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硅锰合金矿热炉(电炉、电弧炉)操作供热、供电、渣型选择、渣量控制制度

IT圈 admin 5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靳梦槐)

硅锰合金矿热炉(电炉、电弧炉)操作

供热、供电、渣型选择、渣量控制制度

一、硅锰合金冶炼生产技术供热制度

生产一般采用“保Mn兼Si”的还原供热制度。

1、Mn还原供热制度:

Mn还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为:

(1)MnO+C直接还原的热力学条件:t≥1427℃时进行反应。

(2)各种碳化锰的形成:当 MnO和碳共同存在时会优先形成

MnC。它们的反应在t=900—1350℃下优先形成。

(3)各种硅酸锰的形成:当MnO和SiO:共同存在时,必然

优先形成mMnO·nSiO2,反应在t=l200~1450℃下进行。

(4) 当形成mMnO·nSiO2后,(MnO)+(sio2)+(3+x)c的各种

反应在t=l300—1450oC时进行反应。

(5) 由于Mn的特性:Mn在t≥1450oC就开始挥发。

因此为制定“保证Mn各种反应”进行,必须提供t=l450~

1550℃的反应温度才能使Mn的各种反应顺利进行,但又须控制

t≯1550℃来防止Mn的挥发的供热制度。

2、Si还原供热制度:

Si02+C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如下:

1 / 5

(1)SiO2和C的直接还原反应在t≥1592℃时进行,在保Mn

还原所要求的还原温度下是不可能进行的。

(2 )Si的还原只能是在MnO—SiO2成渣过程进行Si的各种

反应。

当t=1400℃,在MnO:SiO2=2:1之前,硅的还原速大。

即在1500℃时,直到比值为MnO:SiO=l:1之前,硅的还

原速度依然大。

当Mn被还原出来后,在成渣过程的同时硅也开始被还原出

来。

(3) 当形成液态硅酸锰渣后,渣中硅酸锰和C在多变的因素

下进行反应,如 :

当MnO·SiO2+3C时,在t>1295℃反应产物为锰硅合金;

当MnO·SiO2+4C,在t>l430℃时反应产物为SiC、Mn;

在t>l395℃时。反应4MnSiO+5C生成锰的碳化物的可能性

比反应4MnSiO3+17C时生成碳化物的可能性要大。

所以,在Mn制定的反应温度下,Si的还原是相当困难和复

杂的,此即锰硅合金冶炼的最大难度之一。

3、冶炼硅锰合金供热制度:

传统“保Mn兼Si”的还原供热制度给锰硅合金冶炼造成较

大的难度。

在实践生产中“强Si保Mn”的还原供热制度,更有利于操

作的顺行、指标的优化。

2 / 5

既强化Si的还原又能确保 Mn的还原和防止Mn的挥发的供

热制度。

因此,在锰硅合金冶炼中重在抓住“Si的还原”对冶炼起

“主导作用”。

二、硅锰冶炼中的供电制度

传统“保Mn兼Si”的还原供热制度。必须要选用“三低一

深”的供电制度,“低电压一低电流密度一低的单位有效功率及

深插电极”,自始至终由电提供1450~1550℃的冶炼温度,在

确保Mn还原过程中兼顾Si的还原。

根据实践生产运行表明传统的供电制度存在一定缺点,主要

体现在:

无用功增大,使功率因数值降低;长期运行缩小反应区并使

其上移;反应区的上移形成底部温度降低,必然使各种反应不能

充分进行,因而造成熔渣的增多和剩余的焦炭堆积在炉底 (熔渣

+残C层)使炉底上涨;最后电极难以下插而上抬。

经过实践生产和研究,日常操作运行中应该采用提高二次电

压,强化电极做功,即使优化炉内用电关系中的弧阻分配,来实

现强硅保锰的还原供热制度,以促进硅锰冶炼的顺行。

提高二次电压后电弧加长有功增加,可以提高反应区的温度

和扩大反应区的大小,进而可以改善和提高各物相得反应进行。

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炉底上涨问题,进而稳定电极的深插

使其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

3 / 5

三、渣型与渣量的处理

在锰硅合金冶炼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渣和MnO与SiO接触形

成硅酸锰不可避免,最终锰硅合金的冶炼变为熔渣+C之间的冶

炼反应;因此对渣型、渣量的控制和渣的处理必须给予高度重

视。熔渣中的反应是受多种因素的束缚、限制。如:

