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征

IT圈 admin 73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琦嘉歆)

俑所硒宪考考2012年第24期(总第2440期) 

l 

世界经济 产业技术升级。 

日本制定和实施“倾斜式生产方式”,日本  I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期、高速增长期、 i 

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发展 

模式特征 

低速增长期,都先后确定并扶持了一系列相关产 

业。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钢铁、造船、汽车、家用 

电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通讯机械和知识产业 

 i

. 

俅 

赶超国家经济体制其显著的特征是:东亚各 

国或地区政府大都具有强烈的经济赶超意识和 

强大的经济导向功能。他们往往以强国作为经 

济发展目标,并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一套发展措 

施和体制结构。具体而言,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 

模式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的 

经济管理体制,即“强政府”采取集体行为,建立 

了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在权威政府推动下实施 

不平衡发展战略,这种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1)政府制定经济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Et本政府为了使整个经济有序发展,实行了一 

系列经济计划,这些计划的形式包括中长期经济 

计划、年度经济计划和国土开发、地区开发计划。 

计划的内容主要有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基本政 

策方针、经济增长速度、国民所得的增长速度等。 

从20世纪5O年代中期到9O年代,日本政府共 

制定并实施了13个经济计划。以2O世纪6O年 

代池田内阁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最为出名。 

韩国则于1973年制定了包括造船、石油化工、钢 

铁、电子等几大领域的“重化学工业”发展计划。 

中国自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到2012年也已经进 

行到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 

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创新等都提出 

了具体要求。 

(2)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西方先行工业化 

国家的产业结构转换是产业演进和市场自然选 

择的结果,赶超型国家的产业结构转换有很大的 

俯 垒 ,-I--,--T- ̄-TCJ"仃 .千骊舌 .、腑r旨’-T-搬;幽±= 单 ±E 

先后成为日本政府所扶持的产业。韩国政府在 

汽车工业发展方面,实行了更为强烈的干预。 

1974年韩国政府发表了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十 

年计划,其目标是在2O世纪70年代末使其小型 

客车的国产化达到90%,到20世纪8O年代初, 

汽车工业要成为主要的出口工业。为此,韩国政 

府对三家主要制造商(现代、大宇、三韩)规定了 

所要达到的生产规模,同时还要求对其生产计划 

拥有审视权,并在规定期限内禁止调整产品型 

号等。 

2.技术的引进、模仿、吸收。赶超国家主要 

依靠国外先进技术作为推动本国技术进步的突 

破口和牵动点,进行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这种赶 

超国家技术进步模式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是工业化起步时期,技术引进的对象是成熟经济 

体已在国内实现广泛的商业性应用的技术,是技 

术的引进模仿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经济赶超的起 

飞初期,赶超国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 

础,采取的是垂直技术引进方式,即引进先进国 

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本国进行商业性开发与应 

用,并进行技术的改良和革新;第三个时期是经 

济赶超的起飞时期,赶超国在前两个时期已经完 

成了以引进为主的被动依赖阶段,转向以创新为 

主的自主开发阶段。 

给日本带来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则是模仿 

创新。日本的大约60%的技术是从美国引进 

的,另外还从大约40个国家引进了先进技术,而 

自主创新的不足1/3。自主创新可以促成新兴 

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技术的模仿不 

能向以创新为主的自主开发升级,那么过多的模 

仿则会造成过度投资。 

J n+E 留邑 囝 山n E rm'且托招 

 j

● 

l 

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出口主义”的发展模式 

l 已成为欠发达经济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共同的 

选择。推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将国内市场 

l 与国外市场融为一体,以此来消化国内剩余劳动 

力、引进稀缺的资金和技术,带动经济增长。日 

本的出口导向、贸易立国政策直接体现于 

1950~1975年的25年间,日本出口贸易扩大了 

67倍,进口贸易扩大了58倍,其中出口贸易尤 

为突出,每年增长19%。赶超型国家普遍的特 

征是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导致国内积存了巨 

额的外汇储备,在2010年调查的全球外汇储备 

排行榜中,中国和日本稳居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在前十位的排名中,亚洲的国家(地区)就占据 

