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发(作者:太叔雁梅)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为什么只选贵的
作者:彭斐
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03期
自1998年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到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53%的年平均
增长率。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阶段。
而就在“十一五”收尾的2010年年末,短短7天就有多起地方政府“天价采购”事件被媒体
曝光,引发公众热议。随后,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严禁各级政府部门以各种名义年终突
击花钱或滥发津贴。
近年来,在政府采购上不断曝出的诸如“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只买洋货、不买国货”等潜
规则,也充分表明政府采购是商品贿赂和权力腐败的高发地带。
“苹果”采购引发的风波
自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突击花钱成为一种潮流,奢侈品消费更是迎来了旺季,北京中关
村的数码产品供应商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大捞一笔的机会。
作为中关村某品牌电脑渠道供应商,康鹏最近亦是忙得不可开交。但2010年12月21日
晚间的一则新闻却让康鹏担心起来。
2010年12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播报:政府采购单莫名出现7台苹果
iTouch。之后,辽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苹果公司7台iTouch当U盘之事成为舆论的焦
点。人赃俱在,白纸黑字,招标文件中写得明明白白,很多网友都说,这一次被抓住把柄、逮
个正着的抚顺财政局肯定无法抵赖了。
“政府采购是对办公必要设备的集中采买,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压缩办公经费,以
便省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康鹏说,“根据多年经验,政府采购往往都存在猫腻,很多地方都
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些又是很多中关村供货商的生存之本。”
2010年年底,曝光政府机关采购昂贵器材的新闻频惹关注,中关村的供应商们担心,康
鹏亦是如此:“如此明目张胆,以后对政府采购的监督肯定会严格起来。”
新闻曝光虽然增加了供应商们的顾虑,但作为当事方,抚顺市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却让
社会各界大跌眼镜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国强否认了“故意违规”的说法,称是采购人员业
龙源期刊网
务不精导致低级失误。“采购员业务不精”,这是抚顺市财政局“U盘采购门”事件当事人的反
思。
按照采购员李怡的说法,从安全和保密的角度,要买几个专用的U盘,向经销商咨询,
对方就推荐了这款产品,“千错万错,都怪自己平时不了解数码时尚,不懂流行趋势。”
而在新闻的留言与网站跟帖里,不少网友纷纷戏谑:能把iTouch当成U盘采购,这不是
业务不精,实在是“业务太精”,懂得怎样腾挪转移、移身换影,用U盘的名义,采购时尚数码
产品。
有网友戏言:“他们怎么不买iTouch4当手电筒?”网友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采购苹果
iTouch当做U盘用,荒诞之处不仅在于该地财政局暴殄天物,更在于政府采购的混乱。
而这种类似于“败家”的行为,抚顺财政局并不是个例。一周内,“苹果”再一次成为焦点:
有网帖曝出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警支队采购苹果手机作为警务通。
对此,苏州交巡警支队回应称,21台iPhone4是为满足“警务移动视频指挥调度诱导系统”
的需要。他们曾从多方面综合评估,认为iPhone4无法替代且物美价廉。
在一次次天价政府采购中,“工作需要”俨然成了相关部门惯用的辩护词,但“工作需要”就
一定意味着大笔花钱吗?谁来认定这样昂贵的“工作需要”是否合理呢?
两起“苹果”采购风波中,人们只看到政府部门的辩白,而不见相关监督问责机制的启动,
如此下去,种种打着“工作需要”幌子的天价政府采购,又岂能杜绝?
