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靖尘)
儿童发展
2019
年半月
9
月
下
“
相互说故事
”
技术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启示
563000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翁楚倩
:“”
技
、
获
要摘相互说故事术对帮助具有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儿童解决内在冲突得自我概念有
,
而
。
文
,
系国内学术界对该技术的探讨并不充分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统阐述了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
技
、
意
、
理
、
实
,
进相互说故事术的背景义论基础施步骤与应用要求而分析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启
,
以
,
发
。
示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挥其在儿童游戏治疗中的作用
:“”
技
;
游
;
心关键词相互说故事术戏治疗理动力学
:
G610
文
:
A
文
:
1005-3476
(
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章编号
2019
)
09-Y042-04
“相互说故事”技术原为治疗者与求助者共同
研究者多是将儿童故事作为心理咨询的材料,而不
叙事的程序,也是最早将儿童自发性故事正式而系作为一种特殊的操作技术。
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技术,其要求是儿童按自身
直到,美国学者于心理临床
1968
年
Gardner
基
理解与水平编一个故事,而治疗者则采用心理动力工作经验创立“相互说故事”技术,把它作为一项
学的观点来对故事作一个解释。随后治疗者再用儿评估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及阶段特点的工具予以使
童的语言,在相似的故事情境中用同样的人物进行
用。在游戏治疗过程中,
Gardner
发现儿童不仅喜
故事创编,这时他会介绍更健康的适应方式和更成欢自己创编故事,还喜欢听治疗者讲故事。若在故
〔〕
。纵熟的解决对策观国内研究,仅有少量文章对
事中加入治疗者要传达给儿童的新信息,不失为一
“相互说故事”技术进行应用层面的初步探讨,并
种潜移默化的传达方式。有鉴于此,
Gardner
尝试
不充分。事实上“相互说故事”技术对帮助具有
把故事和潜意识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相互说故
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儿童解决内在冲突、获得独特的
事”技术,并在儿童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加以应用。
自我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美国学者虑到部分儿童
1971
年
Kritzberg
考
受口头表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限制,编制出两类
疗法即
TISKIT
(
Tell-Imaginative-Storytelling-
、“”
技一相互说故事术的背景
,用词语和
Kit
)和
TASKIT
(
Tell-A-Story-Kit
)
,美国心理学家出图片的形式来诱导儿童讲述故事,根据儿童叙述的
1936
年
Despert
和
Potter
提
可以把故事作为发现儿童精神疾病问题的手段予以
故事内容,分析他们本我、自我、超我及理想自我
〔〕
。
评估。他们认为故事是儿童表达幻想的一种言语形
的内涵,再进行心理治疗
“相互说故事”的研究
Kritzberg
为
式,显现出儿童的内驱力和冲突,其中反复呈现的
Gardner
和
出了杰出贡献,由此“相互说故事”技术在儿童
主题一般能预测儿童的忧虑或冲突。当儿童自主决
做
戏治疗领域被广为使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者从
定故事讲述的主题时,这样的故事最具价值,因此
游
〔〕
。但故事能作为治疗和评估的工具史叙事的视角,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是自此之后,历
1
3
2
作者简介楚倩州遵义人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
1991-
):
翁
(,
女
,
贵
,
遵
,
研
。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号州省教育厅
:
2018
年
“”(
编
:
2018C032
);
贵
“‘’
政
”。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课题构建全面二孩策下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42
儿童发展
适应不良、抑郁症、边缘型人格、创伤后应激反应明白“当周围的人或物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那
儿童的叙事线索。这些案例为我们打开儿童潜意识
么就应该从别处设法得到,或者靠自己得到”
〔〕
的
窗口,了解他们最迷惑的问题及最迫切的希望提供
道理。
了参考依据。
7
一史叙事观点
()
历
一养儿童道德评价与判断的能力
()
培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历史事件与其他现象是建
“人类解释世界的一个主要维度就是评价。客
构人格的重要因素,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心理事件
体、人、事件,以至自己,都会被看成好或坏———
仍会延续到现在,对人的未来产生影响。若把治疗
他们在度量的等级上显示出从肯定、赞同到否定、
类比为“说故事”,“人把自己的经验说成故事因
不赞同的评价。”
〔〕
事实上,在进行“相互说故事”而赋予生活和关系以意义,在实行这些故事时与他
互动,积极地塑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关系”
〔〕
。可
的过程中,传递着有关公平、正义、是非与善恶等
人
在叙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是直叙语态,而道德与行为评价观念。儿童时期的道德观处于发展见
