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轩辕紫杉)
调查思考
2016年第18期
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6.18.009
中国的M
2
/GDP(1993—2012年)
发展趋势与水平研究
□熊偲沂
(同济大学上海虹口200092)
摘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
M
2
/GDP
指标数值的高涨态势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在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
今日,为保证不引起通货膨胀率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适量的货币投放量是国家政策的重点。而中国
M
2
/GDP
的高速
增长,却未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有紧缩的症状。本文运用
stata
软件,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纵向解读中国
1993
年
至
2012
年
M
2
/GDP
的增长情况。研究发现
,
中国近年来
M
2
/GDP
的增长速度减缓;从
M
2
的构成来看,其原因是
M
1
/GDP
的上升速度加快,
QM/GDP
的上升速度减慢,且
M
1
/GDP
上升速度加快的幅度没有
QM/GDP
上升速度下降的幅度大。
关键词:
M
2
/GDP
;
货币需求
;
准货币
文章编号:
1004-7026
(中国图书分类号:
F822.2
文献标志码:
A2016
)
18-0020-02
!!!!
1991
年,麦金农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
却未导致严重通货膨胀”这一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
中国的
M
2
/GDP
超过了美国、
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呈现高涨的态势,这一现
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
M
2
在
2012
年就接近
100
万亿大关,与
2011
年的数据相比,
M
2
同比增长率为
13.8%
,而中国的
M
1
却只增长了
18825.29
亿元,同比增长率只有
6.5%
。可以看出,中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
M
2
/GDP
畸高,国内的实际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
胀不高,甚至有紧缩的症状。本文将
M
2
进行拆分,
从
M
2
和其拆分部分的角度来分析我国
M
2
/GDP
高
的原因。
1
中国
M
2
/GDP
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1.1
模型构建
本文将从货币需求角度建立两组模型来研究
M
2
/
GDP
。第一组模型是直对
1993-2012
年中国
M
2
、
GDP
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中国
M
2
/GDP
的长期趋势。中
国的货币供应量按照以下三个层次来划分
,
即流通
中现金
M
0
、狭义货币
M
1
和广义货币
M
2
。故第二组模
型是从
M
2
的构成入手分析,从货币的角度分析
M
2
的
构成中哪部分对于
M
2
/GDP
的影响更深远。
1.2
数据的使用
因为统计局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的原因,在本文
研究的时间跨度中,
1993
年至
2003
年现存的
GDP
有两种不同的数据:第一种是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对
1993
年
至
2003
数据进行了修订
,
中国统计数据库并对相应
数据进行了整理之后得到的数据;第二种是
2005
年
《中国统计年鉴》刊登
1980
—
2004
年的数据。本文为
避免数据制定方式的不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
1993
年为基期,选取的是国家统计局于第一次全国
经济普查后对
1993
年至
2003
年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后所得到的修正值,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用计量
软件
stata
进行分析。
·
20
·
1.3
模型检验
1.3.1M
2
/GDP
的长期走势。本文对
M
2
/GDP
进行关
于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回归,得到
M
2
/GDP
的长期
趋势:
(
M
2
/GDP=0.9941347+0.0470742TREND1
)
(
(
13.95
)
26.52
)
R-squared=0.9154
AdjustR-squared=0.9107
F-statistic=194.69
其中,
TREND
是时间趋势项,将起始年份
1993
年设为
0
,以后逐年递增。由上式(
1
)得知,我们所得
到的结果是显著的,所得数据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并
且
M
2
/GDP
每年以
0.0470742
的平均速度增加着。预
计在未来
5
年里,中国
M
2
/GDP
数据还将继续上升。
相较于刘明志(
2001
)中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序
列
TREND
的系数由
0.050696
变为现在的
0.0470742
,相比
1980-2000
年间,中国现在的
M
2
/
GDP
增长速度变缓。
1.3.2
从
M
2
的构成解释
M2/GDP
的增长。在上文
中,通过对
M
2
/GDP
进行关于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
回归,得到了
M
2
/GDP
的长期趋势。但
M
2
由准货币和
狭义货币
M
1
组成,
QM
的流动性若,
M
1
的流动性强不
同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居民的不同需求动机。下文将从
M
2
的构成:
QM
和
M
1
两个角度分析解释
M
2
/GDP
的
增长。
1.M
1
/GDP
的长期趋势
(
M
1
/GDP=0.4249829+0.0119562TREND2
)
(
7.04
)(
22.51
)
R-squared=0.7335
AdjustR-squared=0.7187
F-statistic=49.54
/GDP
的长期趋势
QM/GDP=0.5691519+0.0351181TREND
(
3
)
(
16.22
)(
23.65
)
R-squared=0.9360
2016年第18期
调查思考
!!
