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发(作者:何天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动能和动能定理》
浙江省泰顺中学 黄可建
一、教学目标
素养类别
物理观念
教学目标
知道动能的定义式、知道动能是标量
知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
会用类比思维方法寻求动能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会应用细分法(微元法)推导动能定理同样适用于变力做功,先进行特殊情
况的讨论,再化归为一般方法
会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动能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体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
性,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
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与合作意识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
责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
分,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力学的重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但不同的功量度的是
不同能量的变化,在前面“重力势能”一节中,我们推得重力做的功量度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同时获得重
力势能的表达式,其科学思维可以迁移到本节的学习中。上一节科学探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所得
出的结论可以为动能定理提供事实的支持。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初中动能知识加以深化,为学生形成正确
的能量观念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做了准备。
2、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叫动能。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具备
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任务分解
任务1:知道动能的概念
任务2:探究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的表
达式
任务3:探究动能定理是否适用于变力做功
任务4: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活动
任务
1:
知道动能的概念
图1
问题情景
1. 图1中的汽车被台风掀翻,图2中洪水冲
垮桥梁,图3中落石压毁汽车,说明运动
着的物体,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
都具有能量。
2. 落石的速度越大,破坏力越强;质量越大
破坏力越大。
图2
图3
问题指向的素养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第一节学过的动能的概念——物体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理观念)
引导学生概括出动能的大小不仅跟物体的的质量有
关,还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
动能也越大。(科学思维)
教学建议:
让学生通过对图片所提供的信息,以及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概括,确认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而不是简单
的记住概念。
任务2:探究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的表
达式
问题
1.如果用E
K
表示物体的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E
K
物体质量和速度
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2.在重力势能一节中,我们通过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出关系式:
问题指向的素养目标
知道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的表
达式
(物理观念);
会用类比思维方法探究动能
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科学思维)
W
G
=
mgh
1
-
mgh
2
,由这个关系式我们知道重力的功量度的是重力势能的
变化,同时得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我们是否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
法,看看物体动能的变化与某个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同时获得动能
定理的表达式呢?
3.动能的变化到底由什么力的功来量度?
4.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其动能的变化是由是由什么变化引起的?
猜想合外力的功与物体动能变
化之间存在着某种简单的关系
(科学探究)
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科学探
究)
1
2
1
2
1
2
4.公式W
合
=mv
2
-mv
1
右边的mv是什么能呢?为什么?
222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何天亦)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动能和动能定理》
浙江省泰顺中学 黄可建
一、教学目标
素养类别
物理观念
教学目标
知道动能的定义式、知道动能是标量
知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
会用类比思维方法寻求动能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会应用细分法(微元法)推导动能定理同样适用于变力做功,先进行特殊情
况的讨论,再化归为一般方法
会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动能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体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
性,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
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与合作意识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
责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
分,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力学的重点.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但不同的功量度的是
不同能量的变化,在前面“重力势能”一节中,我们推得重力做的功量度的是重力势能的变化,同时获得重
力势能的表达式,其科学思维可以迁移到本节的学习中。上一节科学探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所得
出的结论可以为动能定理提供事实的支持。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初中动能知识加以深化,为学生形成正确
的能量观念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做了准备。
2、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叫动能。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具备
了处理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任务分解
任务1:知道动能的概念
任务2:探究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的表
达式
任务3:探究动能定理是否适用于变力做功
任务4: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活动
任务
1:
知道动能的概念
图1
问题情景
1. 图1中的汽车被台风掀翻,图2中洪水冲
垮桥梁,图3中落石压毁汽车,说明运动
着的物体,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
都具有能量。
2. 落石的速度越大,破坏力越强;质量越大
破坏力越大。
图2
图3
问题指向的素养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第一节学过的动能的概念——物体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理观念)
引导学生概括出动能的大小不仅跟物体的的质量有
关,还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
动能也越大。(科学思维)
教学建议:
让学生通过对图片所提供的信息,以及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概括,确认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而不是简单
的记住概念。
任务2:探究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的表
达式
问题
1.如果用E
K
表示物体的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E
K
物体质量和速度
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2.在重力势能一节中,我们通过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出关系式:
问题指向的素养目标
知道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的表
达式
(物理观念);
会用类比思维方法探究动能
的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科学思维)
W
G
=
mgh
1
-
mgh
2
,由这个关系式我们知道重力的功量度的是重力势能的
变化,同时得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我们是否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
法,看看物体动能的变化与某个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同时获得动能
定理的表达式呢?
3.动能的变化到底由什么力的功来量度?
4.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其动能的变化是由是由什么变化引起的?
猜想合外力的功与物体动能变
化之间存在着某种简单的关系
(科学探究)
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科学探
究)
1
2
1
2
1
2
4.公式W
合
=mv
2
-mv
1
右边的mv是什么能呢?为什么?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