阶段,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状是假设语态。正是由于叙事的假设性,一方面吸引
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不会正中当事人的要害。态。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有必要提供价值澄清的多重儿
儿童从故事中获得启发,很可能不自觉地利用故事机会,协助儿童建立完整的价值观。
中的暗喻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有望使“问题儿
二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
增
(
”变成“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儿童”。
儿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是以其对观点的假
童
二理动力学
)
心
设或采择为前提的,观点采择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
〔〕
。而
理动力即动态的心灵力量。
SigmundFreud
中处于核心地位移情作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心
识到,心灵是一个时刻变化的系统,混杂着动荡
的集中体现,需要儿童多维度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
意
安的无意识元素。强大的愿望和禁令互相制约,
体验,这恰好在“相互说故事”过程中得到良好
不
放出巨大的心理效应,影响有意识的思想、情感
体现。治疗者在基于儿童框架创编故事时,从较客
释
〔〕
。那么如何发挥心理动力学的治疗功能行为
观的视角切入,让儿童理解周围人的想法、意识、
和
?那就是使无意识有意识化,这是心理动力学
情绪与情感,培养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此外,
呢
疗的主要信条。治疗者挖掘出潜藏在儿童情感、
“相互说故事”体现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治
忆、冲突、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方式和自我知觉
儿童在讲述故事时,需要理解和认知故事角色的心
记
方面的无意识,并与儿童叙述的故事相对照,
理状态,其中就包含信念、期望、需要、愿望、动
等
其有意识化,通过帮助儿童强化其自我功能,
机等内容。因此利用“相互说故事”技术,有助
使
现发展的生机。如发展出思考自身和调控自尊
于拓展儿童心理理论及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为
再
的新方式,与他人交往的新方式,更灵活、更具
儿童游戏研究领域打开一个新视窗。
〔〕
。心理动力学疗法使儿童应性的应对机制等
)
为
,
以三儿童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
适
(
效应对压力
在理解了故事中的事件和主题的教育意义后,能
治疗者听完儿童的故事后,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够采取更合理的方式去处理自身的问题、想法、
感和行为。
主题创编出自己的故事,尽管故事的开头部分较为
情
相似,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治疗者会为故事中的人
(
三体心理学
)
自
HeinzKohut
。在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他看
物提供多种选择可能。这里的假设认为,如果一个
自
〔〕
。所孩子受困,是因为他不能看到多种选择以在
来,自体即我们当下的主体感受,以及从过去到现
〔〕
。在治疗者与来访者的一段时间中的自我感
故事情境中,治疗者的任务就是以更多的选择来取
在
代原本较为狭隘的防御性选择,以此突破心灵冲工作关系中,其中一方面与“自体—客体”移情的
好经验相联系,另一方面则隐藏着被忽视的挫突,实现自我平衡,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让儿童美
4
8
5
9
10
6
11
、“”
技二相互说故事术的意义
、“”
技三相互说故事术的理论基础
43
儿童发展
折,这些挫折可能随时激活来访者过去的创伤点。事以及其他游戏活动较为幼稚。可见“相互说故
治疗者需关注来访者升高的焦虑,协助来访者回溯事”技术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儿童,在一个儿童的不
创伤经历,修复“自体—客体”移情。在来回摆同发展阶段,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针对不
荡的过程中,重新获得对社会的适应结构,恢复到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在应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上
良好的“自体—客体”关系中。
Kohut
强调,家庭需用心斟酌。
单位的稳固、集中于居家及其周围的社交生活以及
2.
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父亲与母亲角色的清晰定义,有助于个人内心冲突
为保证“相互说故事”顺利进行,治疗者在进
〔〕
。儿的解决童故事时常展现出独特的客体关系行治疗前,必须搜集儿童的相关背景资料,并利用
经验,饱含儿童早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心理分析理论对资料作初步分析,推断出儿童产生
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因为要了解儿童故事中事
的重要且充满情感的经历,因此治疗者对儿童隐喻
心
或角色的象征性意义,对他整个故事中所展示
的敏锐把握尤其重要。当儿童表达自己潜意识欲望
物
背景、场地及气氛的意义有所把握,就必须要
后,治疗者鼓励儿童采取不带冲突的方式去解决欲
的
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重要事件等了解
望卷入的冲突,从而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稳固而持
对
续的安全感,达到“自体—客体”的平衡状态。透彻。
治疗者能力的要求
3.
