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T圈 admin 65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悉宛丝)

20243

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竹

(黄山市黄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黄山245799)

摘要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市黄山区是太平猴魁唯一产地。本文在介绍太平猴魁茶产业发

展总体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平猴魁茶产业在茶园管理、市场竞争力、规模化发展、技术培训、茶叶制作、品牌

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太平猴魁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引领整个行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平猴魁茶产业;问题;对策

F326.12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3-0195-04

DOI:10.3969/.1007-5739.2024.03.043

Problemsof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aipingHoukuiTeaIndustry

andItsCountermeasures

(AgriculturalTechnologyServiceCenterofHuangshanDistrict,HuangshanCity,HuangshanAnhui245799)

LIZhu

asisofintroducingthegeneral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Taiping

Houkuiteaindustry,thispaperanalyzedthedeficienciesinteagardenmanagement,marketcompetitiveness,large-

scaledevelopment,technicaltraining,teaproduction,brandprotectionofTaipingHoukuiteaindustry,andproposed

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TaipingHoukuiteaindustry,andprovidereferences

forlead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entireindustry.

Keywords

太平猴魁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徽省

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猴坑一带高山,是清

末创制的一种历史名茶。由于其原产地是原太平县

猴坑,故得名太平猴魁。太平猴魁每根茶形状都是两

叶抱一芽,称为“两刀一枪”,具有成茶挺直、魁伟重

实、色泽苍绿的特点。太平猴魁茶品饮时能有头泡香

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特色,其优秀的品

质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1]

。其茶汤杏绿清澈、鲜醇爽

口,独特的兰花幽香高而持久,饮后齿颊留香、回甘悠

长,被誉为绿茶之冠。太平猴魁茶于1915年在巴拿

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于2021年在日本荣获“世界

绿茶评比会”最高金奖;产地黄山区荣获“2021年度茶

业百强县”“2021年度茶旅融合特色县域”等称号

[2]

第一作者李竹(1976—),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

业技术推广。E-mail:

收稿日期2023-06-05

AbstractTaipingHoukuiteaisoneofthetoptenfamousteasinChina,andHuangshanDistrict,HuangshanCity

TaipingHoukuiteaindustry;problem;countermeasure

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联

合国粮农组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是2003年

太平猴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黄山区出台了

《太平猴魁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在划定的太平猴

魁茶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原产地域产品质量认

证制度,太平猴魁茶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迅

速加长,经济效益可观

[3]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1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是太平猴魁唯一产地。太

平猴魁受到国家地理标志、国家证明商标、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四重保护。目前

全区共有茶园5000hm

2

,茶叶总产量1484.8t,产值

58116万元,均价379元/kg。其中太平猴魁产量

全区茶园效益10.6485万元/hm

2

,茶区农民来自茶叶

195

1017t,产值40496.2万元,均价398元/kg。2021年

的人均纯收入达8873.5元,双居全省前列。太平猴

魁茶产业已经成为该区乡村振兴一大主导产业、特色

产业和富民产业。太平猴魁茶的高品质、高经济价值

主要有以下原因。

1.1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太平猴魁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700m、林木

苍郁的高山谷地,这里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

丰茂、日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土壤属于变质页

岩分化的乌沙壤土,营养成分全面,土层深厚疏松,有

机质含量丰富

[4]

。良好生态环境为构成优质的茶叶天

然品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2独特的优良茶树品种

太平猴魁的最佳良种是核心产区的柿大茶。柿

大茶在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因酷似柿子树叶而得

名。该茶种经过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后经李杰生

[4]

茶叶专家的不断选育、优化、繁殖和推广,成为适

制太平猴魁的优良茶树品种。柿大茶的茶叶中富含

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化学成分均高于其

他绿茶类

[5]

,特别是氨基酸总量高达7.89%,这也为太

平猴魁的优异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1986年,柿大茶

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定为省级保密品种。

1.3考究的传统制作技艺

太平猴魁对茶叶的外形和制作技艺等方面有严

格要求。太平猴魁的采制过程为鲜叶采收→摊放→

拣尖→杀青→整形→烘干。茶鲜叶一般于四月中旬前

后采摘,于立夏前结束,历时约20d。采摘以一芽三

四叶为标准,并且实行“四拣八不采”,鲜叶采摘回来

之后要对鲜叶进行拣尖然后进行摊放,拣尖也有“八

不要”,挑选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以制作出嫩度高、

品质好的茶

[6]

