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加速国际化、智能化步伐 打造中国农机国际品牌——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

IT圈 admin 55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庹以轩)

第51卷第5期 

V0I.51 No.5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 EQUIPMENT&VEHICLE ENGINEERING 

2013年5月 

Mav 2013 

doi:10.3969/j.issn.1673—3142.2013.005.021 

加速国际化、智能化步伐打造中国农机国际品牌 

——

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化论坛侧记 

本刊编辑王立群。路伟 

2013年3月25 13,中国(青岛)国际农机展 

以及同期举办的“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化论 

的久保田、洋马、井关、筑水在江苏已建有生产基 

地,韩国的国际、大同在安徽建厂,另外乐星、马斯 

坛”在青岛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众多农机企业携 

国内外最新研发产品以及各种高端、前沿农机设 

备参展。为企业展示自身品牌以及行业技术交流 

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 

展会同期举行了多方面的论坛讲座及交流活 

动,其中在“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化论坛”上, 

众多行业领导、专家齐聚,以农机“国际化与智能 

化”为主题,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探讨当 

前农业和农机化发展趋势,通过嘉宾分享各自研 

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为农机新信息、新技术和新产 

品搭建广泛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农业机械 

化的国际化与智能化,推进我国农机化事业更好、 

更快、更科学地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多种产品产量已经列居 

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农机制造大国,但 

我国制造总体水平还不高,在农业机械方面还处 

于国际产业的低端,创新能力弱,自主核心知识产 

权少,大型跨国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少,我国已经 

是农机制造大国,却还不是农机制造强国。那么中 

国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到“制造强 

国、品牌大国”的转变?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在世界 

产业链中向高附加值的金字塔上端跃升呢?对 

于这些问题。参与论坛的专家在以下三方面提出 

了建设性的建议 

1合作共赢农业机械国际化之路任重而 

道远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农业机械化各 

项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与世界接 

轨,国际农机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国内企业也在加 

快“走出去”进程。目前在中国,美国约翰迪尔有4 

个工厂、纽荷兰有2个工厂、爱科计划再建2个工 

厂(还控股了山东大丰)、马恒达有2个工厂,日本 

奇奥、雷肯或计划或已在山东设厂等,截止目前, 

外国著名农机品牌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厂已超 

20个,这是其对中国庞大的市场份额的肯定.同 

时也为国内农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然而与国际农机巨头集体争相在国内市场布局相 

比,国内农机行业的整体国际化步伐则相对较慢, 

明显准备和应对不足。目前绝大部分企业还仅仅 

停留或满足于产品出口的地步,而且市场主要集 

中在中等以下发达国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认为,中国农机国 

际化,就是中国农机要融人国际农机市场,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同时,中国的农机市场也要敞开大 

门,宽容外国农机的进人,百花争艳,公平竞争,共 

同为世界农机化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他同时告 

诫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企业走出去.市场定位要找 

到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着力点。同时中国农机国 

际化要坚守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原则.从我国国 

情和农机企业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能够充 

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低成本与差异化结合的国际竞 

争战略。 

美国爱科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有吉认为.国 

际化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内很多企业 

今年都在做国际化的尝试,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 

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对国际化要坚定不移地走下 

去;同时,目前中国市场还不成熟,需要我们脚踏 

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以爱科中国为例,去 

年中国区市场部将需要美国挑战者和德国丰特产 

品的信息反馈给美国总部以后。却得到中国不具 

备全部服务的支撑能力.所以说无论国际巨头走 

人中国还是民族企业走向世界。都不是短期内能 

够完成的,农机国际化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实际上,这几年国内农机企业也在国际化的 

道路上摸索前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拖集团、福 

第51卷第5期 王立群等:加速国际化、智能化步伐打造中国农机国际品牌 79 

田雷沃等我国知名农机企业也纷纷在国外完成收 

购、建立营销网点,力主打造国际化企业。我国农 

等,目前科技部已经将“中国农业机械智能化”列 

为一个大课题,希望能够尽快把国外先进技术和 

机出口贸易额在行业总产值所占的比例越来越 

多.2012年全国机电产品总出口额为1.17万亿美 

元.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3%。出El数量同比增长 

6.07%,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85%。2012年我国农 

成熟经验在中国付诸实践,尽快为我国农业生产 

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约翰迪尔中国技术研发总监张宏岩认为,中 

国农机逐步向大型化发展,这是大家都非常希望 

业机械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12%,其 

他数据基本均超过全国机电产品平均数据,说明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不断增强。这是一个令人喜悦的现象。但同时, 

