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LED显示屏、DLP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

IT圈 admin 40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皇诗蕾)

LED

显示屏

/DLP

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

2015年9月,LG、创维群欣等安防显示企业纷纷推出1.8毫米缝隙液晶拼接产品,引领

液晶拼接技术进入真正无缝时代,成为比肩传统小间距LED显示屏,DLP拼接单元的新选

择。那么对于广大渠道商、集成商、最终用户,必然会面临一个“该选谁”的疑问。本

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和大家谈谈三大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

从显示效果看,三大拼接技术的优劣

对于用户而言,显示设备的最终效果是最核心的选购标准,而不同的显示技术在效

果上肯定有一些优劣的差异,具体请见下面的表格:

门类

‘小间距LED显

示屏

很高

DLP拼接 18毫米无缝液晶

亮度 略低

W

一般 时比度 高. 一般

分辨率

(ppi)

一般 高 很高

反应速度 很快 很快 慢

色彩范围 高色域 视光源和定 视光源间定

色彩分辨率

占向

一般 一般

刷新频率

很高 高 高

点缺陷 一般 无 极少

耗材和显示核心

寿命

较长 一般 很长

文案大全

单元厚度 薄 厚 超薄

光学污染与视觉

舒适性

一般 很舒适 舒适

环境光反射镜面

化,程度

无 较低 略高

亮度方面看,三种拼接技术都不用担心不够用。虽然亮度是DLP拼接单元的弱项,

尤其是在用LED和激光等长寿固态光源的产品,亮度瓶颈还很明显,且亮度提升与成本

提升成正比,但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中,DLP拼接亮度依然满足基本需求。反倒是亮度高

著称的小间距LED面临过亮问题——小间距LED的一个主打营销技术既是“低亮度”。

相比而言液晶在亮度水平上显得更为适当,适合超大显示画面应用。

对比度指标上,小间距LED是最高的,DLP拼接单元和液晶相比差距不是很大。而从

需求端看,三大技术的对比度都超过实际显示的需要和人眼的分辨极限。这就使得对比

度效果上,三种技术画面优劣更多取决于软件的优化,而非硬件上的极限值。

分辨率(ppi)指标上,虽然小间距LED一直在突破,但是依然不能和DLP拼接、液

晶拼接抗衡。目前在55英寸单元上能够实现2K普及的只有液晶,未来有希望能普及4K

的更只有液晶。对于小间距LED而言,更高的像素密度意味着稳定性设计的难度呈几何

级数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提升4倍。这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

0.8和0.6的瓶颈,而真正大量应用依然只有2.0、1.6、1.2这样的产品的原因所在。此

外,值得提醒的是液晶具有的像素密度优势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用户很

少需求那么高的像素密度。

反应速度这个指标主要针对动态画面的拖尾问题。这是液晶最显著的弱项之一。而

对于其他两项技术基本没有视觉上可见的反应速度不足。液晶的拖尾本质不是因为液晶

的反应速度低于肉眼的极限,而是因为画面中的运动元素在距离推移上导致的延迟叠

加。这一原理决定了反应速度上的劣势,也并不显著影响该产品在多数客户需求中的应

用——大屏视频墙大部分市场需求都不以运动效果为核心。

色彩范围这个指标一般不是拼接墙产品最关注的方向。除了广电等应用场所比较重视

外,对于色彩还原范围的需求,拼接墙市场从未严苛过。从比较角度看,小间距LED是天

然的广色域产品。DLP拼接和液晶则取决于采用何种的光源。

色彩分辨率指标是色彩范围在对比度指标上的实际观看体验,代表了显示器最终还原

色彩的能力。这个指标的测定没有量化的方法。但是,整体上,小间距LED凭借色彩和对

文案大全

2024年6月1日发(作者:皇诗蕾)

LED

显示屏

/DLP

拼接/无缝液晶三大技术优缺点比较

2015年9月,LG、创维群欣等安防显示企业纷纷推出1.8毫米缝隙液晶拼接产品,引领

液晶拼接技术进入真正无缝时代,成为比肩传统小间距LED显示屏,DLP拼接单元的新选

择。那么对于广大渠道商、集成商、最终用户,必然会面临一个“该选谁”的疑问。本

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和大家谈谈三大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

从显示效果看,三大拼接技术的优劣

对于用户而言,显示设备的最终效果是最核心的选购标准,而不同的显示技术在效

果上肯定有一些优劣的差异,具体请见下面的表格:

门类

‘小间距LED显

示屏

很高

DLP拼接 18毫米无缝液晶

亮度 略低

W

一般 时比度 高. 一般

分辨率

(ppi)

一般 高 很高

反应速度 很快 很快 慢

色彩范围 高色域 视光源和定 视光源间定

色彩分辨率

占向

一般 一般

刷新频率

很高 高 高

点缺陷 一般 无 极少

耗材和显示核心

寿命

较长 一般 很长

文案大全

单元厚度 薄 厚 超薄

光学污染与视觉

舒适性

一般 很舒适 舒适

环境光反射镜面

化,程度

无 较低 略高

亮度方面看,三种拼接技术都不用担心不够用。虽然亮度是DLP拼接单元的弱项,

尤其是在用LED和激光等长寿固态光源的产品,亮度瓶颈还很明显,且亮度提升与成本

提升成正比,但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中,DLP拼接亮度依然满足基本需求。反倒是亮度高

著称的小间距LED面临过亮问题——小间距LED的一个主打营销技术既是“低亮度”。

相比而言液晶在亮度水平上显得更为适当,适合超大显示画面应用。

对比度指标上,小间距LED是最高的,DLP拼接单元和液晶相比差距不是很大。而从

需求端看,三大技术的对比度都超过实际显示的需要和人眼的分辨极限。这就使得对比

度效果上,三种技术画面优劣更多取决于软件的优化,而非硬件上的极限值。

分辨率(ppi)指标上,虽然小间距LED一直在突破,但是依然不能和DLP拼接、液

晶拼接抗衡。目前在55英寸单元上能够实现2K普及的只有液晶,未来有希望能普及4K

的更只有液晶。对于小间距LED而言,更高的像素密度意味着稳定性设计的难度呈几何

级数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提升4倍。这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

0.8和0.6的瓶颈,而真正大量应用依然只有2.0、1.6、1.2这样的产品的原因所在。此

外,值得提醒的是液晶具有的像素密度优势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用户很

少需求那么高的像素密度。

反应速度这个指标主要针对动态画面的拖尾问题。这是液晶最显著的弱项之一。而

对于其他两项技术基本没有视觉上可见的反应速度不足。液晶的拖尾本质不是因为液晶

的反应速度低于肉眼的极限,而是因为画面中的运动元素在距离推移上导致的延迟叠

加。这一原理决定了反应速度上的劣势,也并不显著影响该产品在多数客户需求中的应

用——大屏视频墙大部分市场需求都不以运动效果为核心。

色彩范围这个指标一般不是拼接墙产品最关注的方向。除了广电等应用场所比较重视

外,对于色彩还原范围的需求,拼接墙市场从未严苛过。从比较角度看,小间距LED是天

然的广色域产品。DLP拼接和液晶则取决于采用何种的光源。

色彩分辨率指标是色彩范围在对比度指标上的实际观看体验,代表了显示器最终还原

色彩的能力。这个指标的测定没有量化的方法。但是,整体上,小间距LED凭借色彩和对

文案大全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