。2008年《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入选国

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太平猴

魁制作方法”技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

专利”。

2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待提升

2.1.1茶园基础薄弱且老化严重

黄山区是传统老茶区,目前仍有数十公顷树龄在

60

叶,

仍未

。由

,影

于每

响产量

年还能产

。如:太

区茶园单产过低。2021年平均产量仅186kg/hm

2

,远

低于全省平均产量(799.5kg/hm

2

),更低于全国平均产

196

20243

量1050kg/hm

2

以及国际平均产量1800kg/hm

2

2.1.2茶树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目前黄山区太平猴魁茶树品种多为群体种,太平

猴魁产区无性系茶树品种覆盖率近60%,茶树品种混

杂、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太平猴魁茶产量和品质。

2.1.3茶叶种植管理水平不高

作为传统的产茶区,不少茶农还停留在传统的种

植管理模式上,对现代化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不主动,

仍沿用传统种植技术。如幼年茶树定型修剪过高,会

影响树冠分枝密度;采摘茶园修剪过重,则影响树势

恢复。另外,茶园施肥时间不精准、施肥数量不合理、

氮磷钾肥比例不恰当、茶园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均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2太平猴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2.2.1采摘周期短,鲜叶利用率低

太平猴魁采摘制作有别于其他绿茶,需要到4月

中旬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才开始采摘,之后气温升

高,鲜叶老化速度加快,很多数量的鲜叶不符合制作

太平猴魁标准。从采摘的鲜叶中挑选出标准的“一芽

二叶”制作太平猴魁,其最佳采摘期15~20d。另外,

用夏茶所制太平猴魁品质差,茶农极少采摘,致使成

本产出率不高。

2.2.2受限独特工艺,茶产量不高

太平猴魁叶形较大,要生产出每根外形、长度都

达到猴魁茶的标准,要由熟练的茶工经多道手工工序

制成。如:手工整理好杀青叶外形,再排列在纱网上,

放上木框夹紧茶叶,用滚筒在纱网上滚压,将茶叶压

平,然后再放入抽屉式木质烘箱烘焙。这种独特的工

艺导致其无法像黄山毛峰等其他绿茶一样进行机械

化生产,只能手工制作。目前,尚未研制出能完全代

替人工批量制作太平猴魁的茶叶机械。

2.2.3传统手工制作,加工成本偏高

太平猴魁是一根根数出来的茶叶,一个制茶班子

10

1

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0.5kg左右的干

kg

,每

,黄

3

600

淮南

、淮

提高

,制作

池等

雇请数以万计茶工,每个茶工工资150~180元/d,加

上食宿、交通、保险等费用,以及茶园管理、厂房、工具

折旧等间接成本,太平猴魁干茶成本高达600元/kg。

如此高的制作成本,客观上造成了太平猴魁茶售价远

高于同类绿茶。

2.2.4制作标准不一,茶品质差异较大

太平猴魁原产地仅限于猴坑一带3个自然村,所

制太平猴魁品质高。2003年后太平猴魁产地扩大到

全区后,整体茶叶品质有所降低。2004年,国家质检

总局通过了太平猴魁国家标准,对太平猴魁从鲜叶到

制茶各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但很多茶叶作

坊、茶农未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导致所制太平猴魁

茶品质不一。例如太平猴魁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二叶,

而多数茶农为增加产量普遍则采用一芽三叶;太平猴

魁成品茶标准长度为5~7cm,而普通茶农所制太平猴

魁长达8~9cm,有的甚至超过10cm以上。

2.3太平猴魁茶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由于太平猴魁茶叶名气大、价格高,一些不法商