AdjustR-squared=0.9324
F-statistic=263.06
由式(
2
)、(
3
)可以得出:每年
M
1
/GDP
上升
0.0119562
,而
QM/GDP
的上升速度则为每年
0.035118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
M
2
的构
成角度分析,相对于
M
1
/GDP
的影响,
QM/GDP
的上升
速度对
M
2
/GDP
的上升速度影响更大。
相较于刘明志(
2001
)中的数据,可以得出近年来
M
1
/GDP
的增长速度有放缓趋势的结论。且可以认为
近年来我国
M
2
/GDP
上升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
M
1
/
GDP
上升速度加快,
QM/GDP
上升速度的减慢,且
M
1
/
GDP
上升速度加快的幅度没有
QM/GDP
上升速度的
下降幅度大。
一般而言,广义货币供应量中的
M0
、
M
1
流动性
较强
,
对即期总需求的影响较强;而准货币
QM
的流
动性较弱
,
对即期总需求的影响较
M
1
更弱。但是从
M
2
的构成来看,准货币
QM
的增长速度依旧大于
M
1
的增长速度,在
M
2
的构成中,长期趋势里会出现
M
1
在
M
2
中所占份额逐渐降低的情况。由于广义货币供
应量中的
M
1
、
M
0
流动性较强,所以
QM/GDP
数值的
增长、
M
1
/GDP
数值的增加表明了中国货币流动性处
于下降趋势。从本文与刘明志(
2001
)研究结果的比较
来看,中国近几年
QM/GDP
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表
明中国货币的流动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中国近年来
M
2
/GDP
的增长速度虽然
依然很高,但相对于以前有所减缓,主要是因为中国
近几年的
QM/GDP
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货币流动
性速度加快。笔者认为,银行的不良债券率高、居民的
储蓄倾向、投资偏好等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
若要解决中国
M
2
/GDP
高涨的问题,首先应该解决资
金大量闲置、银行不良资产率高的问题。通过严格放
贷审查,减少不良贷款率,使贷款资金真正进入实体
企业并创造
GDP
,从而降低
M
2
/GDP
。其次,要大力发
展资本市场,使居民的资金从各种渠道进入生产领
域,从而在
M
2
不变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
GDP
,进而
降低
M
2
/GDP
。与此同时还应刺激国内消费,减少储蓄
率,带动
GDP
的增长,改变中国国民的惯性消费思
维。最后,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小微金融的主体一般为
小型的生产型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经营机制比较灵
活,市场的敏感性也很高,生产效率高,对
GDP
贡献
大,增加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和贷款,将会在减少闲置
资金的同时
提高
GDP
的发展速度,从而降低
M
2
/
GDP
。
参考文献:
[1]
韩平
,
李斌
,
崔永
.
中国
M
2
/GDP
的动态增长路径、货
币供应量与政策分析
[J].
经济研究
,2005
第
10
期
.37-
47.
[2]
何斌
,
姚如青
.
分工、金融二元结构与中国
M
2
/GDP
的上升
[J].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第
9
期
.21-27.
