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发(作者:桑飞雪)
30 航天电子对抗 第29卷第6期
“北斗"2代BII信号导航电文分析
王迪,郝士琦,朱斌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
摘要: 分析“北斗”2代卫星导航系统BII信号的构成,说明调制在D1导航电文上的二
次编码的作用,介绍导航电文的纠错编码方式和编码原理,对BCH编码的纠错原理和纠错性
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证明了导航电文采用的纠错编码方式能满足信息传输准确性的要求。
关键词: “北斗”2代;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二次编码;纠错
中图分类号:TN918.3;TN967.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for navigation message of BeiDou II BII signal
Wang Di,Hao Shiqi,Zhu B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PLA,Hefei 230037,Anhui,China)
Abstract:The composing of BeiDou II BI I signal is analyzed.The function of secondary code which is
modulated with D1 navigation message is illuminated.The error correcting coding mode and the principle of
navigation message are introduced.The error correcting principl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CH codes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 of error correcting coding of navigation
message can satisfy the veracity of message transmission.
Key words:BeiDou II;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navigation message;secondary code;correction
0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
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
1561.098MHz
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
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1],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
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
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2013年年初,“北斗”2代已经正式运行,并具备为亚太
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的能
图1 BII信号生成原理框图
1)根据速率、结构和卫星的不同,导航电文分为
D1导航电文和D2导航电文。D1导航电文速率为
50bps,并调制有速率为lkbps的二次编码(Neumann—
Hoffman码),内容包含基本导航信息(本卫星基本导
力。理解和掌握导航信息的特性,将有利于更好地开
发“北斗”系统的应用功能,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在军
事和民用等多领域中的发展。 航信息、全部卫星历书信息、与其它系统时间同步信
息);D2导航电文速率为500bps,内容包含基本导航
信息和增强服务信息(“北斗”系统的差分及完好性信
息和格网点电离层信息)。MEO和IGSO卫星的BII
1 BII信号构成
“北斗”2代的BII信号,是目前官方公布的唯一
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和用户终端之间的公
开服务信号(相对于授权服务信号),主要包含三部分
信号播发D1导航电文,GEO卫星的BII信号播发D2
导航电文。
2)BII信号测距码(简称C 码)码速率为
收稿H期:2013—06—27;2013—09—02修回。
作者简介:王迪(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航天信息处理。
2.046Mbps,码长为2046。C B1】码由两个线性序列G1
和G2模2和产生平衡Gold码后截短1码片生成。
其中,G1和G2序列分别由两个11级线性移位寄存
2013(6) 王迪,等:“北斗”2代BII信号导航电文分析 31
器生成。
3)BII信号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所以
J、Q两个支路的“测距码+导航电文”正交调制在频率
为1561.098MHz的载波上。
2 D1导航电文上调制的二次编码
这里二次编码是指在D1导航电文上调制的一个