对
疗者需具备相当程度的心理分析能力和创造
四互说故事术的实施步骤与
治
、“
相
”
技
力,否则无法在儿童说故事的同时,快速解析出其
应用要求
中的潜意识含义,并根据儿童所说故事的基本主
题、情节元素和角色,编出另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
一施步骤
()
实
关故事。这对治疗者本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
备阶段:在实施治疗前,治疗者需熟悉
相
1.
准
。治疗者还必须富有高度的直觉,实现故事与现
儿童的基本背景资料,并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
战
的有效转化。在进行故事改编时,随时要根据儿
系。准备好录音或录像设备,以备日后研究分析和
实
童听故事的反应,调整出最有可能产生治疗效果的
儿童自行观看。
事内容。若治疗者的故事将儿童的潜意识内容意
2.
实施阶段:“相互说故事”治疗以一种讲故
故
化,则儿童必然会产生焦虑。当治疗者觉察到儿
事的游戏形式进行,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气氛。首
识
的焦虑情绪后,可以强调故事本身的非现实性,
先由儿童到台上讲述故事,必须有开头、发展、结
童
帮助儿童减轻焦虑。
局,或再附上教育意义。其次治疗者把儿童故事中
以
的主题材料进行重新加工整合,给儿童呈现出一个
互说故事术对儿童游戏治
、“
相
”
技
情景类似、但结局无冲突的故事版本,以取代儿童
五
的启示
各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再总结出新故事的教育
疗
意义。
束阶段:“相互说故事”游戏结束之后,
3.
结
()
治一疗目标密切联系儿童生活
可以和儿童进一步探讨儿童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
局限于量表、测试的条条框框,过分看重行为
扰,但要避免直接解释故事;也可与儿童观看讲述
问题的结果,这并非儿童心理治疗的初衷。我们缺
故事的录像或进行其他游戏活动。
乏的是对儿童话语适时有效的关注与倾听,寻找问
)
应二用要求
(
题的症结应该回归儿童生活。在“相互说故事”治
龄阶段划分
1.
年
疗中,儿童基于生活经验,自发说出的故事,是其
3-15
岁“相互说故事”技术可运用于的儿童,
心理架构、性格冲突及防御机制的重要来源。每名
5-12
但最有效的年龄阶段是学龄到青春期以前即
儿童因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生活环境
〔〕
。年岁龄太小的儿童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理
的不同,所叙述的自发性故事独一无二,这决定了
预目标的特定性。进一步说,针对他们制定的目
解能力有待提升,不太适合“相互说故事”的治
干
疗方法。而处于青春早期的儿童,可能会觉得说故标除了问题行为减少这个可量化的指标外,重点应
12
13
44
儿童发展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改变。而非“方式”。因此只要能引导儿童根据其经验水
平,创编出自发性故事的各种方法,都可以成为协
二励儿童大胆表达
()
鼓
儿童进行叙事的有效工具。由于治疗对象的年龄
传统的儿童心理治疗所选择的干预活动大多是
助
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与其他治疗技术配合
从书本、活动卡片中摘录出来的,多与儿童在测验
偏
〔〕
。干
用,如木偶戏、手指画、傀儡戏、绘画等方式,
中不能通过的技能有关预计划围绕言语、
使
此创设互相信任的咨询氛围,建立友好的情感联
动作、认知技能展开,从功能上看各领域之间缺乏
以
。,推动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
紧密联系,不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忽略了儿童潜
系
在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而进行“相互说故事”
考文献
:
游戏时,从儿童的语音、表情、动作中,我们可以
参
感受到他们丰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其中儿童将自
〔
1
〕
GardnerRA.Themutualstorytellingtechnique
:
use
J
〕
.thetreatmentofachildwithposttraumaticneurosis
〔
己负面的心理情绪大胆表达出来,从面对到克服的
in
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
,
1970
(
3
)
.
