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政府采购为什么只选贵的

IT圈 admin 89浏览 0评论

2024年8月31日发(作者:太叔雁梅)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为什么只选贵的

作者:彭斐

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03期

自1998年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到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53%的年平均

增长率。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阶段。

而就在“十一五”收尾的2010年年末,短短7天就有多起地方政府“天价采购”事件被媒体

曝光,引发公众热议。随后,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严禁各级政府部门以各种名义年终突

击花钱或滥发津贴。

近年来,在政府采购上不断曝出的诸如“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只买洋货、不买国货”等潜

规则,也充分表明政府采购是商品贿赂和权力腐败的高发地带。

“苹果”采购引发的风波

自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突击花钱成为一种潮流,奢侈品消费更是迎来了旺季,北京中关

村的数码产品供应商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大捞一笔的机会。

作为中关村某品牌电脑渠道供应商,康鹏最近亦是忙得不可开交。但2010年12月21日

晚间的一则新闻却让康鹏担心起来。

2010年12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播报:政府采购单莫名出现7台苹果

iTouch。之后,辽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苹果公司7台iTouch当U盘之事成为舆论的焦

点。人赃俱在,白纸黑字,招标文件中写得明明白白,很多网友都说,这一次被抓住把柄、逮

个正着的抚顺财政局肯定无法抵赖了。

“政府采购是对办公必要设备的集中采买,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压缩办公经费,以

便省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康鹏说,“根据多年经验,政府采购往往都存在猫腻,很多地方都

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些又是很多中关村供货商的生存之本。”

2010年年底,曝光政府机关采购昂贵器材的新闻频惹关注,中关村的供应商们担心,康

鹏亦是如此:“如此明目张胆,以后对政府采购的监督肯定会严格起来。”

新闻曝光虽然增加了供应商们的顾虑,但作为当事方,抚顺市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却让

社会各界大跌眼镜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国强否认了“故意违规”的说法,称是采购人员业

龙源期刊网

务不精导致低级失误。“采购员业务不精”,这是抚顺市财政局“U盘采购门”事件当事人的反

思。

按照采购员李怡的说法,从安全和保密的角度,要买几个专用的U盘,向经销商咨询,

对方就推荐了这款产品,“千错万错,都怪自己平时不了解数码时尚,不懂流行趋势。”

而在新闻的留言与网站跟帖里,不少网友纷纷戏谑:能把iTouch当成U盘采购,这不是

业务不精,实在是“业务太精”,懂得怎样腾挪转移、移身换影,用U盘的名义,采购时尚数码

产品。

有网友戏言:“他们怎么不买iTouch4当手电筒?”网友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采购苹果

iTouch当做U盘用,荒诞之处不仅在于该地财政局暴殄天物,更在于政府采购的混乱。

而这种类似于“败家”的行为,抚顺财政局并不是个例。一周内,“苹果”再一次成为焦点:

有网帖曝出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警支队采购苹果手机作为警务通。

对此,苏州交巡警支队回应称,21台iPhone4是为满足“警务移动视频指挥调度诱导系统”

的需要。他们曾从多方面综合评估,认为iPhone4无法替代且物美价廉。

在一次次天价政府采购中,“工作需要”俨然成了相关部门惯用的辩护词,但“工作需要”就

一定意味着大笔花钱吗?谁来认定这样昂贵的“工作需要”是否合理呢?

两起“苹果”采购风波中,人们只看到政府部门的辩白,而不见相关监督问责机制的启动,

如此下去,种种打着“工作需要”幌子的天价政府采购,又岂能杜绝?