Neumann—Hoffman码(简称NH码),采用20bit的
NH码(0,0,0,0,0,1,0,0,1,1,0,1,0,1,0,0,1,1,1,
0),码周期为20ms,与1个导航电文信息位的宽度相
同;码宽为1ms,与扩频码周期相同,因此码速率为
lkbps。GPS的L5C信号采用了与此相同的NH二次
编码,Galileo的E5a—I信号采用了与此类似的CS20
二次编码。
采用二次编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使不同导航
星的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旁瓣峰下降,从而改善卫星信
号之间的互相关特性;2)减小了功率谱的谱线宽度,从
而提高抗窄带干扰的能力;3)在原来的一个码元宽度
内增加多次相位渡越,可以使用二次编码完全相关来
实现快速位同步。
3导航电文纠错编码方式
导航电文采取BCH(15,11,1)码加交织方式进行
纠错嘲,如图2所示。导航电文数据码按每11bit顺
序分组,对需要交织的数据码先进行串/并变换,然后
进行BCH(15,11,1)纠错编码,每两组BCH码按1bit
顺序进行并/串变换,组成30bit码长的交织码。
输入 每l
融,
l
吐
bit}
I
__ BCH(15,1l,1)编码}_. 每l
I茸/虎
bit
一,●● _ ■ …—T'
变换H BCH(15,1 1,1)编码H变换
3.1 交织器
每两组BCH(15,11,1)码按比特进行交织深度为
2的分组交织,组成30bit码长的交织码,其编码结构
如图3所示。
图3 交织编码结构
其中: 为信息位,i表示第i组BCH码(其值为
1或2),J表示第i组BCH码中的第 个信息位(其值
为1~11);C7为校验位,i表示第i组BCH码(其值
为1或2),rn表示第i组BCH码中的第m个校验位
(其值为1~4)。
这样的编码结构决定了导航电文中子帧的字结
构。导航电文中的每个字都由导航电文数据及校验码
两部分组成,每个子帧第1个字的前15bit信息不进
行纠错编码,后11bit信息采用BCH(15,11,1)方式进
行纠错,信息位共有26bit,校验位有4位;其它9个字
均采用BCH(15,11,1)加交织方式进行纠错编码,信
息位共有22bit,校验位有8位。
3.2 BCH编码
BCH(15,11,1)编码生成多项式为g(X)=X 十
x+1,编码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4级移位寄存器的
初始状态为全0,门1开,门2关,输入11bit信息组
x,然后开始移位,信息组一路经或门输出,另一路进
入g(x)位移电路,经11次移位后llbit信息组全部
送入电路,此时移位寄存器内保留的即为校验位,最后
门1关,门2开,再经过4次移位,将移位寄存器的校
验位全部输出,与原先的llbit信息组成一个长为
15bit的BCH码。门1开,门2关,送人下一个信息组
重复上述过程。
l I 』
一 oE
输入信息组X
图4 BCH(15,11,1)编码框图
由上述编码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的监督方程组:
fC3=a60口7o口9o ④ o o
I C2=n5o口6on8o ④ 0 o …
IC1=Ⅱ4④n5o口7o口90 o 0口12 一
【Co=口4④口7On80 0 0 ④
通过监督方程组,监督码元对信息码元实行监督,
使原来完全独立的信息码元被约束到这种联系中。当
码元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时,方程组中与这些码元
相应的方程式被破坏。因此,接收端很容易通过监督
方程组来发现错误,而且由于信息码元受到多个监督
码元的多重监督,不仅能发现错误,也能纠正错误。
将监督方程组改写成误差方程组的形式:
④ ④
o
1
on o C3
①
o
④
0
①n
④ o
④
o口1
0 o ④
0
o口
4
oCo
如果接收的码组没有错误,则(2)式 =0
( 1,2,3,4)。由于BCH(15,11,1)编码只能进行1
位纠错,所以如果码组中发生单个错误,按以下两种方
法进行纠错:1)当只有某一个3 ̄re0时,若该 所在的
32 航天电子对抗 2013(6)
误差方程中的某个码元没有出现在其它3个误差方程
中,则该码元即为误码位置;2)当有多个 ≠0时,若
某个码元同时出现在这几个 所在的误差方程中,则
该码元即为误码位置。这样,接收端便可根据 的不
同值唯一地确定误码的位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所以若知道了错误的位置,只要将收到的该位码元变
号,将1变为O,或0变为1,就纠正了错误。
表1 BCH码纠错
岛乱 误码位置 - 如文 误码位置
0000 无误 1000 Ca
0001 Co 1001 014
0010 C1 1010 口9
0011 4 1011 7
0100 Ca 1100 6
0101 n8 1101 n13
0110 5 1110 11
0111 1o iiii l2
4纠错性能分析
为了说明BCH编码的纠错性能,设定编码系统
的信道比特差错率为q ,译码后的信息比特差错率为
,
而译码后的码字差错率为P ,BCH码为
(N,尼,£),纠错能力为t。
在编码系统中,在Nbit码字中,出现的差错多于t
个时,码字会产生差错。因此 :
P :P: fN
.
l t \Z/
1(qc) (卜q )
=
∑P(N, ) (3)
i £+1
式中,P为在N bit码字中出现( +1)个以上差错的
概率,P(N, )定义为:
P(N, )=( )(q ) (1一q ) (4)
㈣
当Nq 《1,P(N,i+1)《P(N, )时,P 可以近
似为:
P ( 1)cq + c 一q 一,一 c6,
由(6)式可以计算码字差错率,它与信息比特的差
错率有以下关系.
