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及其应用

IT圈 admin 46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胥瑞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3

(22)申请日 2005.08.16

(71)申请人 于宏建

地址 224055 江苏省盐城市世纪大道99号

(72)发明人 于宏建 王春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忠浩

(51)

H04M11/00

H04B7/00

H04Q7/00

G08C17/02

H03K17/72

H01H47/32

(10)申请公布号 CN 1731808 A

(43)申请公布日 2006.02.08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

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及其应

控制电路及其应用。控制电路中包括:

GSM收发模、串行接口电路、单片机、接

口驱动电路及稳压电源,其中:GSM收发

模块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包括GSM收发模块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

于:控制电路中包括:含有U2芯片的R232串行接口电路、含有

U1芯片的单片机、含有U3芯片和至少两路功率双向晶闸

管Q的接口驱动电路以及含有U5芯片的稳压电源,其中:GSM收发

模块的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2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U2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

U1芯片的输出端为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

U3芯片通过功率双向晶闸管Q控制受控的电磁控制线圈,稳压电源为

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1

片的识别程序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中

还含有U4芯片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U4

芯片至少有一路报警信号输入端,传感器与报警信号输入端对应设置,传感器获得

的异常信号经过单片机U4芯片程序处理后,进入GSM收发模块的

TTL串口;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4芯片的报警排队

拨号程序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GSM收

发模块采用JB35芯片;U1选择P89C51X2BN芯片;U2

择MAX232ACPE芯片;U3选择BIC8718,并设有2~5路功率双向晶

闸管Q,所述的功率双向晶闸管Q采用MAC218-10;U4选择

AT89C2501芯片,U4芯片设有1~4路报警信号输入端;

U5选择7805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GSM收发模

块的3脚与U2的8脚连接、GSM收发模块的的2脚与U2

的7脚连接;U2的9脚与U1的10脚连接、U2

的10脚与U1的11脚连接;U1的1~5脚与U3

的2~6脚连接;U3的14~19脚经过R1~R5

分别与Q1~Q5的触发信号线连接;Q1

Q5直接控制相应的电磁控制线圈;U4的2脚、3脚与

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连接,U4的8脚、9脚、11脚、12脚与传

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将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无重码移

动控制电路至少对两路电磁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

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无重码移动

控制电路能对2~5路电磁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2~5路电磁控制线圈对门锁或开关实施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开关是指家用电器的开关。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电磁控制线圈实施遥控的电路及应用,尤其是利用移动通讯工具

实现遥控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对电磁控制线圈遥控方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有线遥制,由开关的闭合直

接控制电磁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这种控制模式,结构相对简单,只能实现近距离

固定位置的点对点控制;另一类为无线遥控,它需要配置专用遥控器,虽然这种控

制模式比有线控制更为灵活,控制距离也可以灵活变化,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遥控航

模及遥控玩具中,但是,由于这种专用的遥控器的发射功率有限,控制距离一般在

3000千米以内,同时,专用遥控器中有限的编码数也容易产生重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对电磁控制线圈的两种遥控方式中存在的控制距离有

限,以及目前采用的无线遥控容易产生重码问题,提供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

电路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包括GSM收发模

块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中包括:含有芯片U2的R232

串行接口电路、含有U1芯片的单片机、含有U3芯片和至

少两路功率双向晶闸管Q的接口驱动电路以及含有U5芯片的稳压电源,

其中:GSM收发模块的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2芯片的输入

端连接,U2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单片机U1芯片的输出端为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

U3芯片通过功率双向晶闸管Q控制受控的电磁控制线圈,稳压电源为

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1

片的识别程序中。

控制电路中还含有U4芯片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

U4芯片至少有一路报警信号输入端,传感器与报警信号输入端对应设

置,传感器获得的异常信号经过单片机U4程序处理后,进入GSM收

发模块的TTL串口;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4芯片的

报警排队拨号程序中。

在控制电路中:GSM收发模块采用JB35芯片;U1选择P89C51X2BN

芯片;U2选择MAX232ACPE芯片;U3选择BIC8718,并

设有2~5路功率双向晶闸管Q,所述的功率双向晶闸管Q采用MAC218-10;