我们也要发现与国外品牌农机企业的差距,在交 

流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2品质提升加快农业机械智能化步伐 

目前,中国农业机械的总体技术水平和产品 

质量不高,且中小型机械多,缺乏科技含量高、可 

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 

转移。农村适龄劳动力缺失现象明显,伴随我国土 

地流转制度的逐步实施.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 

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高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越加 

广泛。高科技的、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依赖于智能化 

的技术。农业智能化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 

及,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未来一段时间内,现 

代化农业机械的开发、生产将是我国农机技术升 

级换代的趋势。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机行 

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提升农业机械品质,加速现 

代化和智能化是我国农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如何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逐步实现农业 

机械现代化.对我们的生产研发单位提出了难度 

不小的要求。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认 

为,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除了要追赶国外发达国 

家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除了提高装备制造 

能力、提高农机可靠性拉近和国际先进农机制造 

水平以外,尽快提高中国农机的装备智能化也是 

十分必要的。农业装备智能化是市场需要和农民 

需求的共同结果,特别是中国市场刚性需求和农 

业劳动生产价格低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要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要推进农业生产节能环保,智能化 

这条道路已经摆在面前。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包括信息传递标准化、操作系统精准化等 

看到的,农机只有大型化才有机会把一些高智能 

的自动化引入进来。因为在承载力较低的小型农 

机上引进高技术是比较困难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者相辅相成。目前,约翰迪尔引入中国的农机产 

品已经要添加必要的智能化措施.这是由中国农 

机化发展现实所决定的。 

福田雷沃重工总工程师朱金光、山东五征集 

团农业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吉祯则从企业生产 

经营的角度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从市场 

需求来说,尽管我国农机智能化起点低,发展速度 

慢,但从总需求角度来说农机智能化是发展的必 

然趋势,因为没有智能化,农业生产的低耗高效就 

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可靠性的提高、操作性的便 

捷、成本的降低也就都不能实现。对于本土企业来 

说,需要多方位地获取先进技术,建立可持续的技 

术研发能力,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并通过国际交流 

与技术合作,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建立国 

际水准的研发团队。全行业智能化水平的共同提 

高,不仅仅体现在研发生产领域,更要覆盖到售后 

服务和维修阶段.为农民提供“耕种收维管”的农 

机全程智能化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 

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为中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 

础。2005年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 

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 

功,已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一台GPS 

收获机2006年也在福田雷沃重_T诞生。这些都标 

志着我们国家农业机械智能化建设已经开始迈出 

步伐。 

3重视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注重人才引进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不少农机企业特别是 

小型农机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仿制国外 

和国内知名农机企业产品为生。散乱无序的低水 

平竞争,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年来, 

80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中国国内企业开展自主研发,通过吸收国外先进 

国门,到国外企业和展会参观学习,国外先进机具 

技术,依据中国农业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众多 也大批地进人到我国市场。在面对诸如变量喷雾 

新型农机,但相较于国外企业来说,无论从产品可 

机、3S系统卫星定位这些先进的智能化大型作业 

靠性、精细化上,还是智能化、人性化上,都存在着 

装备时,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够拥有这样的技 

巨大差距。加强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是当前中国 

术,这样的产品呢?首先要有一个舞台.有一个战 

农机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重中之重。而在发展提升 

场。让科技工作者奋斗,为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的 

农机现代化、智能化之路的过程中,人才一直是阻 进步发展而努力。想要建立这个平台,有两个条件 

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必须具备的。一方面是先进技术的研发需要大 

中国的农机制造企业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企 量资金作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有人才作支撑。科技 

业发展缺乏战略眼光,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 部启动的国家“十二五”智能农机技术与装备项 

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弱化的劳动力优势也为企业 

目,通过课题的研发,能够突破智能化农业装备发 

敲响了警钟。此外,相当多的农机生产企业,特别 

展方面的一些共性技术。由全国产学研大概57家 

是中小企业,忽视创新的长期投入,忽视创新人才 

企业、单位、大专院校共同组成,预计到2015年项 

的培养,缺少核心技术人才也是影响我国农业机 目完成时,会有一批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当 

械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中。通过这样一个课题,打下一个基础,用以提高 

针对以上现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认 

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下一步的智能化农业机 

为。实现农机国际化。还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实体、 械研发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产品、人才。实体指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农机企 中国是农机制造大国.如何做得更强,如何在 