“三点”规律解开政府钱袋
“什么工作需要?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曾多次
参与政府采购的康鹏称,“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
的“三点”规律。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
财政部数字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为1009.6亿元,2009
年为74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3.7%。财政部有关人士坦承: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
步较晚,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在“招投标关”中,一些地方只是走个程序,实则猫腻多多。湖南一位多年参与政府采购的
厂商说,因缺乏监督,他们多次遭遇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人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
“围标”“陪标”等也早已不是秘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几家企业长期垄断政府采购的局面。
按照以往经验,康鹏分析:采购人员选择产品会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
的;二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三是跟风随大流,先问问别人,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价
格只取中间价。
“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人员如果真的是业务不精,为何不采购低价产品,也不买平均价格的
产品,偏偏要拣最好的买,难道失误也要讲究档次?”康鹏反问道。
事实上,2010年,有关政府在所谓“阳光采购”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做法频频引发争
议:长春市公安局就曾以近3万元的价格采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广州市地税局采购的摄影设
备价格则高达11万元,长沙市工商局采购空调系统结算时竟然高出标价的8倍,昆明有关政
府部门被曝集体“高价采购”……就连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也曾曝出一款硬盘价格高达6999
元的天价。
2010年12月26日,因“苹果机”引发的政府采购讨论尚未结束之际,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
一台笔记本电脑要花4.1万元的事在天涯社区被披露。对采购这台昂贵笔记本的用途,网友有
着诸多质疑,有人回帖:“值不了4万多,我就纳闷了你们买那么好的电脑干嘛,是不是因为
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啊?”
事实表明,随着国库的充裕,政府部门“勒紧裤带”办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本不该有的奢
侈消费以各种方式藏匿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办公条件的与时俱进自当无可非议,
但财政“不差钱”并不意味着在行政开支上可以奢侈浪费。
虽然相关单位都称是工作需要,但如此高档的商品除了数码发烧友外,一般工作根本就用
不上,也难怪有关部门的回应会遭到社会各界一边倒的嘲笑。
制度漏洞
给“灰色交易”以可乘之机
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曾表示:“这么庞大的一笔公共资金,对供应商来说是一块诱人的
‘肥肉’,对政府而言,却意味着资金管理的高风险。”
龙源期刊网
相比许多掌管地方钱袋子的财政部门,辽宁省抚顺财政局的这种采购腐败远远算不上什
么,国家审计署每年都会审出数百亿元的财政违规资金。
2010年6月23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2009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
列支问题,目前相关部门通过收回违规报销资金、更换真实发票等方式整改9737万元(约占
68%);已将其余4503万元假发票问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
2010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对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
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工作中,截至2010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已追回、
归还或拨付资金1779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53.38亿元,有1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等专家介绍,我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
施以来,一直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存在一些法律盲区,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
机,导致“阳光采购”不“阳光”,甚至滋生腐败。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在制度和程序
上“补漏”,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实践证明,在财政审批关中,引入社会监督十分必要。”有专家认为,财政部门应将政府
采购预算细节在网站和媒体上公示,如果公众有异议,要吸收专家重新调查,或举行听证会,
有效规避“审批关”中出现滥用职权行为。
显然,不仅政府采购工作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加强监督与审核,政府部门的预算详情也