U4选择AT89C2501芯片,U4芯片设有1~4路报警信号输

入端;U5选择7805芯片。

控制电路中主要元件的连接关系为:GSM收发模块的3脚与U2的8

脚连接、GSM收发模块的的2脚与U2的7脚连接;U2

9脚与U1的10脚连接、U2的10脚与U1的11

脚连接;U1的1~5脚与U3的2~6脚连接;

U3的14~19脚经过R1~R5分别与

Q1~Q5的触发信号线连接;Q1

Q5直接控制相应的电磁控制线圈;U4的2脚、3脚与

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连接,U4的8脚、9脚、11脚、12脚与传

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

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至少对两路电磁

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尤其是:将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

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能对2~5路电磁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所述的2~5路电磁控制线圈对门锁或开关实施控制。

所述的开关是指家用电器的开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控制信号采用GSM收发模块,可以借用民用无线移动通

讯网络,只要将特定人的移动通讯工具—手机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相应的单片

机识别程序中,通过特定人的移动通讯工具就能对电磁控制线圈实施遥控,大大提

高了控制距离,同时移动通讯工具也可以避免控制信号出现重码,防止电磁控制线

圈产生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信号方框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的信号方框流程图和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见,本发明包括电磁控制的锁芯和控制电路,在控制电路中设置了:

GSM收发模块、含有U2芯片的R232串行接口电路、含有

U1芯片的单片机、含有U3芯片和至少两路功率双向晶闸

管Q的接口驱动电路以及含有U5芯片的稳压电源,其中:GSM收发

模块的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2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U2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

U1芯片的输出端为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

U3芯片通过功率双向晶闸管Q控制受控的电磁控制线圈,控制电路中

还含有U4芯片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稳压电源为控

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1的识

别程序和U4芯片的报警排队拨号程序中。

由信号方框流程图可见,本实施例的接口驱动电路中包含五路功率双向晶闸管Q,

报警接口电路中U4芯片的包含四路报警接口,各报警接口应该配置对

应的传感器。工作中,当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特定人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出的控制

信号后,通过R232串行接口电路进入单片机U1芯片,信号经单片机

U1芯片判断处理后,再由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通过功

率双向晶闸管Q1遥控电磁门锁的电磁控制线圈,完成特定人通过移动

通讯工具发出的控制信号。当出现异常,传感器获得的异常信号经过单片机

U4芯片程序判断处理后,进入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GSM收发

模块将异常信号发出。实际使用中,特定人发出的控制信号或接收到的报警信号都

必须借用民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

在图2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U1选择P89C51X2BN芯片,

U2选择MAX232ACPE芯片,U3选择BIC8718,功率双向

晶闸管Q1采用MAC218-10,U4选择AT89C2501芯片,

U5选择7805芯片。其中:含有芯片U2的R232串行接口

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7、C8、C9

C10;含有芯片U1的单片机还包括晶振Y0

电容器C1、C2和C3;含有芯片

U3和功率双向晶闸管Q1~Q5的接口驱动电路

还包括隔离电阻Ri~R5以及接插件JP3;含有

芯片U4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还包括晶振

Y2,电容器C12、C13,电阻R7

R8、R9、R10、R11

R12及接插件JP8、JP1;稳压电路还包括变压

器T1、二极管D1~D4和电容器

C4、C5、C6。在本实施例中,电阻

R1选用470Ω,电阻R6、R9

R10、R11、R12选用10KΩ,电阻

R7、R8选用3KΩ;电容器C1、C2

选用20pF,电容器C3选用10uF,电容器C4

C6均选用100uF/25V,电容器C5选用0.01uF,电容器

C7、C8、C9、C10均选用

22uF/25V,电容器C11选用10uF,电容器C12

C13均选用30pF;晶振Y0、Y2均为12MHZ。

它们的连接关系如下:稳压电路中U5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

U1芯片的31脚(EA/VPP)以及40脚(VCC)连接,7805芯片的输出端还

通过电容C3与单片机U1芯片的9脚(RST)连接;R232串

行输入接口电路的U2芯片中:15脚接地,6脚通过C9

地,8脚(R2IN)、7脚(T2OUT)分别与JP1的2脚、3脚连接,9脚

(R2OUT)与10脚(T2IN)分别与U1芯片的10脚(P3.0/RXD)、11脚

(P3.1/TXD)相连接,4脚通过C8与5脚连接;1脚通过C7

与3脚连接,稳压电路U5芯片的输出(VCC)与U2芯片的

16脚连接,同时经电容C10与U2芯片的2脚(VDD)连接;