业.这是农机国际化的基础:产品则是树立国际知 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名度的中国农机品牌,建立有特色的中国形象,推 

这离不开中国国际品牌的强大建设。也就是中国 

出打得响的农机产品是农机国际化的核心和关 “世界名牌”的强大建设,加强、提高和拥有更多的 

键:人才指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值得 属于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创 

重视的是国际化企业不仅需要具有国际经营能力 新、开发、效率、质量、品牌、科学、人才为一体的具 

的金融管理人才.还需要培养善用具有研发能力 有科学发展的企业,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 

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从事产品生产制造的高技能 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点.由劳动密集型 

人才。 

企业向自主创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具有人才和 

山东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所长骆琳提出了自 优势竞争的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农机制造业 

己的看法,她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国内市场 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 

的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大批科研人员跨出 

中国一拖200马力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试制成功 

近日,200马力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在中国 2013年,一装厂以抓市场、抓产品等“三抓、 

拖一装厂试制成功。该机型采用摩擦驱动高速 

两保、两立足”为经营工作主线.加快新产品研发 

橡胶履带行走系统,具有牵引力大、速度高、低比 

和商品化进程,履带拖拉机及变型产品的基础性 

压、轨距可调、转场方便、工作挡位多、方向盘操纵 

研发和实用性研发同步发力。目前,配有8+4挡 

灵活轻巧等特点,无论是外观、性能还是操纵性等 位、采用湿式转向离合器技术的140马力履带拖 

均有较大提升。 

拉机,个头敦实、适合重负荷作业的140马力有架 

项目研发负责人介绍.东方红200马力高速 

式轮式拖拉机,配装有c系列模具化驾驶室的半 

橡胶履带拖拉机在国内是第一家。从目前的形势 

刚性底盘100马力推土型履带拖拉机,经过前期 

来看,国内市场对大马力橡胶履带拖拉机的需求 

几轮技术优化和可靠性验证后,陆续批量投放市 

迫切,很多客户得知一拖在试制样机时,纷纷投来 

场:体积精巧、半刚性底盘的7O马力高端果园型 

关注目光,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履带拖拉机也雏形初具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庹以轩)

第51卷第5期 

V0I.51 No.5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LTURAL EQUIPMENT&VEHICLE ENGINEERING 

2013年5月 

Mav 2013 

doi:10.3969/j.issn.1673—3142.2013.005.021 

加速国际化、智能化步伐打造中国农机国际品牌 

——

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化论坛侧记 

本刊编辑王立群。路伟 

2013年3月25 13,中国(青岛)国际农机展 

以及同期举办的“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化论 

的久保田、洋马、井关、筑水在江苏已建有生产基 

地,韩国的国际、大同在安徽建厂,另外乐星、马斯 

坛”在青岛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众多农机企业携 

国内外最新研发产品以及各种高端、前沿农机设 

备参展。为企业展示自身品牌以及行业技术交流 

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 

展会同期举行了多方面的论坛讲座及交流活 

动,其中在“2013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化论坛”上, 

众多行业领导、专家齐聚,以农机“国际化与智能 

化”为主题,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探讨当 

前农业和农机化发展趋势,通过嘉宾分享各自研 

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为农机新信息、新技术和新产 

品搭建广泛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农业机械 

化的国际化与智能化,推进我国农机化事业更好、 

更快、更科学地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多种产品产量已经列居 

世界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农机制造大国,但 

我国制造总体水平还不高,在农业机械方面还处 

于国际产业的低端,创新能力弱,自主核心知识产 

权少,大型跨国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少,我国已经 

是农机制造大国,却还不是农机制造强国。那么中 

国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到“制造强 

国、品牌大国”的转变?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在世界 

产业链中向高附加值的金字塔上端跃升呢?对 

于这些问题。参与论坛的专家在以下三方面提出 

了建设性的建议 

1合作共赢农业机械国际化之路任重而 

道远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农业机械化各 

项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与世界接 

轨,国际农机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国内企业也在加 

快“走出去”进程。目前在中国,美国约翰迪尔有4 

个工厂、纽荷兰有2个工厂、爱科计划再建2个工 

厂(还控股了山东大丰)、马恒达有2个工厂,日本 

奇奥、雷肯或计划或已在山东设厂等,截止目前, 

外国著名农机品牌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厂已超 

20个,这是其对中国庞大的市场份额的肯定.同 

时也为国内农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然而与国际农机巨头集体争相在国内市场布局相 

比,国内农机行业的整体国际化步伐则相对较慢, 

明显准备和应对不足。目前绝大部分企业还仅仅 

停留或满足于产品出口的地步,而且市场主要集 

中在中等以下发达国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认为,中国农机国 

际化,就是中国农机要融人国际农机市场,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同时,中国的农机市场也要敞开大 