[3]
江春
,
江晶晶
,
单超
.
基于总需求结构的中国“高
M
2
/
GDP
之谜”解析
[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9
第
5
期
.
18-26.
[4]
江晶晶
,
单超
.
中国
M
2
/GDP
高比率问题研究
[J].
经济
科学
,2010
第
4
期
.50-62.
[5]
刘明志
.
中国的
M
2
/GDP(1980-2000):
趋势、水平和
影响因素
[J].
经济研究
,2001
第
2
期
.3-12.
[6]
李斌
.
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兼对我国
M
2
/GDP
过高之谜的再解释
[J].
管理世界
,2006
第
3
期
.29-39.
[7]
李国疆
.
中国的
M
2
/GDP:
理论、问题、对策
[J].
经济问
题探索
,2001
第
12
期
.8-11.
[8]
麦金农
.1989: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
中译本
)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37-69.
[9]
汪洋
.
中国
M
2
/GDP
比率问题研究述评
[J].
管理世界
,
2007
第
1
期
.137-146.
[10]
尉高师
,
雷明国
.
中国的
M
2
/GDP
为何这么高
[J].
经
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第
5
期
,29-32.
[11]
吴建军
.
我国
M
2
/GDP
过高的原因
:
基于收入分配
差距的分析
[J].
经济学家
,2004
第
1
期
.85-88.
[12]
谢平
,
张怀清
.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
M
2
/GDP
[J].
经济研究
,2007
第
2
期
,27-37.
[13]
余永定
.M
2
/GDP
的动态增长路径
[J].
世界经济
,
2002
第
12
期
.3-13.
[14]
张文
.
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
中国高
M
2
/GDP
比例的货币分析
[J].
金融研究
,2008
第
2
期
.13-32.
[15]
张春生
,
吴超林
.
中国
M
2
/GDP
畸高原因的再考
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J].
数量经济技
术经济研究
,2008
第
5
期
.3-16.
·
21
·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轩辕紫杉)
调查思考
2016年第18期
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6.18.009
中国的M
2
/GDP(1993—2012年)
发展趋势与水平研究
□熊偲沂
(同济大学上海虹口200092)
摘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
M
2
/GDP
指标数值的高涨态势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在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
今日,为保证不引起通货膨胀率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适量的货币投放量是国家政策的重点。而中国
M
2
/GDP
的高速
增长,却未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有紧缩的症状。本文运用
stata
软件,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纵向解读中国
1993
年
至
2012
年
M
2
/GDP
的增长情况。研究发现
,
中国近年来
M
2
/GDP
的增长速度减缓;从
M
2
的构成来看,其原因是
M
1
/GDP
的上升速度加快,
QM/GDP
的上升速度减慢,且
M
1
/GDP
上升速度加快的幅度没有
QM/GDP
上升速度下降的幅度大。
关键词:
M
2
/GDP
;
货币需求
;
准货币
文章编号:
1004-7026
(中国图书分类号:
F822.2
文献标志码:
A2016
)
18-0020-02
!!!!
1991
年,麦金农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
却未导致严重通货膨胀”这一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
中国的
M
2
/GDP
超过了美国、
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呈现高涨的态势,这一现
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
M
2
在
2012
年就接近
100
万亿大关,与
2011
年的数据相比,
M
2
同比增长率为
13.8%
,而中国的
M
1
却只增长了
18825.29
亿元,同比增长率只有
6.5%
。可以看出,中
.. All Rights Reserved.
