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厚嘉祯)
维普资讯
第20卷 第4期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1.2O.No.4
2006年7月
JOU】 AL OF XINXIANG TEACHERS COLLEGE
肌Y,2OO6
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余新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
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
出来的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性的后果;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13(2006)04-0064-04
自19世纪中叶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封闭
文要研究的问题是:面对中国社会的“断裂“,中国现
的大门以来,中国社会便开始了痛苦而曲折的现代
代文学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我想以沈从文的小说
转型。传统的自然农耕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商
(以“湘西小说”为主)为个案,对此问题进行一个初
品经济、现代贸易开始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城市 步的探索。
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既痛苦
又充满希望的过程。要获得民族独立,要使国家强
沈从文在《(长河>题记》里谈到辰河流域在近现
大,就不能不进行现代转型;而这种现代转型,又把
代发生的变化时是这样说的:“表面上看来。事事物
古老中国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让人晕眩而无
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
所适从。这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用马克思的话
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
来说,“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
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性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
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 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
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
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
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
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
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 泯灭了。‘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可是具体的东西,
互关系”…(暇)。而现代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 不过是点缀都市文明的奢侈品大量输入,上等纸烟
斯则称这种变化为“断裂”:“我所说的断裂,是指现 和各样罐头,在各阶层间作广泛的消费。抽象的东
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 西,竟只有流行政治中的公文八股和交际世
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_2 。尽管马克思和
故。”[3】( 有鉴于此,沈从文痛心疾首,决心“用一支
安东尼・吉登斯主要是针对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作
笔来好好地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予
出描述的,但这些描述对我们思考中国社会的现代
取的形式,也结束了这个时代这种情感发炎的症
化进程也有深刻的启示。它促使我们思考:在这个
候”[4】(嘶)。他要做的,就是“还得在‘神’之解体的
急剧的“断裂”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
时代,重新给神作一种赞颂。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
化?中国人又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历程?中国现代文
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时,来谨谨慎慎写最后一
学又怎样来描述这些变化和历程?……前两个问题
首抒情诗”[4】( )。他当然知道这会遭来误解、嘲笑
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但不是文学研究的对象。本
甚至失败,但也深知:“你只要想到你要处理的也是
收稿日期:2006-04.-01
作者简介:余新明(1973一),男,湖北大悟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维普资讯
第4期
一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种历史,属于受时代带走行将消灭的一种人我关