过程,就是儿童内心成长的发展过程。
〔
2
〕
BrandellJR.Storiesandstorytellinginchild
三建平等对话的互动环境
)
构
(
psychotherapy
〔
J
〕
.Psychotherapy
:
Theory
,
Research
,
Practice
,
传统的心理干预通常以治疗者为主导来决定儿
1984
(
1
)
.
童做什么、如何做。而“相互说故事”技术最明
〔
3
〕
KritzbergN.TASKIT
(
Tell-A-Story-Kit
),
the
显的优点就是建构求助者与治疗者沟通对话的方
therapeuticstorytellingwordgame
〔
J
〕
.ActaPaedopsychiatrica
,
〔〕
。一
38
)
.
式方面,倾听、叙述故事是年幼儿童喜闻
1971
(
:
比
、
理类动机喻论和研究
〔
M
〕
.
乐见的沟通形式,且儿童在叙述故事时基本不受治
〔
4
〕
WeinerB.
人
,
译
:
浙
,
1991
:
360.
煜明州江教育出版社
.
杭
疗者的影响;另一方面,治疗者能够对生命的原始
孙
5
〕
李
.
儿
.
上幼穗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海
〔〔
M
〕:
历程进行深刻解读,获取重要的隐喻信息,在自然
华
,
2004
:
183.
师范大学出版社
情境中提供有效反馈。基于平等对话关系,儿童以
东
〔〔
M
〕,
戏治疗技巧长珠
6
〕〔
7
〕
SchaeferCE.
游
.
何
自发性故事的形式“分享他们生命中所经历的可怕
译
:
四
,
2007
:
264
,
266..
成都川大学出版社
事件,诉说那些看起来分散且没有主题的想法———
〔
8
〕
WhiteM.
故
、
知
、
权
:
叙事识力事治疗的力量
正如他内心经历的一样,有要被倾听,而不被评价
〔
M
〕
.
廖
,
译
:
华
,
2013
:
12.
世德海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上
治疗者放下“大人”的姿
〔
9
〕
MooreBE.Psychoanalytictermsandconcepts
〔
M
〕
.
和批评的愿望”
〔〕
。当
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与他们的故事时,就
NewHaven
:
YaleUniversityPress
,
1990
:
152.
〔〔,
译理动力学疗法癑
10
〕
CabanissDL.
心
M
〕
.
徐
.
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自由与接纳。
:
中
,
2012
:
8-20.
北京国轻工业出版社
)
重
(
四视父母对儿童情感的支持
〔〔
M
〕,
译
11
〕〔
12
〕
KohutH.
自
.
许
.
体的重建豪冲
在当前报告的“相互说故事”案例中,绝大
北
:,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62
,
190.
多数儿童因被忽略、被抛弃或因父母离异而感到困
〔
13
〕
GardnerRA.Therapeuticcommunicationwith
扰以至产生情绪与行为问题。这从很大程度上说
children
:
themutualstorytellingtechnique
〔
M
〕
.NewYork
:
明,父母的婚姻质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
JasonAronson
,
1971.
〔〕
。良孩子的行为这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好的亲子
〔
14
〕
LanderTW.
在
:
以游戏中发展儿童游戏为基础
〔,
江
,
等
:
学锋泽菲译海
M
〕
.
陈
.
上跨学科儿童干预法
关系,有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及一系列人际交往的
的
,
2008
:
9.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建立。对于这些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父母的情感支
华
〔〔
M
〕,
译童故事治疗瑞堂
15
〕
BrandellJR.
儿
.
林
.
持能让孩子尽快走出内心的阴影,回归到正常的童
成
:
四
,
2005
:
157
,
32
,
8.
都川大学出版社
年生活轨道中。
〔〔,
葛
,
16
〕
LandrethGL.
游
M
〕
.
雷戏治疗秀雅高飞
五种治疗技术配合使用
()
多
:
重
,
2011
:
65-66.
译庆庆大学出版社
.
重
讲故事活动长久以来在儿童心理研究领域被认
〔
17
〕
SantrockJW.
儿童发展标
.11
版
.
桑
〔
M
〕,
王
为是一种与儿童沟通的治疗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
荣
,
邓
,
等
:
上
,
2009
:
389.
欣媚译海海人民出版社
.