国
M
2
/GDP
畸高,国内的实际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
胀不高,甚至有紧缩的症状。本文将
M
2
进行拆分,
从
M
2
和其拆分部分的角度来分析我国
M
2
/GDP
高
的原因。
1
中国
M
2
/GDP
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1.1
模型构建
本文将从货币需求角度建立两组模型来研究
M
2
/
GDP
。第一组模型是直对
1993-2012
年中国
M
2
、
GDP
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中国
M
2
/GDP
的长期趋势。中
国的货币供应量按照以下三个层次来划分
,
即流通
中现金
M
0
、狭义货币
M
1
和广义货币
M
2
。故第二组模
型是从
M
2
的构成入手分析,从货币的角度分析
M
2
的
构成中哪部分对于
M
2
/GDP
的影响更深远。
1.2
数据的使用
因为统计局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的原因,在本文
研究的时间跨度中,
1993
年至
2003
年现存的
GDP
有两种不同的数据:第一种是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对
1993
年
至
2003
数据进行了修订
,
中国统计数据库并对相应
数据进行了整理之后得到的数据;第二种是
2005
年
《中国统计年鉴》刊登
1980
—
2004
年的数据。本文为
避免数据制定方式的不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
1993
年为基期,选取的是国家统计局于第一次全国
经济普查后对
1993
年至
2003
年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后所得到的修正值,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用计量
软件
stata
进行分析。
·
20
·
1.3
模型检验
1.3.1M
2
/GDP
的长期走势。本文对
M
2
/GDP
进行关
于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回归,得到
M
2
/GDP
的长期
趋势:
(
M
2
/GDP=0.9941347+0.0470742TREND1
)
(
(
13.95
)
26.52
)
R-squared=0.9154
AdjustR-squared=0.9107
F-statistic=194.69
其中,
TREND
是时间趋势项,将起始年份
1993
年设为
0
,以后逐年递增。由上式(
1
)得知,我们所得
到的结果是显著的,所得数据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并
且
M
2
/GDP
每年以
0.0470742
的平均速度增加着。预
计在未来
5
年里,中国
M
2
/GDP
数据还将继续上升。
相较于刘明志(
2001
)中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序
列
TREND
的系数由
0.050696
变为现在的
0.0470742
,相比
1980-2000
年间,中国现在的
M
2
/
GDP
增长速度变缓。
1.3.2
从
M
2
的构成解释
M2/GDP
的增长。在上文
中,通过对
M
2
/GDP
进行关于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
回归,得到了
M
2
/GDP
的长期趋势。但
M
2
由准货币和
狭义货币
M
1
组成,
QM
的流动性若,
M
1
的流动性强不
同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居民的不同需求动机。下文将从
M
2
的构成:
QM
和
M
1
两个角度分析解释
M
2
/GDP
的
增长。
1.M
1
/GDP
的长期趋势
(
M
1
/GDP=0.4249829+0.0119562TREND2
)
(
7.04
)(
22.51
)
R-squared=0.7335
AdjustR-squared=0.7187
F-statistic=49.54
/GDP
的长期趋势
QM/GDP=0.5691519+0.0351181TREND
(
3
)
(
16.22
)(
23.65
)
R-squared=0.9360
2016年第18期
调查思考
!!