系的历史,你就不至于迟疑了。”L4 J(嘣
沈从文在这里无疑是触及或者说是揭示了中国
社会现代转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文明
侵入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带来经济上的一些变
要按效益或代价一利益的分析模式来决定,将人的
一
切行为纳入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刻板公式”,这正
表现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断裂”,过去的“正直
素朴人性美”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
之消失。所以,沈从文针对这种“断裂”而进行的文
学创作就具有了韦伯所说的救赎功能。这种救赎功
能主要体现在他的“湘西小说”中。
化时,也造成了传统中的一些美好事物的失落,即安
东尼・吉登斯所说的与传统社会的“断裂”,而他要做
的,就是用他手中的笔,来对这种“断裂”进行“救
赎”。
“救赎”一词来自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韦伯。他在
分析西方现代社会时发现,与前现代社会中宗教伦
理与艺术呈一种和谐状态相比,现代社会里这二者
却分离了。韦伯说:“然而,知性主义和生活理性化
的不断拓展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在如此条件下,
艺术即成为一种能够逐渐自觉地把握其独立价值
(这些价值借自身之权利而存在)的秩序界(c0s—
rnoS)。由此,艺术接管了此世救赎的职能,而不管这
一
点可能作何解释。艺术所提供的救赎,使人们得
以摆脱Et常生活的例行事务,尤其是摆脱逐渐增加
的理性和实践理性主义的压力。”[5】(眦’
在这一著名的陈述中,韦伯指出了一个简单的
事实:在现代条件下,日常生活已经被理性的和实践
的理性主义所支配,目的理性成为制约着人们的生
活和行为的“铁笼子”。对此,周宪认为:“正是在这
里,他指出审美有一种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传统
的前现代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那就是把主体从现代
社会的工具理性‘铁笼’中解救出来,此乃审美现代
性的意义所在。”[6】(啷’也就是说,与实践理性(即工
具理性)相比,现代社会中的艺术是一种审美一表现
理性。韦伯相信在现代社会中,审美可以承担传统
上由宗教提供生存意义的功能,因为这个领域没有
被工具理性所支配。审美一表现理性对工具理性强
制的抵制,亦即抗拒那种忽略事物的自身标准,一切
都要按效益或代价一利益的分析模式来决定,将人
的一切行为纳入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刻板公式之中
的工具理性 J( 。审美的“无功利性”抵消了工具
理性的功利性,审美的主动性和自由消除了工具理
性的被动性和压制性。
我们再回到沈从文。尽管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
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仍能够找到沈从文在进行
文学创作时在思想上与韦伯的契合之处。沈从文在
《(长河)题记》里谈到的“实际社会”、“唯实唯利庸俗
人生观”、“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
恰是韦伯所提到的“工具理性的功利性”,即“一切都
我所谓的“湘西小说”,主要指他的以描写湘西
生活为主的一大批小说,如《边城》、《柏子》、《龙珠》、
《丈夫》、《萧萧》、《三三》、《贵生》、《长河》等。这些小
说同他的一些描写湘西的散文一起,构成了一个美
丽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正直素朴人性
美”、“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与秀丽的自然山
水融为一体,颇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现
代的乌托邦神话。这是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是
一
个迷人的“化外之境”,原始、宁静、质朴,人人都过
着自在自足的自然生活,人情淳朴,人心向善,重义
轻利,信仰简单而执著。支撑这个神话的主要有两
个方面,一个是人性的美好,一个是生命的和谐自
然,并且它们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水乳
交融的境界。
中篇小说《边城》是公认的沈从文的最杰出的作
品。它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作品在诗意流注中,显
示人性的光芒和人情的淳厚。沈从文明确表示,写
《边城》不是为了带读者去边城旅游,“我要表现的本
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
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作一度恰如
其分的说明”[4】(唧)。《边城》讲了一个美丽得让人
忧伤的故事:茶峒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
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翠翠选择了傩
送,天宝只好外出远行,却在沮丧中不幸落水身亡。
在这种情形下,傩送也无法走向翠翠身边,出船远
行。老船夫经受不住打击,在一个雷雨之夜也溘然
长逝。孤独的翠翠拒绝了船总顺顺的好意,在渡口
痴心地等着那用歌声把她的灵魂浮起来的年轻人
(傩送)。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
天回来!”[8 J(嘣’《边城》成功地塑造了山地边城保持
着忠厚善良、诚挚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人物形
