度如下表:

t/s

0

1.40

600

0.96

1200

0.66

1710

0.48

2220

0.35

2820

0.24

x

0.12

c

N

2

O

5

/mol

L

1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0~1200s,生成

NO

2

的平均速率为

5.0

10

4

mol

L

1

s

1

B.反应2220s时,放出的

O

2

体积为11.8L

C.反应达到平衡时,

v

N

2

O

5

2v

NO

2

D.推测上表中的x为3930

20.以红土镍矿(主要含有

Fe

2

O

3

、FeO、NiO、

SiO

2

等)为原料,获取净水剂黄钠铁矾[

NaFe

3

SO

4

2

OH

6

]和纳米镍粉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Fe

3

在pH约为3.4时可完全转化为

Fe

OH

3

Fe

2

在pH约为9时可完全转化为

Fe

OH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SiO

2

B.为提高酸浸速率可将矿石粉碎或者适当提高硫酸浓度

C.“氧化”过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2H

2Fe

2

ClO

2Fe

3

Cl

H

2

O

D.“沉铁”过程中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酸碱度,应将pH控制在3.4~9

Ⅱ卷(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21.(16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硫代硫酸钠(

Na

2

S

2

O

3

)俗称大苏打、海波,广泛应用于照相定影等领域。某同学

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表系列实验:

反应温度

/℃

120

Na

2

S

2

O

3

浓度

V/mL

10.0

c/(mol/L

0.10

V/mL

10.0

稀硫酸

c/(mol/L

0.50

H

2

O

V/mL

0

实验序号

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