贩为谋取利益,制作外形相似的假冒太平猴魁到黄山

区本地茶叶市场销售,或将外地的鲜叶运来,廉价卖

给茶农用于制作太平猴魁,这些做法严重干扰市场,

影响了太平猴魁名茶的声誉。另外,本地一些茶农为

追求经济效益,用毛峰产区中小叶茶树品种,采用一

芽三四叶新梢,或将二枝杀青叶新梢叠加在一起的方

式压制茶叶,外形挺直,扁平宽大轻薄,当地称之为太

平布尖。虽然其香清味醇,但品质远逊于太平猴魁,

价格也较便宜。

2.4太平猴魁茶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

就目前而言,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产业管理较为粗

放,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茶产业发展体

系。龙头茶企带动作用不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

偏少,茶农组织化程度低,受资金、技术、能力等限制,

多为小规模的家庭作坊,难以产生规模化效益。受传

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等影响,多数茶农只注重产量价

格而不注重品牌保护,不善宣传、不会包装、不会销

售,产品难以产生效益。一些茶企对太平猴魁文化内

涵挖掘不到位,产品难以打开市场。

2.5专业人才缺失,科技创新水平不足

柿大茶的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园机械化管护、茶

叶自动化加工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等水平还不

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树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2021年黄山

区已由政府牵头,通过与专业校企、科研机构合作,联

合成立了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从茶园

管理、茶叶制作、品牌保护和营销等方面,不断提高太

平猴魁的品牌影响力和产量品质。在工作推进中要

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逐渐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有效提升太平猴魁

茶产业发展质量。

3.1持续推进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打造优质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

建设标准化柿大茶良种资源园,做好柿大茶良种

资源调查收集工作,选择品种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

良株进行选育繁殖,建立良种资源基因库。通过有性

杂交、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等生物科技手段,改良性

状或培育新的茶叶良种,提升产量和品质。推广应用

短穗扦插法和水培法等繁殖技术,加大良种繁育推广

力度。

3.1.2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全域绿色防控工程

近年来,黄山区大力持续推进太平猴魁茶园全域

绿色防控,做好绿色生态文章。2022年,全区实施茶

园绿色防控面积4593.33hm

2

。全面开展有机茶、生

态、绿色食品茶园基地建设,规范开展绿色、有机食品

及销售认证,加强跟踪检查证。打造智慧茶园建设样

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气象环境、

土壤墒情、病虫害、农残、农事活动等影响茶叶生长的

关键因素和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智能测报和

精准防控。应用“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

式,推广鼠茅草绿色病虫害防控试点。加强绿色有机

市场监督,建立茶叶农残常态化检查抽查机制,严禁

使用禁用物质。

3.2持续打造太平猴魁茶提质增收工程

3.2.1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提质工程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茶叶生产基地及园区

布局,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如扶持龙头茶企建立健

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标准化、

规范化水平。引导构建区块链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

系,打造放心茶叶品牌。各茶叶协会和联合会等行业

管理组织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帮助提高家庭农

场和茶农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建立起茶企与茶农

利益联结的良性机制。要持续鼓励和引导广大茶农、

茶企充分利用夏秋茶开发红茶、绿碎茶、茶食品等精

深产品。黄山区从2007年开始利用这些鲜叶试制红

茶,因其制成红茶外形魁大取名为魁红。自2012年正

式推广以来,产量和销量逐年增加,2022年已逾50t,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7