象:老船夫重义轻利,忠于职守,古道热肠;船总顺顺
虽是富户,却能敬老恤贫,慷慨豪爽;天宝和傩送也
知情晓义,英俊倜傥。其他如酒家屠户、往来渡客也
都乐善好施,具有君子风度。即使作品中的娼妓,也
重情重义,“也常常较之讲道德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
65
维普资讯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0卷
还更可信任” Jf )。小说中最迷人的形象是翠翠,
她“在风和日丽里长养着”,健康美丽,勤劳善良,又
纯洁质朴。老船夫去世后,她一人挺立渡口继续摆
渡,等待傩送的归来。在她的身上,表现了一种现代
文明世界难得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
的和谐,人与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在舞龙耍狮、龙
舟竞渡、泅水捉鸭、赛歌定情的边地风俗中徐徐展
开,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让人久久难
以释怀。而这种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和谐,恰恰是
以放弃对利的拼命追逐换来的——这正与沈从文身
处的现代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称《边城》为“杰
作”的刘西渭说:“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
千古不磨的珠玉。在现代大都市病了的男女,我保
险这是一服可口的良药。”[9】{蹦’而沈从文的目的也
是要我们广大的读者从这些小说描绘的图景中去认
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眦)。因
而,沈从文的这类小说就具有了韦伯所说的那种“救
赎”功能——审美一表现理性对工具理性的反抗与
战胜。
沈从文还有一类小说,是从乡村性爱形式的大
胆热烈的角度来表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和谐的。
如《柏子》中的柏子,他本是一名风里来雨里去的水
手,船--N码头,就把他一个月辛辛苦苦攒的钱花到
相好的妓女身上去,却并不算计他的得失。钱没有
了,他却觉得“他的所得抵得过一个月的一切劳苦,
抵得过船只来去路上的风雨太阳,抵得过打牌输钱
的损失,抵得过……他还把以后下行日子的快乐预
支了。这一去又是半月或一月,他很明白的。以后
也将高高兴兴的做工,高高兴兴的吃饭睡觉,因为今
夜已得了前前后后的希望,今夜所‘吃’的足够两个
月咀嚼,不到两个月他可又回来了”【8】《 )。而小说
中的妓女对他也是有情有义,自他走后就痴心等他
回来。还有《龙珠》中的龙珠,爱上了黄牛寨寨主的
女儿,便以对歌来表达自己热烈的爱。《媚金・豹子・
与那羊》中,媚金与豹子在对歌中互相爱上了对方,
便约好了晚上到山洞中幽会,结果豹子因为想买一
只羊送给媚金(当地风俗,以羊换取贞女的红血,以
让神许可自己的行为)而耽误了时间,等他赶到山洞
时,媚金以为豹子欺骗她已经自杀,豹子也随即自
杀。《月下小景》的男女主人公,也在对歌中产生爱
情,为反抗女人只同第一个男人爱恋而要同第二个
男人结婚的习俗,在不能自禁中发生两性关系又无
法在现实中再与相爱者结合,便双双服毒而死。爱
66
既大胆又执著,完全是一种生命的本真形式,体现出
一
种健康而自然的人性。
沈从文“湘西小说”里写到的爱情,是未经现代
文明污染的纯洁的爱情,它抛弃了一切私利的打算
和斤斤计较的考虑,它摈弃了一切的虚伪,只求人性
的圆满和真实。这恰又与沈从文在现实生活尤其在
城市中见到的“爱情”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媚金・豹
子・与那羊》中,沈从文在写到媚金和豹子死的那个
山洞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过我说过,地方的好习
惯早消减了,民族的热情也下降了,所有的女人也慢
慢的像大城市里女人,把爱情移到牛羊金银虚名虚
事上来了,‘爱情’的地位显然是已经堕落,美的歌声
与美的身体同样被其他物质战胜成为无用的东西
了,就是有这样好地方供年轻人许多方便,恐怕媚金
同豹子,也见不惯这些假装的热情与虚伪的恋爱,倒
不如还是当成圣地,省得来被现代的爱情玷污
好!”[8】《 因而,沈从文在他的“湘西世界”之外,特
意设置了一个与之对立的“都市世界”,即他的一些
表现都市生活的小说。在这些小说中,他写出了都
市两性关系的虚假。《绅士的太太》刻写几个城市上
层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姨太太和儿子偷情,有夫
妻间互相欺瞒的虚伪游戏,无不穷形尽相,让人只觉
现代文明的“不文明”。这类刻画到1935年的《八骏
图》达到高潮:《八骏图》写了八位教授,都是社会上
层名流,可各个“皆好象有点病”,心灵的欲望被抑制
着、堵塞着,只能用一种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教授
甲蚊帐里挂着半裸体的美女广告画,窗台上放着一
个红色保肾丸瓶子,一个鱼肝油瓶子,一贴头痛膏;
教授乙很情欲地拂拭从女人脚印里捡得的蚌螺壳;
就连那位自认对女人有免疫力的达仕先生,也因海
边女教员的诱惑而害上了一种“很蹊跷的病”,给热
恋的女友撒谎要推迟归期。而表面上,他们全是一
副有道德修养的谦谦君子模样。这是一种典型的都
市“阉寺病”。在沈从文看来,这是现代文明对人性
的戕害:现代人拘于“理性”,凡事要思前后利益的得
失,就连最纯真的两性之爱都抹上功利色彩,结果必
定是性的压抑和性的变态。
这也是现代性的一种后果,是一种“文明病”,弗
洛伊德用“文明的代价”这个命题来描述。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
分。本我包含了人的种种本能、无意识和原始冲动,
它以力比多(即人的性欲)这一生命能量的形式体现
出来,进而构成了人的基本内驱力。而超我则是人
由社会道德教化所形成的良知,成为人的自我理想。
维普资讯
第4期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本我总是与超我处于矛盾状态,这就需要自我来调
进“铁笼子”的时候,她就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救赎”