P =(t+1)/NP (7)
相干QPSK的信道差错率为:
P ≈2Q((2P /( 0r )) ) (8)
式中,Q(z)=exp(一 /2)/(z、//2 )。
P 为平均信号功率。当卫星仰角大于5。,在地球
表面附近的接收机右旋圆极化天线为0dB增益时,卫
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到达接收机天线输出端的J支路最
小保证电平为P =一163dBW。
。=P /B为噪声功率谱密度。接收机输入端的
热噪声功率为P =kTB,足=1.3806505 X 10 。J/K,T
为系统等效噪声温度,通常可取2O。时T=293.5 K。
可以得到n。=P /B=kT=一203.9dBW/Hz。
为信道传送的比特率。D1导航电文 =
50bit/s,D2导航电文r =500bit/s。
编码系统为BCH(15,11,1),则N=15,k=11,
t=1,利用(6)~(8)式计算可得,MEO和IGSO卫星
播发的D1导航电文比特差错率为3.45 X 10q ,
GEO卫星播发的D2导航电文比特差错率为7.69×
1O 。,可见差错率是非常低的,“北斗”卫星系统的导
航电文采用这种纠错编码方式完全可以满足信息传输
准确性的要求。
5 结束语
通过对“北斗”2代BII信号导航电文的特性进行
分析,本文研究了D1导航电文上调制的二次编码的
作用、导航电文纠错编码方式的工作原理以及纠错编
码的纠错性能,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北斗”系统提
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b斗,,导航系统发展报
告(2.1版)[EB/OL].[2013—06—27].http://www.
beidou.gov.cn.
E2] 吴晓东.GNSS二次编码分析Ec]//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
学术年会(CSNC2011),2011.
[3]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
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II(1.0版)[EB/
0L].[2013—06—27].http://WWW.beidou.gov.cn.
[4] 刘国梁,荣昆璧.卫星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7.
2024年9月17日发(作者:桑飞雪)
30 航天电子对抗 第29卷第6期
“北斗"2代BII信号导航电文分析
王迪,郝士琦,朱斌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
摘要: 分析“北斗”2代卫星导航系统BII信号的构成,说明调制在D1导航电文上的二
次编码的作用,介绍导航电文的纠错编码方式和编码原理,对BCH编码的纠错原理和纠错性
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证明了导航电文采用的纠错编码方式能满足信息传输准确性的要求。
关键词: “北斗”2代;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二次编码;纠错
中图分类号:TN918.3;TN967.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for navigation message of BeiDou II BII signal
Wang Di,Hao Shiqi,Zhu B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PLA,Hefei 230037,Anhui,China)
Abstract:The composing of BeiDou II BI I signal is analyzed.The function of secondary code which is
modulated with D1 navigation message is illuminated.The error correcting coding mode and the principle of
navigation message are introduced.The error correcting principl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CH codes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 of error correcting coding of navigation
message can satisfy the veracity of message transmission.