上
该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固定僵化的。“相互说故事”
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它是儿童游戏治疗的“技术”,
(:
陈
)
责任编辑华扬
14
15
16
17
45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靖尘)
儿童发展
2019
年半月
9
月
下
“
相互说故事
”
技术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启示
563000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翁楚倩
:“”
技
、
获
要摘相互说故事术对帮助具有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儿童解决内在冲突得自我概念有
,
而
。
文
,
系国内学术界对该技术的探讨并不充分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统阐述了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
技
、
意
、
理
、
实
,
进相互说故事术的背景义论基础施步骤与应用要求而分析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启
,
以
,
发
。
示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挥其在儿童游戏治疗中的作用
:“”
技
;
游
;
心关键词相互说故事术戏治疗理动力学
:
G610
文
:
A
文
:
1005-3476
(
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章编号
2019
)
09-Y042-04
“相互说故事”技术原为治疗者与求助者共同
研究者多是将儿童故事作为心理咨询的材料,而不
叙事的程序,也是最早将儿童自发性故事正式而系作为一种特殊的操作技术。
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技术,其要求是儿童按自身
直到,美国学者于心理临床
1968
年
Gardner
基
理解与水平编一个故事,而治疗者则采用心理动力工作经验创立“相互说故事”技术,把它作为一项
学的观点来对故事作一个解释。随后治疗者再用儿评估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及阶段特点的工具予以使
童的语言,在相似的故事情境中用同样的人物进行
用。在游戏治疗过程中,
Gardner
发现儿童不仅喜
故事创编,这时他会介绍更健康的适应方式和更成欢自己创编故事,还喜欢听治疗者讲故事。若在故
〔〕
。纵熟的解决对策观国内研究,仅有少量文章对
事中加入治疗者要传达给儿童的新信息,不失为一
“相互说故事”技术进行应用层面的初步探讨,并
种潜移默化的传达方式。有鉴于此,
Gardner
尝试
不充分。事实上“相互说故事”技术对帮助具有
把故事和潜意识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相互说故
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儿童解决内在冲突、获得独特的
事”技术,并在儿童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加以应用。
自我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美国学者虑到部分儿童
1971
年
Kritzberg
考
受口头表达、游戏及其他活动的限制,编制出两类
疗法即
TISKIT
(
Tell-Imaginative-Storytelling-
、“”
技一相互说故事术的背景
,用词语和
Kit
)和
TASKIT
(
Tell-A-Story-Kit
)
,美国心理学家出图片的形式来诱导儿童讲述故事,根据儿童叙述的
1936
年
Despert
和
Potter
提
可以把故事作为发现儿童精神疾病问题的手段予以
故事内容,分析他们本我、自我、超我及理想自我
〔〕
。
评估。他们认为故事是儿童表达幻想的一种言语形
的内涵,再进行心理治疗
“相互说故事”的研究
Kritzberg
为
式,显现出儿童的内驱力和冲突,其中反复呈现的
Gardner
和
出了杰出贡献,由此“相互说故事”技术在儿童
主题一般能预测儿童的忧虑或冲突。当儿童自主决
做
戏治疗领域被广为使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者从
定故事讲述的主题时,这样的故事最具价值,因此
游
〔〕
。但故事能作为治疗和评估的工具史叙事的视角,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是自此之后,历
1
3
2
作者简介楚倩州遵义人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
1991-
):
翁
(,
女
,
贵
,
遵
,
研
。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省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号州省教育厅
:
2018
年
“”(
编
:
2018C032
);
贵
“‘’
政
”。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课题构建全面二孩策下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42
儿童发展
适应不良、抑郁症、边缘型人格、创伤后应激反应明白“当周围的人或物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那
儿童的叙事线索。这些案例为我们打开儿童潜意识
么就应该从别处设法得到,或者靠自己得到”
〔〕
的
窗口,了解他们最迷惑的问题及最迫切的希望提供
道理。
了参考依据。
7
一史叙事观点
()
历
一养儿童道德评价与判断的能力
()
培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历史事件与其他现象是建
“人类解释世界的一个主要维度就是评价。客
构人格的重要因素,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心理事件
体、人、事件,以至自己,都会被看成好或坏———
仍会延续到现在,对人的未来产生影响。若把治疗
他们在度量的等级上显示出从肯定、赞同到否定、
类比为“说故事”,“人把自己的经验说成故事因
不赞同的评价。”
〔〕
事实上,在进行“相互说故事”而赋予生活和关系以意义,在实行这些故事时与他
互动,积极地塑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关系”
