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烟欣可)
维普资讯
产业聚焦Estate Focus
向来被视为娱乐圈噱头的“闪婚”,近日突然在手机
业界上演。
明基“迎娶”西门子手机一案曾一度被业界奉为“天
上掉馅饼”的经典案例,然而“鞋子是不是合适,只有脚
知道”,在经历了一年时间整合之后,二大巨头却最终陷
入了“劳燕分飞”的境地——日前,明基董事会宣布将
不再继续投资其德国手机子公司,并将向当地法院申请
无力清偿保护。
闲撂 ●● 咀基西门子分道扬镳
马文刚
将时间回溯到2oo5年,明基未付分文 迎娶 西门子
手机部这一。迟暮美人 ,开创了中国IT界第一桩“白送
资产还倒贴”的并购案例,被坊间誉为“一笔非常合算的
买卖”,而明基也可望由此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仅仅一年时间,明基手机
业务累积亏损金额已超过8.4亿欧元,并连带明基整体业
绩出现滑坡。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手机“闪婚”终于上演。
图降低德国手机部门的运营成本,然而缩支计划实施得较
为缓慢,且应当按原定时间推出的新款手机也都未能如期
上市。因此在过去的三个季度内,明基移动的营收一直未
达到预期,而如需实现收支平衡势必投入大量的资金,因
此经董事会同意,明基不得不停止投资,以控制亏损。
一
年以来持续的巨亏迫使明基做出了“断尾求生”之
举,因此明基停止对德国手机子公司的投资也是不得已而
为之。过去一年中明基电通已向明基移动注入了8.4亿欧
明基如意算盘“落空”
当时明基“迎娶”西门子手机,按双方协议,自2005
年10月1日开始,西门子手机事业部在净值无负债的基准
下,将资产完全转移至明基,其中包括现金、研发中心、相
关知识产权、制造工厂以及生产设备与人员等。此外,西
门子提供约计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投入未来手机核
元资金,而账面亏损累积达到6亿欧元。为实现2007年下
半年扭亏的目标,大约将再向明基移动投入至少5亿欧元
的资金。
此外,明基移动的巨额亏损也是造成明基电通业绩不
佳的主要原因,在2005年第四季度购并西门子移动后即导
致了60亿新台币的惊人亏损,之后虽采取了控制成本、缩
减人员等措施,但进展缓慢,其2006年第二季度的亏损额
也达25亿新台币。 心专利的开发、行销业务的拓展以及共同品牌的推广活动,
西门子还将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从而持有明基2.5%
股份而成为策略股东。
自吞“烫手山芋”?
其实在二者合并之初,业内人士已指出,西门子急于
将手机部门出手的最大原因在于手机的巨额亏损。虽然身
不过,这个当时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并誉为“如意
算盘”的买卖,却在一年后彻底“落空”。援引数据显示,
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共销售了2.36亿部手机,比上年同
期增长了26%,明基旗下手机产品仅售出730万部,基本
为当时全球第四大手机制造商的西门子拥有强大的研发团
队、技术实力和响亮的国际品牌,但近年来新品推出速度
慢、产品缺乏时尚卖点、部门经营未能规模化和本土化等
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市场份额则从购并时的5.5%跌至3%。
并购一年多来的明基一直无法扭转西门子手机部门持
续亏损的局面,导致明基电通召开董事会并通过决议,不
再继续投资德国手机子公司,以大幅减少对母公司造成的
持续亏损。对此,明基董事长李煜耀表示,明基一直在试
原因,导致手机部门严重亏损并成为西门子的一个巨大包
袱。仅2004年,手机业务即已给西门子制造了超过5亿欧
元(约合6.15亿美元)的净亏损。
维普资讯
Estate Focus产业聚焦
不过,当时的李煜耀对此却显得胸有成竹,同时表示:
明基将在两年内扭亏为赢,从而坚决否定了外界质疑的“烫
手山芋”之说。
尖锐的问题是,西门子手机的七千名员工之中,有一半在
德国工作,而德国的劳动力成本之高是有目共睹的,这让
明基的成本压力大幅增加。
李熄耀坚信:明基通过收购不仅获得了明基一西门子
(BenQ-Siemens)共同手机品牌的5年使用权,还将获得
西门子在GSM、GPRS及3G等领域的关键专利技术,帮助
明基在手机制造领域拥有了从低端到高端、从研发到销售、
直至横跨2G到3G的“完整价值链”。
时至今日,反观明基的举措,
却仿佛自吞了这只“烫手的山芋”。
在明基宣布停止投资后,明基
对此,明基的后台掌控者、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承认,不
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击,成为导致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
务失败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西门子原先亏损与竞争力快速
下降的原因掌握不充分,也造成合并后出现项目拖延、成