单片机U1芯片1脚(P1.0/T2)、2脚(P1.1/T2EX)、3脚(P1.2)、4(P1.3)和

5(P1.4)的信号分别进入接口驱动电路中U3芯片BIC8718的2~6脚,

单片机U1芯片的18脚(XTAL1)、19脚(XTAL2)外接晶振电路,该晶

振电路包括Y0、C1和C2;接口驱动电路中

U3芯片的19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R1触发功率双向晶

闸管Q1,U3芯片的18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

R2触发功率双向晶闸管Q2,U3芯片的17脚

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R3触发功率双向晶闸管Q3

U3芯片的16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R4触发功率双向晶

闸管Q4,U3芯片的15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

R5触发功率双向晶闸管Q5,U3芯片的1脚和

20脚均与稳压电路中U5芯片的输出端(VCC)连接,U3

片的10脚接地;功率双向晶闸管Q1的输出端与接插件JP3的2脚相

连接,锁芯的电磁控制线圈的工作电源在功率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下

由JP3的1脚和2脚输出。此外,稳压电路中U5芯片的输

出端还通过电容器C11和电阻R6与U4芯片的

1脚连接;通过电阻R7与U4芯片的3脚和JP1

的4脚连接;通过电阻r8与U4芯片的2脚和

JP1的5脚连接;通过电阻R9与U4芯片的12

脚和JP8的1脚连接;通过电阻R10与U4芯片

的11脚和JP8的2脚连接;通过电阻R11与U4

芯片的8脚和JP8的4脚连接;通过电阻R12

U4芯片的9脚和JP8的3脚连接;JP8的5脚

接地,JP8的1~4脚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连接;U4芯片的

4脚、5脚外接晶振电路,该晶振电路包括Y2、C12

C13。具体实施时,GSM收发模块可以选用JB35芯片,JB35芯片的3

脚应该通过JP1的2脚与U2芯片的8脚连接,JB35芯片的

2脚应该通过JP1的3脚与U2芯片的7脚连接;

U4芯片的2脚、3脚输出的报警信号经过JP1的4脚、5脚

进入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发出。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Q1控制遥控电磁门锁,利用Q2控制

电热水器的开关,利用Q3控制电饭煲的开关,利用Q4

制空调器的开关,利用Q5控制电烤箱的开关。由于各路通过

Q1~Q5的控制原理相同,下面仅以利用Q1

制遥控电磁门锁的过程为例进行描述。

使用时,遥控电磁门锁主人需要确定遥控电磁门锁的工作状态时,可以利用手机或

小灵通拨号发出编码信号,通过民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的传输,GSM收发模块在

收到拨号信息后,其2脚将信号经JP1的3脚送到U2芯片

的7脚,转换电平后由U2芯片的9脚进入U1芯片,编码

信号经U1芯片程序处理后由U1芯片的1脚将控制信号送

至接口驱动电路中U3芯片的2脚,由于手机或小灵通发出的“锁”或

“开启”采用不同的编码信号,由U3芯片的19脚输出的控制信号分为

正脉冲和负脉冲,正脉冲和负脉冲分别一一对应于遥控电磁门锁的“锁”和“开启”两

种特定的状态,U3芯片的19脚输出的控制信号经R1确定

功率双向晶闸管Q1导通或截止,由于市电220V是通过JP3

的1脚、2脚加在遥控电磁门锁的电磁控制线圈上的,功率双向晶闸管

Q1导通或截止直接确定了遥控电磁门锁的工作状态。

正常时,JP8的1脚通过传感器与5脚相通为低电平,控制电路无报警信号传出;

异常时,某路传感器动作使JP8的1脚与5脚断开,JP8

1脚为高电平,瞬间产生的由低到高的变化信号经U4芯片判断处理后,

由U4芯片的2脚、3脚经JP1的5脚、4脚送至GSM收发

模块的TTL串口,通过民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的传输,将报警信号传送到遥控电

磁门锁主人的手机或小灵通上提醒主人。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胥瑞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3

(22)申请日 2005.08.16

(71)申请人 于宏建

地址 224055 江苏省盐城市世纪大道99号

(72)发明人 于宏建 王春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忠浩

(51)