〔〕
。可
的过程中,传递着有关公平、正义、是非与善恶等
人
在叙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是直叙语态,而道德与行为评价观念。儿童时期的道德观处于发展见
阶段,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状是假设语态。正是由于叙事的假设性,一方面吸引
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不会正中当事人的要害。态。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有必要提供价值澄清的多重儿
儿童从故事中获得启发,很可能不自觉地利用故事机会,协助儿童建立完整的价值观。
中的暗喻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有望使“问题儿
二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
增
(
”变成“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儿童”。
儿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是以其对观点的假
童
二理动力学
)
心
设或采择为前提的,观点采择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
〔〕
。而
理动力即动态的心灵力量。
SigmundFreud
中处于核心地位移情作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心
识到,心灵是一个时刻变化的系统,混杂着动荡
的集中体现,需要儿童多维度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
意
安的无意识元素。强大的愿望和禁令互相制约,
体验,这恰好在“相互说故事”过程中得到良好
不
放出巨大的心理效应,影响有意识的思想、情感
体现。治疗者在基于儿童框架创编故事时,从较客
释
〔〕
。那么如何发挥心理动力学的治疗功能行为
观的视角切入,让儿童理解周围人的想法、意识、
和
?那就是使无意识有意识化,这是心理动力学
情绪与情感,培养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此外,
呢
疗的主要信条。治疗者挖掘出潜藏在儿童情感、
“相互说故事”体现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治
忆、冲突、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方式和自我知觉
儿童在讲述故事时,需要理解和认知故事角色的心
记
方面的无意识,并与儿童叙述的故事相对照,
理状态,其中就包含信念、期望、需要、愿望、动
等
其有意识化,通过帮助儿童强化其自我功能,
机等内容。因此利用“相互说故事”技术,有助
使
现发展的生机。如发展出思考自身和调控自尊
于拓展儿童心理理论及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为
再
的新方式,与他人交往的新方式,更灵活、更具
儿童游戏研究领域打开一个新视窗。
〔〕
。心理动力学疗法使儿童应性的应对机制等
)
为
,
以三儿童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
适
(
效应对压力
在理解了故事中的事件和主题的教育意义后,能
治疗者听完儿童的故事后,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够采取更合理的方式去处理自身的问题、想法、
感和行为。
主题创编出自己的故事,尽管故事的开头部分较为
情
相似,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治疗者会为故事中的人
(
三体心理学
)
自
HeinzKohut
。在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他看
物提供多种选择可能。这里的假设认为,如果一个
自
〔〕
。所孩子受困,是因为他不能看到多种选择以在
来,自体即我们当下的主体感受,以及从过去到现
〔〕
。在治疗者与来访者的一段时间中的自我感
故事情境中,治疗者的任务就是以更多的选择来取
在
代原本较为狭隘的防御性选择,以此突破心灵冲工作关系中,其中一方面与“自体—客体”移情的
好经验相联系,另一方面则隐藏着被忽视的挫突,实现自我平衡,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让儿童美
4
8
5
9
10
6
11
、“”
技二相互说故事术的意义
、“”
技三相互说故事术的理论基础
43
儿童发展
折,这些挫折可能随时激活来访者过去的创伤点。事以及其他游戏活动较为幼稚。可见“相互说故
治疗者需关注来访者升高的焦虑,协助来访者回溯事”技术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儿童,在一个儿童的不
创伤经历,修复“自体—客体”移情。在来回摆同发展阶段,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针对不
荡的过程中,重新获得对社会的适应结构,恢复到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在应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上
良好的“自体—客体”关系中。
Kohut
强调,家庭需用心斟酌。
单位的稳固、集中于居家及其周围的社交生活以及
2.
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父亲与母亲角色的清晰定义,有助于个人内心冲突
为保证“相互说故事”顺利进行,治疗者在进
〔〕
。儿的解决童故事时常展现出独特的客体关系行治疗前,必须搜集儿童的相关背景资料,并利用
经验,饱含儿童早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心理分析理论对资料作初步分析,推断出儿童产生
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因为要了解儿童故事中事
的重要且充满情感的经历,因此治疗者对儿童隐喻
心
或角色的象征性意义,对他整个故事中所展示
的敏锐把握尤其重要。当儿童表达自己潜意识欲望
物
背景、场地及气氛的意义有所把握,就必须要
后,治疗者鼓励儿童采取不带冲突的方式去解决欲
的
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重要事件等了解
望卷入的冲突,从而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稳固而持
对
续的安全感,达到“自体—客体”的平衡状态。透彻。
治疗者能力的要求
3.