节。在弗洛伊德的比喻中,本我是奔腾的“野马”,自
我则是控制马的“骑士”[1 0] 。在这样的人格结构
基础上,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依照快乐原则行事,
而自我则依照现实原则即社会所要求的理性行事。
现实原则常常压制着或延迟了快乐原则的实现,这
的功能,使我们漂泊的灵魂找到一片可以休息的彼
岸,让我们更好地在现代社会里活下去。
我想,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承担着这一功能
吧!
就造成了文明对本我的压抑。“文明的代价”必会表
现为现代人性爱的虚假、性本能的压抑和生命力的
衰退。马尔库塞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石
就是认为“不可能存在非压抑性文明”[I ](川),可谓
切中肯綮之言。
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沈从文才在他的“湘西小
说”里大量地写到乡村性爱的大胆、热烈,湘西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
版社,2OOO.
[3]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7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香
港三联书店,1983.
命的真实、自然。这种旺盛的生命力,与城里人生命
的委顿是截然相反的。在沈从文看来,“一个伟大的
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n 】(川∞。因而,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对性爱的关注,也是着眼于现
[4]沈从文.抽象的抒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德]韦伯(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
韦伯文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6]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美]泰勒(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2001.
代人精神状态的萎靡,而开出的一剂救治的药方。
他希望现代人能够像“湘西人”一样,活得真实、自
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以求得人性的和谐,生命的
和谐。
[8]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1.
当然,这只是沈从文的一种理想。其实,他创造
[9]刘西渭.边城与八骏图[A].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
[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OO4.
[10][奥]弗洛伊德(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后
的这个“湘西神话”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现代乌托
邦,也许在他写这些小说之前存在过,但在他写这些
小说的时候,还有这之后,它已经不存在了。对于现
代人来说,它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从另一方面来
期著作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OOO.
[11儿美]马尔库塞(黄勇,薛民译).爱欲与文明[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2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
香港三联书店,1984.
说,“现代”给我们带来的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它的工
具理性创造了繁荣的现代物质文明,促进了社会向
前发展——这是无法抹杀的。但是,文学永远是人
类灵魂的诗意栖居地,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们
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到种种不适,或者被工具理性装
【责任编辑张新民】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and the Redeem’S
Function of Shen Congwen’S Western Hunan Novels
YU x ̄ramg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brings some progress and changes.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makes,some
negative consequences,like Giddem’broken,or Signurd Freud’S he tprice of civilization.Weber hitnks that moden art,
including literature,have the function of redeem to these negative consequences.Shen Congwen’S Western Hunan Novels
,
eveal a kind ofbeautriful humanity and a healthy,natural life.So,it can redeem the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in his novels
about metropolis.