3.2.2打造太平猴魁茶降本增收工程

太平猴魁采摘期短,造成短期劳务工需求量大,

人工成本高。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发现将早芽、中芽

和迟芽茶树品种科学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延长采摘

期。如本地培育的适制太平猴魁的优良柿大茶新品

系湘早一号属早芽品种,比一般茶树品种早7~10d

采摘,柿大茶二号、六号属中芽品种,柿大茶三号属迟

芽品种,比一般茶树品种迟15d左右采摘。这几个茶

树品种合理搭配后,可延长采摘期约20d,可以充分

利用本地茶区劳动力,大大减少外来劳务支出,提高

厂房和制茶工具的利用率。

3.2.3加快制茶机械化攻关

太平猴魁外形扁平挺直,造成捏尖整形这一关键

环节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应由政府有关部门及行

业组织牵头,开展关键技术协作攻关。如能实现机械

化、规模化生产,千家万户小农生产转变为向骨干企

业出售鲜叶统一加工,不仅能稳定质量,而且能大大

降低制茶成本。

3.3加大太平猴魁品牌宣传保护力度

加大太平猴魁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通过专题宣传

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持续举办全国茶

产业发展大会、太平猴魁茶文化节旅游节、太平猴魁

手工技艺大赛等活动,扩大猴魁茶的对外宣传广度和

频度,进一步提升太平猴魁茶的影响力、市场知名度

和美誉度。加大“太平猴魁”地理标志和公共品牌建

设力度,实现原产品保护,并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太平

猴魁茶知识产权保护。

3.4提高太平猴魁茶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持续

加大对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六百里猴魁茶

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茶企的扶持力度,大力培

育农民合作社、种茶大户、家庭茶场等茶业主体,逐步

198

20243

打造形成一个以龙头茶企为主体,村集体组织、茶叶合

作社、茶农等各方积极参与的太平猴魁产业新型联合

体,实现产业集约化、高效化、集群化发展。

3.5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充分挖掘黄山区地方茶文化历史和特色,紧扣茶

文化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

明的茶文化“朝代茶馆”。应加快新明太平猴魁特色

小镇建设,围绕浦溪河、平龙山、猴坑村等地打造一批

集休闲文旅、茶园农业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茶乡田园

综合体。坚持茶旅融合发展,推出太平猴魁赏茶学茶

养生之旅、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太平猴魁茶文化之

旅、猴坑探秘游等一系列特色茶旅文化旅游产品,受

到了市场好评,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农民增

收、乡村富裕的良好开局。

3.6加强高新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与科研院校、政府、企业的合作,坚持引进并

打造高层次的茶业高新人才团队。通过建立工作站、

实验站、培训站等方式,加强太平猴魁良种保护、繁殖

培育、科学管理,培养出一大批茶叶技术骨干、技术人

员、营销人员,做好茶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茶叶

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2]

[1]

尖茶魁首太平猴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35):25.

2023

.黄

6)

:211-213.

黄山区茶产业振兴发展探析[J].现代农

[3]

137-138.

余中萍.浅谈太平猴魁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

[4]黄

2007

29(

,李

2)

:93-94.

生.话太平猴魁茶的猴韵[J].茶业通报,

[5]李

15-17.

杰生.猴魁种质资源开发利用[J].茶业通报,1986(6):

[6]陈

2019

诗恒

(4)

.太

:8-11.

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广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悉宛丝)

20243

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竹

(黄山市黄山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黄山245799)

摘要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市黄山区是太平猴魁唯一产地。本文在介绍太平猴魁茶产业发

展总体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平猴魁茶产业在茶园管理、市场竞争力、规模化发展、技术培训、茶叶制作、品牌

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太平猴魁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引领整个行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平猴魁茶产业;问题;对策

F326.12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3-0195-04

DOI:10.3969/.1007-5739.2024.03.043

Problemsof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aipingHoukuiTeaIndustry

andItsCountermeasures

(AgriculturalTechnologyServiceCenterofHuangshanDistrict,HuangshanCity,HuangshanAnhui245799)

LIZhu

asisofintroducingthegeneral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Taiping

Houkuiteaindustry,thispaperanalyzedthedeficienciesinteagardenmanagement,marketcompetitiveness,large-

scaledevelopment,technicaltraining,teaproduction,brandprotectionofTaipingHoukuiteaindustry,andproposed

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TaipingHoukuiteaindustry,andprovidereferences

forlead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entireindustry.

Keywords

太平猴魁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徽省

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猴坑一带高山,是清

末创制的一种历史名茶。由于其原产地是原太平县

猴坑,故得名太平猴魁。太平猴魁每根茶形状都是两

叶抱一芽,称为“两刀一枪”,具有成茶挺直、魁伟重

实、色泽苍绿的特点。太平猴魁茶品饮时能有头泡香

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特色,其优秀的品

质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1]

。其茶汤杏绿清澈、鲜醇爽

口,独特的兰花幽香高而持久,饮后齿颊留香、回甘悠

长,被誉为绿茶之冠。太平猴魁茶于1915年在巴拿

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于2021年在日本荣获“世界

绿茶评比会”最高金奖;产地黄山区荣获“2021年度茶

业百强县”“2021年度茶旅融合特色县域”等称号

[2]

第一作者李竹(1976—),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

业技术推广。E-mail:

收稿日期2023-06-05

AbstractTaipingHoukuiteaisoneofthetoptenfamousteasinChina,andHuangshanDistrict,HuangshanCity

