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百里诗兰)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
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罗曼罗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
帮助。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
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
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
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
成了对音乐的爱好。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
动家。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8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9年,
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井开始与他崇
拜的托尔斯泰通信。此后多次去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等地旅游,收集创作素材。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
并从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的创作经历
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
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
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
(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凭此书获得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
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
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
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
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
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
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
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评价
自由斗士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师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
(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
《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
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
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
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
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瑕不掩瑜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
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
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但
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百里诗兰)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
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罗曼罗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
帮助。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
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
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
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
成了对音乐的爱好。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
动家。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8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9年,
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井开始与他崇
拜的托尔斯泰通信。此后多次去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等地旅游,收集创作素材。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
并从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的创作经历
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
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
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
(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凭此书获得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
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
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
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
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
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
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
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评价
自由斗士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师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
(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
《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
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
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
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
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瑕不掩瑜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
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
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但
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