Key words: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y;Shen Congwen’S Wetstern Hunan Novels;redeem
67
2024年6月6日发(作者:厚嘉祯)
维普资讯
第20卷 第4期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1.2O.No.4
2006年7月
JOU】 AL OF XINXIANG TEACHERS COLLEGE
肌Y,2OO6
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余新明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
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
出来的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性的后果;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13(2006)04-0064-04
自19世纪中叶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封闭
文要研究的问题是:面对中国社会的“断裂“,中国现
的大门以来,中国社会便开始了痛苦而曲折的现代
代文学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我想以沈从文的小说
转型。传统的自然农耕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商
(以“湘西小说”为主)为个案,对此问题进行一个初
品经济、现代贸易开始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城市 步的探索。
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既痛苦
又充满希望的过程。要获得民族独立,要使国家强
沈从文在《(长河>题记》里谈到辰河流域在近现
大,就不能不进行现代转型;而这种现代转型,又把
代发生的变化时是这样说的:“表面上看来。事事物
古老中国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让人晕眩而无
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
所适从。这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用马克思的话
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
来说,“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
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性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
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 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
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
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
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
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
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 泯灭了。‘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可是具体的东西,
互关系”…(暇)。而现代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 不过是点缀都市文明的奢侈品大量输入,上等纸烟
斯则称这种变化为“断裂”:“我所说的断裂,是指现 和各样罐头,在各阶层间作广泛的消费。抽象的东
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 西,竟只有流行政治中的公文八股和交际世
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_2 。尽管马克思和
故。”[3】( 有鉴于此,沈从文痛心疾首,决心“用一支
安东尼・吉登斯主要是针对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作
笔来好好地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予
出描述的,但这些描述对我们思考中国社会的现代
取的形式,也结束了这个时代这种情感发炎的症
化进程也有深刻的启示。它促使我们思考:在这个
候”[4】(嘶)。他要做的,就是“还得在‘神’之解体的
急剧的“断裂”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
时代,重新给神作一种赞颂。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
化?中国人又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历程?中国现代文
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时,来谨谨慎慎写最后一
学又怎样来描述这些变化和历程?……前两个问题
首抒情诗”[4】( )。他当然知道这会遭来误解、嘲笑
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但不是文学研究的对象。本
甚至失败,但也深知:“你只要想到你要处理的也是
收稿日期:2006-04.-01
作者简介:余新明(1973一),男,湖北大悟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维普资讯
第4期
一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种历史,属于受时代带走行将消灭的一种人我关