TaipingHoukuiteaindustry;problem;countermeasure

202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联

合国粮农组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是2003年

太平猴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黄山区出台了

《太平猴魁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在划定的太平猴

魁茶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原产地域产品质量认

证制度,太平猴魁茶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迅

速加长,经济效益可观

[3]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1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是太平猴魁唯一产地。太

平猴魁受到国家地理标志、国家证明商标、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四重保护。目前

全区共有茶园5000hm

2

,茶叶总产量1484.8t,产值

58116万元,均价379元/kg。其中太平猴魁产量

全区茶园效益10.6485万元/hm

2

,茶区农民来自茶叶

195

1017t,产值40496.2万元,均价398元/kg。2021年

的人均纯收入达8873.5元,双居全省前列。太平猴

魁茶产业已经成为该区乡村振兴一大主导产业、特色

产业和富民产业。太平猴魁茶的高品质、高经济价值

主要有以下原因。

1.1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太平猴魁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700m、林木

苍郁的高山谷地,这里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

丰茂、日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土壤属于变质页

岩分化的乌沙壤土,营养成分全面,土层深厚疏松,有

机质含量丰富

[4]

。良好生态环境为构成优质的茶叶天

然品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2独特的优良茶树品种

太平猴魁的最佳良种是核心产区的柿大茶。柿

大茶在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因酷似柿子树叶而得

名。该茶种经过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后经李杰生

[4]

茶叶专家的不断选育、优化、繁殖和推广,成为适

制太平猴魁的优良茶树品种。柿大茶的茶叶中富含

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化学成分均高于其

他绿茶类

[5]

,特别是氨基酸总量高达7.89%,这也为太

平猴魁的优异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1986年,柿大茶

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定为省级保密品种。

1.3考究的传统制作技艺

太平猴魁对茶叶的外形和制作技艺等方面有严

格要求。太平猴魁的采制过程为鲜叶采收→摊放→

拣尖→杀青→整形→烘干。茶鲜叶一般于四月中旬前

后采摘,于立夏前结束,历时约20d。采摘以一芽三

四叶为标准,并且实行“四拣八不采”,鲜叶采摘回来

之后要对鲜叶进行拣尖然后进行摊放,拣尖也有“八

不要”,挑选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以制作出嫩度高、

品质好的茶

[6]

。2008年《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入选国

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太平猴

魁制作方法”技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

专利”。

2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待提升

2.1.1茶园基础薄弱且老化严重

黄山区是传统老茶区,目前仍有数十公顷树龄在

60

叶,

仍未

。由

,影

于每

响产量

年还能产

。如:太

区茶园单产过低。2021年平均产量仅186kg/hm

2

,远

低于全省平均产量(799.5kg/hm

2

),更低于全国平均产

196

20243

量1050kg/hm

2

以及国际平均产量1800kg/hm

2

2.1.2茶树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目前黄山区太平猴魁茶树品种多为群体种,太平

猴魁产区无性系茶树品种覆盖率近60%,茶树品种混

杂、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太平猴魁茶产量和品质。

2.1.3茶叶种植管理水平不高

作为传统的产茶区,不少茶农还停留在传统的种

植管理模式上,对现代化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不主动,

仍沿用传统种植技术。如幼年茶树定型修剪过高,会

影响树冠分枝密度;采摘茶园修剪过重,则影响树势

恢复。另外,茶园施肥时间不精准、施肥数量不合理、

氮磷钾肥比例不恰当、茶园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均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2太平猴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2.2.1采摘周期短,鲜叶利用率低

