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发(作者:清诗)
心理学作业1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1、 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
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
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的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
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5、 意识:意识在心理学的概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意识是一种觉知,意
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6、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 催眠: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
的暗示引起。(狭义); 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广义)
8、 感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
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
觉。
9、 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
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
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0、 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 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
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
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 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
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 三色论:
14、 对立过程理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2024年5月20日发(作者:清诗)
心理学作业1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1、 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
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
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的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
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5、 意识:意识在心理学的概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意识是一种觉知,意
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6、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 催眠: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
的暗示引起。(狭义); 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广义)
8、 感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
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
觉。
9、 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
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
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0、 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 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
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
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 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
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 三色论:
14、 对立过程理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