H04M11/00

H04B7/00

H04Q7/00

G08C17/02

H03K17/72

H01H47/32

(10)申请公布号 CN 1731808 A

(43)申请公布日 2006.02.08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

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及其应

控制电路及其应用。控制电路中包括:

GSM收发模、串行接口电路、单片机、接

口驱动电路及稳压电源,其中:GSM收发

模块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包括GSM收发模块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

于:控制电路中包括:含有U2芯片的R232串行接口电路、含有

U1芯片的单片机、含有U3芯片和至少两路功率双向晶闸

管Q的接口驱动电路以及含有U5芯片的稳压电源,其中:GSM收发

模块的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2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U2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

U1芯片的输出端为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

U3芯片通过功率双向晶闸管Q控制受控的电磁控制线圈,稳压电源为

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1

片的识别程序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中

还含有U4芯片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U4

芯片至少有一路报警信号输入端,传感器与报警信号输入端对应设置,传感器获得

的异常信号经过单片机U4芯片程序处理后,进入GSM收发模块的

TTL串口;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4芯片的报警排队

拨号程序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GSM收

发模块采用JB35芯片;U1选择P89C51X2BN芯片;U2

择MAX232ACPE芯片;U3选择BIC8718,并设有2~5路功率双向晶

闸管Q,所述的功率双向晶闸管Q采用MAC218-10;U4选择

AT89C2501芯片,U4芯片设有1~4路报警信号输入端;

U5选择7805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GSM收发模

块的3脚与U2的8脚连接、GSM收发模块的的2脚与U2

的7脚连接;U2的9脚与U1的10脚连接、U2

的10脚与U1的11脚连接;U1的1~5脚与U3

的2~6脚连接;U3的14~19脚经过R1~R5

分别与Q1~Q5的触发信号线连接;Q1

Q5直接控制相应的电磁控制线圈;U4的2脚、3脚与

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连接,U4的8脚、9脚、11脚、12脚与传

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将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无重码移

动控制电路至少对两路电磁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

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无重码移动

控制电路能对2~5路电磁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2~5路电磁控制线圈对门锁或开关实施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开关是指家用电器的开关。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电磁控制线圈实施遥控的电路及应用,尤其是利用移动通讯工具

实现遥控的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对电磁控制线圈遥控方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有线遥制,由开关的闭合直

接控制电磁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这种控制模式,结构相对简单,只能实现近距离

固定位置的点对点控制;另一类为无线遥控,它需要配置专用遥控器,虽然这种控

制模式比有线控制更为灵活,控制距离也可以灵活变化,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遥控航

模及遥控玩具中,但是,由于这种专用的遥控器的发射功率有限,控制距离一般在

3000千米以内,同时,专用遥控器中有限的编码数也容易产生重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对电磁控制线圈的两种遥控方式中存在的控制距离有

限,以及目前采用的无线遥控容易产生重码问题,提供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

电路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包括GSM收发模

块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中包括:含有芯片U2的R232

串行接口电路、含有U1芯片的单片机、含有U3芯片和至

少两路功率双向晶闸管Q的接口驱动电路以及含有U5芯片的稳压电源,

其中:GSM收发模块的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2芯片的输入

端连接,U2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单片机U1芯片的输出端为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

U3芯片通过功率双向晶闸管Q控制受控的电磁控制线圈,稳压电源为

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1

片的识别程序中。

控制电路中还含有U4芯片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

U4芯片至少有一路报警信号输入端,传感器与报警信号输入端对应设

置,传感器获得的异常信号经过单片机U4程序处理后,进入GSM收

发模块的TTL串口;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4芯片的

报警排队拨号程序中。

在控制电路中:GSM收发模块采用JB35芯片;U1选择P89C51X2BN

芯片;U2选择MAX232ACPE芯片;U3选择BIC8718,并

设有2~5路功率双向晶闸管Q,所述的功率双向晶闸管Q采用MAC218-10;

U4选择AT89C2501芯片,U4芯片设有1~4路报警信号输

入端;U5选择7805芯片。

控制电路中主要元件的连接关系为:GSM收发模块的3脚与U2的8

脚连接、GSM收发模块的的2脚与U2的7脚连接;U2

9脚与U1的10脚连接、U2的10脚与U1的11

脚连接;U1的1~5脚与U3的2~6脚连接;