了七个席位。 

4.与地区主义的发展共生共荣。传统上, 

东亚各国产业循环的梯次性发展模式被称之为 

雁形模式,是以垂直型国际分上为特征、以比较 

优势为产业转移标准和依据的具有梯次差异性 

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雁形模式意味着东亚区 

域内存在着高强度的经济发展关联性。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中国、韩国 

等部分东亚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日 

本作为带动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头雁作 

用在不断削弱。引发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产业分 

工的新变化,已经由过去的垂直型产业循环机制 

逐渐发展为一种区域性的经济增长模式。赶超 

国家之间的互助和共生,成为赶超国家之间新的 

特征。 

(田风摘自《经济师》20l2年第2期《赶超型国家经 

济发展模式研究及借鉴》) 

美欧应对债务危机路径的 

国际比较 

陈 华 高艳兰 

● 

迅速,甚至可以说有些过度。 

实体经济的需要。此次危 

对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的信 

的普遍信任受到动摇。在 

性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主权t 

意味着全球金融恐慌的重现 

球经济本已脆弱的复苏进程 

探底”。 

为了稳定整个经济,减 

失,美欧国家现在都采用了负 

助,将基准利率压低到通货膨 

府债务,实现财富转移。现在 

零的低利率政策维持到2013 

银行也都维持了负利率。负; 

通胀压力,但即使通胀上升,l 

政策仍难维持很长时间。 

另外,美欧国家现在都制 

的计划。2011年9月19日, 

国会提交了《量人为出与投 

长和削减赤字的总统计划》,l 

减3.6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 

欧盟和IMF的援助

欧洲各匡 

缩减开支削减赤字。 

2.不同点。针对导致 

根本原因不同,美欧采取的 

同之处,主要表现为救助方 

合} 

首先

美国主要是通过 

我救助,而欧洲则是通过自 

助。美债危机的升级从根 

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进行的政 

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自我求 

地缓解;而欧债危机则是由t 

济失衡引发的,起初欧洲各I 

助解决此次危机,然而都以 

能求助于 MF和其他国家, 

以解决。 

2024年6月14日发(作者:琦嘉歆)

俑所硒宪考考2012年第24期(总第2440期) 

l 

世界经济 产业技术升级。 

日本制定和实施“倾斜式生产方式”,日本  I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期、高速增长期、 i 

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发展 

模式特征 

低速增长期,都先后确定并扶持了一系列相关产 

业。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钢铁、造船、汽车、家用 

电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通讯机械和知识产业 

 i

. 

俅 

赶超国家经济体制其显著的特征是:东亚各 

国或地区政府大都具有强烈的经济赶超意识和 

强大的经济导向功能。他们往往以强国作为经 

济发展目标,并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一套发展措 

施和体制结构。具体而言,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 

模式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的 

经济管理体制,即“强政府”采取集体行为,建立 

了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在权威政府推动下实施 

不平衡发展战略,这种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1)政府制定经济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Et本政府为了使整个经济有序发展,实行了一 

系列经济计划,这些计划的形式包括中长期经济 

计划、年度经济计划和国土开发、地区开发计划。 

计划的内容主要有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基本政 

策方针、经济增长速度、国民所得的增长速度等。 

从20世纪5O年代中期到9O年代,日本政府共 

制定并实施了13个经济计划。以2O世纪6O年 

代池田内阁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最为出名。 

韩国则于1973年制定了包括造船、石油化工、钢 

铁、电子等几大领域的“重化学工业”发展计划。 

中国自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到2012年也已经进 

行到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经 

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创新等都提出 

了具体要求。 

(2)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西方先行工业化 

国家的产业结构转换是产业演进和市场自然选 

择的结果,赶超型国家的产业结构转换有很大的 

俯 垒 ,-I--,--T- ̄-TCJ"仃 .千骊舌 .、腑r旨’-T-搬;幽±= 单 ±E 

先后成为日本政府所扶持的产业。韩国政府在 

汽车工业发展方面,实行了更为强烈的干预。 

1974年韩国政府发表了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十 

年计划,其目标是在2O世纪70年代末使其小型 

客车的国产化达到90%,到20世纪8O年代初, 

汽车工业要成为主要的出口工业。为此,韩国政 

府对三家主要制造商(现代、大宇、三韩)规定了 

所要达到的生产规模,同时还要求对其生产计划 

拥有审视权,并在规定期限内禁止调整产品型 

号等。 

2.技术的引进、模仿、吸收。赶超国家主要 

依靠国外先进技术作为推动本国技术进步的突 

破口和牵动点,进行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这种赶 

超国家技术进步模式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是工业化起步时期,技术引进的对象是成熟经济 