“三点”规律解开政府钱袋

“什么工作需要?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曾多次

参与政府采购的康鹏称,“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

的“三点”规律。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

财政部数字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为1009.6亿元,2009

年为74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3.7%。财政部有关人士坦承: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

步较晚,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在“招投标关”中,一些地方只是走个程序,实则猫腻多多。湖南一位多年参与政府采购的

厂商说,因缺乏监督,他们多次遭遇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人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

“围标”“陪标”等也早已不是秘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几家企业长期垄断政府采购的局面。

按照以往经验,康鹏分析:采购人员选择产品会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

的;二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三是跟风随大流,先问问别人,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价

格只取中间价。

“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人员如果真的是业务不精,为何不采购低价产品,也不买平均价格的

产品,偏偏要拣最好的买,难道失误也要讲究档次?”康鹏反问道。

事实上,2010年,有关政府在所谓“阳光采购”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做法频频引发争

议:长春市公安局就曾以近3万元的价格采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广州市地税局采购的摄影设

备价格则高达11万元,长沙市工商局采购空调系统结算时竟然高出标价的8倍,昆明有关政

府部门被曝集体“高价采购”……就连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也曾曝出一款硬盘价格高达6999

元的天价。

2010年12月26日,因“苹果机”引发的政府采购讨论尚未结束之际,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

一台笔记本电脑要花4.1万元的事在天涯社区被披露。对采购这台昂贵笔记本的用途,网友有

着诸多质疑,有人回帖:“值不了4万多,我就纳闷了你们买那么好的电脑干嘛,是不是因为

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啊?”

事实表明,随着国库的充裕,政府部门“勒紧裤带”办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本不该有的奢

侈消费以各种方式藏匿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办公条件的与时俱进自当无可非议,

但财政“不差钱”并不意味着在行政开支上可以奢侈浪费。

虽然相关单位都称是工作需要,但如此高档的商品除了数码发烧友外,一般工作根本就用

不上,也难怪有关部门的回应会遭到社会各界一边倒的嘲笑。

制度漏洞

给“灰色交易”以可乘之机

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曾表示:“这么庞大的一笔公共资金,对供应商来说是一块诱人的

‘肥肉’,对政府而言,却意味着资金管理的高风险。”

龙源期刊网

相比许多掌管地方钱袋子的财政部门,辽宁省抚顺财政局的这种采购腐败远远算不上什

么,国家审计署每年都会审出数百亿元的财政违规资金。

2010年6月23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2009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

列支问题,目前相关部门通过收回违规报销资金、更换真实发票等方式整改9737万元(约占

68%);已将其余4503万元假发票问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

2010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对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

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工作中,截至2010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已追回、

归还或拨付资金1779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53.38亿元,有1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等专家介绍,我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

施以来,一直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存在一些法律盲区,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

机,导致“阳光采购”不“阳光”,甚至滋生腐败。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在制度和程序

上“补漏”,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实践证明,在财政审批关中,引入社会监督十分必要。”有专家认为,财政部门应将政府

采购预算细节在网站和媒体上公示,如果公众有异议,要吸收专家重新调查,或举行听证会,

有效规避“审批关”中出现滥用职权行为。

显然,不仅政府采购工作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加强监督与审核,政府部门的预算详情也

应全部公开,让公众“挑刺”,减去水分。只有政府预算不断瘦身,留给官员乱花钱的空间才会

减少,也才能避免公款奢侈消费挤压民生项目资金,让政府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阳光采购”亟须阳光普照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均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在学习借鉴美国、欧盟等地的先进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和政府采购制度,有许多地方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诸如细化的预算制度、明确的政府办公配置标准、采购救济制度等。

英国连政府公务员厕所用纸的标准都管,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走。

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成了橡皮图章,对采购申请不经审核一律盖章放行,以致很

多不正常的公款消费得以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洗白”,避开了相应的监督与处罚。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的规范,固然要依靠体制和公众监督来完善,但从财政支出的意识上,还是应该

重新树立开源节流的观念。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管住政府的钱袋子,提高采购效

率、节省财政支出、防范和抑制腐败。

惟有将政府采购的内部职业化发展与外部多样化监管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天价

采购”,防止政府采购让腐败走进“春天”,进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2024年8月31日发(作者:太叔雁梅)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为什么只选贵的