U3的14~19脚经过R1~R5分别与

Q1~Q5的触发信号线连接;Q1

Q5直接控制相应的电磁控制线圈;U4的2脚、3脚与

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连接,U4的8脚、9脚、11脚、12脚与传

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一种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

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至少对两路电磁

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尤其是:将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的移动通讯工具发送的控制编码信号通过远距离

无重码移动控制电路能对2~5路电磁控制线圈实施控制。

所述的2~5路电磁控制线圈对门锁或开关实施控制。

所述的开关是指家用电器的开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控制信号采用GSM收发模块,可以借用民用无线移动通

讯网络,只要将特定人的移动通讯工具—手机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相应的单片

机识别程序中,通过特定人的移动通讯工具就能对电磁控制线圈实施遥控,大大提

高了控制距离,同时移动通讯工具也可以避免控制信号出现重码,防止电磁控制线

圈产生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信号方框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的信号方框流程图和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见,本发明包括电磁控制的锁芯和控制电路,在控制电路中设置了:

GSM收发模块、含有U2芯片的R232串行接口电路、含有

U1芯片的单片机、含有U3芯片和至少两路功率双向晶闸

管Q的接口驱动电路以及含有U5芯片的稳压电源,其中:GSM收发

模块的输出端与R232串行接口电路中U2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U2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U1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

U1芯片的输出端为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

U3芯片通过功率双向晶闸管Q控制受控的电磁控制线圈,控制电路中

还含有U4芯片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稳压电源为控

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移动通讯工具中SIM卡的密码储存在U1的识

别程序和U4芯片的报警排队拨号程序中。

由信号方框流程图可见,本实施例的接口驱动电路中包含五路功率双向晶闸管Q,

报警接口电路中U4芯片的包含四路报警接口,各报警接口应该配置对

应的传感器。工作中,当GSM收发模块接收到特定人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出的控制

信号后,通过R232串行接口电路进入单片机U1芯片,信号经单片机

U1芯片判断处理后,再由接口驱动电路的U3芯片通过功

率双向晶闸管Q1遥控电磁门锁的电磁控制线圈,完成特定人通过移动

通讯工具发出的控制信号。当出现异常,传感器获得的异常信号经过单片机

U4芯片程序判断处理后,进入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GSM收发

模块将异常信号发出。实际使用中,特定人发出的控制信号或接收到的报警信号都

必须借用民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

在图2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中,U1选择P89C51X2BN芯片,

U2选择MAX232ACPE芯片,U3选择BIC8718,功率双向

晶闸管Q1采用MAC218-10,U4选择AT89C2501芯片,

U5选择7805芯片。其中:含有芯片U2的R232串行接口

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7、C8、C9

C10;含有芯片U1的单片机还包括晶振Y0

电容器C1、C2和C3;含有芯片

U3和功率双向晶闸管Q1~Q5的接口驱动电路

还包括隔离电阻Ri~R5以及接插件JP3;含有

芯片U4的单片机和传感器组成的报警接口电路还包括晶振

Y2,电容器C12、C13,电阻R7

R8、R9、R10、R11

R12及接插件JP8、JP1;稳压电路还包括变压

器T1、二极管D1~D4和电容器

C4、C5、C6。在本实施例中,电阻

R1选用470Ω,电阻R6、R9

R10、R11、R12选用10KΩ,电阻

R7、R8选用3KΩ;电容器C1、C2

选用20pF,电容器C3选用10uF,电容器C4

C6均选用100uF/25V,电容器C5选用0.01uF,电容器

C7、C8、C9、C10均选用

22uF/25V,电容器C11选用10uF,电容器C12

C13均选用30pF;晶振Y0、Y2均为12MHZ。

它们的连接关系如下:稳压电路中U5芯片的输出端与单片机

U1芯片的31脚(EA/VPP)以及40脚(VCC)连接,7805芯片的输出端还

通过电容C3与单片机U1芯片的9脚(RST)连接;R232串

行输入接口电路的U2芯片中:15脚接地,6脚通过C9

地,8脚(R2IN)、7脚(T2OUT)分别与JP1的2脚、3脚连接,9脚

(R2OUT)与10脚(T2IN)分别与U1芯片的10脚(P3.0/RXD)、11脚

(P3.1/TXD)相连接,4脚通过C8与5脚连接;1脚通过C7

与3脚连接,稳压电路U5芯片的输出(VCC)与U2芯片的

16脚连接,同时经电容C10与U2芯片的2脚(VDD)连接;