应全部公开,让公众“挑刺”,减去水分。只有政府预算不断瘦身,留给官员乱花钱的空间才会
减少,也才能避免公款奢侈消费挤压民生项目资金,让政府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阳光采购”亟须阳光普照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均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在学习借鉴美国、欧盟等地的先进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和政府采购制度,有许多地方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诸如细化的预算制度、明确的政府办公配置标准、采购救济制度等。
英国连政府公务员厕所用纸的标准都管,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走。
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成了橡皮图章,对采购申请不经审核一律盖章放行,以致很
多不正常的公款消费得以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洗白”,避开了相应的监督与处罚。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的规范,固然要依靠体制和公众监督来完善,但从财政支出的意识上,还是应该
重新树立开源节流的观念。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管住政府的钱袋子,提高采购效
率、节省财政支出、防范和抑制腐败。
惟有将政府采购的内部职业化发展与外部多样化监管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天价
采购”,防止政府采购让腐败走进“春天”,进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2024年8月31日发(作者:太叔雁梅)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为什么只选贵的
作者:彭斐
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03期
自1998年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到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53%的年平均
增长率。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阶段。
而就在“十一五”收尾的2010年年末,短短7天就有多起地方政府“天价采购”事件被媒体
曝光,引发公众热议。随后,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严禁各级政府部门以各种名义年终突
击花钱或滥发津贴。
近年来,在政府采购上不断曝出的诸如“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只买洋货、不买国货”等潜
规则,也充分表明政府采购是商品贿赂和权力腐败的高发地带。
“苹果”采购引发的风波
自元旦到春节这段时间,突击花钱成为一种潮流,奢侈品消费更是迎来了旺季,北京中关
村的数码产品供应商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大捞一笔的机会。
作为中关村某品牌电脑渠道供应商,康鹏最近亦是忙得不可开交。但2010年12月21日
晚间的一则新闻却让康鹏担心起来。
2010年12月21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播报:政府采购单莫名出现7台苹果
iTouch。之后,辽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苹果公司7台iTouch当U盘之事成为舆论的焦
点。人赃俱在,白纸黑字,招标文件中写得明明白白,很多网友都说,这一次被抓住把柄、逮
个正着的抚顺财政局肯定无法抵赖了。
“政府采购是对办公必要设备的集中采买,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压缩办公经费,以
便省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康鹏说,“根据多年经验,政府采购往往都存在猫腻,很多地方都
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些又是很多中关村供货商的生存之本。”
2010年年底,曝光政府机关采购昂贵器材的新闻频惹关注,中关村的供应商们担心,康
鹏亦是如此:“如此明目张胆,以后对政府采购的监督肯定会严格起来。”
新闻曝光虽然增加了供应商们的顾虑,但作为当事方,抚顺市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却让
社会各界大跌眼镜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国强否认了“故意违规”的说法,称是采购人员业
龙源期刊网
务不精导致低级失误。“采购员业务不精”,这是抚顺市财政局“U盘采购门”事件当事人的反
思。
按照采购员李怡的说法,从安全和保密的角度,要买几个专用的U盘,向经销商咨询,
对方就推荐了这款产品,“千错万错,都怪自己平时不了解数码时尚,不懂流行趋势。”
而在新闻的留言与网站跟帖里,不少网友纷纷戏谑:能把iTouch当成U盘采购,这不是
业务不精,实在是“业务太精”,懂得怎样腾挪转移、移身换影,用U盘的名义,采购时尚数码
产品。
有网友戏言:“他们怎么不买iTouch4当手电筒?”网友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采购苹果
iTouch当做U盘用,荒诞之处不仅在于该地财政局暴殄天物,更在于政府采购的混乱。
而这种类似于“败家”的行为,抚顺财政局并不是个例。一周内,“苹果”再一次成为焦点:
有网帖曝出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警支队采购苹果手机作为警务通。
对此,苏州交巡警支队回应称,21台iPhone4是为满足“警务移动视频指挥调度诱导系统”
的需要。他们曾从多方面综合评估,认为iPhone4无法替代且物美价廉。
在一次次天价政府采购中,“工作需要”俨然成了相关部门惯用的辩护词,但“工作需要”就
一定意味着大笔花钱吗?谁来认定这样昂贵的“工作需要”是否合理呢?
两起“苹果”采购风波中,人们只看到政府部门的辩白,而不见相关监督问责机制的启动,
如此下去,种种打着“工作需要”幌子的天价政府采购,又岂能杜绝?