作者:彭斐

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03期

自1998年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到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53%的年平均

增长率。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阶段。

而就在“十一五”收尾的2010年年末,短短7天就有多起地方政府“天价采购”事件被媒体

曝光,引发公众热议。随后,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严禁各级政府部门以各种名义年终突

击花钱或滥发津贴。

近年来,在政府采购上不断曝出的诸如“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只买洋货、不买国货”等潜

规则,也充分表明政府采购是商品贿赂和权力腐败的高发地带。

“苹果”采购引发的风波

自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突击花钱成为一种潮流,奢侈品消费更是迎来了旺季,北京中关

村的数码产品供应商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大捞一笔的机会。

作为中关村某品牌电脑渠道供应商,康鹏最近亦是忙得不可开交。但2010年12月21日

晚间的一则新闻却让康鹏担心起来。

2010年12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播报:政府采购单莫名出现7台苹果

iTouch。之后,辽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苹果公司7台iTouch当U盘之事成为舆论的焦

点。人赃俱在,白纸黑字,招标文件中写得明明白白,很多网友都说,这一次被抓住把柄、逮

个正着的抚顺财政局肯定无法抵赖了。

“政府采购是对办公必要设备的集中采买,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压缩办公经费,以

便省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康鹏说,“根据多年经验,政府采购往往都存在猫腻,很多地方都

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些又是很多中关村供货商的生存之本。”

2010年年底,曝光政府机关采购昂贵器材的新闻频惹关注,中关村的供应商们担心,康

鹏亦是如此:“如此明目张胆,以后对政府采购的监督肯定会严格起来。”

新闻曝光虽然增加了供应商们的顾虑,但作为当事方,抚顺市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却让

社会各界大跌眼镜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国强否认了“故意违规”的说法,称是采购人员业

龙源期刊网

务不精导致低级失误。“采购员业务不精”,这是抚顺市财政局“U盘采购门”事件当事人的反

思。

按照采购员李怡的说法,从安全和保密的角度,要买几个专用的U盘,向经销商咨询,

对方就推荐了这款产品,“千错万错,都怪自己平时不了解数码时尚,不懂流行趋势。”

而在新闻的留言与网站跟帖里,不少网友纷纷戏谑:能把iTouch当成U盘采购,这不是

业务不精,实在是“业务太精”,懂得怎样腾挪转移、移身换影,用U盘的名义,采购时尚数码

产品。

有网友戏言:“他们怎么不买iTouch4当手电筒?”网友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采购苹果

iTouch当做U盘用,荒诞之处不仅在于该地财政局暴殄天物,更在于政府采购的混乱。

而这种类似于“败家”的行为,抚顺财政局并不是个例。一周内,“苹果”再一次成为焦点:

有网帖曝出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警支队采购苹果手机作为警务通。

对此,苏州交巡警支队回应称,21台iPhone4是为满足“警务移动视频指挥调度诱导系统”

的需要。他们曾从多方面综合评估,认为iPhone4无法替代且物美价廉。

在一次次天价政府采购中,“工作需要”俨然成了相关部门惯用的辩护词,但“工作需要”就

一定意味着大笔花钱吗?谁来认定这样昂贵的“工作需要”是否合理呢?

两起“苹果”采购风波中,人们只看到政府部门的辩白,而不见相关监督问责机制的启动,

如此下去,种种打着“工作需要”幌子的天价政府采购,又岂能杜绝?