门,宽容外国农机的进人,百花争艳,公平竞争,共 

同为世界农机化更好地发展作出贡献。他同时告 

诫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企业走出去.市场定位要找 

到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着力点。同时中国农机国 

际化要坚守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原则.从我国国 

情和农机企业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能够充 

分发挥自身优势的低成本与差异化结合的国际竞 

争战略。 

美国爱科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有吉认为.国 

际化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内很多企业 

今年都在做国际化的尝试,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 

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对国际化要坚定不移地走下 

去;同时,目前中国市场还不成熟,需要我们脚踏 

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以爱科中国为例,去 

年中国区市场部将需要美国挑战者和德国丰特产 

品的信息反馈给美国总部以后。却得到中国不具 

备全部服务的支撑能力.所以说无论国际巨头走 

人中国还是民族企业走向世界。都不是短期内能 

够完成的,农机国际化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实际上,这几年国内农机企业也在国际化的 

道路上摸索前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拖集团、福 

第51卷第5期 王立群等:加速国际化、智能化步伐打造中国农机国际品牌 79 

田雷沃等我国知名农机企业也纷纷在国外完成收 

购、建立营销网点,力主打造国际化企业。我国农 

等,目前科技部已经将“中国农业机械智能化”列 

为一个大课题,希望能够尽快把国外先进技术和 

机出口贸易额在行业总产值所占的比例越来越 

多.2012年全国机电产品总出口额为1.17万亿美 

元.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3%。出El数量同比增长 

6.07%,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85%。2012年我国农 

成熟经验在中国付诸实践,尽快为我国农业生产 

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约翰迪尔中国技术研发总监张宏岩认为,中 

国农机逐步向大型化发展,这是大家都非常希望 

业机械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12%,其 

他数据基本均超过全国机电产品平均数据,说明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不断增强。这是一个令人喜悦的现象。但同时, 

我们也要发现与国外品牌农机企业的差距,在交 

流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2品质提升加快农业机械智能化步伐 

目前,中国农业机械的总体技术水平和产品 

质量不高,且中小型机械多,缺乏科技含量高、可 

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 

转移。农村适龄劳动力缺失现象明显,伴随我国土 

地流转制度的逐步实施.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 

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高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越加 

广泛。高科技的、大规模的现代农业依赖于智能化 

的技术。农业智能化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 

及,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未来一段时间内,现 

代化农业机械的开发、生产将是我国农机技术升 

级换代的趋势。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机行 

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提升农业机械品质,加速现 

代化和智能化是我国农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如何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逐步实现农业 

机械现代化.对我们的生产研发单位提出了难度 

不小的要求。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认 

为,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除了要追赶国外发达国 

家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除了提高装备制造 

能力、提高农机可靠性拉近和国际先进农机制造 

水平以外,尽快提高中国农机的装备智能化也是 

十分必要的。农业装备智能化是市场需要和农民 

需求的共同结果,特别是中国市场刚性需求和农 

业劳动生产价格低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要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要推进农业生产节能环保,智能化 

这条道路已经摆在面前。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包括信息传递标准化、操作系统精准化等 

看到的,农机只有大型化才有机会把一些高智能 

的自动化引入进来。因为在承载力较低的小型农 

机上引进高技术是比较困难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者相辅相成。目前,约翰迪尔引入中国的农机产 

品已经要添加必要的智能化措施.这是由中国农 

机化发展现实所决定的。 

福田雷沃重工总工程师朱金光、山东五征集 

团农业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吉祯则从企业生产 

经营的角度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从市场 

需求来说,尽管我国农机智能化起点低,发展速度 

慢,但从总需求角度来说农机智能化是发展的必 

然趋势,因为没有智能化,农业生产的低耗高效就 

不能实现,农业机械可靠性的提高、操作性的便 

捷、成本的降低也就都不能实现。对于本土企业来 

说,需要多方位地获取先进技术,建立可持续的技 

术研发能力,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并通过国际交流 

与技术合作,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建立国 

际水准的研发团队。全行业智能化水平的共同提 

高,不仅仅体现在研发生产领域,更要覆盖到售后 

服务和维修阶段.为农民提供“耕种收维管”的农 

机全程智能化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 

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为中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 