反应MnSiO3+3C=MnSi+3C0t≥1295℃才能进行反应。

当C含量高时:

MnSiO3+4C=Mn+SiC+3C0,t≥1430℃反应才能进行。

当硅酸锰的比值改变和C量高时:

4MnSiO3+5C=4Si02+Mn4C+CO (> 1395℃)生成合金的碳化物

的可能性比反应4MnSiO3+17C=4SIC+M mC+12CO(t>l540℃)生成

碳化物的可能性要大。

由此可见锰硅合金的冶炼最终变为液态渣中的硅酸锰和C之

间的反应,使冶炼过程复杂化。

1、渣型选择:

选择正确合理的渣型实质上是选择正确合理的炉渣碱度,此

为直接影响炉况的顺行和影响各项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

由于原材料的不同,带人的各种氧化物有所不同,形成自然

渣的碱度也发生变化,应加入熔剂(CaO 、白云石)调整。

二元渣R=0.6—0.8 、三元渣R=0.8~1.1 即可。

2、渣量的控制:

炉料熔融过程中形成自然渣不可避免,但减少Mn矿和硅石

4 / 5

的接触机率形成硅酸锰和提高硅的还原而减少渣中二氧化硅的量

可以控制,熔剂的加入量也要尽量的控制,尽可能做到不加熔剂

为好,如:

加入CaO对Mn的还原较为有利但对Si还原不利,总的反

应为4MnSiO3+4CaO+5C=Mn4C+4CaSiO3+4C0。

t>724oC就可以进行最终还是生成大量的硅酸钙,所以锰硅

合金冶炼时不需加入石灰 渣的控制量最好能达到渣铁比小于

0.8。

3、排渣控制:

对渣的处理主要是调整渣的流动性 , 加强各种物质的扩散

而提高它们的还原速率 ,特别是对“粘有焦炭的终渣的处

理 ”。

5 / 5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靳梦槐)

硅锰合金矿热炉(电炉、电弧炉)操作

供热、供电、渣型选择、渣量控制制度

一、硅锰合金冶炼生产技术供热制度

生产一般采用“保Mn兼Si”的还原供热制度。

1、Mn还原供热制度:

Mn还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为:

(1)MnO+C直接还原的热力学条件:t≥1427℃时进行反应。

(2)各种碳化锰的形成:当 MnO和碳共同存在时会优先形成

MnC。它们的反应在t=900—1350℃下优先形成。

(3)各种硅酸锰的形成:当MnO和SiO:共同存在时,必然

优先形成mMnO·nSiO2,反应在t=l200~1450℃下进行。

(4) 当形成mMnO·nSiO2后,(MnO)+(sio2)+(3+x)c的各种

反应在t=l300—1450oC时进行反应。

(5) 由于Mn的特性:Mn在t≥1450oC就开始挥发。

因此为制定“保证Mn各种反应”进行,必须提供t=l450~

1550℃的反应温度才能使Mn的各种反应顺利进行,但又须控制

t≯1550℃来防止Mn的挥发的供热制度。

2、Si还原供热制度:

Si02+C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如下:

1 / 5

(1)SiO2和C的直接还原反应在t≥1592℃时进行,在保Mn

还原所要求的还原温度下是不可能进行的。

(2 )Si的还原只能是在MnO—SiO2成渣过程进行Si的各种

反应。

当t=1400℃,在MnO:SiO2=2:1之前,硅的还原速大。

即在1500℃时,直到比值为MnO:SiO=l:1之前,硅的还

原速度依然大。

当Mn被还原出来后,在成渣过程的同时硅也开始被还原出

来。

(3) 当形成液态硅酸锰渣后,渣中硅酸锰和C在多变的因素

下进行反应,如 :

当MnO·SiO2+3C时,在t>1295℃反应产物为锰硅合金;

当MnO·SiO2+4C,在t>l430℃时反应产物为SiC、Mn;