“三点”规律解开政府钱袋

“什么工作需要?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曾多次

参与政府采购的康鹏称,“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

的“三点”规律。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

财政部数字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为1009.6亿元,2009

年为74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3.7%。财政部有关人士坦承: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

步较晚,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在“招投标关”中,一些地方只是走个程序,实则猫腻多多。湖南一位多年参与政府采购的

厂商说,因缺乏监督,他们多次遭遇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人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

“围标”“陪标”等也早已不是秘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几家企业长期垄断政府采购的局面。

按照以往经验,康鹏分析:采购人员选择产品会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

的;二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三是跟风随大流,先问问别人,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价

格只取中间价。

“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人员如果真的是业务不精,为何不采购低价产品,也不买平均价格的

产品,偏偏要拣最好的买,难道失误也要讲究档次?”康鹏反问道。

事实上,2010年,有关政府在所谓“阳光采购”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做法频频引发争

议:长春市公安局就曾以近3万元的价格采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广州市地税局采购的摄影设

备价格则高达11万元,长沙市工商局采购空调系统结算时竟然高出标价的8倍,昆明有关政

府部门被曝集体“高价采购”……就连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也曾曝出一款硬盘价格高达6999

元的天价。

2010年12月26日,因“苹果机”引发的政府采购讨论尚未结束之际,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

一台笔记本电脑要花4.1万元的事在天涯社区被披露。对采购这台昂贵笔记本的用途,网友有

着诸多质疑,有人回帖:“值不了4万多,我就纳闷了你们买那么好的电脑干嘛,是不是因为

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啊?”

事实表明,随着国库的充裕,政府部门“勒紧裤带”办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本不该有的奢

侈消费以各种方式藏匿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办公条件的与时俱进自当无可非议,

但财政“不差钱”并不意味着在行政开支上可以奢侈浪费。

虽然相关单位都称是工作需要,但如此高档的商品除了数码发烧友外,一般工作根本就用

不上,也难怪有关部门的回应会遭到社会各界一边倒的嘲笑。

制度漏洞

给“灰色交易”以可乘之机

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曾表示:“这么庞大的一笔公共资金,对供应商来说是一块诱人的

‘肥肉’,对政府而言,却意味着资金管理的高风险。”

龙源期刊网

相比许多掌管地方钱袋子的财政部门,辽宁省抚顺财政局的这种采购腐败远远算不上什

么,国家审计署每年都会审出数百亿元的财政违规资金。

2010年6月23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2009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

列支问题,目前相关部门通过收回违规报销资金、更换真实发票等方式整改9737万元(约占

68%);已将其余4503万元假发票问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

2010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对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

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工作中,截至2010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已追回、

归还或拨付资金1779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53.38亿元,有1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等专家介绍,我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

施以来,一直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存在一些法律盲区,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

机,导致“阳光采购”不“阳光”,甚至滋生腐败。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在制度和程序

上“补漏”,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实践证明,在财政审批关中,引入社会监督十分必要。”有专家认为,财政部门应将政府

采购预算细节在网站和媒体上公示,如果公众有异议,要吸收专家重新调查,或举行听证会,

有效规避“审批关”中出现滥用职权行为。

显然,不仅政府采购工作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加强监督与审核,政府部门的预算详情也

应全部公开,让公众“挑刺”,减去水分。只有政府预算不断瘦身,留给官员乱花钱的空间才会

减少,也才能避免公款奢侈消费挤压民生项目资金,让政府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阳光采购”亟须阳光普照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均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在学习借鉴美国、欧盟等地的先进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和政府采购制度,有许多地方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诸如细化的预算制度、明确的政府办公配置标准、采购救济制度等。

英国连政府公务员厕所用纸的标准都管,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走。

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成了橡皮图章,对采购申请不经审核一律盖章放行,以致很

多不正常的公款消费得以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洗白”,避开了相应的监督与处罚。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的规范,固然要依靠体制和公众监督来完善,但从财政支出的意识上,还是应该

重新树立开源节流的观念。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管住政府的钱袋子,提高采购效

率、节省财政支出、防范和抑制腐败。

惟有将政府采购的内部职业化发展与外部多样化监管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天价

采购”,防止政府采购让腐败走进“春天”,进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