系的历史,你就不至于迟疑了。”L4 J(嘣
沈从文在这里无疑是触及或者说是揭示了中国
社会现代转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文明
侵入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带来经济上的一些变
要按效益或代价一利益的分析模式来决定,将人的
一
切行为纳入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刻板公式”,这正
表现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断裂”,过去的“正直
素朴人性美”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
之消失。所以,沈从文针对这种“断裂”而进行的文
学创作就具有了韦伯所说的救赎功能。这种救赎功
能主要体现在他的“湘西小说”中。
化时,也造成了传统中的一些美好事物的失落,即安
东尼・吉登斯所说的与传统社会的“断裂”,而他要做
的,就是用他手中的笔,来对这种“断裂”进行“救
赎”。
“救赎”一词来自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韦伯。他在
分析西方现代社会时发现,与前现代社会中宗教伦
理与艺术呈一种和谐状态相比,现代社会里这二者
却分离了。韦伯说:“然而,知性主义和生活理性化
的不断拓展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在如此条件下,
艺术即成为一种能够逐渐自觉地把握其独立价值
(这些价值借自身之权利而存在)的秩序界(c0s—
rnoS)。由此,艺术接管了此世救赎的职能,而不管这
一
点可能作何解释。艺术所提供的救赎,使人们得
以摆脱Et常生活的例行事务,尤其是摆脱逐渐增加
的理性和实践理性主义的压力。”[5】(眦’
在这一著名的陈述中,韦伯指出了一个简单的
事实:在现代条件下,日常生活已经被理性的和实践
的理性主义所支配,目的理性成为制约着人们的生
活和行为的“铁笼子”。对此,周宪认为:“正是在这
里,他指出审美有一种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传统
的前现代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那就是把主体从现代
社会的工具理性‘铁笼’中解救出来,此乃审美现代
性的意义所在。”[6】(啷’也就是说,与实践理性(即工
具理性)相比,现代社会中的艺术是一种审美一表现
理性。韦伯相信在现代社会中,审美可以承担传统
上由宗教提供生存意义的功能,因为这个领域没有
被工具理性所支配。审美一表现理性对工具理性强
制的抵制,亦即抗拒那种忽略事物的自身标准,一切
都要按效益或代价一利益的分析模式来决定,将人
的一切行为纳入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刻板公式之中
的工具理性 J( 。审美的“无功利性”抵消了工具
理性的功利性,审美的主动性和自由消除了工具理
性的被动性和压制性。
我们再回到沈从文。尽管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
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仍能够找到沈从文在进行
文学创作时在思想上与韦伯的契合之处。沈从文在
《(长河)题记》里谈到的“实际社会”、“唯实唯利庸俗
人生观”、“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
恰是韦伯所提到的“工具理性的功利性”,即“一切都
我所谓的“湘西小说”,主要指他的以描写湘西
生活为主的一大批小说,如《边城》、《柏子》、《龙珠》、
《丈夫》、《萧萧》、《三三》、《贵生》、《长河》等。这些小
说同他的一些描写湘西的散文一起,构成了一个美
丽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正直素朴人性
美”、“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与秀丽的自然山
水融为一体,颇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现
代的乌托邦神话。这是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是
一
个迷人的“化外之境”,原始、宁静、质朴,人人都过
着自在自足的自然生活,人情淳朴,人心向善,重义
轻利,信仰简单而执著。支撑这个神话的主要有两
个方面,一个是人性的美好,一个是生命的和谐自
然,并且它们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水乳
交融的境界。
中篇小说《边城》是公认的沈从文的最杰出的作
品。它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作品在诗意流注中,显
示人性的光芒和人情的淳厚。沈从文明确表示,写
《边城》不是为了带读者去边城旅游,“我要表现的本
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
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作一度恰如
其分的说明”[4】(唧)。《边城》讲了一个美丽得让人
忧伤的故事:茶峒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
同时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翠翠选择了傩
送,天宝只好外出远行,却在沮丧中不幸落水身亡。
在这种情形下,傩送也无法走向翠翠身边,出船远
行。老船夫经受不住打击,在一个雷雨之夜也溘然
长逝。孤独的翠翠拒绝了船总顺顺的好意,在渡口
痴心地等着那用歌声把她的灵魂浮起来的年轻人
(傩送)。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
天回来!”[8 J(嘣’《边城》成功地塑造了山地边城保持
着忠厚善良、诚挚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人物形
象:老船夫重义轻利,忠于职守,古道热肠;船总顺顺
虽是富户,却能敬老恤贫,慷慨豪爽;天宝和傩送也