础。2005年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 

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 

功,已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一台GPS 

收获机2006年也在福田雷沃重_T诞生。这些都标 

志着我们国家农业机械智能化建设已经开始迈出 

步伐。 

3重视自主研发能力培养注重人才引进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不少农机企业特别是 

小型农机企业缺乏研发能力,主要依靠仿制国外 

和国内知名农机企业产品为生。散乱无序的低水 

平竞争,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近年来, 

80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中国国内企业开展自主研发,通过吸收国外先进 

国门,到国外企业和展会参观学习,国外先进机具 

技术,依据中国农业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众多 也大批地进人到我国市场。在面对诸如变量喷雾 

新型农机,但相较于国外企业来说,无论从产品可 

机、3S系统卫星定位这些先进的智能化大型作业 

靠性、精细化上,还是智能化、人性化上,都存在着 

装备时,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够拥有这样的技 

巨大差距。加强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是当前中国 

术,这样的产品呢?首先要有一个舞台.有一个战 

农机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重中之重。而在发展提升 

场。让科技工作者奋斗,为我国农业装备智能化的 

农机现代化、智能化之路的过程中,人才一直是阻 进步发展而努力。想要建立这个平台,有两个条件 

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必须具备的。一方面是先进技术的研发需要大 

中国的农机制造企业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企 量资金作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有人才作支撑。科技 

业发展缺乏战略眼光,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 部启动的国家“十二五”智能农机技术与装备项 

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弱化的劳动力优势也为企业 

目,通过课题的研发,能够突破智能化农业装备发 

敲响了警钟。此外,相当多的农机生产企业,特别 

展方面的一些共性技术。由全国产学研大概57家 

是中小企业,忽视创新的长期投入,忽视创新人才 

企业、单位、大专院校共同组成,预计到2015年项 

的培养,缺少核心技术人才也是影响我国农业机 目完成时,会有一批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当 

械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中。通过这样一个课题,打下一个基础,用以提高 

针对以上现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认 

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下一步的智能化农业机 

为。实现农机国际化。还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实体、 械研发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产品、人才。实体指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农机企 中国是农机制造大国.如何做得更强,如何在 

业.这是农机国际化的基础:产品则是树立国际知 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名度的中国农机品牌,建立有特色的中国形象,推 

这离不开中国国际品牌的强大建设。也就是中国 

出打得响的农机产品是农机国际化的核心和关 “世界名牌”的强大建设,加强、提高和拥有更多的 

键:人才指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值得 属于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创 

重视的是国际化企业不仅需要具有国际经营能力 新、开发、效率、质量、品牌、科学、人才为一体的具 

的金融管理人才.还需要培养善用具有研发能力 有科学发展的企业,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 

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从事产品生产制造的高技能 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点.由劳动密集型 

人才。 

企业向自主创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具有人才和 

山东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所长骆琳提出了自 优势竞争的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农机制造业 

己的看法,她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国内市场 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 

的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大批科研人员跨出 

中国一拖200马力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试制成功 

近日,200马力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在中国 2013年,一装厂以抓市场、抓产品等“三抓、 

拖一装厂试制成功。该机型采用摩擦驱动高速 

两保、两立足”为经营工作主线.加快新产品研发 

橡胶履带行走系统,具有牵引力大、速度高、低比 

和商品化进程,履带拖拉机及变型产品的基础性 

压、轨距可调、转场方便、工作挡位多、方向盘操纵 

研发和实用性研发同步发力。目前,配有8+4挡 

灵活轻巧等特点,无论是外观、性能还是操纵性等 位、采用湿式转向离合器技术的140马力履带拖 

均有较大提升。 

拉机,个头敦实、适合重负荷作业的140马力有架 

项目研发负责人介绍.东方红200马力高速 

式轮式拖拉机,配装有c系列模具化驾驶室的半 

橡胶履带拖拉机在国内是第一家。从目前的形势 

刚性底盘100马力推土型履带拖拉机,经过前期 

来看,国内市场对大马力橡胶履带拖拉机的需求 

几轮技术优化和可靠性验证后,陆续批量投放市 

迫切,很多客户得知一拖在试制样机时,纷纷投来 

场:体积精巧、半刚性底盘的7O马力高端果园型 

关注目光,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履带拖拉机也雏形初具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