本迟迟无法降低等问题。施振荣坦言:“明基比西门子手机
部门大,但西门子手机部门又
比明基手机部门大,明基以小
吃大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
“明基烧了上亿欧元,给企
移动已由德国法院正式接管,所有
生产和研发已于开始陷入停顿,而
受此次事件影响,有约3000名原西
门子员工将面临失业的风险。明基
移动申请破产保护后,西门子方面
出现了强烈的反对,西门子CEO柯
业造了一个前车之鉴。”一位市
场分析人士说,“国际化是一项
长远战略,而急功近利的后果
只能是事倍功半”。
较之明基收购的失利,同
样通过收购走向市场化的TCL
却交出了一份较出色的答卷。据其财报显示,TCL在2006
年上半年共销售手机544万部,同比增长13%,其中海外
菲德更公开表示将可能对明基采取
法律行动。明基方面则表示,申请破产保护前,曾向西门
子方面求助,但对方拒绝施以援手。
不单单是双方“闪婚”后的口水战,双方当时制造的
联合品牌也将面临着是否被终止的命运。按收购方案,明
基可在5年内使用“明基一西门子”(BenQ-Siemens)这
销量贡献比重超过80%,大幅减亏94%,其手机业务终于
在第二季度中实现了整体盈利,而海外业务的不断增长正
是其扭亏为盈的新突破口。
TCL总裁李东生表示,虽然2005年手机业务曾带给
TCL约10亿元的巨额亏损,但2006年开始的手机业务已
成功扭亏为盈。15个月即开始盈利的表现已超过当初18个
个双品牌。李娓耀坚决声称,明基停止投资后,与西门子
签订的协议仍然有效,因此仍将使用“明基一西门子”品
牌,而西门子方面则表示将对明基是否有权继续使用西门
子品牌进行评估,该品牌只会允许长期合作伙伴使用。 月扭亏的预期。目前,TCL手机已由以中国手机分销商为
主要客户的业务模式,成功过渡为面向国际网络运营商为
明基“重金’’造“前车之鉴”
业界曾有刻薄的批评,认为明基西门子结合是“两只
火鸡相加的结果不可能是一只鹰。”
当时的明基首要面对的问题即为企业文化的融合。
主要客户的手机厂商,并建立了国际化运营构架和基础管
理体系。这些均得益于从阿尔卡特取得的GSM专利技术和
海外销售网络。
业内人士指出,与明基相比,TCL的国际化道路即走
得更为出色。而比较二者的不同思路,即可发现国际化道
李煜耀在谈判期间,已经开始深入接触西门子的文化。而
西门子的企业文化整合涉及众多国家分支机构、跨越多种
文化区域,其具体操作绝对不会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最为
路的确任重道远,并非谁想走国际化就一定能够轻易走通,
如对困难估计不足而一味急功近利,最终只能喝下自己酿
下的“苦酒”。■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烟欣可)
维普资讯
产业聚焦Estate Focus
向来被视为娱乐圈噱头的“闪婚”,近日突然在手机
业界上演。
明基“迎娶”西门子手机一案曾一度被业界奉为“天
上掉馅饼”的经典案例,然而“鞋子是不是合适,只有脚
知道”,在经历了一年时间整合之后,二大巨头却最终陷
入了“劳燕分飞”的境地——日前,明基董事会宣布将
不再继续投资其德国手机子公司,并将向当地法院申请
无力清偿保护。
闲撂 ●● 咀基西门子分道扬镳
马文刚
将时间回溯到2oo5年,明基未付分文 迎娶 西门子
手机部这一。迟暮美人 ,开创了中国IT界第一桩“白送
资产还倒贴”的并购案例,被坊间誉为“一笔非常合算的
买卖”,而明基也可望由此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仅仅一年时间,明基手机
业务累积亏损金额已超过8.4亿欧元,并连带明基整体业
绩出现滑坡。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手机“闪婚”终于上演。
图降低德国手机部门的运营成本,然而缩支计划实施得较
为缓慢,且应当按原定时间推出的新款手机也都未能如期
上市。因此在过去的三个季度内,明基移动的营收一直未
达到预期,而如需实现收支平衡势必投入大量的资金,因
此经董事会同意,明基不得不停止投资,以控制亏损。
一
年以来持续的巨亏迫使明基做出了“断尾求生”之
举,因此明基停止对德国手机子公司的投资也是不得已而
为之。过去一年中明基电通已向明基移动注入了8.4亿欧
明基如意算盘“落空”
当时明基“迎娶”西门子手机,按双方协议,自2005
年10月1日开始,西门子手机事业部在净值无负债的基准
下,将资产完全转移至明基,其中包括现金、研发中心、相
关知识产权、制造工厂以及生产设备与人员等。此外,西
门子提供约计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投入未来手机核
元资金,而账面亏损累积达到6亿欧元。为实现2007年下
半年扭亏的目标,大约将再向明基移动投入至少5亿欧元
的资金。
此外,明基移动的巨额亏损也是造成明基电通业绩不
佳的主要原因,在2005年第四季度购并西门子移动后即导
致了60亿新台币的惊人亏损,之后虽采取了控制成本、缩
减人员等措施,但进展缓慢,其2006年第二季度的亏损额
也达25亿新台币。 心专利的开发、行销业务的拓展以及共同品牌的推广活动,
西门子还将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从而持有明基2.5%
股份而成为策略股东。
自吞“烫手山芋”?