单片机U1芯片1脚(P1.0/T2)、2脚(P1.1/T2EX)、3脚(P1.2)、4(P1.3)和

5(P1.4)的信号分别进入接口驱动电路中U3芯片BIC8718的2~6脚,

单片机U1芯片的18脚(XTAL1)、19脚(XTAL2)外接晶振电路,该晶

振电路包括Y0、C1和C2;接口驱动电路中

U3芯片的19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R1触发功率双向晶

闸管Q1,U3芯片的18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

R2触发功率双向晶闸管Q2,U3芯片的17脚

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R3触发功率双向晶闸管Q3

U3芯片的16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R4触发功率双向晶

闸管Q4,U3芯片的15脚的输出信号经隔离电阻

R5触发功率双向晶闸管Q5,U3芯片的1脚和

20脚均与稳压电路中U5芯片的输出端(VCC)连接,U3

片的10脚接地;功率双向晶闸管Q1的输出端与接插件JP3的2脚相

连接,锁芯的电磁控制线圈的工作电源在功率双向晶闸管Q1的控制下

由JP3的1脚和2脚输出。此外,稳压电路中U5芯片的输

出端还通过电容器C11和电阻R6与U4芯片的

1脚连接;通过电阻R7与U4芯片的3脚和JP1

的4脚连接;通过电阻r8与U4芯片的2脚和

JP1的5脚连接;通过电阻R9与U4芯片的12

脚和JP8的1脚连接;通过电阻R10与U4芯片

的11脚和JP8的2脚连接;通过电阻R11与U4

芯片的8脚和JP8的4脚连接;通过电阻R12

U4芯片的9脚和JP8的3脚连接;JP8的5脚

接地,JP8的1~4脚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连接;U4芯片的

4脚、5脚外接晶振电路,该晶振电路包括Y2、C12

C13。具体实施时,GSM收发模块可以选用JB35芯片,JB35芯片的3

脚应该通过JP1的2脚与U2芯片的8脚连接,JB35芯片的

2脚应该通过JP1的3脚与U2芯片的7脚连接;

U4芯片的2脚、3脚输出的报警信号经过JP1的4脚、5脚

进入GSM收发模块的TTL串口发出。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Q1控制遥控电磁门锁,利用Q2控制

电热水器的开关,利用Q3控制电饭煲的开关,利用Q4

制空调器的开关,利用Q5控制电烤箱的开关。由于各路通过

Q1~Q5的控制原理相同,下面仅以利用Q1

制遥控电磁门锁的过程为例进行描述。

使用时,遥控电磁门锁主人需要确定遥控电磁门锁的工作状态时,可以利用手机或

小灵通拨号发出编码信号,通过民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的传输,GSM收发模块在

收到拨号信息后,其2脚将信号经JP1的3脚送到U2芯片

的7脚,转换电平后由U2芯片的9脚进入U1芯片,编码

信号经U1芯片程序处理后由U1芯片的1脚将控制信号送

至接口驱动电路中U3芯片的2脚,由于手机或小灵通发出的“锁”或

“开启”采用不同的编码信号,由U3芯片的19脚输出的控制信号分为

正脉冲和负脉冲,正脉冲和负脉冲分别一一对应于遥控电磁门锁的“锁”和“开启”两

种特定的状态,U3芯片的19脚输出的控制信号经R1确定

功率双向晶闸管Q1导通或截止,由于市电220V是通过JP3

的1脚、2脚加在遥控电磁门锁的电磁控制线圈上的,功率双向晶闸管

Q1导通或截止直接确定了遥控电磁门锁的工作状态。

正常时,JP8的1脚通过传感器与5脚相通为低电平,控制电路无报警信号传出;

异常时,某路传感器动作使JP8的1脚与5脚断开,JP8

1脚为高电平,瞬间产生的由低到高的变化信号经U4芯片判断处理后,

由U4芯片的2脚、3脚经JP1的5脚、4脚送至GSM收发

模块的TTL串口,通过民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的传输,将报警信号传送到遥控电

磁门锁主人的手机或小灵通上提醒主人。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