知情晓义,英俊倜傥。其他如酒家屠户、往来渡客也
都乐善好施,具有君子风度。即使作品中的娼妓,也
重情重义,“也常常较之讲道德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
65
维普资讯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0卷
还更可信任” Jf )。小说中最迷人的形象是翠翠,
她“在风和日丽里长养着”,健康美丽,勤劳善良,又
纯洁质朴。老船夫去世后,她一人挺立渡口继续摆
渡,等待傩送的归来。在她的身上,表现了一种现代
文明世界难得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
的和谐,人与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在舞龙耍狮、龙
舟竞渡、泅水捉鸭、赛歌定情的边地风俗中徐徐展
开,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让人久久难
以释怀。而这种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和谐,恰恰是
以放弃对利的拼命追逐换来的——这正与沈从文身
处的现代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称《边城》为“杰
作”的刘西渭说:“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
千古不磨的珠玉。在现代大都市病了的男女,我保
险这是一服可口的良药。”[9】{蹦’而沈从文的目的也
是要我们广大的读者从这些小说描绘的图景中去认
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眦)。因
而,沈从文的这类小说就具有了韦伯所说的那种“救
赎”功能——审美一表现理性对工具理性的反抗与
战胜。
沈从文还有一类小说,是从乡村性爱形式的大
胆热烈的角度来表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和谐的。
如《柏子》中的柏子,他本是一名风里来雨里去的水
手,船--N码头,就把他一个月辛辛苦苦攒的钱花到
相好的妓女身上去,却并不算计他的得失。钱没有
了,他却觉得“他的所得抵得过一个月的一切劳苦,
抵得过船只来去路上的风雨太阳,抵得过打牌输钱
的损失,抵得过……他还把以后下行日子的快乐预
支了。这一去又是半月或一月,他很明白的。以后
也将高高兴兴的做工,高高兴兴的吃饭睡觉,因为今
夜已得了前前后后的希望,今夜所‘吃’的足够两个
月咀嚼,不到两个月他可又回来了”【8】《 )。而小说
中的妓女对他也是有情有义,自他走后就痴心等他
回来。还有《龙珠》中的龙珠,爱上了黄牛寨寨主的
女儿,便以对歌来表达自己热烈的爱。《媚金・豹子・
与那羊》中,媚金与豹子在对歌中互相爱上了对方,
便约好了晚上到山洞中幽会,结果豹子因为想买一
只羊送给媚金(当地风俗,以羊换取贞女的红血,以
让神许可自己的行为)而耽误了时间,等他赶到山洞
时,媚金以为豹子欺骗她已经自杀,豹子也随即自
杀。《月下小景》的男女主人公,也在对歌中产生爱
情,为反抗女人只同第一个男人爱恋而要同第二个
男人结婚的习俗,在不能自禁中发生两性关系又无
法在现实中再与相爱者结合,便双双服毒而死。爱
66
既大胆又执著,完全是一种生命的本真形式,体现出
一
种健康而自然的人性。
沈从文“湘西小说”里写到的爱情,是未经现代
文明污染的纯洁的爱情,它抛弃了一切私利的打算
和斤斤计较的考虑,它摈弃了一切的虚伪,只求人性
的圆满和真实。这恰又与沈从文在现实生活尤其在
城市中见到的“爱情”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媚金・豹
子・与那羊》中,沈从文在写到媚金和豹子死的那个
山洞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过我说过,地方的好习
惯早消减了,民族的热情也下降了,所有的女人也慢
慢的像大城市里女人,把爱情移到牛羊金银虚名虚
事上来了,‘爱情’的地位显然是已经堕落,美的歌声
与美的身体同样被其他物质战胜成为无用的东西
了,就是有这样好地方供年轻人许多方便,恐怕媚金
同豹子,也见不惯这些假装的热情与虚伪的恋爱,倒
不如还是当成圣地,省得来被现代的爱情玷污
好!”[8】《 因而,沈从文在他的“湘西世界”之外,特
意设置了一个与之对立的“都市世界”,即他的一些
表现都市生活的小说。在这些小说中,他写出了都
市两性关系的虚假。《绅士的太太》刻写几个城市上
层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姨太太和儿子偷情,有夫
妻间互相欺瞒的虚伪游戏,无不穷形尽相,让人只觉
现代文明的“不文明”。这类刻画到1935年的《八骏
图》达到高潮:《八骏图》写了八位教授,都是社会上
层名流,可各个“皆好象有点病”,心灵的欲望被抑制
着、堵塞着,只能用一种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教授
甲蚊帐里挂着半裸体的美女广告画,窗台上放着一
个红色保肾丸瓶子,一个鱼肝油瓶子,一贴头痛膏;
教授乙很情欲地拂拭从女人脚印里捡得的蚌螺壳;
就连那位自认对女人有免疫力的达仕先生,也因海
边女教员的诱惑而害上了一种“很蹊跷的病”,给热
恋的女友撒谎要推迟归期。而表面上,他们全是一
副有道德修养的谦谦君子模样。这是一种典型的都
市“阉寺病”。在沈从文看来,这是现代文明对人性
的戕害:现代人拘于“理性”,凡事要思前后利益的得
失,就连最纯真的两性之爱都抹上功利色彩,结果必
定是性的压抑和性的变态。
这也是现代性的一种后果,是一种“文明病”,弗
洛伊德用“文明的代价”这个命题来描述。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
分。本我包含了人的种种本能、无意识和原始冲动,
它以力比多(即人的性欲)这一生命能量的形式体现
出来,进而构成了人的基本内驱力。而超我则是人
由社会道德教化所形成的良知,成为人的自我理想。
维普资讯
第4期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本我总是与超我处于矛盾状态,这就需要自我来调
进“铁笼子”的时候,她就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救赎”
节。在弗洛伊德的比喻中,本我是奔腾的“野马”,自
我则是控制马的“骑士”[1 0] 。在这样的人格结构
基础上,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依照快乐原则行事,