太平猴魁采摘制作有别于其他绿茶,需要到4月

中旬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才开始采摘,之后气温升

高,鲜叶老化速度加快,很多数量的鲜叶不符合制作

太平猴魁标准。从采摘的鲜叶中挑选出标准的“一芽

二叶”制作太平猴魁,其最佳采摘期15~20d。另外,

用夏茶所制太平猴魁品质差,茶农极少采摘,致使成

本产出率不高。

2.2.2受限独特工艺,茶产量不高

太平猴魁叶形较大,要生产出每根外形、长度都

达到猴魁茶的标准,要由熟练的茶工经多道手工工序

制成。如:手工整理好杀青叶外形,再排列在纱网上,

放上木框夹紧茶叶,用滚筒在纱网上滚压,将茶叶压

平,然后再放入抽屉式木质烘箱烘焙。这种独特的工

艺导致其无法像黄山毛峰等其他绿茶一样进行机械

化生产,只能手工制作。目前,尚未研制出能完全代

替人工批量制作太平猴魁的茶叶机械。

2.2.3传统手工制作,加工成本偏高

太平猴魁是一根根数出来的茶叶,一个制茶班子

10

1

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0.5kg左右的干

kg

,每

,黄

3

600

淮南

、淮

提高

,制作

池等

雇请数以万计茶工,每个茶工工资150~180元/d,加

上食宿、交通、保险等费用,以及茶园管理、厂房、工具

折旧等间接成本,太平猴魁干茶成本高达600元/kg。

如此高的制作成本,客观上造成了太平猴魁茶售价远

高于同类绿茶。

2.2.4制作标准不一,茶品质差异较大

太平猴魁原产地仅限于猴坑一带3个自然村,所

制太平猴魁品质高。2003年后太平猴魁产地扩大到

全区后,整体茶叶品质有所降低。2004年,国家质检

总局通过了太平猴魁国家标准,对太平猴魁从鲜叶到

制茶各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但很多茶叶作

坊、茶农未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导致所制太平猴魁

茶品质不一。例如太平猴魁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二叶,

而多数茶农为增加产量普遍则采用一芽三叶;太平猴

魁成品茶标准长度为5~7cm,而普通茶农所制太平猴

魁长达8~9cm,有的甚至超过10cm以上。

2.3太平猴魁茶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由于太平猴魁茶叶名气大、价格高,一些不法商

贩为谋取利益,制作外形相似的假冒太平猴魁到黄山

区本地茶叶市场销售,或将外地的鲜叶运来,廉价卖

给茶农用于制作太平猴魁,这些做法严重干扰市场,

影响了太平猴魁名茶的声誉。另外,本地一些茶农为

追求经济效益,用毛峰产区中小叶茶树品种,采用一

芽三四叶新梢,或将二枝杀青叶新梢叠加在一起的方

式压制茶叶,外形挺直,扁平宽大轻薄,当地称之为太

平布尖。虽然其香清味醇,但品质远逊于太平猴魁,

价格也较便宜。

2.4太平猴魁茶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

就目前而言,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产业管理较为粗

放,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茶产业发展体

系。龙头茶企带动作用不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

偏少,茶农组织化程度低,受资金、技术、能力等限制,

多为小规模的家庭作坊,难以产生规模化效益。受传

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等影响,多数茶农只注重产量价

格而不注重品牌保护,不善宣传、不会包装、不会销

售,产品难以产生效益。一些茶企对太平猴魁文化内

涵挖掘不到位,产品难以打开市场。

2.5专业人才缺失,科技创新水平不足

柿大茶的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园机械化管护、茶

叶自动化加工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等水平还不

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树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2021年黄山

区已由政府牵头,通过与专业校企、科研机构合作,联

合成立了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从茶园

管理、茶叶制作、品牌保护和营销等方面,不断提高太

平猴魁的品牌影响力和产量品质。在工作推进中要

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逐渐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有效提升太平猴魁

茶产业发展质量。

3.1持续推进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1.1打造优质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

建设标准化柿大茶良种资源园,做好柿大茶良种

资源调查收集工作,选择品种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

良株进行选育繁殖,建立良种资源基因库。通过有性

杂交、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等生物科技手段,改良性

状或培育新的茶叶良种,提升产量和品质。推广应用

短穗扦插法和水培法等繁殖技术,加大良种繁育推广

力度。

3.1.2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全域绿色防控工程

近年来,黄山区大力持续推进太平猴魁茶园全域

绿色防控,做好绿色生态文章。2022年,全区实施茶

园绿色防控面积4593.33hm

2

。全面开展有机茶、生

态、绿色食品茶园基地建设,规范开展绿色、有机食品

及销售认证,加强跟踪检查证。打造智慧茶园建设样

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气象环境、

土壤墒情、病虫害、农残、农事活动等影响茶叶生长的

关键因素和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现智能测报和

精准防控。应用“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

式,推广鼠茅草绿色病虫害防控试点。加强绿色有机

市场监督,建立茶叶农残常态化检查抽查机制,严禁

使用禁用物质。

3.2持续打造太平猴魁茶提质增收工程

3.2.1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提质工程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茶叶生产基地及园区