对
疗者需具备相当程度的心理分析能力和创造
四互说故事术的实施步骤与
治
、“
相
”
技
力,否则无法在儿童说故事的同时,快速解析出其
应用要求
中的潜意识含义,并根据儿童所说故事的基本主
题、情节元素和角色,编出另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
一施步骤
()
实
关故事。这对治疗者本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
备阶段:在实施治疗前,治疗者需熟悉
相
1.
准
。治疗者还必须富有高度的直觉,实现故事与现
儿童的基本背景资料,并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
战
的有效转化。在进行故事改编时,随时要根据儿
系。准备好录音或录像设备,以备日后研究分析和
实
童听故事的反应,调整出最有可能产生治疗效果的
儿童自行观看。
事内容。若治疗者的故事将儿童的潜意识内容意
2.
实施阶段:“相互说故事”治疗以一种讲故
故
化,则儿童必然会产生焦虑。当治疗者觉察到儿
事的游戏形式进行,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气氛。首
识
的焦虑情绪后,可以强调故事本身的非现实性,
先由儿童到台上讲述故事,必须有开头、发展、结
童
帮助儿童减轻焦虑。
局,或再附上教育意义。其次治疗者把儿童故事中
以
的主题材料进行重新加工整合,给儿童呈现出一个
互说故事术对儿童游戏治
、“
相
”
技
情景类似、但结局无冲突的故事版本,以取代儿童
五
的启示
各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再总结出新故事的教育
疗
意义。
束阶段:“相互说故事”游戏结束之后,
3.
结
()
治一疗目标密切联系儿童生活
可以和儿童进一步探讨儿童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
局限于量表、测试的条条框框,过分看重行为
扰,但要避免直接解释故事;也可与儿童观看讲述
问题的结果,这并非儿童心理治疗的初衷。我们缺
故事的录像或进行其他游戏活动。
乏的是对儿童话语适时有效的关注与倾听,寻找问
)
应二用要求
(
题的症结应该回归儿童生活。在“相互说故事”治
龄阶段划分
1.
年
疗中,儿童基于生活经验,自发说出的故事,是其
3-15
岁“相互说故事”技术可运用于的儿童,
心理架构、性格冲突及防御机制的重要来源。每名
5-12
但最有效的年龄阶段是学龄到青春期以前即
儿童因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生活环境
〔〕
。年岁龄太小的儿童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理
的不同,所叙述的自发性故事独一无二,这决定了
预目标的特定性。进一步说,针对他们制定的目
解能力有待提升,不太适合“相互说故事”的治
干
疗方法。而处于青春早期的儿童,可能会觉得说故标除了问题行为减少这个可量化的指标外,重点应
12
13
44
儿童发展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改变。而非“方式”。因此只要能引导儿童根据其经验水
平,创编出自发性故事的各种方法,都可以成为协
二励儿童大胆表达
()
鼓
儿童进行叙事的有效工具。由于治疗对象的年龄
传统的儿童心理治疗所选择的干预活动大多是
助
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与其他治疗技术配合
从书本、活动卡片中摘录出来的,多与儿童在测验
偏
〔〕
。干
用,如木偶戏、手指画、傀儡戏、绘画等方式,
中不能通过的技能有关预计划围绕言语、
使
此创设互相信任的咨询氛围,建立友好的情感联
动作、认知技能展开,从功能上看各领域之间缺乏
以
。,推动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
紧密联系,不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忽略了儿童潜
系
在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而进行“相互说故事”
考文献
:
游戏时,从儿童的语音、表情、动作中,我们可以
参
感受到他们丰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其中儿童将自
〔
1
〕
GardnerRA.Themutualstorytellingtechnique
:
use
J
〕
.thetreatmentofachildwithposttraumaticneurosis
〔
己负面的心理情绪大胆表达出来,从面对到克服的
in
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
,
1970
(
3
)
.