AdjustR-squared=0.9324
F-statistic=263.06
由式(
2
)、(
3
)可以得出:每年
M
1
/GDP
上升
0.0119562
,而
QM/GDP
的上升速度则为每年
0.035118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
M
2
的构
成角度分析,相对于
M
1
/GDP
的影响,
QM/GDP
的上升
速度对
M
2
/GDP
的上升速度影响更大。
相较于刘明志(
2001
)中的数据,可以得出近年来
M
1
/GDP
的增长速度有放缓趋势的结论。且可以认为
近年来我国
M
2
/GDP
上升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
M
1
/
GDP
上升速度加快,
QM/GDP
上升速度的减慢,且
M
1
/
GDP
上升速度加快的幅度没有
QM/GDP
上升速度的
下降幅度大。
一般而言,广义货币供应量中的
M0
、
M
1
流动性
较强
,
对即期总需求的影响较强;而准货币
QM
的流
动性较弱
,
对即期总需求的影响较
M
1
更弱。但是从
M
2
的构成来看,准货币
QM
的增长速度依旧大于
M
1
的增长速度,在
M
2
的构成中,长期趋势里会出现
M
1
在
M
2
中所占份额逐渐降低的情况。由于广义货币供
应量中的
M
1
、
M
0
流动性较强,所以
QM/GDP
数值的
增长、
M
1
/GDP
数值的增加表明了中国货币流动性处
于下降趋势。从本文与刘明志(
2001
)研究结果的比较
来看,中国近几年
QM/GDP
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表
明中国货币的流动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中国近年来
M
2
/GDP
的增长速度虽然
依然很高,但相对于以前有所减缓,主要是因为中国
近几年的
QM/GDP
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货币流动
性速度加快。笔者认为,银行的不良债券率高、居民的
储蓄倾向、投资偏好等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
若要解决中国
M
2
/GDP
高涨的问题,首先应该解决资
金大量闲置、银行不良资产率高的问题。通过严格放
贷审查,减少不良贷款率,使贷款资金真正进入实体
企业并创造
GDP
,从而降低
M
2
/GDP
。其次,要大力发
展资本市场,使居民的资金从各种渠道进入生产领
域,从而在
M
2
不变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
GDP
,进而
降低
M
2
/GDP
。与此同时还应刺激国内消费,减少储蓄
率,带动
GDP
的增长,改变中国国民的惯性消费思
维。最后,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小微金融的主体一般为
小型的生产型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经营机制比较灵
活,市场的敏感性也很高,生产效率高,对
GDP
贡献
大,增加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和贷款,将会在减少闲置
资金的同时
提高
GDP
的发展速度,从而降低
M
2
/
GDP
。
参考文献:
[1]
韩平
,
李斌
,
崔永
.
中国
M
2
/GDP
的动态增长路径、货
币供应量与政策分析
[J].
经济研究
,2005
第
10
期
.37-
47.
[2]
何斌
,
姚如青
.
分工、金融二元结构与中国
M
2
/GDP
的上升
[J].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第
9
期
.21-27.
[3]
江春
,
江晶晶
,
单超
.
基于总需求结构的中国“高
M
2
/
GDP
之谜”解析
[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9
第
5
期
.
18-26.
[4]
江晶晶
,
单超
.
中国
M
2
/GDP
高比率问题研究
[J].
经济
科学
,2010
第
4
期
.50-62.
[5]
刘明志
.
中国的
M
2
/GDP(1980-2000):
趋势、水平和
影响因素
[J].
经济研究
,2001
第
2
期
.3-12.
[6]
李斌
.
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兼对我国
M
2
/GDP
过高之谜的再解释
[J].
管理世界
,2006
第
3
期
.29-39.
[7]
李国疆
.
中国的
M
2
/GDP:
理论、问题、对策
[J].
经济问
题探索
,2001
第
12
期
.8-11.
[8]
麦金农
.1989: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
(
中译本
)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37-69.
[9]
汪洋
.
中国
M
2
/GDP
比率问题研究述评
[J].
管理世界
,
2007
第
1
期
.137-146.
[10]
尉高师
,
雷明国
.
中国的
M
2
/GDP
为何这么高
[J].
经
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第
5
期
,29-32.
[11]
吴建军
.
我国
M
2
/GDP
过高的原因
:
基于收入分配
差距的分析
[J].
经济学家
,2004
第
1
期
.85-88.
[12]
谢平
,
张怀清
.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
M
2
/GDP
[J].
经济研究
,2007
第
2
期
,27-37.
[13]
余永定
.M
2
/GDP
的动态增长路径
[J].
世界经济
,
2002
第
12
期
.3-13.
[14]
张文
.
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
中国高
M
2
/GDP
比例的货币分析
[J].
金融研究
,2008
第
2
期
.13-32.
[15]
张春生
,
吴超林
.
中国
M
2
/GDP
畸高原因的再考
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J].
数量经济技
术经济研究
,2008
第
5
期
.3-16.
·
21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