布局,打造太平猴魁茶产业。如扶持龙头茶企建立健

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标准化、

规范化水平。引导构建区块链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

系,打造放心茶叶品牌。各茶叶协会和联合会等行业

管理组织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帮助提高家庭农

场和茶农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建立起茶企与茶农

利益联结的良性机制。要持续鼓励和引导广大茶农、

茶企充分利用夏秋茶开发红茶、绿碎茶、茶食品等精

深产品。黄山区从2007年开始利用这些鲜叶试制红

茶,因其制成红茶外形魁大取名为魁红。自2012年正

式推广以来,产量和销量逐年增加,2022年已逾50t,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7

3.2.2打造太平猴魁茶降本增收工程

太平猴魁采摘期短,造成短期劳务工需求量大,

人工成本高。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发现将早芽、中芽

和迟芽茶树品种科学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延长采摘

期。如本地培育的适制太平猴魁的优良柿大茶新品

系湘早一号属早芽品种,比一般茶树品种早7~10d

采摘,柿大茶二号、六号属中芽品种,柿大茶三号属迟

芽品种,比一般茶树品种迟15d左右采摘。这几个茶

树品种合理搭配后,可延长采摘期约20d,可以充分

利用本地茶区劳动力,大大减少外来劳务支出,提高

厂房和制茶工具的利用率。

3.2.3加快制茶机械化攻关

太平猴魁外形扁平挺直,造成捏尖整形这一关键

环节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应由政府有关部门及行

业组织牵头,开展关键技术协作攻关。如能实现机械

化、规模化生产,千家万户小农生产转变为向骨干企

业出售鲜叶统一加工,不仅能稳定质量,而且能大大

降低制茶成本。

3.3加大太平猴魁品牌宣传保护力度

加大太平猴魁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通过专题宣传

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持续举办全国茶

产业发展大会、太平猴魁茶文化节旅游节、太平猴魁

手工技艺大赛等活动,扩大猴魁茶的对外宣传广度和

频度,进一步提升太平猴魁茶的影响力、市场知名度

和美誉度。加大“太平猴魁”地理标志和公共品牌建

设力度,实现原产品保护,并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太平

猴魁茶知识产权保护。

3.4提高太平猴魁茶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持续

加大对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六百里猴魁茶

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茶企的扶持力度,大力培

育农民合作社、种茶大户、家庭茶场等茶业主体,逐步

198

20243

打造形成一个以龙头茶企为主体,村集体组织、茶叶合

作社、茶农等各方积极参与的太平猴魁产业新型联合

体,实现产业集约化、高效化、集群化发展。

3.5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充分挖掘黄山区地方茶文化历史和特色,紧扣茶

文化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

明的茶文化“朝代茶馆”。应加快新明太平猴魁特色

小镇建设,围绕浦溪河、平龙山、猴坑村等地打造一批

集休闲文旅、茶园农业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茶乡田园

综合体。坚持茶旅融合发展,推出太平猴魁赏茶学茶

养生之旅、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太平猴魁茶文化之

旅、猴坑探秘游等一系列特色茶旅文化旅游产品,受

到了市场好评,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农民增

收、乡村富裕的良好开局。

3.6加强高新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与科研院校、政府、企业的合作,坚持引进并

打造高层次的茶业高新人才团队。通过建立工作站、

实验站、培训站等方式,加强太平猴魁良种保护、繁殖

培育、科学管理,培养出一大批茶叶技术骨干、技术人

员、营销人员,做好茶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茶叶

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2]

[1]

尖茶魁首太平猴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35):25.

2023

.黄

6)

:211-213.

黄山区茶产业振兴发展探析[J].现代农

[3]

137-138.

余中萍.浅谈太平猴魁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

[4]黄

2007

29(

,李

2)

:93-94.

生.话太平猴魁茶的猴韵[J].茶业通报,

[5]李

15-17.

杰生.猴魁种质资源开发利用[J].茶业通报,1986(6):

[6]陈

2019

诗恒

(4)

.太

:8-11.

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广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