“三点”规律解开政府钱袋
“什么工作需要?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曾多次
参与政府采购的康鹏称,“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是一些地方政府采购
的“三点”规律。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
财政部数字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为1009.6亿元,2009
年为74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3.7%。财政部有关人士坦承: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
步较晚,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在“招投标关”中,一些地方只是走个程序,实则猫腻多多。湖南一位多年参与政府采购的
厂商说,因缺乏监督,他们多次遭遇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人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
“围标”“陪标”等也早已不是秘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几家企业长期垄断政府采购的局面。
按照以往经验,康鹏分析:采购人员选择产品会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
的;二是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三是跟风随大流,先问问别人,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价
格只取中间价。
“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人员如果真的是业务不精,为何不采购低价产品,也不买平均价格的
产品,偏偏要拣最好的买,难道失误也要讲究档次?”康鹏反问道。
事实上,2010年,有关政府在所谓“阳光采购”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做法频频引发争
议:长春市公安局就曾以近3万元的价格采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广州市地税局采购的摄影设
备价格则高达11万元,长沙市工商局采购空调系统结算时竟然高出标价的8倍,昆明有关政
府部门被曝集体“高价采购”……就连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也曾曝出一款硬盘价格高达6999
元的天价。
2010年12月26日,因“苹果机”引发的政府采购讨论尚未结束之际,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
一台笔记本电脑要花4.1万元的事在天涯社区被披露。对采购这台昂贵笔记本的用途,网友有
着诸多质疑,有人回帖:“值不了4万多,我就纳闷了你们买那么好的电脑干嘛,是不是因为
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啊?”
事实表明,随着国库的充裕,政府部门“勒紧裤带”办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本不该有的奢
侈消费以各种方式藏匿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办公条件的与时俱进自当无可非议,
但财政“不差钱”并不意味着在行政开支上可以奢侈浪费。
虽然相关单位都称是工作需要,但如此高档的商品除了数码发烧友外,一般工作根本就用
不上,也难怪有关部门的回应会遭到社会各界一边倒的嘲笑。
制度漏洞
给“灰色交易”以可乘之机
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曾表示:“这么庞大的一笔公共资金,对供应商来说是一块诱人的
‘肥肉’,对政府而言,却意味着资金管理的高风险。”
龙源期刊网
相比许多掌管地方钱袋子的财政部门,辽宁省抚顺财政局的这种采购腐败远远算不上什
么,国家审计署每年都会审出数百亿元的财政违规资金。
2010年6月23日,审计报告中披露的2009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
列支问题,目前相关部门通过收回违规报销资金、更换真实发票等方式整改9737万元(约占
68%);已将其余4503万元假发票问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
2010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对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
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工作中,截至2010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已追回、
归还或拨付资金1779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53.38亿元,有1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等专家介绍,我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
施以来,一直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存在一些法律盲区,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
机,导致“阳光采购”不“阳光”,甚至滋生腐败。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在制度和程序
上“补漏”,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实践证明,在财政审批关中,引入社会监督十分必要。”有专家认为,财政部门应将政府
采购预算细节在网站和媒体上公示,如果公众有异议,要吸收专家重新调查,或举行听证会,
有效规避“审批关”中出现滥用职权行为。
显然,不仅政府采购工作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加强监督与审核,政府部门的预算详情也
应全部公开,让公众“挑刺”,减去水分。只有政府预算不断瘦身,留给官员乱花钱的空间才会
减少,也才能避免公款奢侈消费挤压民生项目资金,让政府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阳光采购”亟须阳光普照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均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在学习借鉴美国、欧盟等地的先进经验。
欧美等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和政府采购制度,有许多地方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诸如细化的预算制度、明确的政府办公配置标准、采购救济制度等。
英国连政府公务员厕所用纸的标准都管,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走。
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成了橡皮图章,对采购申请不经审核一律盖章放行,以致很
多不正常的公款消费得以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洗白”,避开了相应的监督与处罚。
龙源期刊网
政府采购的规范,固然要依靠体制和公众监督来完善,但从财政支出的意识上,还是应该
重新树立开源节流的观念。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管住政府的钱袋子,提高采购效
率、节省财政支出、防范和抑制腐败。
惟有将政府采购的内部职业化发展与外部多样化监管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天价
采购”,防止政府采购让腐败走进“春天”,进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