体已在国内实现广泛的商业性应用的技术,是技 

术的引进模仿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经济赶超的起 

飞初期,赶超国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 

础,采取的是垂直技术引进方式,即引进先进国 

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本国进行商业性开发与应 

用,并进行技术的改良和革新;第三个时期是经 

济赶超的起飞时期,赶超国在前两个时期已经完 

成了以引进为主的被动依赖阶段,转向以创新为 

主的自主开发阶段。 

给日本带来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则是模仿 

创新。日本的大约60%的技术是从美国引进 

的,另外还从大约40个国家引进了先进技术,而 

自主创新的不足1/3。自主创新可以促成新兴 

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技术的模仿不 

能向以创新为主的自主开发升级,那么过多的模 

仿则会造成过度投资。 

J n+E 留邑 囝 山n E rm'且托招 

 j

● 

l 

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出口主义”的发展模式 

l 已成为欠发达经济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共同的 

选择。推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将国内市场 

l 与国外市场融为一体,以此来消化国内剩余劳动 

力、引进稀缺的资金和技术,带动经济增长。日 

本的出口导向、贸易立国政策直接体现于 

1950~1975年的25年间,日本出口贸易扩大了 

67倍,进口贸易扩大了58倍,其中出口贸易尤 

为突出,每年增长19%。赶超型国家普遍的特 

征是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导致国内积存了巨 

额的外汇储备,在2010年调查的全球外汇储备 

排行榜中,中国和日本稳居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在前十位的排名中,亚洲的国家(地区)就占据 

了七个席位。 

4.与地区主义的发展共生共荣。传统上, 

东亚各国产业循环的梯次性发展模式被称之为 

雁形模式,是以垂直型国际分上为特征、以比较 

优势为产业转移标准和依据的具有梯次差异性 

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雁形模式意味着东亚区 

域内存在着高强度的经济发展关联性。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中国、韩国 

等部分东亚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日 

本作为带动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头雁作 

用在不断削弱。引发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产业分 

工的新变化,已经由过去的垂直型产业循环机制 

逐渐发展为一种区域性的经济增长模式。赶超 

国家之间的互助和共生,成为赶超国家之间新的 

特征。 

(田风摘自《经济师》20l2年第2期《赶超型国家经 

济发展模式研究及借鉴》) 

美欧应对债务危机路径的 

国际比较 

陈 华 高艳兰 

● 

迅速,甚至可以说有些过度。 

实体经济的需要。此次危 

对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的信 

的普遍信任受到动摇。在 

性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主权t 

意味着全球金融恐慌的重现 

球经济本已脆弱的复苏进程 

探底”。 

为了稳定整个经济,减 

失,美欧国家现在都采用了负 

助,将基准利率压低到通货膨 

府债务,实现财富转移。现在 

零的低利率政策维持到2013 

银行也都维持了负利率。负; 

通胀压力,但即使通胀上升,l 

政策仍难维持很长时间。 

另外,美欧国家现在都制 

的计划。2011年9月19日, 

国会提交了《量人为出与投 

长和削减赤字的总统计划》,l 

减3.6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 

欧盟和IMF的援助

欧洲各匡 

缩减开支削减赤字。 

2.不同点。针对导致 

根本原因不同,美欧采取的 

同之处,主要表现为救助方 

合} 

首先

美国主要是通过 

我救助,而欧洲则是通过自 

助。美债危机的升级从根 

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进行的政 

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自我求 

地缓解;而欧债危机则是由t 

济失衡引发的,起初欧洲各I 

助解决此次危机,然而都以 

能求助于 MF和其他国家, 

以解决。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