Key words:BeiDou II;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navigation message;secondary code;correction
0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
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
1561.098MHz
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
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1],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
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
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2013年年初,“北斗”2代已经正式运行,并具备为亚太
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的能
图1 BII信号生成原理框图
1)根据速率、结构和卫星的不同,导航电文分为
D1导航电文和D2导航电文。D1导航电文速率为
50bps,并调制有速率为lkbps的二次编码(Neumann—
Hoffman码),内容包含基本导航信息(本卫星基本导
力。理解和掌握导航信息的特性,将有利于更好地开
发“北斗”系统的应用功能,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在军
事和民用等多领域中的发展。 航信息、全部卫星历书信息、与其它系统时间同步信
息);D2导航电文速率为500bps,内容包含基本导航
信息和增强服务信息(“北斗”系统的差分及完好性信
息和格网点电离层信息)。MEO和IGSO卫星的BII
1 BII信号构成
“北斗”2代的BII信号,是目前官方公布的唯一
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和用户终端之间的公
开服务信号(相对于授权服务信号),主要包含三部分
信号播发D1导航电文,GEO卫星的BII信号播发D2
导航电文。
2)BII信号测距码(简称C 码)码速率为
收稿H期:2013—06—27;2013—09—02修回。
作者简介:王迪(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航天信息处理。
2.046Mbps,码长为2046。C B1】码由两个线性序列G1
和G2模2和产生平衡Gold码后截短1码片生成。
其中,G1和G2序列分别由两个11级线性移位寄存
2013(6) 王迪,等:“北斗”2代BII信号导航电文分析 31
器生成。
3)BII信号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所以
J、Q两个支路的“测距码+导航电文”正交调制在频率
为1561.098MHz的载波上。
2 D1导航电文上调制的二次编码
这里二次编码是指在D1导航电文上调制的一个
Neumann—Hoffman码(简称NH码),采用20bit的
NH码(0,0,0,0,0,1,0,0,1,1,0,1,0,1,0,0,1,1,1,
0),码周期为20ms,与1个导航电文信息位的宽度相
同;码宽为1ms,与扩频码周期相同,因此码速率为
lkbps。GPS的L5C信号采用了与此相同的NH二次
编码,Galileo的E5a—I信号采用了与此类似的CS20
二次编码。
采用二次编码有以下几个作用 ]:1)使不同导航
星的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旁瓣峰下降,从而改善卫星信
号之间的互相关特性;2)减小了功率谱的谱线宽度,从
而提高抗窄带干扰的能力;3)在原来的一个码元宽度
内增加多次相位渡越,可以使用二次编码完全相关来
实现快速位同步。
3导航电文纠错编码方式
导航电文采取BCH(15,11,1)码加交织方式进行
纠错嘲,如图2所示。导航电文数据码按每11bit顺
序分组,对需要交织的数据码先进行串/并变换,然后
进行BCH(15,11,1)纠错编码,每两组BCH码按1bit
顺序进行并/串变换,组成30bit码长的交织码。
输入 每l
融,
l
吐
bit}
I
__ BCH(15,1l,1)编码}_. 每l
I茸/虎
bit
一,●● _ ■ …—T'
变换H BCH(15,1 1,1)编码H变换
3.1 交织器
每两组BCH(15,11,1)码按比特进行交织深度为
2的分组交织,组成30bit码长的交织码,其编码结构
如图3所示。
图3 交织编码结构
其中: 为信息位,i表示第i组BCH码(其值为
1或2),J表示第i组BCH码中的第 个信息位(其值
为1~11);C7为校验位,i表示第i组BCH码(其值
为1或2),rn表示第i组BCH码中的第m个校验位
(其值为1~4)。
这样的编码结构决定了导航电文中子帧的字结
构。导航电文中的每个字都由导航电文数据及校验码
两部分组成,每个子帧第1个字的前15bit信息不进
行纠错编码,后11bit信息采用BCH(15,11,1)方式进
行纠错,信息位共有26bit,校验位有4位;其它9个字
均采用BCH(15,11,1)加交织方式进行纠错编码,信
息位共有22bit,校验位有8位。
3.2 BCH编码
BCH(15,11,1)编码生成多项式为g(X)=X 十
x+1,编码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4级移位寄存器的
初始状态为全0,门1开,门2关,输入11bit信息组