在t>l395℃时。反应4MnSiO+5C生成锰的碳化物的可能性

比反应4MnSiO3+17C时生成碳化物的可能性要大。

所以,在Mn制定的反应温度下,Si的还原是相当困难和复

杂的,此即锰硅合金冶炼的最大难度之一。

3、冶炼硅锰合金供热制度:

传统“保Mn兼Si”的还原供热制度给锰硅合金冶炼造成较

大的难度。

在实践生产中“强Si保Mn”的还原供热制度,更有利于操

作的顺行、指标的优化。

2 / 5

既强化Si的还原又能确保 Mn的还原和防止Mn的挥发的供

热制度。

因此,在锰硅合金冶炼中重在抓住“Si的还原”对冶炼起

“主导作用”。

二、硅锰冶炼中的供电制度

传统“保Mn兼Si”的还原供热制度。必须要选用“三低一

深”的供电制度,“低电压一低电流密度一低的单位有效功率及

深插电极”,自始至终由电提供1450~1550℃的冶炼温度,在

确保Mn还原过程中兼顾Si的还原。

根据实践生产运行表明传统的供电制度存在一定缺点,主要

体现在:

无用功增大,使功率因数值降低;长期运行缩小反应区并使

其上移;反应区的上移形成底部温度降低,必然使各种反应不能

充分进行,因而造成熔渣的增多和剩余的焦炭堆积在炉底 (熔渣

+残C层)使炉底上涨;最后电极难以下插而上抬。

经过实践生产和研究,日常操作运行中应该采用提高二次电

压,强化电极做功,即使优化炉内用电关系中的弧阻分配,来实

现强硅保锰的还原供热制度,以促进硅锰冶炼的顺行。

提高二次电压后电弧加长有功增加,可以提高反应区的温度

和扩大反应区的大小,进而可以改善和提高各物相得反应进行。

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炉底上涨问题,进而稳定电极的深插

使其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

3 / 5

三、渣型与渣量的处理

在锰硅合金冶炼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渣和MnO与SiO接触形

成硅酸锰不可避免,最终锰硅合金的冶炼变为熔渣+C之间的冶

炼反应;因此对渣型、渣量的控制和渣的处理必须给予高度重

视。熔渣中的反应是受多种因素的束缚、限制。如:

反应MnSiO3+3C=MnSi+3C0t≥1295℃才能进行反应。

当C含量高时:

MnSiO3+4C=Mn+SiC+3C0,t≥1430℃反应才能进行。

当硅酸锰的比值改变和C量高时:

4MnSiO3+5C=4Si02+Mn4C+CO (> 1395℃)生成合金的碳化物

的可能性比反应4MnSiO3+17C=4SIC+M mC+12CO(t>l540℃)生成

碳化物的可能性要大。

由此可见锰硅合金的冶炼最终变为液态渣中的硅酸锰和C之

间的反应,使冶炼过程复杂化。

1、渣型选择:

选择正确合理的渣型实质上是选择正确合理的炉渣碱度,此

为直接影响炉况的顺行和影响各项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

由于原材料的不同,带人的各种氧化物有所不同,形成自然

渣的碱度也发生变化,应加入熔剂(CaO 、白云石)调整。

二元渣R=0.6—0.8 、三元渣R=0.8~1.1 即可。

2、渣量的控制:

炉料熔融过程中形成自然渣不可避免,但减少Mn矿和硅石

4 / 5

的接触机率形成硅酸锰和提高硅的还原而减少渣中二氧化硅的量

可以控制,熔剂的加入量也要尽量的控制,尽可能做到不加熔剂

为好,如:

加入CaO对Mn的还原较为有利但对Si还原不利,总的反

应为4MnSiO3+4CaO+5C=Mn4C+4CaSiO3+4C0。

t>724oC就可以进行最终还是生成大量的硅酸钙,所以锰硅

合金冶炼时不需加入石灰 渣的控制量最好能达到渣铁比小于

0.8。

3、排渣控制:

对渣的处理主要是调整渣的流动性 , 加强各种物质的扩散

而提高它们的还原速率 ,特别是对“粘有焦炭的终渣的处

理 ”。

5 / 5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