过程,就是儿童内心成长的发展过程。
〔
2
〕
BrandellJR.Storiesandstorytellinginchild
三建平等对话的互动环境
)
构
(
psychotherapy
〔
J
〕
.Psychotherapy
:
Theory
,
Research
,
Practice
,
传统的心理干预通常以治疗者为主导来决定儿
1984
(
1
)
.
童做什么、如何做。而“相互说故事”技术最明
〔
3
〕
KritzbergN.TASKIT
(
Tell-A-Story-Kit
),
the
显的优点就是建构求助者与治疗者沟通对话的方
therapeuticstorytellingwordgame
〔
J
〕
.ActaPaedopsychiatrica
,
〔〕
。一
38
)
.
式方面,倾听、叙述故事是年幼儿童喜闻
1971
(
:
比
、
理类动机喻论和研究
〔
M
〕
.
乐见的沟通形式,且儿童在叙述故事时基本不受治
〔
4
〕
WeinerB.
人
,
译
:
浙
,
1991
:
360.
煜明州江教育出版社
.
杭
疗者的影响;另一方面,治疗者能够对生命的原始
孙
5
〕
李
.
儿
.
上幼穗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海
〔〔
M
〕:
历程进行深刻解读,获取重要的隐喻信息,在自然
华
,
2004
:
183.
师范大学出版社
情境中提供有效反馈。基于平等对话关系,儿童以
东
〔〔
M
〕,
戏治疗技巧长珠
6
〕〔
7
〕
SchaeferCE.
游
.
何
自发性故事的形式“分享他们生命中所经历的可怕
译
:
四
,
2007
:
264
,
266..
成都川大学出版社
事件,诉说那些看起来分散且没有主题的想法———
〔
8
〕
WhiteM.
故
、
知
、
权
:
叙事识力事治疗的力量
正如他内心经历的一样,有要被倾听,而不被评价
〔
M
〕
.
廖
,
译
:
华
,
2013
:
12.
世德海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上
治疗者放下“大人”的姿
〔
9
〕
MooreBE.Psychoanalytictermsandconcepts
〔
M
〕
.
和批评的愿望”
〔〕
。当
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与他们的故事时,就
NewHaven
:
YaleUniversityPress
,
1990
:
152.
〔〔,
译理动力学疗法癑
10
〕
CabanissDL.
心
M
〕
.
徐
.
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自由与接纳。
:
中
,
2012
:
8-20.
北京国轻工业出版社
)
重
(
四视父母对儿童情感的支持
〔〔
M
〕,
译
11
〕〔
12
〕
KohutH.
自
.
许
.
体的重建豪冲
在当前报告的“相互说故事”案例中,绝大
北
:,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
62
,
190.
多数儿童因被忽略、被抛弃或因父母离异而感到困
〔
13
〕
GardnerRA.Therapeuticcommunicationwith
扰以至产生情绪与行为问题。这从很大程度上说
children
:
themutualstorytellingtechnique
〔
M
〕
.NewYork
:
明,父母的婚姻质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
JasonAronson
,
1971.
〔〕
。良孩子的行为这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好的亲子
〔
14
〕
LanderTW.
在
:
以游戏中发展儿童游戏为基础
〔,
江
,
等
:
学锋泽菲译海
M
〕
.
陈
.
上跨学科儿童干预法
关系,有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及一系列人际交往的
的
,
2008
:
9.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建立。对于这些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父母的情感支
华
〔〔
M
〕,
译童故事治疗瑞堂
15
〕
BrandellJR.
儿
.
林
.
持能让孩子尽快走出内心的阴影,回归到正常的童
成
:
四
,
2005
:
157
,
32
,
8.
都川大学出版社
年生活轨道中。
〔〔,
葛
,
16
〕
LandrethGL.
游
M
〕
.
雷戏治疗秀雅高飞
五种治疗技术配合使用
()
多
:
重
,
2011
:
65-66.
译庆庆大学出版社
.
重
讲故事活动长久以来在儿童心理研究领域被认
〔
17
〕
SantrockJW.
儿童发展标
.11
版
.
桑
〔
M
〕,
王
为是一种与儿童沟通的治疗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
荣
,
邓
,
等
:
上
,
2009
:
389.
欣媚译海海人民出版社
.
上
该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固定僵化的。“相互说故事”
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它是儿童游戏治疗的“技术”,
(:
陈
)
责任编辑华扬
14
15
16
17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