x,然后开始移位,信息组一路经或门输出,另一路进
入g(x)位移电路,经11次移位后llbit信息组全部
送入电路,此时移位寄存器内保留的即为校验位,最后
门1关,门2开,再经过4次移位,将移位寄存器的校
验位全部输出,与原先的llbit信息组成一个长为
15bit的BCH码。门1开,门2关,送人下一个信息组
重复上述过程。
l I 』
一 oE
输入信息组X
图4 BCH(15,11,1)编码框图
由上述编码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的监督方程组:
fC3=a60口7o口9o ④ o o
I C2=n5o口6on8o ④ 0 o …
IC1=Ⅱ4④n5o口7o口90 o 0口12 一
【Co=口4④口7On80 0 0 ④
通过监督方程组,监督码元对信息码元实行监督,
使原来完全独立的信息码元被约束到这种联系中。当
码元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时,方程组中与这些码元
相应的方程式被破坏。因此,接收端很容易通过监督
方程组来发现错误,而且由于信息码元受到多个监督
码元的多重监督,不仅能发现错误,也能纠正错误。
将监督方程组改写成误差方程组的形式:
④ ④
o
1
on o C3
①
o
④
0
①n
④ o
④
o口1
0 o ④
0
o口
4
oCo
如果接收的码组没有错误,则(2)式 =0
( 1,2,3,4)。由于BCH(15,11,1)编码只能进行1
位纠错,所以如果码组中发生单个错误,按以下两种方
法进行纠错:1)当只有某一个3 ̄re0时,若该 所在的
32 航天电子对抗 2013(6)
误差方程中的某个码元没有出现在其它3个误差方程
中,则该码元即为误码位置;2)当有多个 ≠0时,若
某个码元同时出现在这几个 所在的误差方程中,则
该码元即为误码位置。这样,接收端便可根据 的不
同值唯一地确定误码的位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所以若知道了错误的位置,只要将收到的该位码元变
号,将1变为O,或0变为1,就纠正了错误。
表1 BCH码纠错
岛乱 误码位置 - 如文 误码位置
0000 无误 1000 Ca
0001 Co 1001 014
0010 C1 1010 口9
0011 4 1011 7
0100 Ca 1100 6
0101 n8 1101 n13
0110 5 1110 11
0111 1o iiii l2
4纠错性能分析
为了说明BCH编码的纠错性能,设定编码系统
的信道比特差错率为q ,译码后的信息比特差错率为
,
而译码后的码字差错率为P ,BCH码为
(N,尼,£),纠错能力为t。
在编码系统中,在Nbit码字中,出现的差错多于t
个时,码字会产生差错。因此 :
P :P: fN
.
l t \Z/
1(qc) (卜q )
=
∑P(N, ) (3)
i £+1
式中,P为在N bit码字中出现( +1)个以上差错的
概率,P(N, )定义为:
P(N, )=( )(q ) (1一q ) (4)
㈣
当Nq 《1,P(N,i+1)《P(N, )时,P 可以近
似为:
P ( 1)cq + c 一q 一,一 c6,
由(6)式可以计算码字差错率,它与信息比特的差
错率有以下关系.
P =(t+1)/NP (7)
相干QPSK的信道差错率为:
P ≈2Q((2P /( 0r )) ) (8)
式中,Q(z)=exp(一 /2)/(z、//2 )。
P 为平均信号功率。当卫星仰角大于5。,在地球
表面附近的接收机右旋圆极化天线为0dB增益时,卫
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到达接收机天线输出端的J支路最
小保证电平为P =一163dBW。
。=P /B为噪声功率谱密度。接收机输入端的
热噪声功率为P =kTB,足=1.3806505 X 10 。J/K,T
为系统等效噪声温度,通常可取2O。时T=293.5 K。
可以得到n。=P /B=kT=一203.9dBW/Hz。
为信道传送的比特率。D1导航电文 =
50bit/s,D2导航电文r =500bit/s。
编码系统为BCH(15,11,1),则N=15,k=11,
t=1,利用(6)~(8)式计算可得,MEO和IGSO卫星
播发的D1导航电文比特差错率为3.45 X 10q ,
GEO卫星播发的D2导航电文比特差错率为7.69×
1O 。,可见差错率是非常低的,“北斗”卫星系统的导
航电文采用这种纠错编码方式完全可以满足信息传输
准确性的要求。
5 结束语
通过对“北斗”2代BII信号导航电文的特性进行
分析,本文研究了D1导航电文上调制的二次编码的
作用、导航电文纠错编码方式的工作原理以及纠错编
码的纠错性能,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北斗”系统提
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b斗,,导航系统发展报
告(2.1版)[EB/OL].[2013—06—27].http://www.
beidou.gov.cn.
E2] 吴晓东.GNSS二次编码分析Ec]//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
学术年会(CSNC2011),2011.
[3]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
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II(1.0版)[EB/
0L].[2013—06—27].http://WWW.beidou.gov.cn.
[4] 刘国梁,荣昆璧.卫星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