而自我则依照现实原则即社会所要求的理性行事。
现实原则常常压制着或延迟了快乐原则的实现,这
的功能,使我们漂泊的灵魂找到一片可以休息的彼
岸,让我们更好地在现代社会里活下去。
我想,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承担着这一功能
吧!
就造成了文明对本我的压抑。“文明的代价”必会表
现为现代人性爱的虚假、性本能的压抑和生命力的
衰退。马尔库塞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石
就是认为“不可能存在非压抑性文明”[I ](川),可谓
切中肯綮之言。
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沈从文才在他的“湘西小
说”里大量地写到乡村性爱的大胆、热烈,湘西人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
版社,2OOO.
[3]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7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香
港三联书店,1983.
命的真实、自然。这种旺盛的生命力,与城里人生命
的委顿是截然相反的。在沈从文看来,“一个伟大的
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n 】(川∞。因而,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对性爱的关注,也是着眼于现
[4]沈从文.抽象的抒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德]韦伯(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
韦伯文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6]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美]泰勒(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2001.
代人精神状态的萎靡,而开出的一剂救治的药方。
他希望现代人能够像“湘西人”一样,活得真实、自
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以求得人性的和谐,生命的
和谐。
[8]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1.
当然,这只是沈从文的一种理想。其实,他创造
[9]刘西渭.边城与八骏图[A].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
[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OO4.
[10][奥]弗洛伊德(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弗洛伊德后
的这个“湘西神话”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现代乌托
邦,也许在他写这些小说之前存在过,但在他写这些
小说的时候,还有这之后,它已经不存在了。对于现
代人来说,它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从另一方面来
期著作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OOO.
[11儿美]马尔库塞(黄勇,薛民译).爱欲与文明[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2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
香港三联书店,1984.
说,“现代”给我们带来的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它的工
具理性创造了繁荣的现代物质文明,促进了社会向
前发展——这是无法抹杀的。但是,文学永远是人
类灵魂的诗意栖居地,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们
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到种种不适,或者被工具理性装
【责任编辑张新民】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and the Redeem’S
Function of Shen Congwen’S Western Hunan Novels
YU x ̄ramg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brings some progress and changes.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makes,some
negative consequences,like Giddem’broken,or Signurd Freud’S he tprice of civilization.Weber hitnks that moden art,
including literature,have the function of redeem to these negative consequences.Shen Congwen’S Western Hunan Novels
,
eveal a kind ofbeautriful humanity and a healthy,natural life.So,it can redeem the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in his novels
about metropolis.
Key words: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y;Shen Congwen’S Wetstern Hunan Novels;redeem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