其实在二者合并之初,业内人士已指出,西门子急于
将手机部门出手的最大原因在于手机的巨额亏损。虽然身
不过,这个当时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并誉为“如意
算盘”的买卖,却在一年后彻底“落空”。援引数据显示,
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共销售了2.36亿部手机,比上年同
期增长了26%,明基旗下手机产品仅售出730万部,基本
为当时全球第四大手机制造商的西门子拥有强大的研发团
队、技术实力和响亮的国际品牌,但近年来新品推出速度
慢、产品缺乏时尚卖点、部门经营未能规模化和本土化等
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市场份额则从购并时的5.5%跌至3%。
并购一年多来的明基一直无法扭转西门子手机部门持
续亏损的局面,导致明基电通召开董事会并通过决议,不
再继续投资德国手机子公司,以大幅减少对母公司造成的
持续亏损。对此,明基董事长李煜耀表示,明基一直在试
原因,导致手机部门严重亏损并成为西门子的一个巨大包
袱。仅2004年,手机业务即已给西门子制造了超过5亿欧
元(约合6.15亿美元)的净亏损。
维普资讯
Estate Focus产业聚焦
不过,当时的李煜耀对此却显得胸有成竹,同时表示:
明基将在两年内扭亏为赢,从而坚决否定了外界质疑的“烫
手山芋”之说。
尖锐的问题是,西门子手机的七千名员工之中,有一半在
德国工作,而德国的劳动力成本之高是有目共睹的,这让
明基的成本压力大幅增加。
李熄耀坚信:明基通过收购不仅获得了明基一西门子
(BenQ-Siemens)共同手机品牌的5年使用权,还将获得
西门子在GSM、GPRS及3G等领域的关键专利技术,帮助
明基在手机制造领域拥有了从低端到高端、从研发到销售、
直至横跨2G到3G的“完整价值链”。
时至今日,反观明基的举措,
却仿佛自吞了这只“烫手的山芋”。
在明基宣布停止投资后,明基
对此,明基的后台掌控者、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承认,不
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击,成为导致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
务失败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西门子原先亏损与竞争力快速
下降的原因掌握不充分,也造成合并后出现项目拖延、成
本迟迟无法降低等问题。施振荣坦言:“明基比西门子手机
部门大,但西门子手机部门又
比明基手机部门大,明基以小
吃大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
“明基烧了上亿欧元,给企
移动已由德国法院正式接管,所有
生产和研发已于开始陷入停顿,而
受此次事件影响,有约3000名原西
门子员工将面临失业的风险。明基
移动申请破产保护后,西门子方面
出现了强烈的反对,西门子CEO柯
业造了一个前车之鉴。”一位市
场分析人士说,“国际化是一项
长远战略,而急功近利的后果
只能是事倍功半”。
较之明基收购的失利,同
样通过收购走向市场化的TCL
却交出了一份较出色的答卷。据其财报显示,TCL在2006
年上半年共销售手机544万部,同比增长13%,其中海外
菲德更公开表示将可能对明基采取
法律行动。明基方面则表示,申请破产保护前,曾向西门
子方面求助,但对方拒绝施以援手。
不单单是双方“闪婚”后的口水战,双方当时制造的
联合品牌也将面临着是否被终止的命运。按收购方案,明
基可在5年内使用“明基一西门子”(BenQ-Siemens)这
销量贡献比重超过80%,大幅减亏94%,其手机业务终于
在第二季度中实现了整体盈利,而海外业务的不断增长正
是其扭亏为盈的新突破口。
TCL总裁李东生表示,虽然2005年手机业务曾带给
TCL约10亿元的巨额亏损,但2006年开始的手机业务已
成功扭亏为盈。15个月即开始盈利的表现已超过当初18个
个双品牌。李娓耀坚决声称,明基停止投资后,与西门子
签订的协议仍然有效,因此仍将使用“明基一西门子”品
牌,而西门子方面则表示将对明基是否有权继续使用西门
子品牌进行评估,该品牌只会允许长期合作伙伴使用。 月扭亏的预期。目前,TCL手机已由以中国手机分销商为
主要客户的业务模式,成功过渡为面向国际网络运营商为
明基“重金’’造“前车之鉴”
业界曾有刻薄的批评,认为明基西门子结合是“两只
火鸡相加的结果不可能是一只鹰。”
当时的明基首要面对的问题即为企业文化的融合。
主要客户的手机厂商,并建立了国际化运营构架和基础管
理体系。这些均得益于从阿尔卡特取得的GSM专利技术和
海外销售网络。
业内人士指出,与明基相比,TCL的国际化道路即走
得更为出色。而比较二者的不同思路,即可发现国际化道
李煜耀在谈判期间,已经开始深入接触西门子的文化。而
西门子的企业文化整合涉及众多国家分支机构、跨越多种
文化区域,其具体操作绝对不会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最为
路的确任重道远,并非谁想走国际化就一定能够轻易走通,
如对困难估计不足而一味急功近利,最终只能喝下自己酿
下的“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